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明略 >

第332节

大明略-第332节

小说: 大明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阿帖木儿身边还有一个姓魏的书办,实际上就是他的军师,此人也曾与仲逸在京城外谈判过,当时正是他陪着阿帖木儿一起去的。

    魏书办对兵法、布阵、粮草运送等十分熟悉,尤其对大明朝廷中发生过的事儿,也有消息来源,非常神秘。

    低调的很,对外而言,无论文武,无品无衔,他就是个小小的书办。

    可就是这位‘书办’,却屡次出现在与大明的战事中,平日里也可以参与大汗召集众人议事,而他的意见往往都会得到重视。

    但也仅此而已,其他抛头露面的场合,则很少见到此人。

    阿帖木儿有了魏书办,简直就是如虎添翼。

    此次北征,若从武功而言,阿帖木儿真正的对手,自然是执掌英勇千户所的林宗武,而魏书办则要过招之人,怎么着也落到仲逸身上。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必双方都深谙此理,林宗武声名远播,尤其是两军阵前,鞑靼并不陌生。

    相比而言,无论阿帖木儿,还是魏书办,对仲逸的了解,是因之前在京城外的谈判、去年东南福建抗倭的壮举。

    只要用心打听,南方的战事,身在北方的鞑靼,总归是知道一些的。

    自从来到北漠后,无论当地驻军,还是从俘虏口中得知,仲逸对这位魏书办,也渐渐起了浓厚的兴趣。

    一场真正的较量即将展开:一方是凌云山师兄弟,而另一方则是敌军主将阿帖木儿,连同他的军师魏书办。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眼前的情形:英勇千户所连同其它千户所,共计两千左右的兵力,而阿帖木耳统领的鞑靼军,则是兵马三千。

    “林将军,前两次取胜皆是侥幸为之,此次再到我北漠之地,本将是不会手下留情的,你,连同你的兄弟们,好自为之吧”。

    火光下,阿帖木儿一如往常的自信与狂妄,只是魏书办不在身边,他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进退之策。

    原本打算扰乱军心,顺便给戎一昶一个下马威,结果弄得自己都有些被动了。

    说句实话,冒然带数千兵马前来,是阿帖木儿临时起意,魏书办并不知情,否则,他一定会出面制止的。

    “林大人,谭千户……”。

    这时,远处一阵马蹄声响,大约几十人的样子,匆匆赶了过来。

    走进一看,来人不是别人,正是锦衣卫百户南栖原,连同他的属下,个个骑着战马,俨然一副上阵的军士。

    南栖原来此,必是有要事相报,林宗武与谭辽牵马而上,附近的随从立刻上前相护。

    “戎将军已来到中军大营,不知二位大人是否过去?”。

    南栖原笑道:“再不过去,他就成光杆将军了”。

    谭辽微微一笑,轻蔑一笑:“怪不得人家能做到主将,东边打仗,主将却在西边,奇闻啊”。

    林宗武连哼一声的心思都没有,对他而言,今晚还有更为重要的差事。

    “林大人,都说我们锦衣卫只知道诏狱、刑讯,甚至有人说滥杀无辜、草菅人命,今日,我们就露一手”。

    南栖原向林宗武拜道:“此处官阶最高的就是林大人,请你准许:我们锦衣卫兄弟请战”。

    早年间,林宗武南征北战,尤其数次以敢死队建立奇功,他的威名在军中流传,对锦衣卫而言,也不陌生,南栖原对他敬重,自是发自肺腑。

    “这个,你要问谭百户、谭大人了”。

    林宗武向谭辽吩咐一句:“锦衣卫的弟兄义气可嘉,既然来到阵前,皆可杀敌,但他们毕竟有特殊任务,此事,你去安排吧”。

    谭辽之前在做英勇千户所副千户时,就主要负责军中协调、安排事宜:英勇千户所与军中其他衙门的协调,千户所内部的协调、安排。

    如今要安排锦衣卫在战与不站、如何战的问题上,对谭辽而言,自然不是什么难事。

    能看的出来,南栖原是在谋划着他前程:今夜,是他带人将主将戎一昶带了出来;是他派人坚守在仲逸门外,保护仲学士的安全;

    自然,片刻之后,又是他,带着属下,与敌军阵前厮杀。

    所有这些,将传到军中,传到朝廷,传到皇帝朱载垕的耳中……

    到时,再有副将林宗武、监军仲逸的‘美言几句’,这份功劳,想必与当初外出京城办差的石成,有过之而无不及。

    ……

    “谭兄,这里就交给你了,我还要到粮仓那边看看”。

    望着不远处的阿帖木儿,林宗武淡然一笑:“灭掉区区三千敌军,对北征而言,又有何用?天色已晚,为兄弟们安全所虑,不要恋战,协调好其他弟兄们”。

    谭辽重重点点头,跟随林宗武多年,他自然知道林宗武的心思:就眼前这些敌军,确实不用英勇千户所这个威名。

    片刻之后,林宗武率几名亲随,很快消失在阵前,只留下阿帖木儿一阵凌乱:眼巴巴的看着他离去,却无能为力。

    谭辽向左右吩咐道:“弟兄们,不要恋战、也不要便宜他们,好好玩儿玩儿……”。

    “杀……”,敌我双方立刻厮杀在一起。

    …………

    话说英勇千户所与阿帖木儿部正展开厮杀时,身为朝廷北征主将的戎一昶,也终于出现在中军大营的空地上。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目前来犯的鞑靼军,一拨正被困于粮仓周围,另一拨则刚刚与英勇千户所主力交战在一起。

    而戎一昶所在的中军大营外,此刻可以说是空空如也,偶有夜风吹过而已:既无敌军存在,甚至连朝廷大军的将士,也都忙各自的战事了。

    不过,仅此一露面,也总算是有人看到戎将军的‘英姿’。

    至少在明日战事结束后,会有军士说:我看到戎将军亲自来到中军大营,亲自督战,亲自查看战况,我看的真真的……

    “戎将军,你?怎么亲自来了?”。

    仲逸缓缓走了过来,身边并无一名随从,就连铁杆跟班随从程默,也因去英勇千户所驻地还没有回来,这次也不能陪伴左右了。

    至于南栖原留下的锦衣卫十名校尉,此刻,恐怕只能对着天空那轮明月,偶尔再看看屋内亮亮的灯光,想必仲大人还‘在’屋内吧?

    南栖原说过:除英勇千户所外林宗武外,其他人不得轻易见仲逸,此举,主要是为仲大人的安全考虑。

    据此,若不出意外,等战事真正结束后,南栖原会亲自过来查看之后,仲逸门外的警戒才能解除。

    确是出于安全考虑,毕竟仲逸身为翰林院的一个侍读学士,营外打打杀杀的场面,的确有些格格不入,南栖原这样做,是有必要的。

    只是这样的安全保护,怎么看着有点像‘监视’呢?

    当然,这些皆已不重要了,以仲逸那出神入化的轻功,区区几个守卫又能算的什么?

    更何况是在夜晚,外边还有两军开战的叫喊声,岂不是太轻而易举了?

    “哦,原来是仲大人啊,这不?外办战事正紧,身为主将,戎某岂能呆在屋中?中军大营的阵地,是务必要守的”。

    见来人是仲逸,戎一昶顿时轻松了不少,口气更自信起来:“如今,粮仓和西南方向的敌军皆已控制,等林大人、谭百户等回来,今日的战事结束后,明日我们要从重新部署”。

    这话说的,简直将自己当诸葛孔明了。

    说句实话,戎一昶对林宗武是戒备的,而且十分戒备。

    这其中的道理自不用说:二人的底细皆已坦露于对方,之前,因窃兵书,吴风之死历历在目,如今北方战事、剑拔弩张,戎一昶就怕自己:会成为第二个吴风。

    而要说最不防备的,戎一昶对仲逸,才是真正的一百个放心。

    很明显,单纯从外在来看,仲逸只是个翰林院的侍读学士,虽说之前在外办过几次轰动不小的差事,但这些皆与戎一昶没有关系。

    至少,就目前而言,在戎一昶看来:他真正的对手就是林宗武,而之前吴风被杀、严磬之死等,仲逸并未直接出面,自然不会想到他。

    况且,林宗武每次有意将事情往自己身上揽,不想到他都难。

    先入为主,该是多么的可怕……

    “戎将军带兵有方、部署周密,听这叫喊声,自然也是我朝廷大军全胜,区区数千敌军,不足为虑”。

    仲逸不由的望望四周,随意说了一句:“月色不错,大胜在即,我们何不一起走走?”。

    “走走?走走就走走”,戎一昶欣然应允:“这个主意不错,顺便领略着难得的北漠夜色……”。

 第502章 换将(中)

    “站住,营外战事还未结束,没有调令,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

    戎一昶走后没多久,林宗武便带人过来。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仲逸说要四周看看,戎一昶便吩咐左右原地待命,并无随从跟上,后有将领来找,随从这才打算去找他。

    谁知才走几步,就被随之而来的林宗武挡住了去路。

    毕竟是军中副将,林宗武说的没错:正逢战事,没有调令,无论将领、军士,皆不能随意出入。

    这也是戎一昶本人说的,至于锦衣卫百户南栖原,连同英勇千户所的人,他们出入,自是奉命而行。

    “戎将军呢,他去了哪里?”。

    林宗武向戎一昶的随从询问道:“你们是怎么回事?为何不守护在戎将军左右?眼下正逢战事,万一将军有个闪失,当如何是好?”。

    那名士卒立刻跪拜道:“林将军恕罪,是戎将军不让我们去的,他随监军仲大人说是到四处看看,以便了解战况,朝那边去了……”。

    话音未落,林宗武身后一名百户训斥道:“朝那边去了?那不是鞑靼偷袭粮仓的方向吗?万一戎将军……”。

    林宗武令道:‘好了,不要说了,本将正要见戎将军禀报粮仓那边的战况,你们皆原地待命,不得随意走动’。

    “遵命……”,众人立刻领命,林宗武带着自己的亲随,匆匆向西南方向走去。

    粮仓周围,火光一片,叫喊、厮杀声依旧,战事远未结束……

    “仲大人,你是哪一年的入的翰林院?在戎某的记忆中,仲大人入仕时间不久,但升迁却如飞速,令人钦佩啊”。

    仲逸与戎一昶正悠闲的‘走走、看看’,走着走着,话题也就轻松许多,从战事说到了个人仕途之上。

    戎一昶看来,朝中任何风吹草动,皆是背后的势力在作祟,而这也是他最为感兴趣之处。

    单论兴趣而言,甚至超过了他对战事的关注。

    这也不足为怪,无论带兵出征、阵前厮杀,那怕是得到凌云子的兵书,对戎一昶来说,只有一个目的:‘建功立业’,升官发财、荣华富贵。

    说白了,都是换取富贵的筹码而已。

    “相当初,还是袁大人慧眼识人啊,得如此贤婿,小小年纪却成翰林院栋梁,他日飞黄腾达,前途不可限量啊”。

    久在朝廷,戎一昶对仲逸与袁炜的关系自然不陌生,说起仲逸,自然也就会说到他的岳丈、原礼部尚书袁炜。

    按理说,仲逸沾袁炜的光是理所应当的,但朝中人人皆知:仲逸走的每一步,还真与袁炜关系不大。

    很明显:在与袁若筠成婚时,仲逸已做到了翰林院的侍读,正六品。

    虽说侍读只是个六品,但仲逸是从庶吉士直接擢升为翰林七品编修,再从编修升为侍读的。

    仅是提前结束庶吉士的考核,恐怕就不是袁炜能办到的。

    更何况,那个时候仲逸与袁若筠的事,袁炜压根还不知道呢。

    不用说,仲逸身后的‘靠山’远比袁炜这个尚书厉害的多,那是九五之尊的皇帝朱厚熜。

    这个结论在朝中不是什么秘密,尤其仲逸一次次领着看似一般人领不到的差事,回京后又能连连升迁,众人更是坚信了这点:除了皇帝,谁能做到?

    若是朱厚熜一直在世的话,这种说法也就只是个说法,至少大家都默认了:不服不行。

    如今朱厚熜驾崩,新继之君朱载垕坐镇大明江山,新老皇帝之变,朝中多少文武前途改变,变化不止一点点。

    那么仲逸呢?

    若说他得到了先帝朱厚熜的赏识,那也没什么,但如今大明的皇帝是朱载垕,常言‘一朝天子一朝臣’,为何仲逸还能得到赏识呢?

    说这样的话是有根据的:朱载垕继位后,仲逸从翰林院侍读,升为侍读学士,且以此头衔,还领了北征军的监军,这是极为罕见的。

    之前,大明的军中监军一职,一般由御史或宦官担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