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三国记-第55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的策略,东顺阁也都提前于吕壹掌握到手。所以,东顺阁对吕壹根本没有任何留情的意思,吕壹刚刚一露头,东顺阁的所有家族都蹦高了,直接在朝上掀起了讨伐吕壹的浪潮。连庞尚,也代表黄顺,给孙权修书一封,表示对此事的关注。
孙权哪能料到东顺阁的反应如此激烈。这跟预料之中的版本完全不符。吕壹的宅子已经被东顺阁的兵马团团围住。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也进不去。就是明摆着要饿死吕壹一家人。
东顺阁如此强硬,孙权只能妥协,交出吕壹。但孙权同样不甘心就此妥协,再次求助徐平,如何借助此事,往前跨上一步。
徐平告诉孙权,东顺阁实力远逊于四族,东顺阁之所以能够强硬,敢于强硬,就在于其背后有荆州的撑腰。如果能趁此机会,将荆州的影响从东顺阁剥离出去,朝廷就是大赚特赚,一个吕壹的损失,完全划算。
孙权表示为难,东顺阁的成立,当初就是黄顺大力支持的。从名称上也可以看出来,如何能将荆州的影响剥离出去?
徐平告诉孙权,只需借助此事,义正辞严告诉荆州,不得借东顺阁的名义插手东吴政事。黄顺是商人出身,只要钱给的够多,不愁黄顺不答应。这事放在平时,还真没有籍口开口,现在正好借着庞尚的这封信说事,相信黄顺看在钱的面子上,会同意的。只要黄顺答应不再管东顺阁,那东顺阁什么时候动,完全就是朝廷的主动。
孙权还是担心,他知道黄顺可不是个易于的角色,一般的数目,黄顺绝不会看在眼里。多了,孙权还有些心疼。毕竟,自己这边,需要用钱的地方也是多了去。
徐平表示,钱是最简单的手段,也只有黄顺,能够接受用钱来解决问题。换成任何一位枭雄,都不会同意。若不用钱解决,用别的东西,无论是江夏还是江陵,都不是东吴能够割舍的。
在这方面,徐平没有表现出有多精明,这也是策略之一。徐平不能表现的过于厉害,万一让孙权对徐平起了顾忌之心就过犹不及了。所以,适当的表现出江郎才尽的意思,对徐平是很好的保护。
果然,孙权摆摆手,表示不让徐平说下去。徐平的策略,孙权是接受的。东顺阁背后有黄顺的支持,却是是一个隐患,借助此事,跟黄顺挑开了说话,不是一件坏事。但如何让黄顺答应,却不是徐平想的那么简单。显然,徐平对黄顺的认识还不够。这也不怪徐平,毕竟徐平的层次,根本没有对黄顺有多少接触,不清楚黄顺的厉害之处。有情可原。这事,得孙权自己想办法搞定。
孙权不是狐疑犹豫的主子,一旦主意拿定,很快就付诸行动。事实上,孙权想拖延几天也不行。吕壹府正被围的水泄不通,连孙权的人都进不去。必须尽快给东顺阁一个答复,否则,就是吕壹府上所有人饿死的结局。
孙权告知东顺阁,同意把吕壹叫出来,但东顺阁必须保证吕壹的安全。东顺阁当然没有理由不同意。此役,东顺阁大获全胜。
孙权对阵四族和东顺阁,至少表面上,一胜一败。整个士层都看在眼里,对四族的表现,虽然嘴上不说,很多人都表示失望。
另一方面,孙权私下里约见庞尚,提出荆州不得干预东吴内政的要求。庞尚当然据理回绝。理由很简单,夏吟坊在江东有太多商业利益,不可能不留在江东保护自己的利益。以夏吟坊的块头,既然留在江东,不可避免就会影响江东的大局。这不是夏吟坊想不干预就能办到的。
孙权进一步澄清,并不是要驱逐夏吟坊出江东,只是要求在江东各方内斗时,夏吟坊不得站队。就像此次的吕壹事件,夏吟坊明显站在东顺阁一边。这让东顺阁士气大涨,底气也变得很硬。如果没有夏吟坊的撑腰,小小东顺阁,根本没有那份心气敢跟朝廷对着干。
庞尚对此还是表示为难,夏吟坊与东顺阁有着诸多的商业合作,东顺阁的损失,对夏吟坊来说也是损失。而且,夏吟坊在江东已经表现的足够克制,上次对付四族的事件中,夏吟坊就没出面干预。
孙权知道仅凭口说无法说服庞尚,便表示,朝廷可以考虑给夏吟坊几处铁矿,允许夏吟坊无偿开采,作为对价,夏吟坊不再干预朝政。
孙权明确说要拿出铁矿来做交换,这是庞尚没有预料到的。此前的交锋,都完全在庞尚的预料之中,庞尚代黄顺写就的那封书信,就是为了让孙权看到夏吟坊的影响力,从而迫使孙权出来与自己谈判。只是没想到,孙权如此大方,历来属于朝廷专营的铁矿都肯拿出来。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099章 稳扎稳打
(全本小说网,。)
“这件事,不是我自己就能做主的,我需要回去考虑一下,必要时候,还需要特别请示黄顺。”庞尚考虑过后,如是回复孙权。
孙权长吁口气,庞尚如此说话,就证明自己抛出的诱饵已经打动了他。那就好办了。夏吟坊的江东事务,黄顺自来是放手给庞尚的。只要庞尚点头,黄顺还从来没有摇头的时候。这事虽然庞尚没有说死,但孙权已经知道,事情已经是**不离十了。
让孙权给出现钱,孙权没有那么多,也拿不出来。出让铁矿,长远看虽然吃亏,但铁矿又不会自己长腿跑了,先让夏吟坊开采几年,等以后自己掌握了江东大局,铁矿还不是随时可以收回?到那时,就算夏吟坊再强势,在江东地面上,也得乖乖听从东吴朝廷的指令。
而庞尚的顾虑也正在此。孙权向来不是大方的人,大铁矿这样的利益,孙权不可能白白送出去,肯定有阴谋,这个阴谋,只要稍微一想,就能想得到。庞尚谨慎起见,还认为孙权可能还有更深的谋算,所以,没有盘算清楚之前,庞尚不会轻易答应。
庞尚回去,与孙武和黄蓉坐在一起商量此事。结果,黄蓉一番话,轻易的说服了庞尚和孙武,甚至连黄顺都没请示,直接就照章办理了。不过事后给黄顺发了一份文件而已。
黄蓉认为,铁矿在前,不容拒绝。加大人力开采几年,收益不容小觑。而且,借着开采铁矿的机会,还能在铁矿周边构筑坚固的堡垒体系,再储存上一年至一年半左右的粮草,足够铁矿在意外事情发生时自保。到时候,孙权要收回铁矿,就只有再回到谈判桌,还得再出一次血才行。
对孙权提出的不再干预东吴朝政的说法,完全可以答应。夏吟坊不干预,确实夏吟坊名不正言不顺。但夏吟坊不行,孙武可以!孙武是孙翊的唯一的后代,他插手东吴事情,谁能说出半个不字?
所以,以庞尚为首的东吴夏吟坊当然不会插手江东政局,但孙武要插手,求到庞尚跟前,庞尚也不能不帮忙,对不对?
庞尚表示,如此一来,当孙权再次就此事说话时,孙武的身份,怕就要暴露了。
黄蓉说道:“到那时,暴露出来,反而对孙武更有好处。那时候,无论是四族还是东顺阁,怕都已经认清了孙权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将他们赶尽杀绝,以维护他的统治。若这个时候,孙武冒出来,不敢跟根正苗红吗,而且又有足够的实力能够推翻孙权,实现改朝换代,还能有保护他们世代安全的保障,相信他们不会犹豫多久,就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庞尚说道:“这样,徐平那边就得加紧运作了。只是黄顺那边一直要求我们按兵不动,我们现在突然加速全力运作,是不是该向黄顺打个招呼?”
黄蓉说道:“打什么招呼?跟爹打招呼,肯定又是那番话,什么大局啊,战略啊等等,反正就是我们等。江东起事的条件已经成熟,我们完全可以动手了。再说,谁说我们一动手就能马上成功的?说不定也要耗时几年呢。到那时,无论是西川还是河西,也该理的差不多了。”
第二天,庞尚便主动约见孙权,除了谈交割铁矿的事情,还又从孙权那里挖来二百万贯的现钱。庞尚的理由很充足,铁矿虽然利益丰厚,毕竟不是马上就能变现的,而且还要前期的巨大投入。拿来二百万贯,与东顺阁做个交代。这二百万贯,夏吟坊自己一分都得不到,已经很仁义了,总不能为这事让夏吟坊自己往外掏银子吧。
两次大战役过去,吕壹倒台,徐平成为唯一的那个校事郎,被孙权委以重任。徐平也不负孙权厚望,马上就拿出了一整套整治朝纲的计划,并事先与孙权进行了交流,得到了孙权的认可,然后,徐平就马不停蹄开始了运作。
徐平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巡卫军。巡卫军可不是用来打仗的,而是专门用来刺探各大族、朝中官员的动向的。这种刺探情报的人才,只有夏吟坊有大量现成的,所以,徐平的这第一步,也是设置个由头,让夏吟坊的精干人员大量进入东吴朝廷的意思。
而且,这些进入朝廷的巡卫,还不能动用庞尚的人。庞尚的人在江东,孙权对他们有一定的掌握,要是让孙权在这时候发现徐平与夏吟坊有勾结,那就破坏了整个江东大计,所以,庞尚的人决不能用,只能从江夏、江陵等处笼络。而夏吟坊的人,就从这两处渠道进入江东。
光建立巡卫,是肯定不够的,建立巡卫是花钱的活,不能花了钱,见不到效果。所以,徐平迅速就物色到第一个目标,还是东顺阁里的家族成员。这是特意安排下的结果,用以向孙权表态:夏吟坊确实不再插手。
而且,动东顺阁,影响比较容易控制。事先与徐慎等人打好招呼,足以演好这出戏,让孙权满意。
徐平的第一次出手非常成功,因为罪证确凿,东顺阁也不好出头为之出头,只得接受这个事实。
那一家可怜人,被孙权下令,满门抄斩,一个不留。
有了第一次,马上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只要拿住官员的确凿罪证,就是四族,都难以站出来表示反对。很短的时间里,徐平战果颇丰。
但孙权很快就不满足于这种小打小闹了。如此打压下去,打压的只是那些小喽啰,对四族,对东顺阁的根本,起不到任何的打击作用。所以,孙权指示徐平,不要光拿小鱼小虾塞责,要敢于攻击大目标。
徐平知道,对自己最大的考验来到了。如果这道关口自己过不去,那自己的下场比吕壹还惨。但如果自己过去了这道坎,那自己就离功成名就只差一步之遥。一切,就看庞尚率领的智囊团的运作,还有徐平的运道了。
这些动作,当然会逐一汇报黄顺。黄顺正是通过这些情报,做出判断,江东将乱!孙武即将出世。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100章 盘算
(全本小说网,。)
孙武一旦亮明身份出世,不但对东吴,就是对天下,都是震撼级的事件。到时候,一定是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东吴那边。孙权不用说,肯定没有余力在江陵城做什么文章。就算江陵城已经被东吴收回去,黄顺也可以再拿回来,而且孙权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南阳那边,就算曹魏决议收回去,那就索性缩回去。毕竟,通过南阳走武关进入关中以连接河西的路线,已经不那么重要,经营汉中连接河西才是目前黄顺的首要选择。而且,黄顺已经从刘禅那里得到旨意,这边安定之后,黄顺马上就带着密旨去汉中,明着是调查魏延,实际上是打通河西经汉中、西川通荆州之路。
对于黄顺去汉中,刘禅甚至比黄顺更急,恨不得黄顺马上出发。刘禅的心情黄顺是理解的,毕竟是他的小命第一次受到威胁,身为皇帝,刘禅当然不能容忍,恨不得马上就揪出是谁再幕后操作这一切,然后施以雷霆一击。
但黄顺有自己的打算,诸葛亮马上就要回来了,而且一封书信很明确的告诉黄顺,在诸葛亮没有回到成都之前,他哪里都不能去,必须老老实实待在成都。
虽然不知道诸葛亮为什么做此要求,但黄顺还是乖乖的服从诸葛亮的安排。毕竟,黄顺也想在走之前跟诸葛亮见上一面,安排自己走后的一些安排。
现在,黄顺的重心就放在成都,放在蜀汉了,黄顺比以往更加的依赖诸葛亮。黄顺与诸葛亮的思路,虽然大部分是吻合的,但还是有冲突,必须做出协调才能做到利益最大化。
人家刘备早在很早之前就看出,荆州的两个关键人物就是诸葛亮和黄顺,现在,不用说朝廷的大小官员,就是普通老百姓,都知道荆州的前途就在诸葛亮和黄顺身上。
诸葛亮和黄顺如果一直配合默契下去,两人之间没有根本的矛盾和冲突,那荆州就会在这乱世中屹立不倒。就算蜀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