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盛世大明 >

第332节

盛世大明-第332节

小说: 盛世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消息已送到了草原之上,来到了也先的面前。

    在得知大明倾举国之力来与自己决战时,就是之前信心满满的也先这时候的神色也变得格外凝重起来:“这一回明国调动的人马怕不在三十万以下了吧?”

    那名报信之人在犹豫了一下后,还是把自己打探到的实情说了出来:“太师,就中原传来的消息,这次明军从各地调集的人马,有近四十万之众,再加上他们守边的那几十万大军,即便要留人守城,这次我们要面对的明国大军怕也不下于五十万!”

    听到这个数字,就是也先也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五十万大军,这大明朝廷还真是想一劳永逸,孤注一掷了哪!”

    而他身旁的宣承远此时的脸色也变得很有些难看,眼中更满是忐忑与不安。要是这一战大明真个如几十年前那样取得连场大胜,恐怕自己的结局就很凄惨了。即便不在之后落入明军之手,光是那些草原上人的记恨,就足够杀死了他。

    但事已至此,他此时已经完全没有了退路,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可还没等他开口说什么呢,那人又报道:“太师,还得到一个确切的消息,大明的当今皇帝朱祁镇,也将随军亲征,这对我们将更加不利!”

    “朱祁镇?那个才二十多岁的少年的皇帝?”也先闻言不觉眯起了眼睛,语气森然道:“他这是想效仿自己的祖先么?”

    宣承远听了这话,本来苍白的脸色却突然一变,随即一阵欢喜又涌上了心头:“恭喜太师,如此一来,我们的胜算又将多增五成了!”

    “嗯?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刚才宣承远的表情其实早被也先看在了眼中,他只是没有点破而已。现在猛地发现对方居然在听了这话后改了心情,也不觉好奇起来。

    “太师非中原之人,所以并不知道皇帝亲征对明*队来说意味着什么。不错,表面看来,皇帝亲征确实能大大地提振军队的士气,但同时他的出现也会带来相当大的隐患。因为皇帝身份高贵,势必会给那些将领带来不小的压力,让他们必须把每一场仗都视作不可失败的硬仗。或许一两次下面的军士还能坚持,可要是长此以往,他们的军心就一定会有所动摇,此为其一。”

    说着,宣承远竖起了两根指头来:“其二,皇帝身份尊贵,就必然会成为明军守御的重中之重,他们会把绝大多数的兵力都囤积到皇帝所在的城池周边。这会让明国其他地方的兵力锐减,也就给了我们以更好的机会。”

    也先的眼中不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在对方把话说完后,接道:“你说的确实有几分道理,但对我来说这都是其次的。最要紧的,还在于他可能是我能取得此番胜利的关键所在。这个大明天子不是年轻气盛,想要学他的祖宗来击败我么?那我就给他这个机会,不过不是在他希望的某处城池,而是更有利于我们草原精骑发动攻击的所在!”

    在说出这番话时,一个念头已经在其脑海中渐渐成形!

    宣承远看着他那自信满满的模样,不知怎的,心里竟打了一个突,似乎连他都已经可以预见到这场明蒙之间的大战将以大明的溃败作结了!

    @@@@@

    而除了草原上的正面强敌外,另外还有一些人也在密切地关注着朝廷的各路兵马调动。

    在远离京城的某地一处宅院之中,几个神色凝重的男子正聚在一起,商讨着一件大事:

    “这或许是我圣教再起的绝好机会了。现在朝廷的注意力已全都投到了北方,各地官府和驻军人手也都已抽调一空,只要我们能把握住机会,必能攻下几处要紧的城镇,到时候……”一个中年人颇有些兴奋地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不成!”但他的话却被另一人无情地打断。

    “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你还想帮着官府不成?”那人恼怒地喝道。

    “你以为官府的人都那么蠢笨么?居然连这点提防都没有?在我看来,越是这个时候,就越不能轻举妄动,因为官府一定会有所准备。”

    “老四他说的不错,此事不得急于一时。”上首的一名半百老者适时开口,总算是按下了那位反驳的意思。随后他又道:“不过现在不是时候不代表我们什么都不用做。在我看来,当这场战事终结时,无论明廷是胜是败,都是他们最脆弱的时刻,到那时,我们再猝然发难,必能获取难以想象的收获!”

    朝中的君臣怎么都想不到,此时此刻,不但外敌已开始打起了他们的主意,就连中原腹地,也有人开始蠢蠢欲动了!

    @@@@@

    感谢书友18672397的打赏支持,以及书友怀柔四海的月票支持。。。。今天继续爆发,求票,什么票都可以,路人不偏食。。。。

 第468章 出征(第二更!)

    (全本小说网,HTTPS://。)

    大明正统十四年三月初七,黄道吉日,诸事皆宜!

    伴随着阵阵密集如雨点的鼓声响起,一直以来都紧紧关闭的皇宫正门午门便无声的缓缓开启。(全本小说网,https://。)

    矗立在午门之外的群臣,以及上万顶盔贯甲,精神抖擞,满脸兴奋的京营将士们顿时条件反射般地跪倒在地,口中山呼:“万岁!”

    今日正是天子即将离京出征的时候,早在一切都已定下之时,就已由钦天监的数名官员通过术数算出了这么个大吉大利的日子,甚至连天子走出宫门的吉时都是掐着点给出来的。

    此时,当东方的那抹阳光缓缓移动到午门上头时,一人一骑便出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一身戎装,意气风发的天子在看到宫外万人跪候的盛大场景时,心情更为激荡,当即一催胯下那匹没有半根杂色的白龙马,就迅速从宫门处冲了出来,随后又唰地拔出了腰间所佩的一柄宝剑,高喝一声:“朕今日御驾亲征,必无胜无归!”

    “无胜无归!无胜无归!……”军卒们见此,也是热血沸腾,高声应和着叫嚷了起来,声音直冲云霄,气势之盛,绝无仅有。

    随后,不知哪个又迅速换了叫法:“万岁!必胜!万岁!必胜!”

    受到这一启发,众人也纷纷叫出了这远比无胜无归更具气势的话语来,这支万人的军队的士气在这一刻已然提升到了顶点。

    直到这时候宫门之中才有另一批人缓缓地跟了出来,那为首的,赫然是也换了一身戎装,看着比以前要精神得多了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当今天子跟前最得宠信之人王振!其他的,则还有不少宫里伺候天子的大小太监,以及守卫在其身旁的禁军将士。而他们的穿着,无论是宦官还是军将,此时都与王振一样,全都是一身戎装,看着威风凛凛,气势非凡。

    在众人的欢呼终于停歇下来之后,胡濙这个老臣才代表接下来将要留守京城的诸多官员上前为天子敬酒践行。在接过一旁之人送来的托盘后,胡濙虽然心下颇为复杂,却还是强打着精神迈步来到皇帝跟前,将手中那只装了一满杯酒的托盘高高地举了上去:“臣胡濙以此酒预祝陛下此战得胜,祝我大明从此一扫变幻,天下太平!”

    朱祁镇的脸上再度露出了欣然之意,很干脆地就一伸手拿起了那一大杯酒。没有半点犹豫地,就将之一口干了下去。当热辣的酒液顺着喉咙滚落,似乎是有一把火从胃里升腾了起来,这让他的脸色越发的红了起来,也让他的整颗心越发的活跃起来。

    为了这一天,他已经等了足有四五年的光景,现在他终于能像祖先们那样,带着大明最最精锐的军队,去北方和一直以来最大的敌人刀兵相见了!而且他相信,以自己的才能,以大明军队之强大,这一回,一定能完成祖宗们都未能完成的伟业,将为祸边地的蒙人彻彻底底地剿灭干净,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想到这儿,朱祁镇的目光变得越发坚毅起来,猛地抬头,扫向了身前的百官与将士:“今日朕御驾亲征,必能完成祖宗们未尽之事业!众将士,封妻荫子,名留青史,只在今朝了!”

    “万岁!万岁!必胜!必胜!”将士们的热血再度沸腾,纷纷高举着拳头,大声地呼喊着,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己的忠心与英勇。

    天子满意一笑,这才把手中酒杯放回到了依然高举的托盘之上,笑着看向胡濙:“胡先生,朕此番北去之后,虽然有太子在朝,郕王辅政,但他们毕竟年轻而没有经验,所以朝中大事小情,却还是要靠你来主持大局,莫要让朕在前方分心哪。”

    如今的朱祁镇也才不过二十四岁年纪,他所立的太子朱见深更是只有不到两岁。至于提到的辅政郕王,乃是其弟弟朱祁钰,虽然这位王爷只比天子小了一岁,但却几乎没有任何处理政务的经验,所以虽然从明面上说是由两位皇家贵胄留守京城,可其实真要出了什么大事,拿主意的,还得是胡濙这样的朝廷官员。

    这其实也是大明一贯以来对待藩王的政策所导致的结果。因为太宗朱棣本身就是靠着藩王起兵夺权才登上的皇位,所以他对地方藩王的看管就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要严格数倍。不但在之后的几年里大肆削减藩王府的卫兵数量,甚至连他们主政的权力也都给剥夺了去。

    现在大明各地的数十名藩王是既无兵权,也无政权,只能算是一群身份颇高的地主富家翁而已。或者说得更难听些,他们就是一群高贵的米虫罢了。

    郕王朱祁钰虽然尚未就藩,但其本人的情况也和其他藩王没有任何的两样,照样对政务不甚名了,将其留在朝中,更多也只是个象征意义罢了。

    胡濙当然明白这一点,所以在听到天子的叮嘱后,便即郑重地答应道:“臣领旨!在陛下北伐期间,臣必然竭尽所能辅佐太子与郕王,以免除陛下后顾之忧!还望陛下此去莫以此为念,也望陛下能以天下为念,一切小心在意,莫要太过急进……”

    “这个朕自然明白,就不须你来说了。出发!”天子这时正是在兴头上,显然不想听这位老臣的过多唠叨,便有些无礼地打断了他的劝说,随即又一声令下,再一提缰绳,便策马向前而去。

    胡濙明显愣怔了一下,但最终也没表示什么,只是苦笑着目送天子与自己擦身而过,缓缓地朝着前方而去。

    与此同时,那些兵卒们也迅速动了起来,气宇轩昂地跟在了天子身后,朝着北边的德胜门开去。而那些跪在一旁的臣子里,也有不少随之动身。

    这一回,朝中有多半大臣都将随朱祁镇一道赶往北方。他们的作用当然不是在战场上,而是为了协助天子处理今后一系列政务的。虽然天子已经离开了京城,但天下这么多的大事,自然不可能由京城的这几位擅自决定,所以但凡有什么大事,或是不好处断的政务,就得派出快马送去前方,然后由皇帝和这些跟随而去的朝中重臣们商议之后,再做出最后的决断。

    英国公张辅、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埜,以及内阁的三名阁臣……近大半个朝廷的高官精英都追随着天子的脚步向着北边而去。这些人里,有兴高采烈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将是自己留名青史,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但也有几个却是心情忐忑,对于这一战到底会是个什么结果,心里实在没什么谱。

    目送这些人缓缓离开,身在送行官员队伍里的陆缜的脸色却颇为凝重。

    本来,他也应该是这同行官员中的一个,毕竟之前在北方他可是立过不少功劳,为天子所信重。只是在最后决定时,却因为王振的从中作梗,最终把他这个兵部郎中给留在了京中。

    对于这样的结果,兵部有不少官员是为陆缜不平的,觉着王振这是在公报私仇,让陆缜失去了一次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只有陆缜自己,对此却是深表满意,若王振不这么做,他自己也会找个理由出来留在京城。

    因为只有他一人知道,此番北伐会是个什么结果。这些跟随天子离开京城的百多名官员,恐怕有八成以上都将埋骨在那儿,成为土木堡一败的冤魂注脚了。

    正是这一认识,让陆缜在看向这些平日里多少有些交情的官员时心情就显得格外复杂,尤其是看向邝埜时,更是充满了无奈。

    只可惜,纵然他肯如实相告,邝埜也是不会信这等说法的。何况身为兵部正堂,此番随天子北伐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又怎么可能被他几句话就劝说地留下呢?

    幸好,于谦还是被留在了京城,此时还站在陆缜身边不远处,这让他稍稍松了口气。只要有这位在,那大明江山社稷依然是稳固,这北京城也依然是安全的。

    “善思却是在担心什么?”不知何时,于谦来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