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战国赵为王 >

第510节

战国赵为王-第510节

小说: 战国赵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渠胜嘿嘿一笑,走了两步之后突然回头道:“对了,其实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朝鲜距离中原这么遥远,就算能够打下来,你又能派谁来守卫这个地方呢?”

    李牧耸了耸肩膀:“作为赵国的将军,我只负责打下土地,至于如何去统治和占领,那是大王和平原君他们的事情。”

    ……

    乐间压力很大。

    坚守了半年时间之后,不但是城中的粮食开始明显的出现了困难,士气也同样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如今的燕军士兵们士气几乎已经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甚至已经开始有人筹划着悄悄打开城门让赵军入城——事实上也有人这么尝试去做了,而且还不是一两次。

    好在乐间足够的警惕,所以这些里应外合的阴谋全数都被他挫败了。否则的话,现在的临乐城

    “君上,赵国人又攻城了,外城已经开始有些抵挡不住了!”一名燕国将军朝着乐间禀告。

    满脸疲惫的乐间点了点头,走出了自己的房间之外。

    乐间所在的这座府邸距离临乐城的南城墙并不远,所以他能够清楚的听到来自南城墙的喊杀声。

    一颗巨石越过了城墙从天而降,落在了距离乐间大约两三百步的一座房屋之中,轰隆一声烟尘四溅,乐间甚至能够感受到自己脚底大地所传来的震动。

    “昌国君,此地不安全,还请立刻转移!”

    乐间摇了摇头,道:“无妨,赵军投石机的距离有限,不可能投到此处。奇怪,为何赵军突然发动攻城?”

    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除了一开始的时候进行过几天试探性的攻城之外,其他时间里庞煖一直都率领着赵国大军将临乐城牢牢的包围起来,完全没有任何攻城的动作。

    直到前几天,赵军突然就开始发动了攻势。

    对于赵国人的攻势,燕军也同样是早有准备,整个攻城战从一开始就进入了最高潮,打得十分的激烈。

    难道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乐间此刻极度的想要知道,究竟是什么让赵国军队在沉寂了半年之后再度开始攻城。

    但可惜的是,如今的燕国绝大部分土地都已经落入了赵国人的手中,所以原本还能够通过鸽信来传讯的乐间如今已经完全失去了了解外部情况的渠道。

    所以乐间也并不知道,此刻的庞煖正在鼓励着手下的赵军将领:“如今燕太后和燕王已经被李牧大都督擒获,若是吾等还想要分润一些功劳的话,那么必须要将临乐城给拿下!”

    庞煖是真的有点着急了。

    虽然说作为主将,李牧和剧辛立下来的功劳统统都可以归功为庞煖领导有方,但是问题在于庞煖如果自己什么也没干出来,那肯定也有些说不过去。

    再说了,也不仅仅是庞煖自己,庞煖麾下的这二十万赵军将士们也需要功劳啊。

    所以在得知了襄平城被攻破之后,庞煖就率领大军朝着临乐城发动了攻击。

    在庞煖看来,临乐城之中的燕军被围困了半年,然后也被赵军的宣传攻势轰炸了半年,战斗力肯定是远远不如之前刚开战那时候的。

    情况一如庞煖所料。

    虽然说凭借着坚固的城墙,燕军多次打退了赵军犹如潮水一般的攻势,但是仅仅用了五天的时间,赵军就已经开始有人能够登上城头了。

    即便登上城头的赵军士兵很快就被杀死打退,但是这件事情却让所有的赵军将士都好像打了鸡血一般得到了很大的激励,加大了攻城的力度。

    为了攻破城池,主将庞煖可是已经作出了许诺,第一个攻上城头的,晋爵三级!

    在临乐城外的赵军阵地上,数百架投石机不停的运作着,沉重的巨石一块块从天而降轰击着临乐城的城垛,半年的时间让赵军的攻城物资达到了一个海量的地步,投石机的轰击几乎从天亮开始就没有停止过。

    就在乐间站着发呆的这么一会时间,至少有几十块巨石在乐间的视线之中出现,然后嗖嗖的从空中落了下来,他脚下的大地宛如地震一般完全没有停止过震动。

    乐间的亲卫们十分紧张的聚拢在了乐间的身边,甚至有人已经拿来了巨大的盾牌。

    乐间摆了摆手,示意亲卫们稍安勿躁,突然开口对着自己身边的副将说道:“临乐城已经被包围多久了?”

    副将楞了一下,虽然并不是很明白乐间说这句话的意思,但还是回答道:“半年有余矣。”

    “半年。”乐间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说话的时候脸上的神情多少带着几分萧瑟和无奈:“足足半年的时间,吾坐困临乐城,却等不来任何一个国家的援手,这是天要亡我燕国啊!”

    ……

    据史官记载:“帝十三年春二月,燕派刺客荆轲刺帝于大殿之上。帝怒,命庞煖、李牧伐燕。三月,庞煖围临乐。四月,李牧破蓟都,燕太后携燕王奔辽东襄平。九月,朝鲜太子箕杏率军来助,李牧杀箕杏,破襄平,擒燕后母子。十月,庞煖破临乐,乐间降。燕国自此而亡,享国七百九十一年。”

 第八百二十七章 战后处置(为黑魔芋丝万赏加更,第四更)

    在攻克了临乐之后,除了留下一部分部队继续维持燕国的治安之外,庞煖就率领着赵国大军热热闹闹的班师邯郸了。

    在邯郸城之中举行了盛大的庆典,赵丹亲自登台封赏有功将士,邯郸城之中的空气里再一次充满了酒的香味,这对于赵国人来说注定是又一个快乐的秋天。

    这一天,赵丹坐在桌案前,看着一份来自于赵国南军中郎将乐乘的奏章。

    这份奏章上洋洋洒洒数百字,但是总的来说,意思就只有两个。

    第一,赵国乐氏对乐间策划荆轲刺杀的行为一无所知,和乐间的所有接触都是在大王(赵丹)的授意下,为了说服乐间而进行的。

    第二,请大王诛杀乐间!

    赵丹看着这份奏章,心中若有所思。

    很显然,这是赵国乐氏和燕国乐氏在做切割了。事实上在荆轲刺杀的第二天乐乘就已经亲自入宫请罪了,可以说切割从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让乐间这个燕国乐氏的族长牵扯进了荆轲刺杀的这件事情之中呢?

    赵丹想了想,将目光看向了虞信:“虞卿,汝应该看过这份乐乘将军的奏章了吧?汝是司寇,来说说汝的意见吧。”

    虞信几乎毫不犹豫的就开口说道:“大王,乐间策划刺杀大王,乃是罪不可赦,必须严厉惩罚以儆效尤!以臣之见,当诛其三族!”

    对于这个意见,所有的赵国大臣们都立刻表示了赞同。

    要知道当初荆轲刺杀之事这些大臣们都是毫不知情的,为此他们也是被吓了一大跳。

    没有任何一个龙台重臣希望这个时候赵丹出事,这样不但会影响赵国的统一大业,而且赵国太子赵恒尚未成年,对于赵国的政局稳定也是一大挑战。

    俗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啊,新国君的上位就代表着重臣们之中肯定是要有人下台,这是所有龙台重臣们都不希望看到的事情。

    所以这些大臣们对于荆轲的痛恨,甚至还要甚于赵丹本人,一个个巴不得把荆轲挫骨扬灰方解心头之恨。

    赵丹点了点头,道:“很好,既然如此,那么就传令下去,将乐间及其三族尽诛之!三族之中凡有赵国乐氏者,则由司寇所属和胡衣卫、监察卫共同联合审查其行为再作出决定,有牵连此事者死,无牵连者无罪。”

    作为荆轲背后的主谋,乐间必须死,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如果不严厉的惩罚乐间,那么之后要是其他国家也来玩这一出,搞个什么荆轲二号三号的,那怎么行?

    虽然乐间也投降了,但是乐间是在城破之后抵抗到了最后一刻,确定实在没有机会了才投降的,和献城投降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赵国在攻击临乐城之战中死伤了将近三万人,这三万人的性命统统记在乐间身上也不为过。

    综合来说,只有狠狠的惩罚乐间,才能够震慑其他心怀不轨之徒、以及顽抗到底之徒的心思,让下一个荆轲不敢出现,让所有准备顽抗到底的家伙知道那样的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对了,还有荆轲这个家伙。他是出身卫国濮阳对吧?濮阳现在也是寡人的地盘了,虞卿,汝立刻给寡人把荆轲的三族也找出来,尽诛之!”

    谁想杀寡人,寡人就杀他全家!不,是全家的全家!

    顿了一顿之后,赵丹又继续说道:“南军中郎将乐乘忠心为国,赏绸缎百匹,黄金十镒。”

    乐乘作为赵国宿将,几十年来为赵国忠心耿耿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属于绝对的有功之臣,这么多年来无论是埋伏在燕国的胡衣卫还是负责监视赵国官员的监察卫都从来没有发现过乐乘有通敌的嫌疑,所以赵丹觉得乐乘还是需要安抚一下的。

    相邦赵胜道:“大王,燕国大臣蔡鸟等人里应外合帮助李牧将军拿下蓟都,理当赏之,不知大王欲给其人何等赏赐?”

    赵丹想了想,缓缓说道:“蔡鸟此人,从剧辛和李牧将军呈上来的报告来看,在拿下蓟都之后他又尽力的配合两位将军攻克和安抚燕国其他地方,乃是有大功于寡人和赵国。寡人决定将其封为平燕君,其余跟随蔡鸟起事的原燕国大臣各升爵一级!”

    有过就要罚,有功肯定要赏。蔡鸟和他那一派的燕国反骨仔大臣们可以说在这一战之中出了大力,否则的话现在的赵国恐怕能否攻破蓟都还是个问题,更别提完全灭亡燕国了。

    粗略估计的话,蔡鸟等人至少为赵国节省了一年的时间和五万左右赵军士兵的伤亡,冲这一点赵丹认为给个封君绝不为过。

    而且有了蔡鸟这个榜样在的话,那么以后赵国攻灭其他国家的时候,那些国家的大臣们肯定也会有一些人会选择投诚的,毕竟士为知己者死这种品质在任何年代都属于少数派,良禽择木而栖这种心态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多数。

    “对了,李牧如今对朝鲜国的进攻进行得如何了?”赵丹突然问道。

    廉颇答道:“回大王,李牧大都督已经率军连克箕子朝鲜十七座城邑,从最新的战报来看应该就在这一两天内便可包围平壤城。”

    赵丹点了点头,道:“寡人听说北边的冬天都会来得比较早一些,记得让李牧注意一下,若是时间不足的话便先撤回辽东,等到明年春天再发兵也就是了。”

    如今的箕子朝鲜,它的地盘大约和后世的朝鲜差不多,也就是整个朝鲜半岛北半部分的样子。

    这块地方在历史上的汉朝和唐朝之时都是中国的领土,作为一个大汉民族主义者,赵丹是肯定要把这块“自古以来”的地盘给拿下来的。

    事实上赵丹并不仅限于这朝鲜半岛的北半部分,考虑到后世这块半岛上的两个坑爹国家,赵丹认为自己很有必要把整个朝鲜半岛都给拿下来。

    当然,也不仅仅是朝鲜半岛,和朝鲜半岛一海之隔,后世叫做日本国的那块地盘也得拿下来。

    一劳永逸不说,那些岛上可是有着丰富的银矿,石见银矿在几百年里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银矿,这个是肯定不能错过的。

    不过好在南朝鲜现在只有几个落后国家,日本群岛上更是只有一群野人,所以这些还都不用急于一时。

    赵丹在前方处理着政事,而在后宫之中,赵丹的王后韩婉也正在为他处理着另外一件事情。

    “千里奔波,想来也是辛苦了。”韩婉微笑着看着面前和自己年轻相差不多的燕太后,说话的时候语气十分的平和。

    燕太后一脸的疲惫之色,眼角身处还带着几丝难以察觉的悲哀,她静静的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韩婉并没有因为燕太后的不理睬而感到恼怒,而是十分温和的说道:“看来汝并不是很想说话,那么吾就改日再来吧。”

    就在韩婉准备起身离去的时候,燕太后突然开口了:“王兄已经下定决心了吗?”

    韩婉转过身来重新落座,然后轻轻的点头:“是的,乐间、荆轲尽诛三族,凡所有参与此事者满门抄斩示众。”

    燕太后的脸庞上闪过一丝惨然的笑意,缓缓道:“那么老妇和轲儿呢?”

    韩婉叹了一口气,道:“汝不应该答应让乐间策划此事的,汝应该知道,这件事情是瞒不过大王的。”

    燕太后的声音突然变得尖锐了起来:“可是他想要毁了燕国,那是老妇和轲儿的燕国,不是他赵丹的燕国!”

    韩婉静静的看着燕太后,目光之中充满了同情:“是的,若是吾和汝易地而处的话,想必也会作出同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