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壮哉大唐少年郎 >

第376节

壮哉大唐少年郎-第376节

小说: 壮哉大唐少年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唐王朝的影响无比巨大,这一公开支持荣留王,渊大祚不可能不心急,更不可能跟荣留王继续对持下去。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向大唐示好,在唐王朝没有出兵帮助荣留王之前,灭了荣留王。

    而荣留王虽是正统,实力远远不及渊大祚。一但渊大祚出兵,荣留王必然求助已经宣布支持他的唐王朝。

    这样一来,唐王朝就能够在高句丽这两个分裂的诸侯间,左右逢源,分别在他们彼此的后面挥动马鞭,让他们彼此狗咬狗,让高句丽在内斗中损耗国力。大唐趁机凝聚粮草、经济,为再次出征而准备。

    至于前朝幸存者的存在,李世民只字不提,除了秦风与他们父子二人,也就只有房玄龄、杜如晦知道了。李世民的意思是让他们继续蛰伏,等待时机以作奇兵之用,当然,大唐会派遣人才去给他们当参谋的。

    紧接着,李世民又颁布了新的人事任免,首先,免去还没有上任的吏部尚书秦风一职,改任幽州大总管,全权负责一州之军政要务,原虎贲军将士再一次划入秦风帐下;原幽州大总管、江夏王李道宗则荣任六部中的礼部尚书。

    把秦风这尊杀神调往幽州——这个与高句丽接壤的地方就任大总管,难不成是打算对高句丽动武了么?联系到李世民先前对高句丽的宣言,这份人事任免顿时在朝堂上引发了掀然大波。

    自古以来,任何朝代都避免不了主战主和两派,主战派表示只有不断攻伐才能让国家强盛,主和派认为只有不战,偃旗息鼓避免刀兵才是国家强盛的不二之法。

    李世民这一透露作战的意图,朝中的那些以治为主的主和派立刻跳出来抗议。

    首先就是褚遂良:“陛下万万不可,我军年前不久,刚刚经历与突厥大战,耗损财物,尚未恢复。去年气候不佳,并非丰收年,仓库不实,不利于用兵啊!”

    此言不假,打仗打的就是钱粮,虽说秦风的西路军几乎没有动用国库,可牺牲将士的抚恤,以及对烈属的安排,那也是一份不小的支出,再加上李靖、李绩的数万大军的日常用度,国库一下子又干瘪了下来,以大唐目前的实际情况,却实不适作战。

    孔颖达这位大儒也少不了卖弄一下,直起了身子道:“陛下我天朝上国以仁为本,番邦小国需以教化为上。况且,那是高句丽的内政,与我大唐无关,陛下出兵讨伐有违大德,有违大义也师出无名啊!”

    孔颖达话音一落,李世民还未接话,魏征接着站了出来,他的话比褚遂良、孔颖达更要厉害:“陛下。数千年来,大乱之后,必要大治,唯有如此,才能让一个国家国运昌隆。恒古以来,莫不如此。秦末大乱,汉文帝、汉景帝免除战火,重视生产,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民和俗静,家给人足,牛马遍野,余粮委田,出现了四海平一、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这一片强盛的文景之治,造就了强盛的大汉王朝;王莽乱政,海内分崩,天下大乱。汉光武帝推行‘偃武修文’的国策,发展生产、大兴儒学,才奠定了后汉王朝近两百年的基业。隋朝初年,也不外如是。对内以治。对外以德,使得番邦臣服,天下大治。陛下,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啊。且看杨广拥有杨坚遗留下来的如此财富,却因为穷兵黩武而成就千古骂名。如今天下方定,就想着开拓疆土,连连动兵。此举于国不利,于民不利,恳请陛下三思而行!”

    魏征的这番话可谓锵锵有力,掷地有声,一字一句,说的是唾沫横飞。这话,不管是有意无心,都隐隐有将他李世民跟杨广相比的架势。

    可偏偏李世民还反驳不了,因为魏征以史为鉴,字字都占据一个“理”字。事实其实就是这样,主和能够发展经济,让国力强盛,但却能够使得一个国家战力低下;主战能够威加四海,开拓国家疆域,可经济也因为打仗而消耗过巨,使得经济跟不上来,双方有利也有弊。所以出征高句丽并非错误的选择,但是不战也不是错的。可偏偏魏征性子太硬说的太过火,只将李世民气得,肺都要炸开了。

    他恼火之下,一巴掌重重的拍在了案几之上,砰然巨响,将众人吓了一跳。

    “禇爱卿、孔爱卿、魏爱卿,谁说朕要挑起战事了?朕有哪一字哪一句说要出兵了?你们倒是给朕说说。朕什么时候说过要打仗了?”

    “这……”褚遂良、孔颖达、魏征傻了眼了,仔细一想,李世民确实没有说过要出兵。

    李世民见三人愣在当地,心头大乐,大有出口恶气的感觉,过了好一会儿,才问解释道:“诸位爱你太过敏感了,这不过是正常的人事调动而已,你们无须理会太多。幽州地广人稀、民生凋敝,而秦风担任庆州、朔方大都督时,将两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不但减轻了朝廷的负担,反而缴纳了不少的税收,可见,秦风有能耐当这个大总管。这是其一,至于其二么,高句丽正处于夺权之际,战事也是一触及发,幽州与高句丽比邻而居,朕担心幽州百姓遭无妄之灾,威震四夷的秦风坐镇幽州,有威慑宵小之效。其三,高句丽对中原一直心存不轨,且诡计多端,谁又敢保证争权夺势不是高句丽入侵大唐前,玩的掩人耳目的把戏呢?出于以上三个原因,朕与房杜二相商量后,觉得秦风是最合适的人选。吏部尚书关系重大,秦风年纪又太轻了一些,朕担心他无法胜任,便让他在幽州历练一段时间,以观后用。”

    “陛下英明,臣无异义了。”褚遂良、孔颖达、魏征退了下去,既然不是打仗,一切都好说。仔细想一想,李世民的安排也确实是非常恰当,秦风人屠之名传遍了草原,有他坐镇,确实比李道宗更有威慑力一些。

    aa2705221(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91章:“军神”出山

    (全本小说网,。)

    果如李世民算计的一般,得知唐王朝支持荣留王,渊大祚慌神了。一直以来他根本不将荣留王放在眼底,打算先清扫荣留王的势力之后,在出兵辽东,一统高句丽。但荣留王却跟唐朝拉上了关系,这意义就大不一样了。

    唐朝的实力,加上荣留王正统的地位,足以将他一举掀翻。

    投降,这不可能。

    荣留王要的是他的命,一投降,什么都没有了。

    渊大祚见李世民暂时只是口头支援荣留王,还没有出兵的意思。当即派心腹入唐,表示臣服之心,同时也出兵辽东,打算在唐朝未行动之后,灭了荣留王,以防止荣留王借助唐朝之力坐大,反败为胜。

    荣留王得知渊大祚出兵,也慌了,论实力,一半渊大祚的实力都不到,不得已只能求助于支持他的唐王朝……

    渊大祚的示好,荣留王的求助!

    李世民给了模棱两可的答案,他左右逢源,一面暗示渊大祚不会出兵,另一面却在给荣留王定心丸,让他们拼斗个你死我活。

    当然他也不是真的不管,在唐朝出兵之前,保住荣留王,不让荣留王被渊大祚灭了,也是驱狼吞虎的关键。

    荣留王虽说实力远不如渊氏,可是他还有一张王牌没有打出来。这张王牌就是在军中有着不如凡响影响力的高句丽军神乙支文德。

    乙支文德!

    在高句丽人的心目中如同救世主一般,近乎尊为神的人物。

    也是因为他,高句丽免除了灭顶之灾。

    那一年隋炀帝杨广出动百万雄师征伐高句丽,前前后后横亘一千余里。面对隋朝的大举来袭,高句丽王高元把全国的军队都集结到了辽东,决心与隋朝奋起一战。

    隋军攻打辽东不下,杨广决定兵分三路:他兵多将广,欺负的就是高句丽兵少将寡。留个六十七万主力继续留在辽东,围攻辽东城;大将军来护儿和周法尚统领江淮水军从海路进攻平壤;大将军宇文述率三十万大军越过辽东诸城向鸭绿江挺进,与水军南北夹击平壤。

    这一下高句丽懵了,也慌了。

    高句丽的主力精锐都聚集在辽东,平壤哪里还有实力抵挡隋朝水陆将近四十万的大军?

    乙支文德便在这时,横空出世,看破了隋军后勤不济的弱点,以诱敌深入的战术送给了隋朝七场大胜,拉长隋军战线。然后诈降逼退隋军,紧接着一把大水将三十万隋兵冲的七零八落。高句丽军主力从天而降,向隋军发起猛攻。饥肠辘辘的隋军根本无力再战,各军一触即溃,落荒而逃。撒丫子狂奔数百里,直到鸭绿江边才摆脱了高句丽军的追击,渡过鸭绿江的三十万大军最后只剩两千七百人逃回辽东,军械物资损失殆尽。

    败得太惨太彻底,杨广不得不放弃辽东城,下令退兵。

    隋军一百一十万大军,打兵力消耗,高句丽怎么样也拼不过。

    乙支文德一举葬送了三十万隋军,对于形势占优的隋军是致命的。

    故而整个高句丽对于主导萨水之战,一举扭转战局的乙支文德敬若神明,以至于有了高句丽军神,高句丽救世主的称号。

    乙支文德因为年迈退隐,正巧在国内城休养。

    但因乙支文德出自寒门,一直被高句丽的世家大族所排挤,早早就退出了高句丽政治舞台,而其中功劳最大的无疑就是如日中天的渊氏了。只不过乙支文德淡出的时间太久,荣留王竟然将他给忽视了。

    经国内城城主高慧真提起,退守国内城的荣留王不顾天色已晚,在几员亲随的护卫下,即刻几快马加鞭的赶往城西。

    乙支文德的府邸院大宅深,这上了年纪容易嗜睡,早早就休息了。

    荣留王找上门来,乙支文德让儿子叫醒方才了解事情经过。

    乙支文德年近七旬,身材中等,头发斑白,满布岁月之痕的脸上,却是精神抖擞,腰杆挺得笔直,步履稳健。便是梦中被叫醒,也无半点的迷茫,论精气神一点也不输给年轻人。

    其实以他的精神状态说年迈退隐,实在是言之过早。

    只是为了高句丽的安宁,不得不退隐而已。

    乙支文德出身贫寒,却官居太大兄也就是副宰相,在高句丽可谓两人之下万人之上,相当了得。但除了高丽王,在他上面还有一个总知国事掌控全军的大对卢。当任大对卢的是高句丽世袭渊氏家族的族长渊子游。

    当年的渊子游文武双全,威望过人,在掌权期间辅佐高句丽王室,收拢人心,发展生产,积聚国力,高句丽能在东北称雄引起隋朝的注意与渊子游有着莫大的关系,论对高句丽的贡献渊子游远在乙支文德之上。

    杨广初征高句丽,第一个站出来的也是渊子游这位执掌军国大权的大对卢。他亲自领兵与杨广对决辽东第一线,牵制住住了杨广六七十万大军,确保辽东最前线不失。论及作用,渊子游完全不输乙支文德。可乙支文德却一战封神,成为高句丽的救世主,威望远在渊子游之上,严重威胁高句丽第一世家渊氏的地位。引起了渊子游的不满。

    当年乙支文德争不过渊子游,故而不得不选择退让,提前归隐。

    渊子游死后,其子渊大祚不但继任了渊家家主之位,而且还继承了渊子游在高句丽的一切职务,虽说渊子游能力非同一般,可与其父渊子游相比之下,个人能耐与威望却是远远不如。

    乙支文德也确实是个人物,他熟悉中原文化,尤其钟爱陈寿的《三国志》,在这书里,他最推崇的人物是笑到最后的司马懿。而他此刻扮演的角色就是三国里的大人物——坐等良机司马懿。

    他知道主弱臣强的结果会是什么样的下场,以渊氏的野心,迟早会向王室发难,而那个时候是他乙支文德再创辉煌的时刻。

    乙支文德在最辉煌的时候,暗淡归隐,高句丽百姓以为他是高风亮节,不屑于世俗之争。由此对他是更加的崇拜,可事实上他并不甘心失败,深居简出不外乎是在等着复出的机会的罢了,他虽远离朝堂,可是他的心腹大将们与他的连续一直没有中断,他对心腹军队的掌控并没有丝毫的减弱。

    也因为他与军队有着千丝万缕般的关系,故而对高句丽的局面了如指掌,

    只是略听荣留王说明情况,以对当前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

    “陛下别急!”

    乙支文德眼中闪着兴奋的神采,他唯一忌惮的对手渊子游已经死了,荣留王亲自前来拜访,他知道这正是他一直等待着的复出的时机,他怕荣留王看出自己的异常,索性闭上了双眼,装着沉思的模样,过了好一会儿功夫,等心绪平静了下来,故作惋惜道:“臣为了高句丽的安宁,为了避免生灵涂炭,当年选择了退让。本以为渊氏少了臣,会全心全意的辅佐陛下一统一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