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明末球长 >

第568节

明末球长-第568节

小说: 明末球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江南,这一面红旗还没有建立自己的威仪,自然窘迫的很,好在人人都是荷枪实弹的,也无人敢于靠近。

    “看见那个官儿了吗,这小子也是聪明,阻拦我们,还躲在树下面,很知道疼自己啊,直接开枪,打他脑袋上的树,如果有树枝掉在他脑袋上,看看他害怕不。”

    “稳住稳住。”

    李向前指挥起了几个神枪手,瞄准了那个小官,打算吓唬吓唬,打脑袋上的树枝,总不算太敌意的行为吧。

    没想到的是,这几个小子做的还真不错,不知道是哪个,一枪就打中了那树干。

    掉下来的树枝正砸在那不知道什么官职的男子头上,同时他的马儿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一下子蹦了起来。

    那中年小官儿一身墨色袍子,拼了命的拉住缰绳,但他的马不知道是被惊到了,还是弄痛了,此时哀嚎着跳跃起来,就朝李向前等人的位置跑来。

    他身边的人看着老大冲了,本来也是如同条件反射一样想跟来,不过毛瑟枪的射速与枪响声,很大的震慑住了这些一看就是普通老百姓,毫无战士的精气神的家伙。

    虽然还在挥舞着手中那一柄不大的刀子,但连马都控制不好,也就做不到如同那些骑兵,接住马的冲击力砍杀步兵的情景了。

    汉子到了近前,却是被几支步枪逼住,根本动弹不得,一下子被拽了下来。

    “马的眼睛好像被戳到了,都流血了。”

    这还是真赶巧了,李向前一笑,知道这种情况万中无一,打中一根大树枝,让其正好落在马下一位骑士的马眼上,划伤了眼睛。

    这人成了俘虏,似乎不慌不忙,他带来的兵丁虽然是标准的乌合之众,不敢冲过来救人,却也没有一哄而散,而是在一边呼喊着什么。

    李向前脑海中忽然记起了这个画面,主公喝退从人,命令松绑赐下酒食,于是一个武将跪地磕头,从此获得一个马仔……

    “这怎么可能呢。”

    他摇摇头,也没有下马,而是看在站在地上的人,说道:“这位,你姓甚名谁,在江阴县是什么官职,为何阻拦我等。”

    这中年汉子有些硬气,不过却也没有什么破口大骂,硬顶着的事情,只是沉默不语。

    “来之前没有说清楚,我们可不是什么盗贼,而是实实在在执行命令的人,大家都是拿工资吃饭,苦逼何苦难为苦逼啊,你且在前面带路,我要去江阴。”

    “休想!本官既然身为一方官员,就得造福一方,休想本官从贼!”

    李向前一笑,说道:“我可不是贼啊,”他指了指后面的车子上,说道:“我是帝都来,专门处理这曹举人一家的,你该知道他们做了什么吧。”

    男子一愣,似乎想起了什么,说道:“这样的事,只怕是该由本地父母专管吧。”

    李向前说道:“老曹都快把你们县衙老爷那当自己家了,指望你们老爷帮忙伸冤?我也想不到,一个举人,都敢下手杀帝都来的人,你们这些旁观者,难不成是同谋不成?”

    男子稍微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他也知道,曹举人那事儿不地道,江阴靠着商贸发财,排外氛围不浓,对于外星人的接纳程度不坏,帝都来的人,虽然说话疯疯癫癫,可就这么给杀了……

    不过,还是得说好话啊。

    “这位大人,当时只怕是有误会,他们来历不明,曹举人也是为乡党考虑,贵属只怕也有违规之处。”

    “好啦,我在这里和你耽误时间干什么,一会把我们包围了,快带我去县城,我来处理这事儿,自然是要光明正大,当着全城老百姓公审这个货。”

    男子吓了一跳,敢情不是攻打县城,还是直接过来……

    他似乎也明白了什么,说道:“请问大人在帝都都是何职?”

    “这是小事,走吧,额,你的马好像伤了,扔给你的手下去治伤吧,喏,曹举人身边还有个位子,坐过去吧,你看,我可不虐待人,抓的也都是曹家成年的男丁,杀人者死,可是汉高的约法,你不能说什么吧。”

    “还没请教,你叫什么呢。”

    “下官阎应元,字丽亨。”

    “哦,我姓李,对了,老阎啊,你说说,我的人到了你这里,到底做了什么,惹了这虚伪的老家伙下手杀人的,十一条命,就这么没了,我不做点什么,真心说不过去了。”

    阎应元此时上了车子,旁边就是那曹老爷,却是没敢将他口中的布条解开,只是应付道:“回大人,这件事,只怕曹老爷也是误会了。”

    “算了,你就早点带路回城吧,人是在江阴死的,我就只能在江阴的县城里,正大光明的报复回来,不然以后我怎么带兵啊。”

    江阴县不远,有阎应元这个“带路党”在,自然也是一切顺利,阎应元不断说着好话,说起这曹举人如何善待本乡士人,上上下下都说其的好。

    当然了,李向前也套出不少话,这阎应元却是个河北人,却在江南为官,之前大明亡国,却也是回不去家,而就此留下了。

    李向前倒是一喜,再问一下,却发现阎应元的家乡早已没人了,却是被鞑子屠戮,自然有一句没一句的开始说起自己等人的丰功伟绩,当然了,这也不是胡说,自己也算是他的恩人了吧。

    于是,李向前就轻描淡写的说了说当初大军如何横扫一片,抓捕俘虏的,尤其是当初几次带兵入关的鞑子头儿,基本上都没跑了。

    阎应元早知这些事情,作为北方人,又是受到鞑子屠戮最严重的河北人,他自然对他们有着无比仇恨,听说了帝都那边大展神威,帮自己报了仇,也是哭着向北方的方向跪地哭号。

    不过,到底是不想回那个伤心地,他就在江阴这个地方,把典史这个小官做了下去。

    当然了,作为一个北方人,却可以获得江阴这里老百姓的拥护,屁股坐的稳,也足以显本事,典史这个差使,大概就是县公安局长外加县狱长的杂合体,没有手腕和胆略是坐不稳的。

    当然了,对于家乡已经恢复秩序,一切都在好转,阎应元确实也感觉非常欣慰就是了。

    他也自述了自己的立场之艰难,这曹举人也是几十年的老举人,在乡间根深蒂固,可以说在江阴县所属的常州府都是亲戚多,朋友多,一旦自己对付他,那可就是动摇自己的“统治基础”啊。

    虽然李向前知道,这种所谓的大家族,在原时空,都随着满清在江南的多次屠杀,而土崩瓦解,但这些瓦解,他们本身也有责任啊。

    对于地主阶级来说,在汉代,庶人地主代表着先进,到了唐代,庶人地主已经可以和士族玩牛李党争,而到了宋明,基本上,失去了进步动力的庶人地主就开始变得腐朽了。

    正如后世对于为什么要土改的各种质疑一样。

    你的存在,妨碍了这个国家的进步,我搞你,天经地义。

    “那十一个人,很多都上过我的课,按照大明的说法,也算是师徒情分,他们就这么死了,我很不高兴,你看,我好好的帝都不待着,跑过来,弄死老曹一家,是非常有理的事情吧。”

    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江阴县还是有几条说得上的路的,他们很快到了县城,此时跟在身后的人就更多了,而城门却已经关闭,无数人都紧张兮兮的上城防守。

    “这个时候,是不是麻烦你叫一下城,我只是需要一个正大光明的地方公审一下这个混蛋,给我的人一个交代,还得让他们把我的人的尸首挖出来,做孝子,给他们送终啊。”

    阎应元却也是有些尴尬,他说道:“只怕难了,我与那县令并无什么深交啊。”

    “怕以后在城里过不下去?”

    阎应元有些尴尬,说道:“望大人成全。”

    “好吧,根据情报,你好像没有参与这些事,倒是饶了你。”

    柯小南此时掏出一个扩音器,喊道:“城上的人给我听着,马上打开城门,我们是堂堂正正的专案组,专门审问曹家的杀人案的,再不配合,我们就开枪啦。”

 第686章 一勺烩

    (全本小说网,HTTPS://。)

    阎应元有些慌乱,这一开这个头儿,造成无数血仇可就化不开了。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江南的人,谁不知道,军头高杰的未亡人邢夫人,现在居然握住了兵权后,接受了帝都的支援,却恶狠狠的将魔爪伸向了南方的各州,声言谁敢称帝就打谁。

    何必为了这么一点“小事”就惹来兵灾啊。

    所谓恶人自有恶人磨,就是这样了,如果真是苦主上门,外乡人和本地豪绅之间的pk,自然是有所偏向,但是现在,人家一看就是传说中的帝都来人,和人家硬顶,不是给全城百姓惹祸吗。

    阎应元不断在下面喊话,当然了,似乎也是没用。

    不过,远处的土路上,远远的却奔来一群人,他们虽然手持农械,却是气势汹汹,却不是传说中的宗族大军不是?

    “有意思。”

    李向前指了指,说道:“江南这地方,不比北方,宗族权势太大了。”

    阎应元有些冒汗,说道:“这都是不明真相的乡民,待我去劝服一下。”

    看着李向前似乎见鬼一样的眼神,阎应元赶紧奔过去,和那些听闻曹家出了事后,就奔袭过来的宗族壮丁们解释起来。

    这不解释还好,一解释又坏了。

    什么?北方人来我们这里抓人,你不但不拼命阻拦,还在这里让我们散开,对了,你小子也是北方人!

    果然都是一丘之貉啊。

    阎应元也被骂了不少,作为外地人,他为了在此地站稳脚跟,确实需要付出很多,做事要公道,每日勤奋不敢懈怠,最关键的是,统治基础可就是这些人啊。

    曹家既然是做了几十年的举人,虽然考了几次帝都的科举,就因为那些东林党把持考试把持的太厉害,吃干抹净太恶心,因此早就放弃了,但是靠着这个举人身份,原本一个被讥讽歧视的屌丝穷秀才,才一下子变成了拥有千亩良田的大人物。

    作为曹家的头面人物,曹举人可不能出事,曹举人出了事,之前投献托庇逃避的农税,不就又要交了吗。

    虽然那十几个疯疯癫癫的家伙也嚷嚷着什么免钱粮,但是外乡人说话哪有自己人说话可靠?曹举人说他们是该死的,他们自然就该死。

    朱元璋大小就吃苦。

    因此当了皇帝,作为一个可以歧视一下读书人的人物,他思考的方向却有些不对。

    他想的是稳定压倒一切,就是大明朝的体制建立起来,就可以延续下去,什么匠户做工,军户当兵,多么和谐,多么……

    同时,只有鬼才知道朱元璋小时候那些奸商给他留下了多么可怕的印象,估计那些人算是对中国的商业发展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

    仇视商业不是一句空话。

    比起南宋时候,大半收入,哪怕只有江南半壁,都可以找机会与北方敌人抗衡。

    朱元璋对商业的作用缺乏认识,在对待商业的国策上,充满了倒行逆施,纵观中国历史,虽然一直有农本商末的看法,但从汉唐到两宋,商人的地位还是在不断上升的,商业在国民经济的重要姓,也越来越高,到南宋时,甚至已经取代农业,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哪怕是异族入主中原的辽金元朝,商业也同样兴盛发展。

    其实商业的本质在于流通,除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外,兴盛的商业还必然会为整个民族,注入开放、进取、自由的风气,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国家是不会变得死气沉沉的,而当一个地方的优势产品,可以在这个帝国经济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有自己的拳头产品,而那些分离主义倾向,会在第一时间被这些产业者活活打死。

    但小农出身的朱元璋,看不到商业带来的好处,而只看到这种流动对小农静态经济的冲击,因为他的家庭,是在一次次的社会波动中,由自耕农沦落为佃农,由佃农而终于几乎全部饿死的。也许是同年的经历过于惨痛,使他终生都在追求一种稳定无波的国家状态,为此要极力消灭一切会引来社会波动的因素!

    估计,就是某位奸商老兄,给幼小时期的朱元璋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象吧。

    明白了这一点,再去解读朱元璋,便会理解他建国后的所有行为,基本上,朱元璋的治国之道,便是左手消灭贪官污吏,右手着力打击富商和贸易,并终身致力于,让所有人都按照他分配的角色,一辈接一辈的不要改变。

    他并不是想创造一个均贫富的理想国度,他的所作仍然是为了自己的江山可以千秋万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