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第45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贯忠听言,神情就是一肃,然后说道:“臣在得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已经将消息给岳飞送去了,并且给吴玠也送去了一份。”,迟疑了一下,许贯忠又道:“此事,朝廷真不统筹吗?”
如果真决定发起总攻,那大中所要调动的军队,可就不仅仅是岳飞手上的平南军和吴玠手上的定西军了,还有驻守台湾郡、驻守海南郡、甚至是驻守中南诸郡的军队可能也要参与到总攻当中,甚至就连日不落舰队左右两军和其它水军也要参与总攻。
这么说吧,一旦真确定发起总攻,那么大中将要动用的可就是至少三分之二的部队,并且是水陆并进。
可李衍不仅不亲自决定到底发不发起总攻将这个决定权给了岳飞,还要将大中这至少三分之二的部队全都交给岳飞来指挥。
这未免太信任岳飞了,而且也太过大胆了。
要知道,虽然一直以来岳飞表现得都非常出色、非常稳重,可说到底,如今的岳飞,还不到三十岁,还没到而立之年。
让这么年轻的岳飞,决定这么大的事,掌控这么多军队,真的没问题吗?
所以,就连一向沉稳、有决断的许贯忠,都忍不住进一步确认。
李衍看着许贯忠反问道:“如果不是动用这么多军队,你觉得这个决定和这个总指挥是由咱们这些远离战场的人做对咱们大中有利,还是由处在前线的岳飞做对咱们大中有利?”
许贯忠答道:“自然是由前线主帅做这个决定和这个总指挥对咱们大中更有利,可……这是咱们大中一大半的军队,万一有个闪失,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还请官家慎重。”
李衍怎能不知道万一自己这次输了的后果?
然而,即便是由李衍来做这个决定,也未必能稳赢,而且赢的几率还没有岳飞做大,另外还会让岳飞心生芥蒂,没准会撂挑子,进而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天赐良机。
因此,李衍莫不如就力挺岳飞到底。
所以,李衍说道:“不用再说了,朕意已决……你们替朕跟岳飞说,朕在东京等着他凯旋归来。”
……
第七百九十八章 天下兵马大元帅(求订阅!)
…
其实,岳飞早就收到了临安发生很大的叛乱的消息。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不过——
岳飞并没有因此而轻举妄动——他还没有确认,这个消息是真是假,是不是敌人的诡计。
慢慢的,岳飞确认了叛乱一事的真实性,并陆续收到了,赵构被逼退位、南宋目前暂由潘太后执掌等消息。
岳飞帐下的将领、参谋,得知了这些消息之后,无不兴奋不已,有些甚至开始嚷嚷:“大帅,咱们应该加大攻势,一举打到临安去,活捉了宋康王和那个甚么正安王(赵旉即位之后,改元明受,号“正安”,是为正安帝,不过,大中始终都没有承认赵构是皇帝,因此上下全都称赵构为宋康王,而赵旉即了赵构的位,在大中人的眼中自然也不能称为皇帝,所以大多都管赵旉叫正安王)!”、“大帅,机会难得,您就下令吧,末将愿立军令状,保证一个月内生擒宋康王和正安王献给陛下!”、“末将可以率领水军从海上进入杭州湾,然后入钱塘江,再然后直取临安!”……
面对一众将领的纷纷请缨,岳飞表现得很冷静,依旧没有冒然下令。
岳飞如此控制,当然是有原因的。
一来,现在冒然发起进攻,未必真能取得众将所想的战果,要知道,张俊、刘光世、吕颐浩等人,现在可还在据坚城而守,关键是,临安发生叛乱、赵构被逼退位、潘太后执掌南宋等事可能还未传到张俊、刘光世、吕颐浩等人的耳中,退一步说,就算这些事传到了张俊、刘光世、吕颐浩等人的耳中,也可能被他们压下,以至于南宋的绝大多数将士还不知道,换而言之,这些事所酿成的恶果,还没有开始发酵,所以,现在并不是发起进攻的时候。
二来,这个机会乃是千载难逢的天赐良机,岳飞可不想借着这么好的机会只打几场小打小闹的小胜仗,他想要的是借着这个机会一举灭掉南宋,而定了这么大的目标,就不能冒然行事,必须要有周详的计划。
三来,岳飞笃定,英明的李衍一定会给他更大的权力,让他动用天下之兵,一举灭掉南宋,让大中完成一统大业。
当然了,岳飞也没有干等,白白浪费时间,浪费这个大好机会。
岳飞很快下令,命人将苗傅和刘正彦等人叛乱、赵构被逼退位、南宋现在由一对甚么都不懂的母子执掌等事制成书信,然后绑在箭上,铺天盖地的射给宋军。
换而言之,岳飞开始用攻心之术,瓦解宋军将士的斗志。
其实——
张俊、刘光世、吕颐浩等人也早就知道南宋小朝廷发生很大的政变了。
潘太后执掌南宋的第二天,她就派人到各支宋军中宣布大赦的命令,并命令这些领兵将领回临安共议国事。
得知朝中发生了巨大的政变、由毫无贤明只有无能不德之名的潘贤妃来执掌南宋,张俊、刘光世、吕颐浩等人既震惊不已,又忧心忡忡,甚至不禁生出了悲观的情绪!
抵御强大的中军进攻,就已经非常非常困难了,结果,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前方疾风骤雨,后方还着起大火。
这让张俊、刘光世、吕颐浩等人全都失去了方寸!
还好——
张俊、刘光世、吕颐浩等人全都是经历过大风大浪之人——张俊、刘光世、吕颐浩等人虽然暂时还没有想清楚,到底怎么应对这一变局,但他们全都选择暂时先将这件事压下。
张俊等人的作法是对的,否则这个消息一出,宋军非大乱了不可。
可张俊他们也知道,这么大的事,他们只能压住一时,不可能压住太长时间,他们必须得尽快拿定主意才行。
经过慎重考虑过后,张俊选择带兵回去勤王讨伐叛军,并约刘光世和吕颐浩率兵会合。
可张俊写给刘光世和吕颐浩的信,却如石沉大海一般。
张俊既着急,又无奈——前面有中军虎视眈眈,如果没有刘光世和吕颐浩接应,他冒然撤军,非得遭遇大溃败和掩杀不可。
被逼无奈之下,张俊只能,一方面派遣使者回杭州安抚叛军,一方面继续给刘光世和吕颐浩写信,跟他们讲忠君大义。
再来说,刘光世和吕颐浩。
前者,思前想后之后,将他的心腹将领找来商量对策。
听闻苗傅和刘正彦发动了兵变、南宋的执政者换成了一个深宫中的妇人,刘光世手下的不少将领都对南宋的未来不抱有希望了,进而劝刘光世尽早与大中接触,给大家留条后路。
刘光世当时虽然没有表态,但也没回应张俊的带兵回去勤王邀请。
很显然,刘光世想要再看看事态的变化,然后再做决定。
张俊和刘光世只是武将,政治敏感度较低的武将,他们对于这时候发生苗刘兵变的可怕后果,其实看得还不是那么透彻。
而吕颐浩不同。
吕颐浩是文臣,而且是能当宰相的文臣,他对于这时候发生苗刘兵变、并且还由潘太后主政的后果,看得太清楚了。
吕颐浩心知,南宋这次怕是在劫难逃了。
这让吕颐浩在为二百多年的大宋王朝即将终结而感到惋惜不已同时,也不禁有些后悔当初不顾一切南下!
可事已至此,再后悔当初,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吕颐浩暗暗思量了很久之后,将他的心腹吕应问叫来,然后如此这般交代一番之后,再然后打发吕应问出了城。
紧接着,吕颐浩便将他没有把握控制的将领全都召集到了一起,然后用亲兵控制起来,彻底掌控了他手下的军队。
这时,岳飞的箭书出现。
宋军将士得知,大宋的皇帝又换了,换成一个三岁的孩子,而朝中现在说得算的,变成了一个二十出头的女人,而且,这女人还好妒无德,顿时就乱了,纷纷道:
“这下大宋算是彻底完了,一个三岁的娃娃怎么可能抵得过大中皇帝?大中皇帝可是将强悍的金人都打跑了。”
“听说这潘贤妃啥也不是,就因为给陛下生了个儿子,人就拽得不得了,天天要当皇后。”
“早就该兵变了,咱们都快一年没有拿到军饷了,老子要是在临安,也一定响应苗都统和刘都统!”
“我看,咱们也别打了,干脆投降去那边当兵吧,我听说,那边一个月给三毛钱,吃的,穿的,用的,全都是国家给提供,立功了,还给分地,对了,好像还给分娘们。”
“老子早就不想打了,都是汉人,打也是自己人打自己人,谁当皇帝都一样,反正,到哪老子都是一个大头兵!”
“怎么能说,谁当皇帝都一样呢?大中皇帝和咱们大宋皇帝是前后脚当上的皇帝,你再看看现在,大中那边,国泰民安,百姓有吃有穿,再看看咱们这边,要甚么没甚么,天天打仗,皇帝无能,连糠都快吃不上了,如果让你们选,你们选谁当皇帝?”
“诶~哥几个,要不然,咱们找个机会跑对面去得了。”
“……”
不久之后,岳飞的第二弹心理战出现,也就是岳飞让人射出了第二轮箭书。
这第二轮箭雨所带的书信,大讲李衍的汉人出身,大讲李衍的英明神武,大讲李衍驱除鞑虏光复中原为汉人争光,大讲中宋原本是一家,大讲大中如今的美好、未来会更好,同时,直言,只要反正,过往之事全都既往不咎,并且保证职位不变,到了大中可以继续当原来的官职,继续当兵吃粮,还着重说了中军的优厚待遇,等等……
除了射箭书以外,岳飞还命令埋伏在宋军当中的细作去招降有倒戈意图的将领、官员。
也就是说,岳飞的第二弹心理战,就是劝降,岳飞准备从内部瓦解宋军。
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被岳飞用得是炉火纯青。
与此同时,李衍派来面见岳飞的朱武,也到了岳飞的中军大帐。
朱武展开圣旨,对岳飞等人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封岳飞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尽统大中之兵马,全权负责伐宋一事……”
……
第七百九十九章 一举灭掉南宋(求订阅!)
…
天下兵马大元帅!
尽统大中兵马!
听见这两句话,不仅一众文武官员目瞪口呆,就连岳飞都露出了难以置信之色!
这不怨岳飞等人如此震惊,实在是“天下兵马大元帅”这个称呼就是这么的威武霸气!
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实职就是,总领一国军务,负责征讨劲敌。(全本小说网,https://。)
换而言之,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职权相当于军队的一把手——绝对的一把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纵观历史,从春期时期有了元帅这个词汇以后,各种大元帅便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上了,例如“行军元帅”、“西讨元帅”、“统军元帅”等等。
而其中最厉害的便是这“天下兵马大元帅”了。
纵观历史,得到过“天下兵马大元帅”这一职称的,只有唐肃宗李亨、宋高宗赵构等寥寥数人,甚至就连曾经平定唐朝安史之乱有“再造大唐之恩”的郭子仪也只不过才是“天下兵马副元帅”。
而且,赵构所得的其实并不是“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而是“兵马大元帅”之职,他的“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是自封的。
早在金军第一次南侵时,就有北宋大臣建议“请以亲王为元帅,治兵于河朔”。
亲王岂能典兵?
赵桓闻言,当时就一脸黑线,事情最后不了而了之。
金军卷土重来,南下过黄河之后,又有朝臣旧事重提,赵桓犹豫未决间,金军就已经攻至汴梁城下。
金人猛烈攻城,大臣胡唐老上疏,云:“城危矣。康王北使,为河朔士民留不得进,殆天意也。请就拜大元帅,俾召天下兵入援。”
当时,有宰执之臣提出异议,认为爵赏过重,犹以“大”字为难!
赵桓也没有表态。
胡唐老道:“既然吝啬一个“大”字,怎么能指望康王尽忠职守率领兵马勤王?”
在胡唐老的力争下,在即将国破家亡的威胁之下,赵桓才很勉强地给赵构加上了一个“大”字,令赵构为“兵马大元帅”,随后,当时迫切盼望人在相州的赵构举兵勤王的赵桓,为便宜行事,便命人给赵构带去了一个蜡丸密诏,上写“知卿起义勤王,可除卿兵马大元帅,陈亨伯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