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大明-第9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方面,就是削弱草原蒙人的力量。这一点,臣以为只要拉拢和帮助一些敢与瓦剌为敌的部落,助其继续与之相抗,让也先之流无法真正统一草原,而让他们不断陷入到相互攻伐的泥潭之中,便能大大削减其将来的阻力了。
“对此一点,臣也是深有体会的。那些草原部落其实对瓦剌向来有些看法,尤其是鞑靼一脉,因其出身乃是黄金家族,成吉思汗之后,对出身不正的瓦剌部落更多有怨言。若能拉拢他们,使以驱狼吞虎之计,草原局面便会越发混乱了。”
这些针对草原蒙人的策略,有些是从王振送来的资料里总结出来的,有些则是陆缜穿越前从各种论坛等地看到记在心中的,现在一股脑地拿出来,可就比寻常官员看得要深远合理得多了。
这让众官员看他的眼神里更多了几分诧异与敬佩,就是杨溥徐晞这样的大人物,也对陆缜充满了赞赏之色,觉着这个年轻人确实有大才能,是朝廷需要的人才。
而天子,早被陆缜这一番话给侃得晕晕乎乎了,他在军事上的见识其实并不太多,此时已经拿不定主意了。最后,便把目光落向了身前不远处的一名勋贵武将的身上:“英国公,对此你是何看法?”
第129章 打算成空
(全本小说网,HTTPS://。)
被天子垂询的英国公,是个年近七旬,却依然精神矍铄,满面红光的老人。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他,就是在如今大明朝廷里和杨溥地位相当,位列武官勋贵之首的张辅。
张辅,字文弼,河南祥福人,是大明朝少有的文武双全的能臣,其父张玉,当初乃是永乐帝朱棣身边倚为左膀右臂的勇猛战将。不过在河间之战里,他因为救身陷敌围的朱棣心切而战死沙场。因此,靖难成功之后,被当上天子的永乐帝追封荣国公,洪熙年后,又被加封为河间王。
而作为张玉的儿子,张辅的能力并不比乃父稍逊,甚至在某种意义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但在靖难之役里表现出众,立功被封为侯,在随后平定安南的战役里更是立下灭国之功,并改其国号为交趾,由是,被大喜之下的朱棣加封为英国公。
可以说,张辅所拥有的一切大部分都是靠着自己的能力打下来的,比起平常的那些官二代们不知要强到哪里去了。在历经四朝之后,如今年近古稀的英国公更早成为了镇国之宝,与杨溥一文一武,交相辉映。
而更难得的是,张辅虽然立功无数,地位显赫,却并未恃宠而骄,甚至平日里显得越发的低调。门中子弟少有外出惹是生非的不说,就是在朝堂上,他也一向不怎么发表自己的看法,把舞台让给了后面的年轻人。如此,就愈发得到了几任天子和满朝官员的敬重。
正是因为朝中尚有这等德高望重的官员镇着,才有如今大明的盛世气象。只不过谁也不会知道,在那场错误的风暴之后,张辅、杨溥这样的老臣就将全数陨落,到那时,大明就只能靠一个于谦做那擎天之柱了。
在感觉已被陆缜说服的情况下,朱祁镇只有向自己最信任的人求助,论起兵事来,这朝会上如此多人,最让他感到放心信任的,唯有一直都闭口不言,看着毫无存在感的英国公张辅了。
在天子问到自己后,张辅本来微眯的眼睛里射出两到精芒来,只在陆缜的脸上一扫,便叫他心中暗凛,感到了一阵强大的压力迫了过来。这种压力,就是高高在上的天子都散发不出来。
看了陆缜一眼后,张辅又低下了头来,先走出来施礼参见,这才斟酌地缓声道:“陛下,老臣近些年虽久不理军务,但这位陆县令所提到的一些东西听着还是颇有道理的。尤其是他所提到的对蒙人的策略,确是老成谋国之言。”
此话一出,不少人面露惊讶之色。张辅在朝上很少说话,更少的是夸奖某人。而今日,他居然给了这么个小小县令以这么高的评价,实在太让人难以相信了。
似乎是发现了众人的惊疑,张辅又解释了一番:“当初微臣领兵讨伐交趾,那也是历经数年,几番大战下来才得以尽此全功。相比交趾,草原上的蒙人可就要难对付得多了,所以朝廷花上十年,甚至数十年时间来慢慢吞没他们并不是什么异想天开,耸人听闻的策略。
“而且这么做确实最是稳当,即便事败,对我大明来说也是没什么损失的。可一旦成事,草原对我中原几千年来的威胁便可一扫而定!”说到最后,他的眼中再次闪过寒光来,让人再不敢相信这是个年近古稀的老人。
陆缜见他为自己的话做背书,心下顿时就是一喜。这位英国公在朝中可是举足轻重的存在,这一点陆缜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前看史书都是了解的。他相信,有此一言,自己的话已足够惹起所有人的重视了。
果然,在张辅做此定论之后,很多人都闭上了嘴巴,尤其是那些勋贵武将们。本来,他们还想着站在王振那头,毕竟相比起文官来,他们才是需要一场战斗来提升自己身份地位的人。但现在,英国公定了基调,这些人却不敢与之唱反调了,只好默然不语。
而邹枋等人,则一个个脸色煞白,因为他们知道,有张辅这么一说,事情多半已要有自己不希望看到的定论了。
果然,天子先是一阵犹豫,最后终于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来:“看来之前确实是朕过于性急了,这用兵之事,还是得要以稳重为主哪。陆缜,你身为地方小吏,却能心系天下,为朝廷献此良策,朕委实欢喜。”
“谢陛下夸赞,臣愧不敢当。”陆缜忙再次拱手弯腰拜谢道。同时,在他心里想着:“这一次我豁出去帮你挡下了这场可能出现的大灾难,希望你莫要再如历史上那般乱来了。”
而王振,此时的脸色已阴沉得如黑脸张飞一般,当然,他是没有胡子的张飞。看着眼前这些坏了自己好事的家伙,他恨不能将所有人都一一除去。只可惜,无论张辅还是杨溥,甚至兵部尚书徐晞,都不是现在的他所能对付。所以最后,他的目光便落到了陆缜的身上。
就是这个家伙,在这个要紧关头突然倒戈,给了自己致命的一击。若没有他出面,或许此事已敲定了下来,自己已能追随郑和的脚步而去。别人自己或许奈何不了,但他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真当自己是吃斋念佛之人么?
只消一句话,王振便能让东厂或锦衣卫的人把陆缜给拿下了。而只要进了这两处衙门,那就想给他定什么罪名就可以给什么罪名。比如定他一个里通外敌,与蒙人勾结的罪名,说不定在把人杀了泄愤之余,还能扭转眼前的这个局面呢。
想着这些,王振看向陆缜的目光已变得极其阴冷,就跟野兽在窥伺着自己爪牙底下的一头猎物一般。
陆缜也迅速感觉到了这种杀机和危机,在打了个寒颤之后,便把头低了下去。他当然知道自己这次的选择会带来什么,但大丈夫在世有所为,有所不为,他是不会后悔做此选择的。而且,他相信,早有准备的自己一定能化解这一杀局。
王振这摆在明处的杀机除了身边的天子,不少人都是瞧在眼里的。那些官员心下不觉一叹,看来这个刚帮朝廷度过一劫的年轻县令接下来的日子将很难过了。
不过对此,他们却也无能为力。以如今王振不断膨胀的实力,他们可不敢与之对抗,为的只是救陆缜这么一个无足轻重的七品县令。
只有从容站在文官首位的杨溥,此刻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目光在陆缜和王振二人间来回游动,似乎已在打着什么主意了。
在天子终于放弃对蒙人用兵之后,今日的朝会也终于来到了尾声。事实上,因为这次的激辩,今日的朝会较之以往已延迟了许多。所以在陆缜退回到原先属于自己的队列最末位置后,便有宦官站出来宣布散朝了。
朱祁镇见众臣再无异议,方才缓缓起身,在一干宦官的簇拥下退去了谨身殿里更衣——天子服饰实在太过繁杂,而朝会上所着的冠袍更是隆重,非平常所穿,现在又是炎炎夏日,他自然是一下朝就要换衣裳了。
而作为他最信任的宦官,王振自然也是需要紧随着一起去谨身殿的。在坐上御辇之时,朱祁镇还有些抱歉地看了一眼身侧脸色颇有些难看的王振一眼:“王先生,这次的事情朕也无能为力,毕竟事关我大明气运,朕也不敢乱来哪。”
王振忙神色一敛,露出一副惶恐的模样来:“是老奴太过昏聩和性急了,才一厢情愿地想为陛下做些事情。其实那陆缜说得很对,此事确该徐徐图之。”
“你能这么想朕便放心了。”皇帝听到这话,脸上忍不住露出了欣然而轻松的笑容。不过他却没有发现,王振低头的眼中满是杀机。
王振是一刻都等不得了,就在天子由人伺候着更换衣服时,他已找来了身边一名亲信,阴沉着脸吩咐了几句。那小太监连连点头后,就迅速朝着宫门外奔去,显然针对陆缜的杀招依然启动。
此时,群臣还在缓缓地朝着宫门外走去,尤其是一些身份尊贵,年纪又大的官员,更是走得不紧不慢,看情况光这一程就得走上好一会儿了。
作为年老德韶的首辅杨溥,他的步履更是不快。当看到从身边过去的一个身影时,他突然就开口了:“胡部堂还且慢行一步。”
这也是位将近七旬的老人,头发早已花白,但看着却与杨溥完全不同。虽然穿着二品高官的袍服,但整个人却又有着武人的精气神,所以虽然年纪老迈,脚步颇快。听到杨溥招呼,他步伐顿时就是一停,忙行礼道:“不知阁老叫住下官有何吩咐。”他姓胡名濙,乃是当朝吏部尚书。
这位胡尚书可不简单,不但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更为永乐帝所重视,甚至曾派他去做过一件极其机密的事情。换句话来说,他也和杨溥与张辅一样,是有着极高资历的四朝老臣。
@@@@@
再次感谢书友清格勒同学的慷慨打赏!!!!
第130章 早有后招(上)
(全本小说网,HTTPS://。)
吏部尚书,又称天官,自隋唐设立六部之后就一直是其中权势最大的存在。全本小说网;HTTPS://。m;概因朝廷制度,五品以上的官员任免当由天子最终决定,而五品及以下的官员升降则全由吏部来决。
大明到如今,随着文官势力的不断抬头内阁权势是越发的重了,唯一能与之抗衡的,就只有吏部尚书这一职了。其实不光是现在,之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吏部尚书也成了朝中唯一能制约内阁的存在,有时候说话比天子都管用些。
当然,现在的吏部与内阁关系那是相当不错的,根本没有什么矛盾争斗,胡濙对杨溥那也是尊敬非常。而这么两位大佬在此说话,其他官员自然不敢在旁打扰偷听,赶紧就加快了步伐离开,不一会儿工夫,宫门前的长长甬道的一头就只剩下了他们二人而已。
杨溥笑了一下:“今日源洁你可太安静了些,居然一直都没有出一言,实在叫老夫大感意外哪。”源洁乃是胡濙的字了,两人交情不浅,在私下里自然不必再叫部堂阁老什么的了。
“宏济兄你这话就是在挤兑我了。我不过是一个吏部尚书,他们谈的乃是兵事,外行总不好插口吧?”胡濙似笑非笑地回了一句。
“是么?可你也是数朝老臣了,难道看不出王振那厮怂恿天子对蒙人用兵的危害么?你我年岁虽老,可这心终究还未昏聩吧?”杨溥看着对方正色问道。
“这不是还有你这个内阁首辅坐镇么?我不认为王振的这点小心思真能得逞。而且,就是英国公怕也不会让他如愿的。他比我们都要清楚此时不该妄动刀兵,即便朝上明着不说,之后也必会向陛下进言的。”胡濙呵呵一笑,来了个四两拨千斤。
“话却不是这么说的,今日王振等人有备而发,情形你也看到了,很是不妙哪。若非那位陆县令突然来这么一手,恐怕事情真不好办了。”
听他把话头引到了陆缜身上,胡濙又笑了起来:“宏济兄,你我之间关系如此亲近,就不必再用兜什么圈子了吧?你把我叫住,可是为了这位陆县令么?你是起了爱才之心,想让我这个吏部尚书为他行个方便。”
“这个叫陆缜的年轻县令确实很不简单,之前在广灵的种种事迹老夫也曾有所耳闻,为人正直不说,还颇有些手段,能把极度不利的局面给扭过来。另外,就是军中,他也凭借几次之事而叫那些丘八们心服,足见其能力非凡了。这么一个允文允武的干才,难道你我就不该为朝廷举荐一番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