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浩然正气-第73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炮兵阵地,他们居然找到了我们的炮兵阵地?”岛军中突然有人惊悚地惨呼起来。
武藤章立即转身望向西面,只见硝烟滚滚中一朵朵火花盛开,一片火光冲天,好一场规模宏大的轰炸。
武藤章顿时觉得腿都软了,那里正是炮兵阵地所在。
近卫师团是代表的是天蝗的颜面,部队不但有超常规的兵力配置,每个师团还有独立的重炮联队。
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反间计
(全本小说网,HTTPS://。)
照眼前炮火的覆盖强度来看,重炮联队恐怕也剩不了什么东西了。全本小说网;HTTPS://。m;
机群整整折腾了近一个小时,将廊坊城外的地域用机枪、航弹反反复复犁了好几遍才离去。
天地间猛然安静了,极目所见之处都是硝烟弥漫、火光冲天,厚重的烟云在廊坊上空经久不散,
今晚进攻是没有什么指望了,能在天亮前收拾完这盘残局就算不错了,至于明天的仗该怎么打?所有人想想都觉得头皮发麻。
……
第二天清晨,霸县,岛军第二道防御某段工事上。
一群苏伪士兵搓着手跺脚脚=走出了防御工事,开始享受着早晨的阳光。
昨晚廊坊折腾了一夜,他们这里也不得安宁,指挥官担心国军会连夜发起攻击,所有的人都在防线上严阵以待苦熬了一夜,谁知是虚惊一场。
士兵们出来就开始骂骂咧咧,骂长官、骂战争、骂天气。
已经进入了冬季,昨晚迎来了华北的第一场霜,气温骤变,士兵们趴在冰冷的工事里不敢乱动,白白挨了一晚的冻,心情能好就怪了。
虽然天气变冷,但让人奇怪的是,眼前的苏伪军却还穿着单衣,而且还是苏联红军时候的那一套,只是换上了德国的肩章、臂章和帽徽。
其实想想也能理解,眼前德国都没能给他们苏联战场上的士兵准备冬装,怎么可能轮得上这些伪军。
至于岛国,他们现阶段所有的后勤物资几乎都来自德军的援助,就更没有这个能力了,而且,他们的后勤几乎全部来源于西伯利亚铁路的运输,要支撑这么大的一场战役,运输能力已经极为紧张,即便有军装也得给武器、弹药、粮秣等让路。
“开饭咯!”
炊事兵担着一担木桶嚎叫着,一头是热气腾腾的白面馒头,一头是清稀照人的稀饭。
但这种待遇已经十分好了,也就是战时能吃得到,平时都是硬梆梆的窝窝头,还得干啃。
士兵们顾不上叫骂,马上进入工事开始列队,拿着饭盒子从炊事兵手里领两个馒头半饭盒稀饭。
德国人训练部队很有一套,即便是纪录松散的苏联士兵,在他们手里训练一段时间之后,一切都有模有样,吃个饭都得排队。
士兵们接过馒头但目光依然望着桶里的馒头只咽口水,如果不是旁边还有穿着厚实棉衣的德国军官一脸威严地将手放在腰间的手枪套上,说不准他们就能一拥而上抢个干净。
两个二两重的馒头,哪里喂得饱这些体型高大、劳动强度不小的苏联士兵。
工事宽深而阴冷,早晨的阳光照不进去,士兵们开始走出堡垒、工事,享受阳光和早餐。
因为前面还隔着一条宽阔的反坦克锥,也不怕国军突然袭击,军官们也没有反对士兵的危险主动。
当然,前方的视野也开阔,国军起码退至炮火覆盖的范围之外,工事外面也基本上是安全的。
吃了、喝了、身子骨也暖了,士兵们开始三个一群五个一堆抽烟打屁,德国军官们也开始汇集在一起享受他们的早餐,从士兵钦羡、唾弃、愤怒的复杂目光中,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待遇绝对比这些伪军要高。
“呜呜呜!”
凄厉的防空警报突然响起,由远而近。
士兵们却并不着急,骂骂咧咧地走回了工事、堡垒,都是些老兵油子,见惯了大场面,也知道从防空警报的声音来判断飞机离他们的距离。
那些德国军官却上蹿下跳地开始吼叫起来,催促他们立即进入阵地准备防御。
让人奇怪的是,预计中的轰炸声并没有响起,几架飞机从他们头顶飞过,却撒下了漫天的纸片,整条防线看上去就像正在下一场暴雪,地面已经白了,天空中依然是纷纷扬扬、苍茫一片。
工事里也落满了纸片,士兵们不用费力就可以随手捡起一张,堡垒里的士兵也开始从枪炮口、出入口伸出手来捞几张进去。
不多时,工事里、堡垒里都开始传来惊呼、质疑的声音,纸片上的内容触目惊心,抬头不是“劝降书”,而是很暖心地写着“给苏联兄弟的一封信”,内容则是奉劝苏联兄弟们不要助纣为恶,充当法西斯的炮灰,做下亲者痛仇者快的傻事。
眼下法西斯已经是西山落日,不管在中国战场还是苏联战场,法西斯都在节节败退,盟军战略反攻的大时代已经到来,邪恶战胜不了正义,胜利终究是属于热爱和平的人们。
为了给踏上中国战场的苏联兄弟一条出路,国军总司令蒋浩然将军亲自致电斯大林元帅,恳请废除不合理的“270号命令”,现已获得批准,并且斯大林元帅亲口承诺欢迎踏出国门的苏联兄弟回国,只要没有造成重大的为恶事件,过往一切既往不咎云云。
信文简明扼要、言辞诚恳热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最后附上斯大林亲笔签名撤销“270号命令”的复印件,还有关于西西伯利亚已经划归中国的事宜,还有蒋浩然欢迎不愿意回国的苏联兄弟到西西伯利亚安家落户的邀请。
整个工事里顿时就炸开了锅,甚至开始有士兵给不识字的人朗读纸片上的内容。
部队里的德国军官立即意识到不妙,拔枪手枪对天发射,大声呵斥苏联士兵放下手里的纸片,这是国军的反间计,上面的一切都是假的、伪造的。
士兵们将信将疑,但还是有很多人偷偷将纸片塞进自己的口袋。
很快,大批的岛军士兵和一些文职官员进入工事。
岛军士兵开始收集地上的传单,文职官员则开始给苏联官兵演讲,叙说国军的种种狡猾,对待敌军种种残忍,眼前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瓦解苏联军队,这是他们的反间计,一旦让他们得逞,落入到他们手里简直就是生不如死。
岛军官员甚至断言,前些日子在东南县被俘的苏联士兵一定已经惨遭屠戮,国军对待俘虏从不手软,手段残忍到令人发指。
还真别说,岛军的洗脑能力的确不错,刚刚躁动不安的队伍马上平静下来,有些士兵甚至开始主动交出他们刚刚收起的纸片。
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喀秋莎
(全本小说网,HTTPS://。)
就在这时候,哨兵发出了国军进攻的警报,所有士兵立即进入防御状态。全本小说网https://。
不多时,前沿的确发现人影晃动,但人数并不多,而且他们在进入枪炮的射程之前就停了下来。
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进攻之后,阵地前沿多的是炮弹坑和修筑的战壕、防炮掩体,国军进入了之后却半天不见任何动静,只把防线上的岛军、苏伪军看得直犯迷糊,不知道他们又准备出什么幺蛾子。
“快看,那是个大喇叭吗?”有眼尖的苏联士兵惊叫道。
士兵的话很快就得到了认同,一些军官举起望远镜,很肯定地回答,那就是大喇叭,而且数量还不少。
岛军军官和德国军官顿时脸色大变,他们大概也能猜出国军准备干什么了。
果然,不多时,一个个大喇叭开始放出声音传了过来。
喇叭里的声音说的是俄语,而且说的是关于撤销“270号命令”和西西伯利亚交还中国的事情。
有耳朵尖的苏联士兵当即就惊呼起来,这是斯大林元帅的声音,国军的宣传单上说的是真的,他们没有骗我们,“270号命令”真的撤销了,我们可以回国了,我们还能见到家人。
不多时,整条防线都沸腾起来,斯大林的原声带,这可做不得假,岛军和德军的任何解释都是枉然,军心涣散已经无法收拾。
没有人愿意在异国他乡做一个孤魂野鬼,也没有人残酷到可以放下亲人和他们生活的那一片土地,一切希望就在眼前,怎么能让这些苏联官兵不激动。
慌乱的岛军立即开炮,将前沿炸得一片尘土飞扬,隆隆的炮声自然也掩盖了一切声音。
德国军官和岛国军官则开始利用这个机会加紧游说,反复强调这是阴谋、这是反间计,甚至是蒋浩然联合了斯大林给苏联兄弟们制定的一个套子,一旦钻进去了就后悔莫及,下场就跟东南县的俘虏差不多。
前面惨死的樱花师团也是个鲜活的例子,即便是投降也被他们漠视,一个个被砍头、焚烧至死,惨不忍睹。
而且,岛军和德军也开始给他们画饼,承诺给他们充足、丰富的食物,尽快解决冬装问题,并且提高军饷,战后还能获得一系列的良好待遇等等。
连哄带骗再加上威逼利诱等等一切的手段,终于在炮袭结束之前稳定了苏伪军的军心。
就在岛军长吁一口气的时候,麻烦又来了。
炮火一停,前沿的硝烟未散,大喇叭又开始广播了,而且这次喇叭里全是东南县被俘虏的苏联高级将领,一个个介绍的都是某某师的师长、某某团的团长,真实得防线上的苏联士兵一听声音就知道是本人。
他们一上来就极力证实纸片和广播上的内容都是真实的,斯大林亲笔签字的原件他们都看过,绝不是伪造,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将成为现实,与家人团聚的日子也绝不会遥远。
国军不但给了他们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也给了他们最好的优待,餐餐大鱼大肉米饭管够,而且还给他们换了新棉衣呢。
一群收拾得干干净净、油光满面的苏联士兵开始在外嘚瑟,拍着圆鼓鼓的肚子、掀开军装显摆他们的新棉衣,还不断地招手示意过来。
慌了神的岛军开始抠响了堡垒里的轻重机枪,他们马上躲进了掩体。
大喇叭里开始传来了优美的旋律,紧接着苏联俘虏开始哼唱,声音由弱到强,最后竟然汇集成一场声势浩大的大合唱。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啊这歌声姑娘的歌声,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
这首歌歌名叫《喀秋莎》,描绘的是苏联春回大地时的美丽景色和一个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对离开故乡去保卫边疆的情人的思念。
饱含少女纯情的歌声,把姑娘的情爱和士兵们的英勇报国联系在了一起,使得抱着冰冷的武器、卧在寒冷的战壕里的将士们,在难熬的硝烟与寂寞中,心灵得到了情与爱的温存,一度成为战场上苏军士兵的慰藉。
此情此景,再来一首带着浓郁乡情的《喀秋莎》,对苏军士兵心灵上的冲击是无以言喻的,思乡之情泛滥成灾势不可挡。
防线上的苏联士兵开始不自觉地走出了工事、堡垒,跟着喇叭的旋律低声唱响这支在他们心里埋藏已久的歌谣:
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驻守边疆年轻的战士,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
歌声结束之时,许多人已经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这种局面是岛军始料未及的,一时间完全蒙了,下面的军官根本不敢擅作主张采取镇压的手段,稍有不慎就会遭致哗变,这个责任谁都承担不起,只能层层上报等候通知。
事实上,即便是霸县的总指挥五十二军司令官细川中康也是措手无策,霸县防线上苏军的数量大大多于岛军,一旦他们丧失了战斗意志,坦克没有人开,堡垒里、防线上的机枪、大炮也完全成了摆设,这对岛军来说绝对是灾难。
时间不等人,再难也得拿出一个方案,权衡再三,细川中康决定抽调一半的岛军士兵进入工事督战,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