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王-第24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阳夫人明显吃了一惊,道:“君上何生此意?须知兵战凶危,君上乃是尊贵之躯,怎能够以身赴险?”
赵柱眉头微微一皱,神色间有些不满,显然华阳夫人的这番话并不讨喜。
华阳夫人看到赵柱的这般表现,不由得将语气放得更加的柔和,又伸手帮赵柱按摩着肩膀,同时说道:“君上又何必急于一时?等到君上继承大位之时,这秦国之事,还不都是由君上一言而决?”
赵柱闷闷的哼了一声,道:“怕是没那个机会。”
老实说,现在赵柱的心中也有点犯嘀咕。
自己的这位父王,可是活到现在六十多岁都没有殡天的存在啊。
要知道以战国时代的寿命水平来说,这六十多岁都相当于后世的八九十岁了。
现在赵柱也不年轻了,年纪也朝着五十岁走了,这万一要是也步了自家大哥的后尘,在秦王稷死之前死了,这岂不是一个大写的杯具么。
再说了,就算是秦王稷过两年死了,那时候赵柱也差不多五十岁了……这大王能当几年啊?
如此种种因素叠加起来,赵柱是真的急啊。
华阳夫人看着赵柱这副心急的样子,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该说的其实华阳夫人早就已经都跟赵柱说过了,她也相信赵柱是明白其中利害的。
可就算如此赵柱却仍然显得这般急切,那么就只能够说明一件事情——赵柱的耐心快到极限了。
但问题在于华阳夫人非常清楚,就算赵柱再怎么急,那也必须得等,只有继续的等待才有希望。
该怎么办?
该怎么才能够让丈夫变得沉稳下来,能够继续耐心的等待下去?
就在华阳夫人沉思的时候,赵柱突然用手捂着嘴巴,剧烈无比的咳嗽了起来。
华阳夫人心中微微一惊,慌忙帮赵柱拍打着后背,想要让赵柱顺顺气。
赵柱这一阵咳嗽十分的猛烈,足足好一会之后才缓缓的平息了下来。
但即便如此,赵柱脸上的表情仍旧不是很好,看上去有点像生病了一样。
华阳夫人看着赵柱,有些担心的说道:“君上没事吧,要不要召宮医来看看?”
“不必了。”赵柱摆了摆手,有些不以为然的说道:“最近可能是受了些风寒,吃些药便好了,不碍事。”
顿了一顿之后,赵柱突然叹了一口气,道:“可惜阳泉君不在,否则的话倒是可以让他帮吾参详参详,看看能否有什么主意。”
就在今天的廷议上,阳泉君已经被秦王稷打发到巴蜀去督运粮草去了,在这场大战结束之前恐怕是都不能够回归咸阳的了。
华阳夫人一张精致的脸庞上妙目转动,过了片刻之后突然道:“君上,妾曾经听阳泉君提及那客卿吕不韦颇有才能,曾经献过几次计策,对于阳泉君颇有帮助。而且其人又是子楚之臣,不如——召其相见?”
“吕不韦?”
赵柱沉默片刻,叹道:“罢了罢了,左右既然无人能助吾,那么便去召这吕不韦前来一见罢!”
吕不韦很快奉召而来。
“臣吕不韦见过君上,君夫人!”
赵柱摆了摆手,对着吕不韦勉强露出了一个笑容:“大夫请坐。”
吕不韦赶忙十分听话的坐了下来。
赵柱看了吕不韦一眼,道:“吾有忧,不知大夫能否解之?”
第四百一十一章 君上,不如……(第二更)
听了赵柱的话之后,吕不韦心中微微有些奇怪,忍不住抬头看了赵柱一眼。
然后吕不韦就发现了一点,那就是赵柱看着自己的眼神同样也颇为奇怪,既有些怀疑,又有些期待。
当发现了赵柱眼中的怀疑神色之后,吕不韦的心跳顿时就漏了一拍:“难道吾为赵王间谍之事被发现了?”
但马上吕不韦就回过了神来,如今这片华夏大地之中知道吕不韦其实是赵国间谍的人怕是一只手掌都能够数的过来,而这所有的知情者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人拥有告发吕不韦的动机。
所以……应该是其他的原因!
一想到这里,吕不韦的心中立刻就镇定了下来,开始以一个秦国客卿大夫的角度进行思考。
这么一想,再联系到刚刚赵柱所说的话,吕不韦马上就回过神来。
这赵柱其实并不是怀疑吕不韦,而是在考校吕不韦本事呢。
赵柱毕竟是秦国的太子,而吕不韦只不过是区区一名商贾。
商贾这种人,在赵柱乃至整个秦国统治阶级的眼中,那可是比农民和工匠还要更加低贱的存在。
士农工商,商贾最末,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所以也不仅仅是赵柱,整个秦国统治阶级因此而对吕不韦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歧视感。
如果不是赵子楚(异人)还算知恩图报,在华阳夫人以及赵柱的面前为吕不韦说了许多好话的话,那么吕不韦连现在这个客卿大夫都混不上呢。
正是因为这种歧视,所以吕不韦在咸阳之中的这两三年来虽然也算是在赵柱面前混了个眼熟,但却一直都没有真正的得到赵柱的信任。
直到今天,实在是无法可想的赵柱,终于决定给吕不韦一次机会。
如果吕不韦不能够凭借着赵柱给出来的线索猜出赵柱如今忧虑的到底是什么事情,那么吕不韦就不会被赵柱接纳,该干嘛干嘛,到一边凉凉去。
但反过来,如果吕不韦能够猜出赵柱所心烦的是什么,并且能够得出一个让赵柱满意的解决办法,那么吕不韦很有可能就会因此而得到赵柱的赏识,真正的成为赵柱所信任的人。
一想到这里,吕不韦的心就立刻砰砰的跳动了起来。。
吕不韦会放过这次绝佳良机吗?
当然不会,只有蠢材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虽然心中无数念头闪过,但是在吕不韦对面的赵柱以及华阳夫人看来,其实也就过了短短片刻时间而已。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赵柱心中的失望之情也正在不停的增加,就在赵柱马上就要按捺不住准备让吕不韦走人的时候,吕不韦终于开口了。
“君上所虑者,想来应当是如今关中之战事。”
赵柱唔了一声,并没有开口接话。
这其实很好猜,只要不聋不瞎的人都知道现在赵国人已经打过来了。
赵柱需要的是更深一层次的东西,需要的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吕不韦摸了摸胡须,脸上露出了一丝神秘的笑容:“臣有一计,可为君上解忧。”
如果吕不韦长得能够潇洒一点,整个人的气质能够再出尘一点,那么这种姿势就会给人一个仙风道骨的感觉,他的话也会更加的拥有信服力,更加的能够打动别人。
只可惜吕不韦的颜值确实是比较一般,所以赵柱几乎是立刻就忽略了吕不韦这种装逼的行为,直接追问道:“大夫,计将安出?”
装逼装到一半却根本没有得到配合的吕不韦有些尴尬的收起了手,咳嗽了一声道:“以君上之地位,所虑者无法是如何能够解决如今关中战事。在臣看来,若是想要解决此事,最佳选择无非就是——议和!”
吕不韦这话一说出来,整个房间之中顿时变得一片寂静。
赵柱的眼珠子瞪得大大的,满脸不相信的神情盯着吕不韦,好半天才从牙缝里面憋出来一句话:“这就是大夫之计策?”
老实说,这个时候赵柱想要弄死吕不韦的心都有了。
要知道赵柱的心里可是无比的希望自己能够领兵出战,彻底的消灭这支该死的、胆敢入侵到秦国关中腹地的赵军。
结果请战不成功也就算了,现在找个人来出主意,竟然还出了这么一个馊主意?
和赵国求和?
赵柱的脸色阵青阵白,开始认真的考虑起是不是应该立刻就把吕不韦这个家伙轰出书房去。
或者——直接让他滚出秦国?
吕不韦显然也察觉到了赵柱脸色不对,心中暗叫不妙,忙道:“君上,臣是有理由的!”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直坐在赵柱身边的华阳夫人十分温和的开口了:“大夫,尽管将此计之详情道来便是。”
一般说着,华阳夫人一边还轻轻的伸出了手,悄悄的扯了一下赵柱的衣角。
赵柱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总算是控制住了心中的怒火不立刻发作,这才沉声道:“大夫且说。”
吕不韦见状,心中也是暗自松了一口气。
老实说,这个计策其实并不是吕不韦当场想出来的,而是事先就已经打好了腹稿。
这其实也是很多臣子们所必须要做的基本功。
如果不事先准备的话,万一君王们什么时候突然兴致一起来个君前奏对,毫无准备的臣子们想要凭借着急智作出让君王们满意的答复,这难度显然有点高。
但不让君王们满意的话,又怎么可能获得赏识,怎么升官发财飞黄腾达?
所以啊,事先的准备就是必须的。
事实上,很多臣子准备了一辈子也没有等到君王们的问对,这其实才是最悲哀的事情。
在事先准备的时候,吕不韦虽然也想到了赵柱可能会对自己的这个主意感到不高兴,但是赵柱现在所表现的这个十分明显、差点就要发作出来的、如同火山喷发一般的愤怒,还是很出乎吕不韦意料之外的。
毕竟吕不韦可不知道赵柱刚刚在秦王稷的面前请命出兵,然后碰了一鼻子灰的事情。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的吕不韦既然已经开口了,那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吕不韦定了定神,对着赵柱道:“君上,臣斗胆请问一句,如今大秦比之赵国,究竟孰强孰弱?”
赵柱冷冷的看了吕不韦一眼,但并没有开口说话。
在赵柱看来,这问题简直就是一个白痴问题。
还是一旁的华阳夫人出言帮吕不韦解了围:“应当是那赵国稍微强一些。”
吕不韦十分感激的看了华阳夫人一眼,然后继续道:“夫人所言极是。如今之天下,乃是赵国一家独大,大秦紧随其后,齐、魏、楚等国更在大秦之后也。而如今赵国以廉颇为将,尽发赵军精锐于关中,君上以为此战大秦可能胜否?”
这个问题一出,赵柱的脸色原本就已经很难看的脸色,顿时就变得更加的难看了。
第四百一十二章 君上,请忍一时之气(第三更)
足足过了好一会之后,赵柱才闷闷的哼了一声,道:“不高。”
作为秦国太子,赵柱所了解到的战场内情可是比吕不韦要多上太多了。
如今的秦国前线王城防线其实已经是左支右绌,有些难以抵挡了。
这更不要提现在还有着两万赵国骑兵在栎阳、咸阳之间来回纵横呢!
就是因为知道情况不妙,所以赵柱才希望赌一把。
要是能够直接出兵歼灭掉这支赵国骑兵,或许能够借此一举翻盘。
在得到了赵柱的回答之后,吕不韦眼睛立刻就亮了起来,道:“既然此战难以言胜,那么君上为何不建议大王,让大王和那赵王丹议和?”
赵柱瞪了吕不韦一眼,道:“大王之脾气汝或许不知,但是吾却知之甚详。想要让大王和赵国议和?此事难也!再说那邯郸如今被魏齐两国联军包围,一旦邯郸被破,不但吾大秦此战必胜,而且亦能够乘胜夺回河东,又何须和赵王议和!”
其实议和这种想法,赵柱的心中也不是没有。
打不过就求和呗,这种事情春秋战国几百年来哪个国家都没少干,秦国当然也不例外。
也不止是赵柱,秦国政坛之中的其他大臣们有这种想法的,肯定也不是少数。
但问题就在于赵柱刚刚所说的这两点。
首先,秦王稷不愿意。
至于秦王稷不愿意的理由,那当然就是这位秦国大王不希望在赵丹的面前第三次低下头颅求和。
事不过三啊!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秦国人觉得,现在其实还没有到完全不能赢的地步。
没错,秦国的确是打不过赵国,这一点现在只要是有那么一点头脑的人都得承认。
可是这一场战争并不是秦国和赵国单挑啊,秦国可是有着魏国和齐国这两大盟友呢!
只要魏齐联军给力一点,能够在秦国完全失败之前拿下邯郸,那么到时候无论廉颇愿意或者不愿意,都必须要撤兵回救赵国本土。
这样一来的话,秦国就有了起死回生反杀的机会,甚至说不定还能够连刚刚失去的河东郡都一起夺回来!
在这两大条件的诱惑之下,秦国君臣们虽然明知道打不过,但仍旧不约而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