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宋时风韵 >

第177节

宋时风韵-第177节

小说: 宋时风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末哥虽脸色不予,却没在说话,他也历经血战,甚至要地之重,李易之言的确无可挑剔,不容他反驳。

    众人坐定后,阔端环顾一眼,高声道:“传我帅令,从今日起,全军戒杀,不可扰民,凡征战中乱杀生民者,按军法处置。”

    阔端爽快让李易颇为吃惊,不想阔端毫不拖泥带水,不能不让他深有感触。暗叹蒙古人虽嗜杀如命,但那股子雷厉风行,言出必践的风格,绝对是征服世界的基石。至于成@都生民,要怎样走,要怎样自救,他就无能为力了。

    不过,他忽然又想起了什么,急忙说道:“还要防备士卒劫掠才是。”

    “大胆,不要得寸进尺。”末哥怒视李易,感觉这家伙简直该杀,阔端都让步了还不知足。

    “大王,劫掠将毁了蜀川元气。”李易没有理会末哥,该说的话点到为止。

    塔海点了点头没有说话,按竺迩却笑道:“万户长言之有理,既然蜀川成为大汗财富之地,自然不能破坏太重。”

    “好,让他们缴纳赎罪钱。”阔端想想也是就答应了。

    赎罪钱?李易嘴角微抽也就没再做声,交点钱能保住性命和家产,两害相权取其轻,他能做的只能如此了,再说下去恐怕会引起众人的不满。

    “各位,再说说攻伐成都附近州县,万户长,有何良策?”阔端出人意料之问策李易。

    此言一出,他人皆为一惊,军中万户长何其之多,阔端竟问策新附万户长,可见其对持器重,连末哥也暗自盘算,想看看李易到底有何能耐,让阔端重视。

    好机会,绝对是大好机会。

    李易眼中闪过一抹异色,毫不迟疑地道:“自大军入蜀,几场大战,蜀川主力几乎损失殆尽。若大王不在西川留兵,仅是征伐一番便东进,那南朝必会缓过劲来,利用成@都、合州一线加强防御,再行征讨为之不易。在下以为,应趁大好时机兵分两路,大王可自提主力北上,以重兵扼守兴元府,伺机攻伐川口进入荆湖,留一支二三万人的偏师,便可控制成@都、潼川两路州郡。”

    “二三万人?”阔端眉头微蹙似有所思。

    “蜀川精锐尽丧,二三万人足矣,再多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大战后民生凋敝,恐怕难以供养。”李易毫不在意地道。

    的确,四川制置使司拥有三支大军,实际兵力在六万人左右,经兴元、大安、剑阁,新井之战损兵折将,蜀川主力被歼灭八成之上,各州郡所剩不过是一些都总管、钤辖之类统率的禁军,完全不能与南迁前三衙禁军相比,他们中央军的地位,早被御前兵马所代替沦丧为地方军。

    如今,蜀川残留兵马,早已无力回天。

    阔端陷入沉思,众人面面相觑,不知何谓,李易心下相当纠结,不能不暗自宽慰自己,能保住蜀川元气便好。

    “好,明日整顿兵马,先行攻伐成@都府路州郡,各部约束士卒,严禁杀戮。抄掠之后,大军整装北上,在伺机东进。万户长,本王留你部征伐潼川府路,继续清剿残余南朝势力,控制州郡,主力去后由你镇守两路。”

    此言一出,在坐各人脸色各异,都未曾想到,阔端竟让下李易征伐潼川府路,实令人大为意外。

    末哥脸色变了变,想要反对,却乍见阔端警告的眼色,诺诺动了动嘴唇,吞下到嘴边的话。

    “大王,在下才疏学浅,岂能独当一面,还望大王留下精锐,选择一德高望重大将出征。”李易稍作沉吟,明白阔端用心,立即起身推迟。

    阔端笑了压了压手,在李易坐下后,笑眯眯地道:“我军目的以达到,成@都乃绝地,无甚大的作为,大掠一番自要北上。不过,成@都、潼川等地放弃实在可惜,留下一支汉军坐镇也是应当,万户长就不要推迟了。”

    计划不如变化快,本以为要着力争取一番,却不想便宜来的如此之快,李易几乎不敢想象。

    既然有机会,他自不能放过,若要推迟反倒不美。在做出一番感激神色后,才抱拳道:“在下定不负大王厚望,必然清剿南朝残余,使蜀川成为大汗赋税重地。”

    阔端满意地点了点头,温声道:“万户长也累了,先去梳洗休息,家人还需要去看望安抚。”

    “在下何德何能,竟得大王厚爱。”李易起身作揖,心下却感叹不已。

    或许,屠杀的事情阔端做的并没有错,蒙军征战历来如此,拉拢之心昭然若揭,留他在蜀地也是另有打算。但是,单凭这份胆魄,不能不令人为之感慨,易位而处,他不觉得自己能比阔端做的更好,至少不会让他留在蜀川。

    众人散去后,按竺迩却回转过来,他玩味地道:“大王,不应把李易留在蜀川。”

    阔端笑眯眯地看向按竺迩,用同样玩味地口吻道:“这倒怪了,你不是颇为看好李易,怎么又不用其才?”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60章 阔端的心思

    (全本小说网,。)

    “事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按竺迩脸色微变,他不想让阔端认为他嫉妒,辩解道:“李易却有其才,但归顺不久,把他留在川中,万一其心有变,蜀川不复大汗所有。”

    阔端诧异地看了眼按竺迩,不以为意地笑道:“是有道理,却有失偏驳。”

    “愿闻其详。”按竺迩眉头微蹙,神色不予。

    “你说的不错,把李易放在成@都、潼川两路,很有可能使之野心膨胀,使之成为另一个武仙。”

    阔端淡淡一笑,继而正色道:“就算他成武仙又能怎样,难道我还怕他不成?我军并非完全撤离蜀川,即便主力向东,却要在兴元、利州一线留下重兵。李易占据两路,若是不识抬举反叛,我当不费吹灰之力,若能真心归附,两路可解决我大军粮草,何乐而不为呢!”

    “恐养虎为患。”按竺迩仍在担忧,尽管他也认同阔端之言,却隐隐感觉有些不妥。

    不能不说,阔端的谋划毒辣,看是大用李易,却留下一把利刃横在李易头顶,最终不以为意地道:“不过是多了个汉家世候而已,没有必要太多计较。”

    成@都府路,潼川府路虽是人口繁多,经济繁荣,却是一马平川,几乎没有险要关防。他却占据利州两路,不仅能对夔州路发动攻势,又能占据险要蓄势待发,一旦李易有变,蒙古铁骑将如泰山压顶,自上而下进入平原作战,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样样俱到,没人能扛得住打击,就算李易能够组织十万大军又能怎样?你没有相匹配的马军,最终也是灭亡。

    如果,李易真心实意,两路必然为蒙古人输送大量财帛,源源不断为他们供应汉军士卒,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按竺迩总是心有不安,眉头越发紧蹙,沉吟半响,才道:“我意不能留李易,让他跟随大王,为大军前锋较为妥当。”

    “镇守成@都,需汉官才行,否则,不如尽皆火杀,我看李易或许不错,一旦形势稳定便可让他离任,长胡子尚书令肯定对他感兴趣,不知她们筹齐了会怎样争论。”提到耶律楚材,阔端善意地笑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尊敬的。

    按竺迩见阔端主意已定,也就不好再说了,当下稍作沉吟,道:“可在新井、中江留下两个万户长。”

    阔端稍加沉吟,正色道:“还是先把附近州郡,打上一番再说,不能让南朝有残余留下。”

    按竺迩眉头紧蹙,试探性地道:“大王答应禁止杀戮,是为其才?”

    阔端倒是一怔,继而摇了摇头,并没有太过说明。

    当初,他顾忌巫师之言,又深恨成@都居民抵抗,一怒之下做出火杀之令,李易指出屠杀蜀民利弊,令他如雷灌顶,一下子醒悟过来。

    如今,窝阔台大用耶律楚材,鉴于河北、河南地被杀的人口稀少,南征大军粮草匮乏,每次征战都需要大规模的运粮,甚至数百里转运毫无人烟,不得不处处设置粮草营寨,窘迫已被高层所关注。

    就算你设置粮草营寨,那河北、河东地人口稀少,大量的土地荒芜,每年能提供的军粮有限,蒙古族士卒可以长期吃牛羊马肠,那些汉军和色目人就不成了,必须要有大量的粮食供应,何况还有战马需要草料豆饼,这就让蒙古人高层不得不关注农桑生产,人口又是决定性因素。

    耶律楚材厘定税赋,年得数十万金,引的窝阔台大为欣喜,虽不曾下令戒杀,却渐渐倾向于征服土地留下人口,让他们去创造财富供养军用,他不能不考虑耶律楚材,毕竟对方是元老重臣,说话还是挺有威慑力的。

    更重要的是,阔出的大军南下进军顺利,尽快随着阔出的病逝攻势停顿,他不得不尽快结束蜀川之战快速回归。因为,窝阔台最喜爱的儿子就是阔出,也是当作下任大汗来培养,这次南下以中路为主,主要是为了给阔出积累战功,他的西路大军不过是打打下手。

    既然阔出病故,最高层权力出现真空,依然留在蜀川必会失去很多机会,不以摧毁为目的,那就尽量保全,当做回去后献给窝阔台的礼物,当下道:“好了,我自有主张。”

    按竺迩心下有些不乐,却碍于阔端颜面不便再说。他咬了咬唇又道:“李易岂能没有怨恨,把他放在外面并非上策。”

    “哈哈。。。。。好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阔端扶着胡须呵呵大笑。

    “话虽如此,却不能让他久留,一年内必需调离。”按竺迩很郁闷,不错,他是很欣赏李易,拱辰军在成州的战绩,令他在恼怒之余,生出不少的欣赏。孤军深入、审时度势,频频出击、战果斐然,他对拱辰军有着强烈的好奇。

    当时,他甚至想亲率兵马,前去征讨拱辰军,可惜末哥的偏师集结,走阴平小道直插剑阁之后,他身为前锋未能成行,说话间还颇为遗憾。

    李易归顺后得一番言论,令他看到这个年轻人,在胆略过人外,还有对天下大势上的见解,颇有当朝深受窝阔台重用,德高望重的耶律楚材风格,不禁对之大感兴趣。

    但是,他深知人才不易求,留住人才更为不易,在他看来,应该把李易留在军中,然后推荐给窝阔台,而不是留在蜀川做什么土皇帝。

    阔端笑眯眯看着按竺迩,淡然道:“李易家人险些遭到劫难,应给予妥当体恤,你有何主意?”

    “厚赠金帛,以慰其心。”按竺迩倒是能抓住人心。

    “也好,此事你来斟酌。”

    却说,李易回到已安排妥当的营帐,李鸣、李婉贞终究年纪还小,受尽惊吓连冻带饿,终究支撑不住,饱餐一顿就昏昏地睡去。

    他没有惊动两个孩子,而是坐在厚厚的毡垫上,此时,他胸中怒火已经平息,整个人进入某种境界。

    恨,是很恨,但要恨谁?阔端、末哥?笑话,他们不过是杀戮机器上的零件,一颗棋子罢了。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61章 不得不冷淡

    (全本小说网,。)

    那些所谓善良淳朴的草原牧民,只是表现在对手强大的情况下,两世为人的经历让他深有体会,大宋朝廷不吝于一个身怀巨宝的孩童,善良淳朴的牧民,变成凶神恶煞的屠夫,丝毫没有怜悯的恶魔,比女真人更加凶悍残忍。

    仇恨让人蒙蔽双眼,陷入永无止境的迷雾中,最终不可自拔。只有抛弃仇恨去拨开迷雾,方能站在绝顶去观望天下大势,从而冷静地判断,做出正确的抉择。

    家国之仇,这是他对战争的定义,复我家国、匡扶天下,虽说有些自大,却已在他心底生根发芽,至少当前是这样想的。为此,他需要尤为冷静,小心翼翼处事,决不能出任哪怕一点失误,一定要得到富庶的蜀川。

    阔端大用他,其中猫腻他何尝不明白。可惜,如今掌握的力量太弱小,小到人家举手可灭,不可能有任何的反叛行径,一切都需从长计议。

    勾践尚能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复仇,他何尝不能。

    沉住气,中规中矩,静待阔端撤军,利用蒙古军的力量扩大地盘,使自己受益最大化,就算是蜀川在财力上大伤元气,那又有何妨?只要有人在,恢复生产力是不难的,关键是保住大部分民众,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两个孩子生存下来,让他的心平静许多,目光中少了几分杀机,有了些许慈爱。

    正当他沉浸在思索中,非常熟悉的轻盈脚步声传来,并没有抬头去张望,依旧盘坐在粘毯上。

    “叔叔,吃杯茶歇息会。”

    李易抬首站起身来,凝望着进来的许妙娘,早就洗去了灰烬露出绝代铅华,竟然还换上艳丽的莲花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