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宋时风韵 >

第107节

宋时风韵-第107节

小说: 宋时风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为朝廷赋税重地,一旦有任何的闪失,朝廷如何与虏人人相持?”

    李易深以为然,既然说了那么多,那就继续往深里说,当下颔首道:“再说,夔州路是荆湖重要屏障,有夔州路在,荆湖大军可不用顾虑侧翼,即便小有失利,亦可退入鄂州、黄州一线,蒙古人若跟进,则会受淮西、夔州威胁。”

    赵昀面色诧异,若有所思地看着李易,却不知想些什么。

    李易心中很紧张,他在赌赵恒的人性不假,但对赵昀的了解,全然在后世的书上,还有他看的一些网站评论。

    历史与书本并非完全相符,他是深有体会的,那玩意你要是全信了,就真成了书呆子。遽然间,心下升起一道冷气,暗道自己是不是说的太多了。万一弄巧成拙,不仅仅是贻笑大方的问题了。

    “人有私心,亦是常理,然建策颇有可取之处。”郑性之对李易印象尚可,自然要说句公道话,何况还有南霁云。

    此时,气氛尴尬,他不得不出面周旋,不然他脸面也不好看。

    乔行简却淡然一笑,他对军事还有些见地,李易的谋划似乎合理,但此子孟浪毫不稳重,实在让他不喜。

    赵昀一笑,温声道:“人有私情,却是常情,卿家能公然承认,心胸坦荡,公私兼顾,善莫大焉。”

    李易总算松了口气,道:“贫道有愧。”

    “卿家何罪之有,好了,卿家所议自有公断。”赵昀温声有加,顿了顿才笑道:“多日前,就听了卿家名声,一文弱书生,竟把蒙古悍将一顿好打,端地为朕出口恶气。”

    想想,蒙古使臣的狂妄,公然指责大宋违约,一点面子也不给,赵恒忍了一肚子鸟气,看李易颇为顺眼,不过能够真白地说出来,也是相当的不容易了。

    “贫道虽是道门人,却也知道家国天下,在道观也舞得动枪棒。”李易谨慎地解释,态度十分的谦虚。

    赵昀眼前一亮,对乔行简和郑性之笑道:“上得马背、拿得书本,不想还是全才。”不过,下面的话没有说出来,只可惜李易身在道门,道士议论国策很寻常,却也被朝廷所戒备。

    “陛下,听闻南学士要赴任蜀川,贫道愿随西行,还望陛下恩准!”李易趁热打铁提出要求,无它,要能得到赵官家恩准回家,那可是风头无两,就算广都孙家找麻烦,军州官绝对不敢把他怎样,何况还有南霁云。

    赵昀心情大好,既然见识了李易的才略,隐隐对其颇有好感,又听经年不见家人,心下也是哀怜,不免动了某种恻隐之心,转眼看向余天赐,淡淡地道:“其情可悯啊!”

    乔行简、郑性之也不便说什么,毕竟关系到人伦,那是理学家的核心学术,李易的请求除了有些冒失,似乎并无不妥之处,甚至是人之常情。

    “卿家好才略,可惜了!”赵昀似乎有些惋惜,刚才未尽之言还是没有说出来,却也是稍纵即逝,又温声道:“那就赐卿家钱十万,帛五十匹,御赐太乙宫经师回乡。”

    乔行简、郑性之几乎同时眉头微蹙,封赏的太孟浪了?不是,向他们这种老狐狸,怎能会认为天子封赏太烂,就算是也会有门下省谏官阻拦,李易无法从左藏库拿到赏赐,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而是制约天子权柄的手段,只要门下省认为天子决策不妥,完全有权力进行封驳。

    关键在于赏赐的意义所在!

    李易的论调很隐晦更明确,三京兵败责任不在天子,对于承受极大压力的赵昀来说,无疑是黑夜中的明灯,尤其对方对南北时局分析得当,简直就把某些人架在火上烤。

    既然能理解天子,人家还不桃李相报?

    那些钱倒是无所谓,不过是身外物而已,又不是没有赏赐过,关键是御赐的经师,那可是有道真修才有的殊荣。换句话说,经师在道门里是不少,关键是天子御批的太少,而且都是带有名号的道士,要李易是机灵人的话,恐怕下次就是尊号了。

    先生还是有区别的,有的是对有学问长者尊称,也有的是封赐的尊号,天子封道门高真的先生,仅次于真人了!

    “多谢陛下。”李易大喜过望,既然赵官家有心,他就承下这份情。

    “卿有何谢?朕不过是全卿忠孝之心,这也是一段佳话。”赵恒心情大好,忍不住开起玩笑。

    李易一笑,玩味地道:“若无陛下恩赐,怎成佳话。”

    “好刁钻的嘴,与似道厮混久了,倒得了些好处。”赵昀大乐,心情大为愉悦。

    提到贾似道,乔行简、郑性之眉头紧蹙,他二人对其无赖不满,却终究是贾妃兄弟,又未做大恶,也就看眼过去了。

    郑性之稍加沉吟,淡淡地道:“道长,日后定要亲近贤人,远小人,方能不负天子重托。”

    明显话中有话,警示他不要与贾似道走的太近,李易心知肚明,却不免暗自腹诽,当今朝廷几位君子,虽迂腐却还有几分本事,再过十余年满朝君子,哪个不是碌碌无为,还不如贾无赖的本事。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18章 与士大夫论道

    (全本小说网,。)

    “卿家对佛老有些偏见?”既然某方面的窥视欲满足,另方面的好奇升起,联想到李易对佛门的苛刻,赵昀是相当有探讨兴趣的。

    “陛下,贫道并非偏见,而是拨乱反正。”李易回忆后世对这位天子的评价,似乎是推崇道门,可惜受到整个政治氛围影响,儒门掌控朝廷对道门表尊实抑。

    “这倒是有趣。”赵昀可不容易糊弄,笑眯眯看着李易,既然是说学问,那就没有严肃气氛。

    “昌黎先生的谏迎佛骨表”李易并没有多言,只是把前唐大儒韩愈抬出来,意思表达非常明确。

    郑性之、余天赐眼皮子一跳,这篇上表明确指出,佛不过是蛮夷浮屠,皇帝佞佛就会像梁武帝那样不得好死,不应该把佛门捧上去,相反要限制其发展。

    干系到大儒韩愈,他们可不好说话,总不能说儒家先贤说的不对。相反,他们是推崇佛门不假,却大多是利用统治天下,对韩愈的铮铮风骨相当佩服。

    不过,余天赐还是觉得李易太孟浪,区区小道士就在天子面前侃侃而谈,还引用孔门大儒的典故,实在有些投机取巧,当下慢吞吞地道:“佛门能大兴,总归有他的道理,凡事不能一概而论,佛法也可解释道德经。”

    乔行简设了个套套,还是流传的佛道源流争辩,李易翻个白眼,压根就不进圈套,正色道:“道德经乃圣人之作,岂能用沙门浮屠来比,要说能想通的话,儒门倒是可以。”

    郑性之嘴角上翘,他是和南霁云经常接触,对李易的观点也有所了解,这小子肯定是要坑人了,貌似乔行简还不错。

    乔行简是抬举佛门不假,却仅仅是利用而已,本质上说他是程朱一脉的大儒,非常反感道门说孔子求道的典故,很不悦地道:“相互印证也是寻常。”

    李易自然明白乔行简意图,分明把儒门分离出来,撇清和道门的关系,自然不能让其得逞,沉声道:“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这话,乔行简和郑性之都能听明白,李易在说上古三代没有文字,大道流行世风很好,春秋时代就乱套了,周室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互相征伐不休赤裸裸第,弱肉强食,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希望在这种思想的基础上建立“大同世界”,经过不断地发展儒家横空出世。这就是说,大道被人们抛弃,天下就乱套了,只能用仁义来约束世人,聪明人越来越多,各种大奸大伪的人也出现。无论怎样去说,老子当先提出的仁义,还引出了儒家传承的核心理念,这是儒门子弟不能回避的。

    “何为大道?”

    “大道是变化无方、润物无声的,不着痕迹间解决了所有的问题,这就是大道。”

    “儒能尚贤。”余天赐见赵昀有了兴趣,急忙插话打乱对话,笑话,官家本来就对道门感兴趣,要真被你蛊惑了,那还不知能做出怎样事,李易这个人太锋芒毕露了。

    李易明白余天赐点出的是儒家经典,似乎和老庄相悖,却被历代统治者推崇,选用贤德嘛!哪个君王不热心?至少在丹青史册上能有美誉。

    不过,按照老子的观点,选贤能并非最理想的社会,不尚贤、民不争的的社会更好,先秦战乱不休,正处于时代的变革时期,诸侯国想要生存发展,就必须选用贤能之人,这就让各种学说纷纷雄起,各领风骚数十年。

    就像是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赵国平原君门客公孙龙的白马论,说是白马非马。把马与白马两者完全割裂开来,并加以绝对化,最后达到否认个别只承认一般,使一般脱离个别独立存在,把抽象的概念当成脱离具体事物的精神实体。

    按照他的看法就是我曰,连七八糟的学说层出不穷,白马非马?难道白马不是马是你二大爷,真是信口雌黄。不过,能博取眼球的就是人才,这些人才以奇谈抬高身份,才拿出真正的底蕴实现生平抱负,那才是真正的才略。

    按照后世的说法,尚贤那就是不出事孔繁森,出事王宝森,关键牵扯到利益的争夺,老子的朴素思想很明确,不尚贤,使民不争就是顶级智慧,说出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说白了,余天赐站在孔儒的立场上,尚贤理解成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李易确认为富贵如烟云。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李易有些痛心疾首地道。当然,他并不认为人们不接受教育是对的,却从另外的绝对去看,关键是你怎样去培养自己的思想。

    孔圣人主张仁义,读书人也都讲仁义,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人多了去了,前唐的白居易和先朝的朱熹,哪个不是为了女色不择手段。

    可见,仁义首先是个名声,能不能付诸行动华为大德,就得看人心善恶了,圣与智就更不用说了,高智商人总是少他们耍心眼骗下面的人,智商比他们低的人绝对吃亏,无论是接没接受过教育,在特定的环境下你不可能占便宜。

    不要不服气,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阶级固化的先决条件,不以任何人的意愿为转移。

    他稍加沉吟,又淡淡地说道:“南华真人的胠箧,可道尽一切,还望相公多读读。”

    有些话是不能随意说的,胠箧是庄子的名作,盗亦有道、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都是出自其中,正所谓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也就是说不要追求虚名,才能长治久安。

    “难道太乙宫妙虚之名,不也是小小流传临安。”余天赐见李易引用道家先贤典故,妹妹击中要害,让他不好进行辩驳,好不容易抓到机会立即反击,你不是说不求名嘛!

    郑性之颇为感慨,无论怎样说李易都是俊杰,哪怕是输给余天赐也无妨,今天之后必然声名鹊起。

    李易脸色毫无表情,心中却紧张的计较,余天赐的反击非同小可,搞不好自己会灰头土脸。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19章 骂人还引用典籍

    (全本小说网,。)

    “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李易深深吸了口气,双目坚定地看向余天赐,沉声道:“如今天下如何?”

    这可是绝妙的讽刺,孔子以富贵如浮云,现实却相当的讽刺,自己还周游列国,每每食粟六万锺,正如书中自有颜如玉,正是治国平天下,光宗耀祖衣锦还乡,说白了还不是追求享乐。

    郑性之目光有些复杂,有些事情大家都明白,却不能公开拿出来说,就像是承载理学发展的学派,明明是融合了道门、佛门和儒家的学说,甚至有原始道家的思想,形成相对独立的新学说,却不得不依旧传承儒家。

    就像是儒家弟子打着“仁义”的大旗,暗中追求功名富贵,到了今天,仁义这套名的东西都立不起来了,义是什么?义就是别人的利益,看到别人的利益受损而勇于站出来,讲仁义就是为了别人的利益而努力,现在人不讲仁义了,只讲利益,这事对我有什么好处?没看到连天子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那点遮羞布都给揭去了。

    余天赐暗中警惕,也逐渐改变对李易的认识,这个道士名不虚传,很会利用先贤的典籍,让别人畏手畏脚的不敢尽兴反击。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李易不待余天赐反驳,再次引用道德经典故。

    “圣人早就坦言世道变迁,上古有道、中古惑道、今古无道,正所谓大道废,有仁义。孔圣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