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灭明 >

第729节

灭明-第729节

小说: 灭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煤山,”王廉用手向北面一指,唯恐皇上不知道煤山的位置,又道:“出了宫城北门神武门,便是煤山,崇祯帝就是在煤山上发现的,已经自缢了……”

    李自成问明详情,并没有急着去煤山,却是在龙椅上坐下来。

    朱由检的死,对自己,对华夏,甚至对朱由检自己来说,都是不错的讯息,无论他以前是什么样的人,做过什么错事,一切都过去了,人死灯灭,是非自有后人评说。

    但李自成觉得,自己似乎并不恨朱由检。

    这究竟是为什么?当初在西宁起兵的时候,不就是为了推翻大明、诛杀朱由检吗?今日真的推翻了大明、迫得朱由检上吊自缢,自己为什么没有兴奋之感?

    唯一值得庆幸的地方,朱由检是自缢,自己不用承担某种不利的名声,如果朱由检活着被生擒,自己得花许多心思安置他!

    李自成坐了好一会,方才带着亲兵,在王廉和发现朱由检尸体的那名小太监的带领下,来到朱由检自缢的煤山。

    煤山并不高,如果不是在京师的皇城内,或许称呼为“土坡”更为合适。

    寿皇亭左近的一颗歪脖子树上,朱由检的尸体挂在腰带上,正在风里飘荡,在他的对面,王承恩的尸体,也是挂在腰带上,便是死后,还要照看着朱由检。

    李自成让王之心拿出五百两银票,交给那发现崇祯尸体的小太监,心中却是暗自叹息,这个王承恩,虽然是太监,却比很多读过圣贤之书的人,更知道什么叫忠义!

    小太监从朱由检的口袋中搜出一份血书,忙送了过来,李自成闻得一股臭味,皱皱眉头道:“念出来,看看朱由检说了什么!”心中却是想到,朱由检被自己逼迫致死,应该会骂上几句吧?不知道他的心里,究竟恨到什么程度……

    宫中的小太监都识字,他双手捧着血书,像读书般逐字念起来: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李自成听完,一时竟愣住了,朱由检虽然称呼自己为贼,但血书上并没有咒骂、痛恨的话语,从他这方面看,“贼”完全是一个正常的称呼。

    这倒是怪了,自己似乎并不痛恨朱由检,而朱由检在临死之前,也没有将一切责任推到自己的身上,两个互不痛恨的人,却进行了一场生死之搏……

    难道这一切都是天意?

    李自成面色平静,心中却在想着血书上朱由检的遗言,没想到朱由检怨恨的倒是他身边的臣子:诸臣误朕!

    难道朱由检临死之前,竟然有了醒悟?

    可惜,醒悟得太迟了……嗯?朱由检知道,自己一定会看到这份血书,难道他是向自己诉说着什么?

    诸臣误朕!

    李自成的嘴角现出一丝冷笑,朱由检如果不是推卸自己的责任,便是要告诉自己,大明朝廷的这些臣子们,一个都不可信。

    他们可信吗?

    京师城破的十余日前,除了一个陈名夏,这些朝廷的“忠臣”们,竟然没有一道书面奏章,恐怕从那时开始,他们已经抛弃了自己的主子……

    李自成的脑海中,已经显出大明朝臣的嘴脸!

    暂时不管这些人了,李自成想到血书的最后,朱由检明明“无面目见祖宗于地”,说明他是相信轮回的,但还是“任贼分裂朕尸”,目的竟然是为了百姓:勿伤百姓一人!

    这是朱由检真实的意思吗?

    早知道关心百姓,又何至天下烽火不断,最后落得上吊自缢?

    不过,也不能完全怪他,自小生活在皇宫中的人,怎知道百姓的疾苦于需求?朱由检登基以来,或许这是唯一一次走出紫禁城……

    崇祯帝朱由检是什么样的人,已经无所谓了,关键是如何处置朱由检的身后事。

    李自成决定,他要违背朱由检最后的“遗言”了:他不会分裂朱由检的尸体,朱由检宁死不肯投降天命军,选择殉节自己的江山,这样的君主,值得尊敬!

    曹化淳见李自成一直沉默不语,遂上前小心地道:“皇上,崇祯帝的事……”

    李自成叹息一声,道:“化淳,按照大明的习惯,皇帝驾崩后,大致该如何处置?”

    “回皇上,大明的皇帝驾崩后,灵枢停放在乾清宫,再转至煤山内的观德殿,最后选择日子,正式出殡皇陵。”

    李自成微皱眉头,自己已经入住了乾清宫,朱由检的灵柩入乾清宫已经不合适了,便道:“将朱由检入殓了,灵柩暂时放在东华门外,任由百官前去祭拜,然后择日出殡!”

    “皇上是让崇祯帝入皇陵?”曹化淳满心感激,他虽然对朱由检没有多少眷恋之情,但朱由检毕竟是他的故主,“奴才……奴才多谢皇上!”

    李自成淡笑道:“朱由检虽是亡国之君,但那是因为大明气数已尽,本人并没有多少恶行,他应该得到最后的尊严!”

    曹化淳忽地想起一事,忙道:“可是,崇祯帝生前,并没有为自己修建皇陵……”

    这难道就是死无葬身之地吗?朱由检不是荒淫奢侈之人,他不应该得到这样的待遇!

    不过,让华夏国花费数十万、上百万银子为朱由检修建皇陵,显然是不可能的,为了那种虚无缥缈的念想,浪费宝贵的银子……很多百姓还是吃不饱饭呢,便是要修皇陵,也是大明去修,大明不存在了,皇陵也就没有修建的必要了……

    李自成沉思片刻,道:“此事稍后再议,另外,将王承恩厚葬了,他可是是个忠义之人呢!”

    “奴才遵旨!”曹化淳虽然答应着,脸上却是变了色。

    李自成知道曹化淳的心思,遂淡淡笑道:“化淳是在想着自己的事?”

    “奴才该死……”

    “朕原本还在犹豫,华夏究竟是留用忠义于前朝的人,还是任用主动归顺华夏的人,在王承恩面前,朕终于明白了,”李自成的面上,是淡淡的笑意,“在生死抉择面前,选择忠义或是明哲保身,本身都没有错,只要无愧于心,都符合儒家的大义!”

 第974章 崇祯的灵堂

    李自成并没有去皇极殿召见大明的遗臣们,这些在午门外等候了半日的官员们,得到乾清宫太监总管王之心的传示:皇上忙于军务,召见的事,改在明日,地点还是在皇极殿!

    有心之人立即向王之心打听,王之心起初支支吾吾,但禁不住官员当中有熟人,便委婉地告诉他们:已经发现了崇祯帝的尸体,皇上正在协助处理崇祯帝的后事!

    午后,宫城的东华门外,已经搭建了一座简易的灵堂,崇祯帝朱由检、皇后周玉凤的灵柩,并排列在灵堂的正中,估计百官中有人要查看虚实,两座柳木棺并没有上封。全本小说网,HTTPS://。m;

    灵柩后的白幡内,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照跪做一排,定王朱慈炯神色黯然,太子朱慈烺、永王朱慈照却是哭哭啼啼的。

    两名小太监面无表情地在一边烧着火纸,口中却是念念有词,只是声音太小,谁也不知道他们念些什么。

    灵柩四周,散落着不少天命军的士兵,他们虽然不干涉过往的行人,却不时地用双目打量着灵柩,似乎担心三位皇子逃跑似的。

    直到申时,前来祭奠朱由检与周玉凤的官员,不过数十人,连嘉定伯周奎也不敢祭拜自己的亲身女儿。

    夜幕降临之后,忽地有一名峨冠博带之人,用泥灰涂了脸面,踉踉跄跄进入灵堂,趴在朱由检的灵柩前大哭不止,三位皇子在灵柩后还礼,此人也不搭话,只管痛痛快快大哭。

    到了最后,此人竟然摇着朱由检的木棺,险些将单薄的棺木摇散,三位皇子惊疑不定,便大声呼叫。

    附近的士兵听到讯息,立即逮捕此人,用绳索缚了,将他带入宫门,交给守门的亲兵。

    亲兵们押着他来到乾清宫,交给李自成处置,李自成低头一眼,见是熟人,遂淡笑道:“襄城伯为何满面污垢?”

    原来此人是襄城伯李国桢。

    李国桢泪迹未干,微闭双目,看了李自成一眼,道:“先主受辱,臣无面目矣!”

    “受辱?”李自成微微皱眉,“朕好意在东华门外为崇祯帝搭建了灵堂,又让三位皇子为崇祯帝守灵,何人大胆,竟敢做出辱没崇祯帝的事?”

    “崇祯虽去,但帝王身份不变,理应得到厚葬,”李国桢道:“皇上如果要收买人心,便不能轻视先帝之灵!”

    李自成淡淡地道:“依襄城伯看,朕该如何收买人心?”

    李国桢昂首道:“只要依小人三个条件,百官必定归心!”

    “哪三个条件?”

    “其一,不得破坏、发掘大明帝王陵寝;其二,用天子礼葬崇祯帝;其三,不能加害太子及二王。”

    李自成沉思片刻,忽地哈哈大笑,“襄城伯的意思,只要朕做到三点,大明的百官就会为华夏效命?”

    “只要皇上礼遇崇祯帝之灵,百官感恩,必会用命。”

    “襄城伯是说,百官心怀崇祯帝?”李自成淡淡笑道:“崇祯帝的灵堂,搭建已经超过三个时辰,但据朕所知,祭奠者不过三十人,都是拜一拜便走,在灵前又哭又闹、万般不舍者,仅襄城伯一人!”

    “这……可能不少官员尚不知情……”

    李自成从御案上抽出一份讯息,仍给李国桢,朗声道:“大明朝官,不下一千二百人,然城破之日,殉城者不过数十人,襄城伯可以自己看看!”

    李国桢接过一看,顿时面色煞白:

    城破之日,大学士范景文及其妻妾,户部尚书倪元璐及一家十三人,左都御史李邦华,副都御史施邦昭,大理寺卿凌义渠,兵部右侍郎王家彦,刑部右侍郎孟兆祥与妻何氏、儿子孟章明、儿媳万氏,左谕德马世奇并妾朱氏、李氏,左中允刘理顺并其妻万氏、妾李氏及儿子、奴仆婢女满门共十八人,太长寺少卿吴麟征,左庶子周凤翔与两个妾,检讨汪伟与妻子耿氏,户部给事中吴甘来,御史王章,御史陈#良谟与妾时氏,御史陈纯德、赵馔,太仆寺丞申佳允,吏部员外郎许直,兵部郎中成德并母张氏、妻张氏及子,兵部员外郎金铉并母章氏、妾王氏及弟金錝,光禄寺署丞于腾蛟并妻,新乐侯刘文炳并祖母与弟,左都督文耀及妹、子孙男女共十六人,驸马巩永固并乐安公主子女五人,惠安伯张庆臻并阖门男女,宣城伯卫时春并阖家,锦衣卫都指挥王国兴,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珪,锦衣卫千户高文采并一家十七人,顺天府知事陈贞达,副兵马司姚成,中书舍人宋天显、滕之所、阮文贵,经历张应选,阳和卫经历毛维、张儒士、张世禧并二子,或投井,或自缢,或饮药,或自焚,俱死之。

    他还以为李自成怪他没有忠义之心,没有随着这些官员们殉城,没想到李自成却道:“追随崇祯帝殉城的官员,襄城伯可以自己数数,难道这就是崇祯帝在百官中的威望?”

    “这……”

    李自成淡然道:“百官是否忠义,朕暂时不知,朕只是知道,大明气数已尽!”气数这东西,实在说不清道不明,但这种东西,对读书人却是十分管用,不知道李国桢是否相信气数。

    李国桢长叹一声,遂闭了口不严。

    “百官是否愿意为华夏效命,朕暂时也不知,”李自成道:“朕只问襄城伯一句,是否愿意为华夏效命?”

    李国桢已经在城外归顺了天命军,但他是否为天命军效力,又是一回事,华夏并不在乎他一个武将,但李国桢原先是京师三大营总督,对三大营是将士十分熟悉。

    如果李国桢愿意为华夏效命,以他的才能,绝对无法担任营团主将,不过,他可以挂着副将的名头,帮助整顿三大营的降兵。

    “那皇上是否答应小人的条件?”

    “保护皇陵,礼葬崇祯,善待皇子,给崇祯最后一丝尊严,这是朕对自己的承诺,皇陵至今尚在,给崇祯在东华门外搭建灵堂,让皇子为崇祯守灵,就是铁证!”李自成岂能受李国桢要挟?他看着绑成粽子似的李国桢,悠悠地道:“这与襄城伯是否为天命军效命,没有丝毫关系!”

    “……”

    李自成一挥手,让亲兵给李国桢松了绑,挥手道:“朕不会强迫别人,襄城伯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祭奠崇祯的事,朕不会责罚,你,回去吧!”

    李国桢呆愣了片刻,忽地扑到于地,“禀皇上,小人……小人愿意为华夏效命,只要皇上吩咐,小人无有不遵!”

    “襄城伯为何改变主意?”李自成没有让李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