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血裔-第40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国相在朝中怒火中烧,拔出侍卫的佩剑就要对大明的使者动手,幸亏被身边的大臣们拦了下来,但是要真的与大明开战却又有些不是时候,若是他们拿下了南京,自然不怕打仗,但是这种时候,大军一旦调动,南京城之中的岳乐必定趁虚而入,到那个时候大好的局势立刻就会被扭转。
程孝廉自然也不想与周朝打仗,但是这人是万万不能交的,百姓投奔过来,虽说实际上是为了混口饱饭,但是传扬出去就是万民归心,若是真的把人交还回去,只怕江浙的百姓都要对大明失望,为了这种事失民心的事情他可不干。
他也相信夏国相又不是街头青皮,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这个时候周朝最该做的便是趁着满清虚弱,拿下南京,名正言顺称帝迁都,稳定住了长江以南的局势,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倒是如他所料,夏国相真的没有动手,不过两国的联盟也算是出现了裂痕,要是让康熙知道了也不知道他会哭还是会笑,当初为了挑拨两家的关系,他花费了几百万两白银都没成功,结果这个时候他没动这个心思,两国自己就生了间隙。
程孝廉在成都府静养,这一次受伤不轻,伤了元气,战事依然没有停休,从康熙十七年初春打到了康熙十七年冬至,三家兵马你方唱罢我登场,算得上互有胜负,不过大明和大周全都打的一个心思,趁他病要他命,绝对不能让满清缓过劲来,到了冬至这一日,半个山西、半个河南全都成了大明的囊中之物,而胡国柱这一日也顺利攻破南京,岳乐战死城头,手下兵将死伤殆尽。
这一年的冬日北京城格外的冷,街上也比往年萧条了不少,城中大人们的银子大半拿去了支援国库,但是形势却是一日不如一日,这也怪不得康熙,就算是黄太吉再世,多尔衮再生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论是大明还是大周,若是他们只有一家起事,大清凭借国力肯定能够耗死他们,可是这两家一齐起事,拆东墙补西墙明显是不够用了。
康熙倒还算是沉得住气,没有暴躁地把前方的将领一个个接着杀了,这一日他来拜见太皇太后,说起了这些事,只是打趣着:“当初就该不管不顾,全力扑灭前明,那个样子也许会让吴三桂占些便宜,但是长久拖下去,他一定不是咱们的对手,现在一只老虎又多了一条野狼,咱们大清可是双拳难敌四手啊。”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824章 突如其来
(全本小说网,。)
太皇太后看康熙的脸色还算不错,笑了一声:“皇上已经长大成人了,这些事情想必心中也有数了,我只劝你一句话,无论事情再忙,别忘了饮食休息,咱们大清入了关几十年把祖宗的本事丢得差不多了,输了也正常,但是只要根还在,哪怕咱们被人家赶出关外,有朝一日还能杀回来的。”
康熙倒是笑了一声:“赶出关外倒是没这么眼中,朕用了近一年的时日,将大批的粮草银两投放到了山东,如今山东算是定下来了,咱们大清还占据着中原半壁,再加上京畿和辽东,就算是他们生咬,也得崩掉他们几颗牙。不过朕看他们两家是没工夫咬朕了。”
按照吴三桂去世之前的想法,一定要把满清赶出关外两家再决胜负,但是如今大周刚刚拿下了南京,算是彻底把南直隶握在了手里,正是气势如虹的时候,之前在大明那里受了窝囊气,自然要找补回来,如今自己财大气粗,还怕他们不成?
如今大明屯兵汉阳府,大周屯兵武昌府,两地相距不过二三十里的路程,几乎都要把自己的长矛捅到对方的脸上了,之所以还没有撕破脸皮,不过是因为还没有找到由头。
其实两家自从吞并以来,江浙和湖广已经有不下三十位大儒从山中走出来劝说两边的将领了。
“如今满清尚在北京作威作福,你们两家若是开战,岂不是让鞑子捡了便宜?”
“当初大明和逆贼李闯便是这幅样子,若不是他们打得热火朝天,满清怎么有机会进关,咱们中原又怎么会生灵涂炭?还请将军以民族为重,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再逐鹿天下不迟,咱们汉人的事情,关上门自己解决,可别让人家外人看了笑话啊。”
镇守武昌府的是大周朝的部将高大节,此人勇猛凶悍,擅长步卒攻防,不过读书不多,听到这些老夫子的劝说脑袋都大了。
镇守汉阳府的是孟轲,他比高大节强不到哪里去,与秀才打交道的本事是一点都没有,这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他只能避而不见,要不然就让胡大刀去见面。
这双方都不敢对这些老夫子动刀,这虽然是乱世,但是乱世更重民心,太平盛世你若是失了一省百姓的民心,顶多是造反作乱,领兵平定就是,这种时候若是失了一省百姓的民心,就等于把自己的土地拱手让人,而且十年八年怕是别想再收拢民心了。
两人全都应付不了,便把事情推回到了朝中,都差不多一个意思,打仗我们很擅长,但是这种事情还是派专人处理便是了。
如今大明嘴下就是半个山西和河南,自然是不想和周朝打仗,但是周朝得理不让人,非要讨个说法,其实本质便是他们现如今再往北没什么便宜可占了,山东刚刚用粮草喂活了一省百姓的性命,这个时候去攻打,那就是自讨没趣。
不过现如今已经是冬至了,两边估摸着也打不起来,要打也得明年开春开打,所以双方的将领都不怎么担心。
但是把烈火和干柴放在一起,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况且又离得这么近,许多事情就不是人主观能控制的了。
事情的缘由大抵是大周的士卒在营中休假的日子出来逛窑子,这城中的青楼贵的要命,况且那是自己将军玩乐的地方,便去城外寻个地方。
大明的军伍军律很严,行军打仗途中绝对不许出营逛窑子的,但是这可是孟轲带的兵马,一开始是山贼,后来到了汝宁府收拢了一部分兵力,孟轲只教会他们作战不怕死了,这军中的军律可是含糊得紧,再加上马上就要过年了,营中看得也松,这两拨兵马便遇到了一起。
两拨人本来就是敌对关系,没事情也能找出事情来,就在窑子里面见了血,接下来便是回营叫人,小队人马对战就成了大股军伍厮杀。
这一下把窑子里的人全都吓跑了,连着附近的百姓也躲得远远的去了,这人要是杀红了眼,可不分你是不是敌人,只要不是自己人,这刀子没准就落在你身上。
孟轲得到消息的时候正在闭门不出,他倒是谨记程孝廉的教导,没有喝酒,听说手下的弟兄和周朝的兵马打起来,赶紧询问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听说是因为逛窑子打起来的,孟轲这气就不打一处来,想着教训自己手下的兄弟,但是还不是时候,外面出了事得先把周朝的军伍平定了再论惩戒他们,这叫事有轻重缓急。
那边的高大节也得到了消息,不过他就没有孟轲这么洁身自好了,正在府中喝酒看美人呢,一听说明朝的军伍把自家的弟兄给杀了,穿戴好了盔甲提起了刀子便带着自己人杀奔出来,要说理论说不过那些老夫子也就罢了,打仗他可不怕。
孟轲和高大节几乎是同时赶到的现场,看到现场乱成一乱的样子,最少有几百人在场上厮杀。
高大节大手一挥:“弟兄们,给我冲上去,宰了这些前明的王八蛋。”
孟轲一看这形势,得了,也没别的法子了,要是眼看着自家弟兄被人家在这里活活打死,回营去非得有弟兄捅自己黑刀不可。也是大手一挥,两家的兵马算是颤抖到了一起。
这个时候天色也不早了,已经是后半晌了,两家的兵马你来我往杀得好不热闹,孟轲倒是先没有摆出自己的陌刀阵来,哪儿有一上来就用自己的底牌的,总要摸摸敌军的底细再说。
高大节可不管不顾,喝了酒脑袋一发热,营中最精锐的兵力全都堆了上去。
孟轲可不知道高大节喝了酒,以己度人,也觉得高大节是在试探,眼看周朝的兵马实力高出自己一截,叹了口气:“这吴三桂纵横天下这么多年不是没有道理的,着手下的兵马确实能打。”
这个时候也不是夸奖别人的时候了,再看下去,估摸着自己的人就要被杀光了,于是孟轲一挥手:“陌刀阵,战场杀敌!”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825章 拱手相让
(全本小说网,。)
双方基本都没有准备好,甚至第一批到达战场的兵卒盔甲都没有穿好,有的人只是手里拿了件趁手的就出了门,到现在乱战起来,身子虽然轻便了,一刀都抗不住,这种乱战四面八方都是敌人,根本留神不住。
第一批加入战场的人很快就倒下了,这场仗打得一没有战阵二没有弓箭手,一窝蜂扑上来的高大节很快就尝到了惨痛的教训,因为陌刀阵出现了,这种陌刀阵刚开始成型的时候只有三十个人,那也是孟轲刚刚尝试的时候,现在化繁为简,在这种乱战之中得天独厚,所向披靡。
高大节这个时候酒醒得差不多了,也开始注意到了战场上的陌刀阵,腮帮子倒吸了一股凉气:“奶奶的,上当了,还以为对面也是喝多了酒逞能,原来人家早有准备。”想到这里大手一挥:“别冲了,鸣金收兵!”
军阵都是一开始排列好,随着战事的深入慢慢散乱的,若是在乱战之中想要重排军阵,就算是韩信再世也没有办法。
那边一鸣金收兵,孟轲也赶紧鸣金撤退,虽然现在在战场上陌刀阵占有优势,但是这种乱兵交锋根本就没有道理好讲,前一刻也许还势如破竹,后一刻没准就兵败如山倒,他虽然喜欢一往无前,但是这种毫无底气的冲锋他可不干。
回去一清点人数,双方折损的兵马差不多,一开始高大节手下的兵将冲得凶悍,占了些便宜,后来陌刀阵一出,又把便宜占了回来。
一问询怎么回事,得知是逛窑子闯出来的祸端,把孟轲和高大节都气得够呛,但是那批捅了娄子的人基本上都死在了战场上,也没有后账可找了,只能加紧巡查,免得手下再出营门惹出祸端来。
这一番小争斗没有惹出大麻烦,主要是双方将领都心领神会,他们俩虽然都是勇武出名的将领,但是打了这么多年仗,一般只会勇武的都折在了战场上,他们现在还全须全尾,靠的当然不全是武勇,脑子也依然好使。
双方几乎都和满清交过手,在他们看来,若是不先灭掉满清,无论谁活下来,根本不是满清军伍的对手,当初满清在关外的时候,区区几万人打得大明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人家底蕴雄厚,别的不说,就说那骑兵足以在两国面前称雄了。
不过两家既然相邻,小摩擦是少不了的,小争斗也是不可避免的,若是没有极特殊的情况,怕是不会演变成为大的战事。周朝之所以摆出气势如虹的样子,为的便是要占些便宜,真要是想要打一场大战,怕是悄无声息的就开始大军突袭了,毕竟战线如此长,总不可能都有防范。
果然没过三五日,两边的朝廷都传来了消息,以坚守为主,尽量不要主动出击。周朝特地又派出了前往成都府的使者,想要讨个说法。
他们两方争论不休,可把在京师观战的康熙气坏了,他们这是在演戏呢还是打仗呢,怎么就是雷声大雨点小呢。事到如今也顾不得他们了,只能在辽东调些兵马过来,要不然明年开春之后,山西和河南可就危险了,山东虽然暂无大碍,不过这么耗下去总归是太被动了。
而在调配兵马的同时,又响起了另一种声音,有人说既然前明和逆周势要把咱们赶出关外,咱们退出关外就是了,一旦京师留给了他们,他们两家必定会争得一个头破血流,到时候再入关坐收渔利不就是了。
这个提议之人当然被骂成了卖国贼,大好河山拱手相让,任谁都承受不了。但是这人语不惊人死不休,接着又提出了眼前的局势便是这样,若是不撤回辽东,前明和逆周必定不会罢休,到时候损兵折将被人赶出关外,再想要坐收渔翁之利可就难如登天了。
一时之间,朝廷上弹劾他的人数不胜数,一部分人说他本就是汉人,肯定帮汉人说话,另一部分人则是说万一退出了关外,人家依旧不依不饶,到时候连个周旋的地方都没了,难不成躲到山上去射猎?
最后康熙迫于朝臣的压力,下旨免去李光地的一切职务,永不叙用,暗中却是派人将他留在了京师之中。
那些大臣的心思康熙都懂,就算是他也舍不得北京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