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有天庭-第28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上者骄傲,在下者贪功,悠悠黄河,我还能渡回来吗!”
他推托身体有病,不愿过河。袁绍非常气恼,强迫沮授随军渡河,而把他所部军队割属郭图。袁绍渡河后,驻屯在延津南面。
他派出刘备、文丑挑战,被曹军打败,大将文丑被斩。白马、延津两战,折损两员战将和许多人马,袁军中大为震恐。
曹军退还官渡后,袁军集结在阳武,沮授又对袁绍说:
“北军人多,但英勇善战不如南军;南军粮少,物资储备不如北军。南军利于速战,北军利于缓兵。所以我军应打持久战,拖延时日。”(全本小说网,www。taiuu。com,;手机阅读,m。taiuu。com
第五三零章 黄帝后裔vs曹操挟天子 下
(全本小说网,WWW。TAIUU。COM)
袁绍仍然不从,他命令部队逐渐逼近官渡,紧靠曹军扎营,军营东西绵延数十里。九月,两军会战,曹军失利,躲进营垒中坚壁不出。
袁绍修筑壁楼,堆起土山,从高处发箭射击曹营。箭如雨下,曹营中的将士只得蒙着盾牌走路,但壁楼、土山不久就被曹军的“霹雳车”轰毁了。
袁绍又暗凿通往曹营的地道,曹军则在营中挖掘长沟进行防御。袁军的运粮车还遭到曹军的袭击,两军相持了一百多天,河南老百姓困苦不堪,很多人背叛曹军,响应袁军。
相持期间,袁绍先后派刘备、韩荀袭击许都,但是皆被曹仁击败,因此不再分兵复出。然而,这种有利于袁绍的形势却突然急转直下。
这时,袁绍派淳于琼带领万余人北迎运粮车,沮授特意提醒说:“可增派蒋奇领一支人马在淳于琼外侧,以防止曹操偷袭。”
而谋士许攸则提出乘曹操倾军而出,轻骑奔袭许都的建议。然而,袁绍因之前韩荀和刘备袭击许都失败,不想再分兵冒险。
事有凑巧,在邺城的许攸家族中有人犯法,被留守的审配抓进监狱,许攸大为不满,于是投奔曹操。在许攸的谋划下,曹操亲自领兵赴乌巢,袭击淳于琼。
当曹操奔袭乌巢之时,袁军部将张郃主张救淳于琼,他对袁绍说:
“曹操亲自出马,必然得手,那么事情就无可挽回了。”
郭图却别出心裁地说:“不如乘此时发兵去进攻曹军大营。”
袁绍认为郭图说得对,只要攻拔曹营,曹操就无家可归了,于是派高览、张郃率领重兵攻击曹营,而只派轻骑救援乌巢。
高览、张郃攻营不下,乌巢大败的消息已经传来了,二将无心恋战,竟自向曹军投降。袁绍全军大乱,一下子全垮了。
慌忙之中,袁绍及长子袁谭各单骑逃遁,直奔黄河渡口,随后又逃来一群骑兵,约有八百骑,渡河至黎阳北岸。
这一仗袁绍损失七、八万人,武器、辎重、图书、珍宝无数。当他跌跌撞撞走进部下蒋义渠营帐中时,握着蒋义渠的手,无比伤感地说:
“我把自己的脑袋都交给你了。”
官渡败后,有人对田丰说:“你必将受重用了。”
田丰平静地回答说:“如出兵打胜了,我一定能够安全。如今兵败,我必死无疑。”
果然,袁绍回到邺城,说:“我当初不听田丰之言,今天真的要让他笑话了。”于是下令杀了他。
回到冀州后,袁绍陆续平定了各处的叛乱。不久,袁绍发病,死于建安七年(202年)夏五月二十八日。由于袁绍平素有德政,去世之时,河北百姓没有不悲痛的,市里巷间挥洒着眼泪,如同失去亲人一般。审配等矫袁绍遗命,奉袁尚为嗣。
袁谭、袁尚为了争权相攻,被曹操各个击破。
建安十年(205年),袁谭被杀,袁尚与二兄袁熙逃亡辽西乌桓。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定乌桓,袁尚、袁熙败走辽东,被公孙康所杀。
造化弄人,昨日还想称帝,今天就败亡身死,实在是可怜可叹!且看历史对袁绍的评价:
荀谌:袁氏一时之杰。
曹操: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荀彧: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
荀攸:绍以宽厚得众心。
郭嘉: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
程昱:夫袁绍据燕、赵之地,有并天下之心,而智不能济也。
杨阜: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
曹丕:绍遇因运,得收英雄之谋,假士民之力,东苞巨海之实,西举全晋之地,南阻白渠黄河,北有劲弓胡马,地方二千里,众数十万,可谓威矣。当此之时,无敌于天下,视霸王易于覆手,而不能抑遏愚妻,显别嫡庶,婉恋私爱,宠子以貌;其后败绩丧师,身以疾死,邪臣饰奸,二子相屠,坟土未干,而宗庙为墟,其误至矣。
***:袁绍这个人多谋寡断,有谋无断,没有决心,不果断,结果兵败于官渡。所以有谋还要善断。
总之,历史是胜利者的,还有句话说,成王败寇。我们常常看到,两个实力相当的人,因为胜负差别,被后人夸耀和鞭叱到天差地别。
其实客观点说,曹操大破袁绍,以少胜多,的确是历史上堪称经典之战的大战。但是你非要说袁绍多差,也未必,只是他比不过曹啊瞒而已。
乱世天下,想问你我,如果活在当时,谁能比得过袁绍,很多事后诸葛亮品评三国,觉着这个也不行,那个也蠢货,其实说实话,作为高官,朝廷混迹多年,你不说打仗,但是在地方经营上,袁绍经营的不错,论打仗,说实在的,许攸说袁绍,不缺智谋,缺少的是决断力。再说智者之间的比斗,大将之间的比斗,未必是兵法,阵法,那么玄乎,或许就只是一时战机。
你非要说曹操必胜袁绍,纵观历史,曹操也是险胜,为什么这么说,倘若没有许攸和袁绍不和,倘若袁绍没有用那个酒囊饭袋去掌管粮草,或者倘若缺乏决断力的袁绍听了田丰的和曹操比消耗战,或许就没有日后的曹操的天下之说了。
曹操要胜利,也不是绝对必然,说实话,曹操作为胜利者,被褒奖是没错的,但是袁绍作为失败者,其实绝不是一无是处,曹操将之作为头号对手,袁绍没有点手段,光有兵力,不会经营,曹操怎么会把他放在眼里?
曹操还是很重视袁绍的,绝对不像后来曹操胜利时,被很多人当做势必如此的必然。历史很多都发于偶然,在众多不可测非人为的因素里,其实上天也帮了曹操不少,如果在这么多不可测因素里,不满足一项,或者满足袁绍一项,曹操未必胜出。(全本小说网,www。taiuu。com,;手机阅读,m。taiuu。com
第五三一章 曹操的废材崛起流
(全本小说网,WWW。TAIUU。COM)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袁绍有时候智谋过人,突发奇想的时候,甚至会相想出许攸这当时一流智者拍手叫好的妙计,发傻的时候,也会令人捶胸顿足。
也就是作为名门之后,如果论今天的应试教育来说,袁绍可能是复旦,浙大这种程度的优秀才学,从小接受远高于一般人的高等教育。
但是在高官家庭,接触世俗太少,清高傲慢,虽然有时候从课本和名师那里得到很多经验,但是相对曹操这个泼皮无赖,对于世界观的理解上,一个没有从基层做起的领导,对于曹操这种从上到下,看得一清二楚,从基层做起,对一切事物了如指掌的人物,还是差了一些。
但是你不能说袁绍没有领导力,他的领导力,就是从小出生名门,名师指导,古书古卷,笔墨侍从,其实袁绍文化程度如果拿今天论,袁绍无论是资历和学历,都看上去很华丽的。
很多人事后诸葛亮,看到历史人物,品头论足,其实你自己生在当年,你不如人家一个手指头。
什么叫事后诸葛,就是成败已定以后,对失败者品头论足。说到底,其实袁绍并非一无是处,只是被贬斥的太厉害了,其实袁绍很强,有时候也很优秀。
连他的谋士都说,他们的主公接受良好教育,有时候谋略偶尔突发奇想,会连智者都拍手叫好,说明袁绍其实不笨,可能很聪明,只是清高,大意,再加上对手是曹操,算他倒霉。
如果换个对手,天下谁是袁本初对手,当时天下其实论实力,除开曹操,袁绍出兵,都是碾压一切的存在。
今天我们对袁绍的评价,应该比较客观,袁绍是个学院派,缺乏实干能力,但是却颇有能力,资历老道,名望盖天,侍从无数,倒霉就倒霉在遇到曹操这个实干派。
输也输的晦气,输在粮草上,论排兵布阵,说实话,曹操八分,袁绍再少也是六分,经营上说,袁绍的兵力粮草甩他一条街。
真的打仗,曹操在怎么排兵布阵,都是浮云,在很多不可测非人为因素里,曹操恰巧不因为能力,只是因为运气满足了这些条件,如果有一个条件没满足,呵呵,历史的天空将要改变。
袁绍能力不如曹操,但是曹操胜本初哥,实在有些冒险,客观来看,胜率在四成以下。
只是以少胜多的战例在历史上太过经典,所以曹操被哄抬,袁绍被贬斥,导致人们对于这两个人天差地别的评价。
老天有时候也帮着曹操,有句话说,虽然现在木已成舟,但是戏言道,运气是实力的一部分。
十八路诸侯最后便是曹操了,曹操,西园八校尉之一,曾只身行刺董卓,失败后和袁绍共同联合天下诸侯讨伐董卓。
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一生中先后战胜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马腾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
但是在南下讨伐江东的战役中,曹操在赤壁惨败。后来在和蜀汉的汉中争夺战中,曹操再次无功而返。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封曹操为魏武皇帝。
接下来我们全面来了解一下曹操,这位三国大人物,出生在官宦世家,《三国志》称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年轻时期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
也就是被人当废材了,这简直是主角模板啊,先是废材被人鄙视,然后一朝崛起。反之,高富帅袁绍,则变成了重要反派,是来专让曹操打脸的吧。
只有梁国的乔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乔玄对曹操说:
“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南阳的许劭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与才能,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这些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稳健的基础。
熹平三年(174年),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开始崭露头角。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
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戚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
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曹操也因此得罪了一些当朝权贵,碍于其父曹嵩的关系,明升暗降,曹操被调任顿丘令(今清丰)。
光和元年(178年),曹操因堂妹夫濦强侯宋奇被宦官诛杀,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其后,在洛阳无事可做,回到家乡谯县闲居。
光和三年(180年),曹操又被朝廷征召,任命为议郎。此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划诛杀宦官,不料其事未济反为宦官所害。
曹操上书陈述窦武等人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满朝,而忠良之人却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辞恳切,但没有被汉灵帝采纳。
尔后,曹操又多次上书进谏,虽偶有成效,但东汉朝政日益腐败,曹操知道无法匡正。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皇甫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