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王-第31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起来似乎还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案。
齐王建沉思片刻,道:“赵王打算甚么时候发动进攻?”
苏代道:“最早十天,最晚一个月之内。”
齐王建和后胜交换了一个眼神,随后作出了决定,道:“既然如此,那么便请使者回复赵王,只消三晋联军进入楚国境内,那么寡人便即刻发兵伐楚!”
第五百三十四章 楚王,汝这是自寻死路!(第四更)
这一天中午,刚刚结束了一次朝议的楚王元得知了一个消息。
“大王,赵国使者求见!”
“赵国使者?”楚王元心中微微一跳,忍不住对着面前的黄歇道:“春申君,汝可知道这赵国使者前来所为何事?”
正是在黄歇的力主下,楚国和秦国这对几百年的老cp老冤家选择了化干戈为玉帛,暗中缔结了盟约,以对抗已经完全足够和当年晋国相提并论的赵国。
也正是因为黄歇大力促成了此事,因此这位原本令尹之位已经有些摇摇欲坠的春申君又再一次的获得了楚王元的信任,重新在楚国政坛之中站稳了脚跟,获得了和昭景屈三大家族分庭抗礼的能力。
说实话,楚王元在听到赵国使者来访的时候,其实是有那么一点心虚的。
固然这个时候说谎成风阴谋遍地,什么契约精神基本上都给国君们扔进了垃圾箱里,但是不管怎么说,当面对赵国这个正主的时候,不守信诺所带来的内疚感肯定还是有的。
黄歇似乎并没有看出楚王元的异样,又或许是看出了但是却不想说破,总之这位春申君最终给了一个并不算确定的答案:“大王,赵使所来为何,臣实不知也。不过臣猜想赵使此次前来,应当是联合大王讨伐秦、齐、魏三者之一。”
楚王元听了黄歇的这番话之后,脸上的表情看上去似乎轻松了一些,开口道:“既然如此,那么便传赵使上殿罢。”
片刻之后,赵国大行人郑朱就出现在了楚王元的面前。
“外臣郑朱,见过大王!”
作为一名专业的外交人士,郑朱举手投足之间没有任何的失礼,还给人一种风度翩翩的感觉。
楚王元在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使者请坐。不知使者此次前来所为何事,莫非是赵王又打算和寡人一起征讨秦国?”
郑朱哈哈一笑,对着楚王元说道:“非也,外臣此次前来,乃是希望劝说大王迷途知返。”
郑朱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虽然带着笑容,但是眼中却完全没有任何一丝笑意。
楚王元的心中猛的一跳,强笑道:“使者所言何意,寡人却是不知也。”
“不知?”郑朱脸上的笑容渐渐的透出了几分嘲讽的神色:“吾王命外臣转告一句话于大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啊!大王既然能够暗中和秦国结成盟友,那么又何必在臣的面前惺惺作态,佯装不知呢?”
大殿之中霎时间一片寂静。
一旁的春申君黄歇见势不妙,赶忙喝道:“郑朱!汝莫不是得了失心疯,竟然如此出言污蔑我大楚,破坏楚赵之间盟约!难道赵王之麾下便皆是汝这等无知佞臣不成?”
郑朱脸上的嘲讽神色更浓了:“春申君,事到如今汝还在狡辩,难道汝真的以为此事天衣无缝,能够完全在开战之前瞒过我赵国不成?”
黄歇大怒,“砰”的一下一拍桌子喝道:“郑朱!吾大楚和秦国之间乃是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如何会和那秦国联盟,简直是笑话!”
“笑话。”郑朱用力的点了点头,叹道:“的确,在吾王知道此情报之时,吾王亦是认为此不过乃是一个笑话罢了。但是——春申君哪春申君,汝且自己摸着汝的胸口问问自己,这究竟是不是一个笑话!”
说到后来,郑朱整个人声色俱厉,竟是强行将黄歇的声势都给压了下去。
楚王元看着郑朱和黄歇的争吵,心中无比的震惊。
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楚王元也已经看得出来,赵国人的确是已经完全掌握了秦楚暗中同盟的情报。
但问题在于——赵国人是怎么知道这个情报的呢?
要知道在楚国之中知道秦楚结盟这个秘密的人,包括楚王元和黄歇在内都仅仅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罢了,这个消息又是如何走漏的风声,并为赵国人所知的呢?
楚王元是真的有点想不明白。
但眼下显然已经不是什么想不想得明白的时候了,郑朱在将黄歇驳斥得哑口无言之后,又转头看向了楚王元。
“好教大王得知,今日吾王之所以命臣前来,正是希望能够使大王改邪归正,回到楚赵同盟的正道上来,和赵国一同攻伐秦、齐、魏诸国,如此赵楚可并立于世间,如当年晋楚一般成为南北两霸。如若不然……”
郑朱嘿嘿的冷笑了几声,对着楚王元说道:“如若不然,那么赵国大军不日便将兵临陈郢之下!何去何从,大王请自择之。”
郑朱这番话之中包含着十分严厉而直白、丝毫不加掩饰的威胁,让楚王元和春申君黄歇这一对君臣面面相觑,心中一股寒气缓缓浮现。
这两个人都不是傻子,他们当然明白郑朱的这番话代表着什么,这并不是代表着郑朱个人的态度,而是代表着那位站在郑朱背后、统领着这个时代最强大霸主国家的年轻国君赵王丹的意志。
不听话?揍死你!
楚王元深吸了一口气,只感觉心中一阵阵发虚。
这该怎么办?
说实话,楚王元根本就没有做好和赵国硬刚正面的准备。
根据事先的计划,应该是秦国率先攻击河东,然后赵国主力大军前去救援,这个时候楚国再想办法联合齐国或者魏国,趁着赵国东部空虚的这个时间点将邯郸再次包围。
如此一来的话赵国就是首尾不能够相顾,在整个战场上完全陷入被动之中,从而让秦楚两国有很大可能觅得良机,一举击败赵国。
可是现在秦楚两国都还没有开始调集兵力,赵国的使者却已经出现在了楚王元的面前,并且以如此肯定的口吻叫破了楚王元和秦国之间的同盟,完全打乱了楚王元的计划。
是以楚王元一时间也是有些说不出话来,脸颊抽动了一阵之后皮笑肉不笑的说道:“使者,这一定是误会,肯定是有甚么人传递了假情报给赵王。楚赵两国乃是歃血为盟之国,寡人又如何会背叛赵国呢?误会,误会啊!”
郑朱闻言不怒反笑,定定的看了楚王元一阵,随后开口道:“看来大王是绝对不会放弃和秦国之间的同盟了?既然如此,那么外臣便告辞了!还希望他日陈城被破之时,大王不要后悔今日之决定才好。”
说完了这句话之后,郑朱再无停留,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扬长而去。
楚王元目瞪口呆的看着郑朱离去的背影,半晌之后才和一旁同样是惊讶不已的春申君黄歇对了个眼神,心中突然涌起了一股十分强烈的不安感。
“这赵王,似乎并不打算听寡人任何的解释啊……”
第五百三十五章 谁当主将?(第一更)
赵丹的确没有任何想要和楚国继续谈下去的意思。
因为赵丹现在需要楚国这样的一个反骨仔。
高处不胜寒这句话并不是开玩笑的,如今的赵国承受不起任何的一次背叛,因为这种背叛随时都有可能会变成一种塌方式的外交失败,让原本还是众星捧月的赵国一瞬间就变成四面楚歌。
当年齐湣王所治下的齐国,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原本还是小弟众多盟友遍地的齐国,一转眼就变得众叛亲离,甚至险些灭国。
必须要吸取教训啊。
所以赵丹的想法也很简单,你楚国不是想要背叛寡人吗?
那就打。
往死里打!
寡人就是要拿起战争这根大棒来让这天下诸国都知道,想要和寡人作对,到底会付出一个什么样的代价。
当然了,如果只有武力威胁和恫吓,其实也还是不够的。
国家之间的关系,某些时候其实就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差不太多。
别人给赵国当小弟,那图的是什么?
一来当然是背靠大树好乘凉,二来嘛,也得有点好处不是?
赵丹这一次就是在要惩戒楚国这个不听话小弟的同时,顺便再给其他那些听话的小弟一些好处。
什么好处?当然就是楚国的土地了。
所以很自然的,三晋同盟加上齐国一共四国联军攻伐楚国的思路就这么出炉了。
到这个时候,楚国会不会迷途知返已经不再重要了。
重要的是,赵丹就是要用干翻楚国这个结果来警示其他的小弟不要轻举妄动,用瓜分楚国的这个结果来暗示小弟们跟着我赵国大哥走有肉吃。
这就是所谓的“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了。
所以很快的,当离开了陈城的郑朱回到邯郸,韩国和魏国也同时做出了愿意参战的答复后,赵丹立刻就召开了一次所有赵国重臣参与的大会,宣布了对楚国的作战计划。
“这次伐楚,寡人决意征发十五万军队以及相应民夫,会同魏、韩、齐三国部队一同对楚国开战!”
赵丹的语气十分的坚定,同时带着极其强烈的自信,周围的赵国大臣们同样也是一脸的期待,廉颇和庞煖这两位老将更是跃跃欲试,眼中充满着渴望的神情。
对于一个仍旧处在上升期的强大国家来说,它所最不会畏惧的,那一定就是战争!
即便《孙子兵法》之中明确的认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但想要通过谋略和外交就让敌国心甘情愿的献上领土,这又谈何容易呢?
在很多时候,用战争来直接摧毁敌人的抵抗力量,才是最有效、也是最被人所推崇的手法。
十五万的军队,其实对于现在的赵国来说并不算多,但是考虑到四国联军的兵力加起来必定远超楚国的事实,赵国参谋部呈上来的计划之中认为十五万已经足够了。
作为一个军事外行者的赵丹,理所当然的以一个从善如流的态度接受了参谋部这份建议。
赵丹话音刚落,廉颇立刻就闪身而出,高声道:“大王,臣愿为此次之主将,为大王征讨楚国!”
作为赵国的大将军,廉颇绝对不可能放过哪怕是一次领兵出征的机会。
这位老将军从骨子里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军人,最渴望的就是在战场之上建功立业,为赵国推平面前的所有敌人!
但问题在于,想要领兵出战的可并不是只有廉颇一个人。
廉颇请战的话都还没有完全在众人的耳膜之中散去,庞煖也同样闪身而出,高声请战道:“大王,臣亦愿意为大王出征楚国!”
大殿之中突然出现了瞬间的安静。
廉颇闻言顿时大怒,回头狠狠的瞪了庞煖一眼:“庞卿,汝这是要和吾争夺主将之位了?”
很显然,作为如今赵国军方的头号人物,廉颇对于庞煖竟然敢和自己争夺主将之位这种做法相当的不满。
赵丹见到这副情形,一时间也不由得有些愣住了。
要知道虽然庞煖早两年就已经进入了赵国核心领导层的行列之中,但是这些年来庞煖一直都是比较低调,也很少会和廉颇去争夺什么,看上去完全就是一副甘当二号人物的模样。
怎么今天庞煖突然就变了,一下子突然跳出来和廉颇正面顶牛了?
这里面是不是有着某些文章?
就在赵丹心中暗自思索的时候,一旁的赵胜不急不缓的开口了。
“武信君,世人皆知汝乃是赵国第一名将,而且如今又位极人臣得授封君之位,可以说是恩宠荣耀已极了。既然如此,那么汝为何就不能够给庞卿一次机会呢?”
说着赵胜又转过头来,朝着赵丹道:“大王,以臣之见,这一次不如便让庞卿领兵出征楚国罢。”
赵胜身边的平阳君赵豹也立刻就出言附和:“大王,臣附议。”
大殿之中的气氛悄然开始发生了一丝变化。
虞信眉头一皱,同样也开口道:“大王,楚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虽然近年来屡经失败,但亦并非是能够易于之国。所以臣以为这伐楚一事,还是武信君出马最为稳当。”
李伯同样也开口说道:“大王,臣亦认为让武信君出征为上。”
赵丹看到这里,基本上也就明白过来了。
说实话,这一次出征楚国的任务,难度上来说比起前几次大战就要低了不少,但开战的方向却只有一个。
如果廉颇捞到了这个主将的职位,那么已经成为赵胜、赵豹这边盟友的庞煖可就没有什么事情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