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明略 >

第173节

大明略-第173节

小说: 大明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的,超乎想象。

    穆一虹在杭州时,被佟柱手下一个穆姓的伙计收养,所以她也就跟着养父姓了‘穆’。在罗龙文出事不久后,佟柱与那个伙计双双没了踪影。

    而当初认识她的那些人,除了在意她的脸蛋与身段外,又有几人能帮她的忙?

    用穆一虹的话说:目前,仲逸是她唯一可信之人了。

    当然,这并非仅仅是当初的一面之缘。

    穆一虹自恃阅人无数,无论杭州还是京城,能花大把银子来听曲儿之人,大多不是三教九流,其中不乏非富即贵者。

    仲逸一番思量:方才,费思应说去穆一虹那里的,还有刑部、工部,甚至礼部的人

    倒是个热闹的地方……

 第258章 高山流水

    挥弦一曲几曾终?历山边,犹起薰风。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taiuu。com;门外客携琴,依稀太古重逢。高仾处,落雁惊鸿。

    怕弹指,唤醒美人邜睡……

    夜幕中,琴声起,一曲‘高山流水’。

    奈何,音不对景、景不应心,又能觅得多少知音?

    一条僻静的小巷中,依序落着三顶轿子,轿夫们随意聊着什么。偶尔发出一两声笑声,再配合夸张的动作。

    看似闲来无事,实际也无非打发时间而已。

    显然,他们在等人。

    不远处,一处精致的小院中,几对灯笼挂起,几名下人模样的男子立于门口,偶有一两少女从院中走过,走姿优美、步伐轻快。

    少女双手托着一只小盘,上面酒壶、小杯,皆是纯银打造,做工也颇为讲究。

    片刻之后,少女缓缓上了楼梯,身后只留下那淡淡的月光。

    还有,门口那些心不在焉的身影。

    一曲琴音,正是从此处传来。

    “仲兄,我的仲大人,干嘛非要等别人走后才上去?咱们可是实实在在的花了银子。再说了,只是听一曲琴音,有什么见不得人?”。

    小院的客房中,费思应品了半天茶,中间忍不住放了两次水,可仲逸依旧没动静,他这才急了:“人家坐轿的都不怕,咱们走着来,还有什么顾虑?”

    “好好好,马上马上”,仲逸起身而去。

    “你,你要去哪里?”,费思应见仲逸竟要向院外走去,立刻提醒道:“上楼,上楼,去院中干嘛?”。

    “就许你?我就不能放水了?”,仲逸转身而去,朝身后微微摆摆手:“你先上去吧”。

    “哼,要不是看在同窗的份上,才不会叫你呢”。

    费思应向二楼走去,嘴里还嘟囔着:“当然,谁叫今晚的花费,都是你掏腰包呢?”。

    ……

    良久之后,小巷中三顶轿子的主人已各自离去,偌大一个房间,就剩费思应一人。

    来穆一虹这里的,重‘质’不重‘量’,来人皆是提前约好,那边的下人,这里的丫鬟,便是安排之人。

    故此,但凡人数多者,皆是彼此熟悉之人,陌生人之间,很难遇到。

    今日运气不错,方才那三人离去后,再无他人干扰。

    “仲兄,歪打正着,多亏来的晚,看看,此刻就剩我们二人,太难得了”。

    “仲兄,这个曲子听过很多次,唯独,这词儿记不太清”。

    “仲兄,你见过如此娇美的模样?如此动听的琴曲吗?”。

    仲逸才上二楼,却见费思应立刻叨唠开了。

    “费兄,这是听琴曲?还是街上看杂耍呢?能不能………………不说话?”。

    仲逸随意找了把木椅坐下,压低声音道:“不要忘了,你是翰林院的”。

    “是是是,我差点都忘了……………也是个文人,翰林院的嘛”,费思应连连致歉,这才乖乖回到自己的位子上。

    “噔吱”一声,台上的穆一虹突然收住那纤纤十指。蹙眉之下,一双明眸微微向台下望了一眼,嘴角露出一丝久违的笑意。

    稍稍停顿,琴音又起。

    一帘秋水月溶溶,酒樽空。懒听琵琶江上,泪湿芙蓉……

    “佳人、美景、天籁之曲”,前排的费思应双眼微闭,生怕别人又说自己多嘴,只得心中默默念叨。

    左腿压右腿,仲逸稳稳坐在木椅之上,桌前一只精美的瓷花茶杯,杯中之水丝毫未动,茶叶微微飘起,他不停的用茶盖一遍遍的将其压下。

    非书香门第,却琴琴书画样样精通;非大门大户,但世面、场面皆能应付自如;非中规中矩,却并无出格之事。

    琴音如知音,无心亦有意。

    穆一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仲大人,这是我们家小姐给的”,不知何时,仲逸身后突然出现一个丫鬟模样的女子,避开前排的费思应,借口添水添茶,她将一张小纸条递了过来。

    记得穆一虹上次说过,她从杭州进京时带来了个丫鬟,二人从小就在一起,关系极为亲密。

    上次,除告诉他此处地址外,穆一虹曾交代过:“丫鬟的名字叫香儿,若是有事找她,可有先通过香儿”。

    “若仲大人有空,曲终人散时,可否再留片刻?”。

    合上纸条,仲逸心中疑惑不已:“这个穆一虹,之前一直称呼自己为仲少东家。入翰林院之事,从未向她提起,为何此次却变成了‘仲大人’?”。

    “这位公子,今日的曲子已结束,为表示对我家小姐的支持,她特意为你敬酒三杯”。

    琴声停落之际,丫鬟香儿立刻上前,向费思应走来。

    “敬酒?穆小姐?亲自?还三杯?”。

    一曲琴音,听的费思应似有微醉,说话都变得结巴了。

    他还未反应过来,穆一虹已来到身边。

    ……

    “今儿这是怎么了?穆一虹亲自与我碰杯。之前,可从未有这样的待遇”。

    下了二楼,来到小院中,费思应依旧沉浸在方才的陶醉中。

    “那是费兄才貌出众、气度不凡,我怎么就没那个待遇呢?”。

    才说两句,仲逸又皱起双眉,连连摆手道:“费兄,看来兄弟我不能陪你一起走了,闹肚子……”。

    “你随意,兄弟我要好好回味一番”。

    费思应头也不回道:“懒得管你,反正你我也不同路”。

    再次回到楼上,仲逸见穆一虹已换过衣衫,丫鬟香儿早已为他备好新茶。

    “穆小姐,用三杯酒打发了我那位兄弟,又留了纸条,仲某知道你是想问:上次托付之事”。

    来这里,尽是喝茶,这么晚了,真喝不下了。

    仲逸推辞了丫鬟的茶水,一脸歉意道:“只是,恐怕要让你失望了,从上次至今,一直没有你爹娘的下落”。

    “我早就看出来了,若真有他们的消息,仲大人自会主动前来”。

    穆一虹笑道:‘只是,仲大人此次前来,恐怕是被人怂恿,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就是被我刚打发走的那公子哥吧?’。

    “算……,是吧”,仲逸一时也不知如何应答。

    “仲大人果真厉害,做了翰林院的庶吉士,还领了朝廷的旨意,去博野县查一桩命案”。

    穆一虹似乎看透他的心思:“仲大人不必惊讶,一个翰林领旨查命案,朝中早就传开了,上我这里的朝廷命官不少,或许就有你的同僚”。

    哦,原来是这样。

    “若无其他事儿,仲某先告辞”。

    沉默片刻,仲逸立刻起身而立:“穆小姐放心,上次托付之事,仲某既已答应,定当全力以赴。只是此事,不便向外人提起”。

    “仲大人果然别具一格,只是如此匆匆离去,似有不妥”。

    笑意褪去,穆一虹脸上一如清水:“一曲‘春江花月夜’,只于仲大人听,如何?”。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第259章 兵临城下(上)

    兵部急报:鞑靼率兵南下,一路掠杀……

    后军都督府急报:鞑靼数万兵马南侵,由俺答统领,已入古北口……

    五城兵马司来报:鞑靼直逼京畿重地,杀掠怀柔、顺义吏名无数……

    这一刻,朝中震撼、京城震撼、大明震撼……

    两月前,俺答率部侵犯大同。(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总兵张达、副总兵林椿战死,新任仇鸾为总兵,后鞑靼却移兵东去。

    数日前,俺答部入古北口,直逼京城而来,一路烧杀抢掠,大明将士不敌,鞑靼直入内地,扎营于潞河东二十里孤山、汝口等处。

    京城戒严。

    一向不喜上朝的朱厚熜,此刻却紧急召集内阁严嵩、徐阶等朝臣议事。

    当此之时,无非两项:打与不打。

    兵部尚书丁汝夔首先站出来:此次鞑靼来犯,京城只有四万之余的兵力,而且大多老弱,又为内外大臣所役使,战甲陈旧,战力极弱,臣恐不敌,还请圣上决断。

    此言一出,四下一片沉默。

    见无人搭理,丁汝夔微微一动,再次怯怯道:“臣身为兵部尚书,治军无方,疏于差务,臣有罪,臣罪该万死”。

    “此刻万死有何用?杀了你,城外敌军就撤了吗?说御敌之策,不是翻旧账”,朱厚熜一脸阴沉,惊慌的气氛中,众人心中夹杂着诸多不安。

    如此形势,谁敢轻易进言?

    敌军直抵京城,若不展开反击,那还有半点骨气吗?但北虏强大、作战凶猛,仅凭城中那点兵马,几乎必败无疑。

    两军之战,士气至为重要,尤其处于劣势一方,更需士气高昂。

    大明少有如此大的战事,群臣面面相觑,一时也没有主意。

    朱厚熜似乎没有太多的耐心,在他看来:不管上朝与否,解决当前的困境才是核心所在,无论内阁还是五军都督府,要有应对之策,作为最后掌舵之人,是可以接受的。

    此事,先有内阁先议吧。

    朱厚熜缓缓起身,身后只留下这淡淡的一句。

    ……

    内阁之中,作为内阁首辅,严嵩自要表态。

    高高瘦瘦的身姿,眉目稀稀疏疏,声音又尖又细,若换做平时,其他同僚该有多么不愿意见他一面、听他一言。

    但兵临城下、情势紧急,这些都已是其次的了。

    能做到首辅,严嵩自有过人之处,他心里再也明白不过:若在塞外作战,即便战败也可另做奏报,毕竟朝中文武大多不在两军阵前,当战报来到京城时,中间有多少变故:做做手脚不是什么难事。

    但眼下俺答率部已抵京畿重地,一路烧杀抢掠,天子脚下,非战不可,如若不然,莫说朱厚熜,就是这帮朝臣,尤其那些愣头青的御史、翰林院的史官就会口诛笔伐。

    故此,还要给世人一个交代:既能领天子满意,更要让百官无话可说。

    说到史官,既是翰林院的修撰、检讨等。

    其中,就有仲逸等编修。

    除记录前朝所发生的大事外,本朝的规制即重大变故,也在其中。

    鞑靼长驱直入、兵临城下,这么大的事,自然也在记录之内。

    只是顶着一个翰林院的七品衔,仲逸是无法参加此次议事的。

    “鞑靼南侵直至京城,既是对我大明挑衅,更冒犯龙颜,是可忍孰不可忍?”。

    思虑良久,严嵩缓缓起身而立,他刻意提高嗓门:“只是,据目前的军报来看,鞑靼不过是掠财夺食而已,如同窃贼,吃饱了,自然就会回去,无需担忧”。

    “是啊,有理,有理,阁老所言甚是……”。

    严嵩此言一出,底下立刻有人附和。

    在这些人看来,事情的对与错,甚至于大是大非,都不重要。只要没有殃及到自身,无论严嵩说什么,他们都是附议的。

    这时,身为内阁次辅、礼部尚书的徐阶立刻反驳:“严阁老所言,徐某实不敢苟同,鞑靼一路南下,我大同将士战死无数,就连正副总兵也英勇捐躯。顺义、怀柔当地吏民更是惨遭杀害,这岂能叫掠财夺食、如同窃贼?”。

    徐阶环视四周,而后振振有词道:“当务之急,我等应积极准备应敌之策,若不能打赢此仗,还有何脸面站于这朝堂之上?”。

    “是啊,有理,徐阁老所言有理……”。

    又是附和,不用说,这些人都是倒严一派。

    不过,徐阶之言,却很快有人质疑。

    其中,就有兵部尚书丁汝夔。

    还是兵力的问题。

    “严阁老所言有理,徐阁老所言甚是,以丁某之见,仅凭城中这些兵力,实无法与强敌所抗”。

    让这样的人当兵部尚书,哎……

    众人争论不休,表面是为城外的鞑靼入侵之事,争来争去,最后又变成了:严氏与倒严两派的较量。

    这场面,如同当初为博野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