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水浒有天庭 >

第274节

水浒有天庭-第274节

小说: 水浒有天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刘表,贾诩的评价也是既准确又刻薄:“若天下安宁太平,刘表可位列三公,然而方今乱世,他如此不见事变,多疑无决,便注定是碌碌无为之辈。”

    贾诩与张绣的关系最好,早在长安时,张绣就有意将贾诩拉拢至帐下,一俟贾诩秘密来投,立刻便对他言听计从。

    奇怪的是贾诩之所以投奔张绣,不仅因为张绣的张臂欢迎,更在于这样一个判断:“张绣,一个没脑袋的主儿。”

    以贾诩的才华,在分明看出张绣没有远大前途的前提下,仍毅然委身于张绣帐下,明珠投暗,龙游沟壑,这里面便颇可揣测贾诩的真实用意。

    他喜欢谋略,他需要一个可以使自己的才华尽情驰骋的疆场。如果谋略是一种美,联系到他当年不可思议地替李傕、郭汜出的馊主意,则贾诩正好被我们理解成这样一个唯美主义者:只要自己的计谋有用武之地,他并不在乎江山变色。

    看出这一点,贾诩投靠张绣而不是曹操、袁绍,便是最为顺理成章的事了。

    曹操手下谋士如云,其本人又计谋百出,贾诩在那里注定难呈鹤立鸡群之势;袁绍貌似强大,但这人志大才疏,又有着一个奇怪而又致命的弱点:只要对自己有利的计谋,他一概不采纳;

    刘表可不去说他了,而好做皇帝梦的袁术,缺少虚怀下士的品德,贾诩注定没法活得从容。贾诩与吕布有仇,当时尚力单势薄的刘备当然更入不了贾诩视野,况且刘备还一直和吕布关系密切。

    所有人提到曹操平生所吃之败仗,都不会不提“宛城战张绣之时”,那也是曹操输得最为凄惨的一仗,长子曹昂及贴心猛将典韦相继阵亡,自己所乘的大宛良马“绝影”,亦中箭而死,可说狼狈至极。(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四九九章 好个贾诩

    (全本小说网,。)

    毫无疑问,这一仗曹操其实是输给贾诩的。贾诩后来又赢了曹操一回合,那一仗虽无多少战略意义,却极端神奇,可以让曹操作为教科书,好好琢磨研习一番——曹军撤退了,张绣立功心切,急不可待地要领军追赶。

    贾诩在一边连连阻止,张绣不听。无谋的张绣难免会想:与曹操交战,而竟能逼得他退军,此乃千载难逢之机,此时不乘胜追击,痛下杀手,更待何时。

    然而,不听谋士之言,注定要失败的,张绣的追兵就被曹操殿后部队杀得大败亏输,狼狈逃回。绣谓诩曰:“不用公言,果有此败。”

    张绣诚恳地向贾诩道歉。诩曰:“今可整兵再往追之。”

    绣与表俱曰:“今已败,奈何复追?”

    诩曰:“今番追去,必获大胜;如其不然,请斩吾首。”绣信之。

    第二次追击,张绣大有斩获,把曹操杀得溃不成军。不仅曹操对自己的失败极为纳闷,张绣和刘表也满腹狐疑的向贾诩请教为什么得胜之兵失败,而失败后再追却取得胜利。

    贾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操敌手。操军虽败,必有劲将为后殿,以防追兵;我兵虽锐,不能敌之也,故知必败。夫操之急于退兵者,必因许都有事;既破我追军之后,必轻车速回,不复为备;我乘其不备而更追之:故能胜也。”

    三国之所以多智,端赖贾诩者流出没其中。当曹操和袁绍两大军事集团纷纷剿除诸侯之后,世界虽然没有变得安宁,局势却已明朗不少。在曹、袁两只巨螯的钳制下,投靠袁绍还是曹操,就成了张绣迫在眉睫之事。

    投靠袁绍的理由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一则袁强曹弱,一则张绣于曹操有杀子之仇。于是,当袁绍主动派使者前来招降时,张绣一个没有远见的人当然侵向与投靠袁绍。

    贾诩此时从幕后倏然闪身曰:“替我谢谢袁本初的好意,再转达这样一句话:一个连自家兄弟袁术都不能相容的人,不可能成就大事。张将军敬谢不敏!”

    张绣大惊:“吾先与操有仇,安得相容?方今袁强曹弱;今毁书叱使,袁绍若至,当如之何?”

    诩曰:“从操其便有三:夫曹公奉天子明诏,征伐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操虽弱,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曹公王霸之志,必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焉。”

    绣从其言,请刘晔相见。晔盛称操德,且曰:“丞相若记旧怨,安肯使某来结好将军乎?”

    绣大喜,即同贾诩等赴许都投降。绣见操,拜于阶下。操忙扶起,执其手曰:“有小过失,勿记于心。”遂封绣为扬武将军,封贾诩为执金吾使。

    果然,曹操竟好像完全忘记了当年与张绣结下的深仇,亲自率众出城迎接,给予张绣极高的礼遇。贾诩之所以甘冒奇险,因为他正确的认识了天下的形势,看透了曹操的内心之所想,如此高明的战略决策在三国时代凤毛麟角,贾诩不愧为三国第一谋士。

    至此,贾诩的人生航道进入了另一片相对平静的海域。虽然作为曹操谋士之一,他仍不时献计供策,尤其在曹操征伐马超、韩遂的过程中,贾诩功不可没。

    但总体上看,他淡出江湖的意味正日益明显。对曹氏父子,贾诩本来还有可能立下奇功:曹操、曹丕先后两次讨伐东吴,都以失败告终,赤壁之战更使曹操元气大伤。

    贾诩都曾预睹先机,加以谏阻,只是曹操不识时务,未能采纳贾诩的建议,直接导致了军事失败,为三足鼎立创造了条件。

    贾诩一直韬光养晦,轻易不发一言。晚年的贾诩尤其乖觉无比,他闭门不出,谢绝交游;为了杜绝他人猜疑,他处理儿女婚嫁之事,也力避攀附名门,这一点说明了贾文和对于权变的清楚认识,所谓功高镇主就是这个道理。

    虽然如此,在曹操立太子的过程中,在曹丕与曹植兄弟争权的过程中,站在曹丕一边的贾诩,仍以自己四两拨千斤的谋略,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时为五官中郎将的曹丕向贾诩请教太子争宠术时,贾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养,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

    就这么一番貌似不切实际的大话,竟使得曹丕从此幡然改悟,自我砥砺,终于赢得了曹操的好感。此前曹操也曾特意屏退众人,向贾诩请教立太子一事。

    贾诩面露难色,故意不答。

    “先生为什么知而不言?”曹操再问。

    “不,我只是突然想起了两个人。”

    “谁?”

    “袁绍和刘表。”贾诩不仅谋略过人,也特别善于处理他人父子关系。

    贾诩貌似漫不经心的回答,对曹魏政权的最终确立,也许竟起到了决定性的促进作用。众所周知,袁绍、刘表正因为没有妥善处理好继承权问题,死后遂使得兄弟阋墙。

    贾诩示曹操以前车之鉴,终于使曹操决下心来,立曹丕为太子。如此含蓄而又铿锵的引用论证要比费劲口舌强了不知道多少倍,贾诩的谋略已经达到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境界。

    在魏文帝曹丕当政之时,功劳盖世的贾诩被委以太尉重任。然而贾诩老矣,他只仿佛一个大隐隐于朝的隐士,依旧过着恬淡的生活。

    世事阴阳,果报难料,这个邪恶的播种者,谋略的热衷者,最终是以一副德高望重的神情,安然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依照当时“人过五十不称夭”、“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标准,贾诩真可谓寿比南山。

    “好个贾诩!”李陵由衷赞叹道,作为一个谋士真正做到了以追求完美为己任,他紧随形势发展,审时度势,经权达变,顺天行事,选择明主。

    在夹缝中求生而游刃有余,屈从于命运的安排而经权达变,直至善终,贾诩在权变与谋略方面的造诣可谓达到了天人合一之境界。(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五百章 扭动历史的方向盘

    (全本小说网,。)

    需要指出的是,陈寿由于距离三国乱世时代较近,能够感受和理解那个时代非道德化的时代精神,对那个时代的英雄主义和唯美主义(两者在精神内涵上是一致的)能够以一种赞许肯定的眼光看待。

    而后来南朝裴松之因感受于他的时代,由于与北方异族政权的对抗而重新兴起的道德主义,所以无法认可贾诩的所谓“非道德化”行为,并对荀彧等人作出自己所认为的道德化解释。

    而贾诩本人正是由于摆脱了道德的束缚,才获得了精神自由,并成为三国第一谋士,更以为尚书典选。

    “吕布听封。”李陵以傀儡汉献帝之身说道。

    “臣在!”吕布上前一步跪拜道。

    “朕封你为奋武将军,赐爵温侯,仍旧统领兵马,为朝廷效力!”李陵借汉献帝之口封赏道。

    吕布是个有勇无谋的人,李陵给他高官厚禄,他基本上就死心塌地了。

    曾经王允让他杀董卓,与他一起控制朝政,吕布也同样是奋武将军,封温侯,统领兵权!当时吕布可谓心满意足,走上人生巅峰。

    “谢陛下封赏,吾皇万岁万岁万万万岁!”

    “贾诩听封。”李陵又借汉献帝之口道。

    “微臣在!”贾诩上前一步,继吕布之后道。

    “朕封你为左中郎将,留任侍中!”李陵以汉献帝的口吻封赏道。

    这个重用程度,曾和董卓重用蔡邕差不多,当初董卓听说蔡邕的名气,于是征召他,蔡邕推说有病不能去。董卓大怒,骂道:“我有灭人三族的权力,蔡邕就算骄傲,也是不过转足之间的事而已。”

    又急令州郡征召蔡邕到府。蔡邕不得已只好应命,为代理祭酒,很受董卓敬重。后又被举为高第,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三天之内,遍历三台。又升任巴郡太守,被留任侍中。

    初平元年(190年),蔡邕被拜为左中郎将,随汉献帝迁都长安,被封为高阳乡侯。

    前文已经讲过,曹丕登基后,可是曾经提拔贾诩到太尉的高位,所以李陵现在如此重用贾诩,完全是物尽其用。

    而且贾诩本身是个知进退的人,善明哲保身,一生谨慎小心,野心不大或者没有什么野心,所以他对汉朝有二心的机会十分渺茫。

    而且他是凉州出身,和关东这些文士尿不到一个壶里,正好能够平衡朝廷权利结构,抑制关东文士。有了贾诩一人,可敌十个上百个厉害文士啊,为李陵后面整治朝廷架构打下基础。

    “牛辅、李傕、郭汜、张济、胡轸……听封。”李陵继续指挥汉献帝封赏道。

    这就跟招安似的,毕竟他们先前虽然不是反叛,实际上,跟随董卓之后挟持皇帝的所作所为,可谓大逆不道,说他们是乱臣贼子一点也不过分,要不然历史上董卓倒台之后,他们一个个害怕不已,怕的不就是朝廷的清算吗?

    现在李陵不治他们的罪,直接招抚效命朝廷,一来按他们的心,二来也让西凉诸将为朝廷所用,毕竟西凉铁骑可谓大汉朝难得的强军了。

    “臣……”牛辅、李傕、郭汜等人一个个上前跪拜在地激动说道。

    “朕封你们……”李陵继续借汉献帝金口,一个一个封赏道。

    ……

    次日午时三刻,对董卓明正典刑,朝廷重正声威,至此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大戏背后,李陵已经完成一半目标,接下来就是对十八路诸侯出手了!

    名义上这十八路诸侯,都是大汉朝的臣子,都听命皇帝,而且李陵以汉献帝皇帝的名义诛杀董卓之后,朝廷声威大涨,这令这些诸侯们一个个收敛许多。

    天下反董卓的这十八路诸侯依次是: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

    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

    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

    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

    第九镇,济北相鲍信。

    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

    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

    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

    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

    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

    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

    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包括曹操率领的曹家军,一共就是十八路。

    历史上这十八路诸侯因为各自的野心不同,他们的结局也是大相径庭,其中袁术袁公路,袁绍的族弟,成为汉末群雄之一。

    讨伐董卓时,袁术负责押送粮草。因妒才而不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