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桀宋 >

第114节

桀宋-第114节

小说: 桀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好久,直到日落西山了,他才睡眼惺忪地悠然转醒。

    “月神呢?”

    “她已经走了。”旁边的嫪信回答道,“月神大人临走时说过,君上的头风病需要温养,可观看一些赏心悦目舞蹈,不可过于操劳。她会不时地入宫给君上一舞的。”

    这大概是月神所说的治疗头风病的办法吧,不过子偃也觉得月神的舞蹈跟一般的舞姬的舞蹈不一样,至少,是有着催眠的作用的。

    ……

    商丘城门口。

    宋君偃领着群臣在这里迎接班师回朝的两支军队,一支是熊子丹统率的,一支是贞姬夫人统率的,这两支军队绝大多数都是新卒,以老带新,只是没有形成足够的战斗力。

    不过,征讨宋国境内的山贼流寇,也能磨砺将士们的战斗力,还能杜绝匪患,维持各地的治安,所以子偃也不吝惜这微不足道的军费的。

    “贞儿。”

    “末将贞姬,拜见君上!”贞姬学着军中将领的架势,有模有样地给子偃叉手道,甲胄在身,不便给宋君偃行大礼。

    子偃亦是微微颔首,看来经过了几场战斗的洗礼,贞姬已经脱胎换骨了,真正地成长为一名巾帼女将,可以掌管一军,独当一面了。

    “贞儿,你可真的是想煞寡人了。”宋君偃笑着道,“寡人似乎有些理解婉儿她们的心情了,在深宫里等待着爱人凯旋归来,那心里真不是滋味儿。提心吊胆的,就怕你有个好歹。”

    贞姬说道:“君上你想太多了。此番出征,乃是剿匪,而不是跟敌国的大军作战,就那一些乌合之众,成不了什么气候的!”

    宋君偃点了点头,剿匪跟国战的确毫无可比性,天壤之别。那些落草为寇的贼人,装备简陋,武器生锈了没得换,甚至还有的只是提着镰刀,或者是木棒、锄头这种玩意上去战斗的。

    这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宋军将士面前,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所以宋军往往剿匪的时候,都是一鼓作气,很快就结束了战斗的。

    “贞儿,寡人看功劳簿上的记载,你此番出征,一共剿灭了二十七股西部的贼寇,斩首两千,俘虏贼寇六千有余,其余老弱妇孺不计其数,可谓是功莫大焉啊!不知道你想要让寡人怎么赏赐你呢?”宋君偃打趣地道。

    贞姬翻了翻白眼,说道:“这算什么功劳啊?君上,你让臣妾带着八千兵马去剿匪,实在是太大材小用了,那些贼人根本就是乌合之众,别说武器装备过于简陋了,好多人看上去都是面黄肌瘦的,饿得不成样子了。”

    “就这个,臣妾还花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才把西部的二十七股贼寇全部剿灭了呢。”

    “哈哈哈哈。”宋君偃大笑了几声,说道,“贞儿,这还不好吗?寡人之所以这般大举剿匪,一方面是为了维持地方治安,打击犯罪,保持来往商贾的畅通无阻,一方面也是为了练兵。”

    “寡人给你和熊子丹的兵马三分之二都是新卒,还没见过血的那一种,仓促参与国战,逆风的话很容易溃不成军的,所以还是拿这些贼寇练练手,这样在日后的对外的战事里,也能极大避免了死伤的比例。”

    “你倒是有心了。”贞姬娇嗔了一句,又道,“对了,君上,此番剿匪熊子丹的战绩如何?他可是整整带了一万两千兵马去吴郡、淮北郡和睢阳郡剿匪了的。”

    “都差不多,差不多。”子偃敷衍着道。

    “君上!”贞姬在战车上撒娇地扯着宋君偃的胳膊道,“你就会跟臣妾打马虎眼。快说啦!熊子丹的战绩怎么样?”

    “呃……”宋君偃见敷衍不了,于是硬着头皮说道,“熊子丹在东部剿匪,一共剿灭大大小小的匪患五十二股,斩首四千余,俘虏近七千,老弱妇孺也是不计其数,可谓是战功卓著了。”

    “哦。”贞姬倒是没什么嫉恨的意思,淡淡的点点头,说道,“看来臣妾比熊子丹将军还是有所不如的。淮北郡和睢阳郡的匪患还好,但是吴郡的匪患十分猖獗,好多原来的越国将士都落草为寇了,没想到熊子丹都能将他们一一剿灭了,当真是战绩彪炳,我宋国无人能及了。”

    “哎,贞儿你别跟熊子丹攀比了。”宋君偃摇摇头道,“熊子丹这几年经历的阵仗太多了,作战的经验比你丰富,也算是一名沙场宿将了。寡人相信,若是贞儿你也带兵作战几年,经历大大小小的战事的话,一定能成长为像熊子丹那样的将军的。”

    贞姬皱着鼻头道:“哼,熊子丹算什么。臣妾不服,臣妾要做就做匡章那样的盖世名将!”

    “好好好,等贞儿你的能力足够了,寡人一定让你指挥一场国战,统率千军万马。”子偃厚着脸皮讨好地道。

    趁着没什么人注意这边,贞姬冷不丁地亲了宋君偃一口,然后把头扭到一边去,语气颤抖地道:“到时候你可别说话不算话!臣妾给你记着了!”

    子偃顿时有一种蛋疼的感觉。

    贞姬和熊子丹剿匪有功,于是宋君偃设下庆功宴,款待二人,同时犒赏三军。

    对于有功的熊子丹,宋君偃这一回也是很大方,直接将他提升到中更的功爵,赐八百金。而贞姬呢,子偃也是兴致斐然,封了一个杂号将军,飞凰将军,功爵是左庶长,赏赐什么的就不需要了,毕竟都是宋君偃自家的。

    值得一提的是,贞姬的这个飞凰将军是很有实权的,宋君偃为了贞姬开心,特意批给她一万的常备军,名为“飞凰军”。

    反正寡人即国家,君上开心就好,大臣们也不敢反对。这个时代女子的地位还没有后世那么低,女子也是可以抛头露面的。

 第172章 择相

    大朝会一开始,天蒙蒙亮的时候,沙丘宫里便敲响了通明鼓,三通鼓声朗朗,原本在宫门之外徘徊或者是交头接耳,三五成群地窃窃私语的朝臣们,便开始有序地排着队进入沙丘宫。全本小说网,HTTPS://。.COm;

    春秋战国时代的朝服几乎都是玄色的,不管这个国家的德行是金是火,尚什么颜色,反正朝服的颜色都是玄色的。

    以苏贺、匡章为首的文臣武将站成四个队列,进入沙丘宫的宫门,过御河,走御道,穿过一片错落有致的宫殿群,接下来才是连接开大朝会的地方,沿着陛阶而上,就是宋国商议国家大事的奉天殿。

    群臣根据自己的品级、俸禄、功勋爵位自上而下地站好,偌大一个奉天殿,灯火通明,映照着每一个朝臣还有些惺忪的神色。

    宋国的大朝会颇为频繁,不过自吕侯李敖过世后,宋国的一系列变法的事情都按部就班地实施下去了,四面无战事,所以宋君偃便把五日一次的大朝会,改为了十日一次,所以大臣们还能接受。

    子偃在群臣就位之后,也大步流星地从陛台的一侧走进来。两个姿色不错的宫婢在他的背后举着一件孔雀翎羽,低眉顺眼地跟着站在君位的背后。

    子偃一身玄色的冕服,头戴通天冠,两侧串联的玉珠还不时地碰撞在一起,发出了清脆的响声,他就这样一屁股坐到了君位上,一甩衣袖,精神抖擞,霸气外露的模样倒是感染了不少还是有些倦意的大臣。

    “君上万年,万年万万年!”宋君偃一坐下,群臣就举着玉圭,宽袖遮面,恭恭敬敬地跪了下来,整齐划一地山呼道。

    好吧,朝臣们是没有经过什么排练的,不过他们知道上朝的步骤和流程,跪拜之礼必不可少,这日子一长,自然而然地很熟练了。

    宋君偃伸出了两只手臂,虚扶了一下,声若雷鸣地道:“平身。”

    “谢君上!”朝臣们旋即起身,咳咳,那个动作还是很斯文的。

    他们大多是贵族出身,又穿着宽大而庄重的朝服,注重仪表,和行为举止,所以在宋君偃说平身之后,就先撩起了裙带,放到一边,然后低着头,左手拿着玉圭,右手拖着裙带,恭恭敬敬地站直了身子,坐到了自己的蒲团上。

    嗯,春秋战国时代,大行礼贤下士之风,国君对于贤才和大臣是极为礼遇的。

    但是秦汉之后,随着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一些礼仪就加强了皇帝的权威,削弱了大臣们的待遇,瞧瞧,这可是要上最少两个小时的大朝会啊,皇帝高高在上地坐着,大臣们却要规规矩矩地站着对答,是何道理?

    不过帝王的权威是这样加强的。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在主位的旁边,宦官嫪信甩了一下手里的拂尘,躬身喝道。

    当然了,一般大朝会都是有事可奏的。毕竟十日一次的大朝会,各个朝臣的手里都不知道积攒了多少的不能决断的政务,一些政务国君还在犹豫不定,就要大臣们开会处置。

    一般来说,有事情启奏的都是相国,但是原来的相国李敖已经过世了,苏贺暂代相国之位,称之为“代相”,平常大朝会也是他出班奏对的,不过这一次,第一个出班奏对的却不是苏贺,而是宗正子擎。

    子擎是宋国的宗正,掌管国君亲族或外戚勋贵等有关事务之官,九卿之一。

    子擎也算是宋君偃的心腹大臣,忠心耿耿,辈分上还是宋君偃的堂叔,不过四十岁的年纪,身材高大,一绺山羊胡须,看上去很稳重的一个人。

    “君上,臣有一事奏报!”子擎手持玉圭出班道。

    “说。”

    “君上,臣以为,这国不可一日无君,亦不可一日无相!吕侯已经过世数月,而苏贺大人摄相国之位日久,操持得当,但是一个国家没有相邦不成体统。所以臣希望君上尽快立一个相国,也好使文臣有首,使相国得其位,使百官各司其职。”

    “善!”宋君偃颔首道,“择相之事事关重大,关乎国运。不知道列位大臣有什么举荐的人吗?”

    这个时候,原本不是宋君偃一系的来叔齐站出来,躬身道:“君上,臣认为大行人苏贺可为相国!苏大人摄相国之事日久,兢兢业业,即使我宋国上下政令通达,未有延误,功莫大焉。苏大人性情淑均,晓畅政事,正是相国之位的不二人选啊!”

    宋君偃又把目光放到了苏贺的身上,一副沉思的样子,不过他对于苏贺代相以来的所作所为还是很满意的,没什么出彩的地方,但是胜在安稳,可以使政令有效率地上下传递。

    但是,宋君偃认为苏贺这个人并不是相国之位的最佳人选,因为他太墨守成规了,做事太稳重,没什么新意,一切政策都是按照李敖在位的时候施行的。

    苏贺显然也知道自身的这种缺陷,所以站出来说道:“君上,臣不敢为相国。臣自知才能有限,无法如吕侯(李敖)一般操持国事,虽然这些日子臣可以将政务都打理得井井有条的,但是这都是吕侯为相国时打下的底子比较好。为相者,若是都像臣这般毫无建树,只知道通达政令的话,和尸位素餐有什么区别呢?所以臣不敢为相!”

    苏贺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宋君偃点了点头,又问道:“国不可一日无相。我大宋国现在人才济济,有才干者多如过江之鲫,还怕找不出一个有能力的人做相国吗?苏贺,你看,朝堂诸公,谁可为相?”

    “这……”苏贺沉吟了半晌,脑子里想起了一个人,便说道,“君上,臣以为治粟内史黄庸可为相国。黄庸才干过人,政绩卓著,做治粟内史不过两年,便使大量的耕地被开发,田亩增产,国库的收入也比过去增长了近两倍。”

    “如今我宋国正是韬光养晦的时候,应该与民休息,黄庸之才干有目共睹,其所提出的‘无为而治’的理念,还有一些予国休养生息的政策,很适合我们宋国的国情。所以臣认为,黄庸比臣更适合成为我们大宋国的相国,辅佐君上,富强大宋。”

    子偃微微颔首,这个黄庸他是知道的,前不久还跟子恒和子启交口称赞呢。

    黄庸是楚国人,属于道家人宗学派的,提倡无为而治,擅长民生方面的规划,听到宋君偃是一个英明而有作为的国君,于是出仕宋国,很快就得到重用了。

    前不久他还给宋君偃上了一份奏牍,建议在商丘一带的平原修建水渠,引济水、获水的河水,灌溉农田,以满足越来越多的耕地需求。

    不过当时宋君偃并没有批准,因为现在宋国的国力不允许他这般挥霍无度。修建水渠,说的容易,但是不知道要耗费多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现在的宋国已经负担不起了。

    这几年不断的征战,壮丁都去服兵役了,刚刚安顿下来,又要去服劳役,这不是瞎折腾是什么?

    不过子偃还是很中意黄庸当相国的,毕竟这是一个有头脑有规划的人,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