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535节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535节

小说: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从某种现实的角度说,一旦鹿公身故,陆侍郎也须得自请丁优,守孝三年而暂时远离仕途和朝堂,

    这样的话,陆氏在朝堂的政治影响和地位权势,将出现相当的缺失和错位。一些鹿公在世时流传下来的人脉与资源,也将随着失去某种主心骨和凝聚力,而逐渐流散。

    虽然陆氏一族,至少还有十几位,正在仕途当中厮混和奋斗的近支叔伯兄弟,但无论是世代底蕴还是积累的人脉上,还是比不过龙雀园嫡出的这一脉。

    因为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龙雀园的第三代,将以两个守臣级别的重要人物为核心,无论是在仕途还是军队方面,都有足够的发展潜力。

    因此,哪怕当初再怎么反对和人,也不得不对鹿公的眼光和决断,钦佩而敬畏不已。

    唯一的缺憾是,他们的影响力和基本盘远出在外,而且都集中在淮东镇上,不免让人有些举面应敌,成败荣辱皆系一体的担忧。

    但是广府的那些经年日久,长盛不衰的老牌门阀世勋,那个又不是在外有足够的奥援和外围势力,作为传袭家业的重要根基和退路之一呢。

    就像是曾经的颜氏一般,虽然因为颜公在任时的政争和变故,经历了几番起落沉浮,最后一度退养天南以避世自保。

    但是一旦有机会得到敕令回到广府之后,依靠那些迅速聚拢在身边的门人故旧,依然能够跻身于一流门第之列。

    。。。

    劈波逐浪海潮水雾当中,打着某种水纹插翅风雷旗,拉开距离的数只海船,还在灯光和镜片反射的指引下,继续艰难的前行着。

    随着潮汛涌动而起的冰冷浪花,奋力拍打着磨损斑驳的船身,却只能无奈的化作甲板上缓缓流逝的水迹,顺便带走那些奔走在甲板帆缆之间,一遍遍打湿的人身热量。

    右护第四营副将,权胶州团练副使刘琦,裹着胶皮的防水罩衣,抹着脸上刺骨的海水,听着左近管船大声的叫喊。

    “这儿已经是离岸最远一处的海屿了。。”

    “再下去,就要进入更加风急浪大的黄水洋了。。”

    “只怕现今这船况,撑不住多久了。。”

    “一旦有什么大的损漏,这登、莱沿海可是没有修缮能力的。”

    “须得绕回一大个圈,到胶西的板桥老镇去修复了。。”

    “要不然,先去新开的登州市驻泊休整,”

    “回头再来搜寻如何。。”

    “那一窝蜂已经。。”

    这时一个大浪拍在船帮上,剧烈喷溅的浪花和浓密的泡沫,顿时打断了管船的话语,也将他冲倒拍撞在一只桅杆上。

    “再看一看,好了。。”

    刘琦吐了一口苦涩咸腥的海水,被管船重新拉起来后瓮声道。。

    “再坚持半个时辰,找不到就转向回程。。”

    然后重新掏出了麂皮包裹的单筒咫尺镜来,小心的抹干沾湿的镜面,在跌荡摇曳的海面上,努力的打量和观望着。

    就像是应了他所期盼的事情一般,虽然海绵依旧跌宕起伏各不停,但是风浪却已经有了明显的减弱,而让船桅杆上的额视野,又变得清晰了许多。

    “有船。。”

    随着船桅顶端望台上的叫喊声,一艘破破烂烂的海船身影,横亘他们前行的方向上。

    “这是新罗船的式样啊。。”

    “他们的船壳素来造的单薄。。”

    “水下隔舱也很少,只怕撑不了多久,就会倾覆的。。”

    就像是印证了这位管船的说辞,几刻之后这艘身份不明的海船,就在肉眼可见的距离内,解体倾覆了。7(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660章 后手9

    (全本小说网,。)

    我再次笑容满面的站在大礼堂的讲台上,今天是官办联校新一批生员,选任地方职位的日子。

    作为名义上的最高官长,我也要出面主持一些沿袭成规的礼仪性活动,比如亲自给他们逐一受任和嘉勉,然后说一些警醒鼓励的话语和典故。

    比如“五子登科”“五大天地”“带土地公回家”“三代进士”“做文章与生孩子”“放火点灯”“拜见兄长”之类通俗易见的官场段子和笑话,且博得一笑的同时,也算是劝勉互进。

    一边说着各种来自后世的典故,一边打量着这些或振奋,或雀跃,或沉思,或欣然,或期盼、或憧憬,或崇敬。。表情各异的面孔,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要是禁不住的有些心潮澎湃起来。

    这些就是我日后,加强统治力的基石,实现推广理想与信念的种子和火苗。根据最初推行下来的三分区渐进制度,

    如今淮东治下的青沂淄潍密海六州,加上一些大部分或部分直接控制的地区,建立了相对完整行政体系和有效统治秩序的第一类县治,大约达到三十八个。

    虽然看起来很多,但是这些县治的情况不一,户口数量差别也较大而相当不均衡,有的情况好的县有好几万人口,像益都、临沂这样军民汇聚的重镇和首府,轻易可以达到七八万人。

    而有的偏远荒僻的县下,往往却只有县城内大几千、万把居民百姓外,野外其他全是劳役营和驻屯点构成的编管户,或是大量驻军据点之类,这种明显头重脚轻的奇葩现状。

    此外还有二十三个,只是在大小城邑内和交通要点内,通过维持驻军的存在,建立初步政权和统治秩序,属于第二类乃至第三类情况的县治。

    另外,在这些县治之间,还有大小十几个专门划出来,比同县治级别的畜牧、矿冶、渔盐、铸造、军港、商埠等类型的直属区域,也需要专人来管辖和运作。

    如果严格的按照国朝令制的县令、县丞、县尉、主簿、典史等名目,林林总总的加起来;再加上那些州下的长史、别驾、司马、司簿、参军。参事、诸曹,等形形色色职事,至少也可以游刃有余的安排上数百个流内品官的位置,

    这还不算,在制置使和镇抚使辖下,设有管军的幕职官和管地方事务的曹掾官的具体数量。

    当然,其中大半数位置还是因为缺乏足够合适的人手,而继续宁缺毋滥的空缺着,而尽量通过各种一职多兼和军地统筹,维持着最简明扼要的基本行政区划和职能运作。

    就算把这批几十名刚结业的生员,投进去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就急不就缓而已。不过这东西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以淮东的现有基础,想要建立一个严密而周全的行政体系,只能靠时间来慢慢积累和培养。

    毕竟,现实中的行政运转,可不像战略游戏一样,只要轻松点几下选项,确定投入的资源,就有电脑ai按照既定算法和预设轨道,不折不扣的给你去产生出数据上的成果来,而不用任何人事协调和维持上的损耗。

    而在实际操作当中,任何一个具体项目或者来自上位者的指令,都需要足够数量的各种专业人员,所构成上下协同体系来贯彻和实现的,由此在层层递转之后,因为人为的因素和细微处的制度漏洞,出现相应的偏差和谬误,最终积累而成的意外和变数,也是难以避免的。

    而身为上位者所能做的就是,无非就是在制度上提升管理效率和绩效考核,尽量维持政权机器基本效能的基础上,缩短过手的环节和在关键位置上,任用合适得力的人手,然后用合理制度上的监察和督促,来确保这些意外因素和损耗,保持在一个相对正常的范畴之内

    好在目前真正事务性的东西,地方上还不算太多,而且都有成例和轨道,更多的资源和人口,一直被统筹在镇抚府名下的训战系统、大工程和直属项目里。

    因此,按照这一次的安排,这批事务学院的新晋生员,除了已经被内定,选入镇抚府下六行诸曹的十几个外,其他都将分派往新恢复和开拓出来的胶东三州。

    从他们的籍贯分布和比例上看,也很有些代表性和特色。

    比如前几期的生员,几乎清一色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外来移民背景,而没有任何一个核心六州当地籍贯。

    而作为其中比例最大,以徐州籍贯为首的北地生员,就占了小半数,真不愧是淮上人文荟萃之地的历史底蕴;然后是那些来自江宁——润州一带的军属和移民子弟,同样也是代表了曾经偏安东南一隅,六朝金粉的文化腹心之一;

    剩下的才是那些,来自岭内籍贯的生员,其中就比较杂了,既有游击军和龙团老营的军眷家属,也有广府本家和海外罗藩,收罗和推荐来的关系人等。

    毕竟,相对于岭内的仕途环境和生活氛围来说,他们大老远的来到百废待兴的淮东之地,还要花数年时间重新修业和学习,再从基层干开始获得仕途的,不是什么么人都有这种恒心和耐性的。

    而有这个时间和机会的话,他们也是更多倾向于投入到军队中去发展,在前沿的大小战事和冲突不断中,作为背景渊源上的天然优势,很容易就能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这种结构距离我最初的估算,虽然还有些偏差,但至少对于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来说,还是属于比较良性的,也不是不可以调剂和掌控的。

    我能够继续大权独揽的另一面,无疑是在大体目标一致下,军政来源多样化的制衡和被鼓励起来的良性竞争。

    作为他们预定好的去向,虽然是从不入流的基层公事,或是部门事务人员开始做事,但是因为人手有限的缘故,也意味着他们这些来自体系内的生员,比别人有着更多破格提拔的机会。

    只要能够沉下心来干上几年,而不出大纰漏的话,得以暂代一方县下的佐副,或是作为所在部门的小主管,负责一方面的具体事务,根本不成任何的问题的。

    在人才缺乏的现实需求下,这种状况至少还会持续上好几届,才会慢慢结束这种不乏简拔特任进入的“黄金时代”,而进入按部就班的体制内部流动,循规蹈矩一步步的正常考核与晋升过来。。

    而现有体制内,那些就地留用和因地破格选拔起来的官吏,不是在眼界和学识上多少还是有些先天不足,需要继续进修和锻炼;就是缺乏足够的可靠性和耐心,经常会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沿袭一些,传统官僚体制下的旧习和毛病。

    因而,时不时在新事物与旧习惯的碰撞磨合过程,没少给生出大大小小的矛盾和纰漏来,也变相的增加了行政的成本和虚耗。

    在相对严谨的奖惩考核和监察制度氛围下,作为基层的组成部分那是勉强够格,只是严重缺乏更进一步的潜力和上升空间了。

    而我目前还是需要他们的存在,作为某种长期过度的替代和缓冲,来保证各级政权体系的运转顺畅。。只能在这种尽量压住,休养生息与建设复兴的过程中,行政编制和职能自然扩张的情况下,进行一边替换一边改造的水磨工夫。

    只是当我走出来的时候,却接到一封来自登州方面的急报。

    “新罗藩有人出奔?。。”7(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661章 后手10

    (全本小说网,。)

    新罗藩,居然是新罗藩。

    我看着已经换过了行头,而跪在堂下大声的告求的使者,不禁有些挠首想到。

    东海三藩之中,相对于靠近南方的大岛夷州藩,和在内乱中打成一片狗脑子的扶桑藩,新罗藩可谓是最没有存在感的一处了,。

    虽然在号称三千里河山的半岛版图之内,也有大小数十家分藩和一脉王室。但是相对于大同江以东比邻的安东藩,这个体量十数倍的庞然大物,就根本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在历史中的记载,也是以被征服和侵夺的受害者身份,作为安东藩的某种外延和附带影响,而寥寥数语的存在居多。因此,长期在邻接安东藩的对照和阴影之下,大多数人提到新罗藩的时候,印象中也只剩下诸如,孱弱、贫瘠、多山之类的字眼。

    但是另一方面,相比各族陈杂而纷争不断的安东藩,新罗藩数十家诸侯管下的数百万口民,至少成分上显然相对单一的多。

    而且,一度因为中原战乱而大量户籍逃奔的缘故,半岛相对隔绝封闭的陆上地理,同样也聚集了大量大唐风物的遗存和流传。自此也形成了大唐国人,归化民后裔,土生户口和各族佣奴在内的,较为稳定的社会阶级金字塔。

    因此,虽然称之为新罗藩,但却是同文同种对华夏认同最高的外藩地之一,与夷洲、扶桑并称为东海三藩。

    只是相对于,由历代边关军民,披荆斩棘开拓与白山黑水蛮荒之间的,安东道和安东都护府;或是很早就作为梁公的两大领有来经营的夷洲;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