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隋行-第16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韶、李雄等人拦他不住,只得留下李雄率本部人马据守雁门关,由王韶陪同杨广率军赶赴白道州前去增援。
待杨广、王韶等人率军抵达白道州城外,李彻率部已将白道州围困了五天五夜。
在围城的五天五夜之中,李彻率领的隋军虽然对白道州从未停止过进攻,却始终没能攻破城池。而据守白道州城内的处罗喉所部虽勉力守得城池不失,也因城中粮草日渐减少,失去了从城外获得补给的机会,军心有所动摇。
杨广此番出关,出于慎重的考虑,在王韶的建议下,并没打出自己的旗号,只以大隋河北道行台右仆射王韶的旗号率军而来。待至白道州城南隋军中军大营与李彻见了面,杨广便请李彻带自己去实地探看白道州附近的地形地势。
王韶唯恐杨广有失,遂劝杨广装扮做自己随从的模样,跟随自己一同前往。当两人在李彻的引导下围着白道州城外转罢一圈,再次返回城南时,杨广不禁向李彻问道:“齐安公,方才我见白道州东西南三面俱安扎有我大隋的军营,为何单单北面没有呢?”
李彻将杨广、王韶引进大帐,让至上座落座后,方才答道:“王爷有所不知,《孙子兵法》有云:倍则攻之,十则围之。俗语有云:困兽犹斗。尔今我军兵力即便加上王爷和王仆射带来之一万人马,也不过三倍于城内守军,如若四面将白道州团团围住,我恐处罗喉会做困兽之斗,多伤及城中汉人百姓,且我军多为新近招募来的军士组成,尚缺乏大规模攻城作战的经验,因此,特空出北面一个方向,采取三面围攻,逼其北撤的策略,对白道州加以围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我军伤亡和对城中百姓的影响。”
王韶陪坐在杨广下首,听了李彻这话,连连点头称赏道:“齐安公仁人仁策,善莫大焉。三面围城,逼敌北撤,的确给敌我两军皆留下了进退的余地,依我料想,只要再过得十数日,城内粮草殆尽,突厥军心必乱,处罗喉必定弃城北撤,到时白道州唾手可得矣。”
杨广却不以为然地提出反驳道:“五六天前,孝仁已传书于我,告知突厥主力自西北大举南犯的消息,如今朝廷主力尽在江淮与我河北一带,关中空虚,如像王仆射所说,与据守白道州城中之敌再相持十数日方可逼其北撤,我担心关中形势于朝廷极为不利。此番我决意转守为攻,强攻白道州,主要是为了对西北之突厥主力有所牵制,阻其南侵,如无法达此目的,待得十数日后攻下一座塞外空城又有何用?”
李彻与王韶面面相觑,二人虽觉杨广之言不为无理,却也一时间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尽快攻破白道州,来对西北的突厥主力构成牵制和威胁。
“我听说沙钵略的大可汗牙帐所在地都斤山就在并州正北的方向,但不知距白道州尚有多远的距离?”杨广见王、李二人俱都无话,遂向李彻问道。
李彻命人在杨广面前的几案上展开一卷舆图,手指白道州正北的方向向杨广介绍道:“王爷请看,白道州以北约二百里处,是突厥故地重镇五原城,都斤山就在五原城北不到一百里的地方,统算起来,距白道州也不过三百里的样子。怎么,王爷是要绕过白道州,北上攻取五原城,直接威胁都斤山吗?”
“古人有‘围魏救赵’之法,我为何不能借而用之?王仆射,齐安公,此法可行吗?”杨广两眼盯视着舆图上标识出的五原城所在的位置,嘴里向王、李二人问道。
“战国时齐国军师孙膑采用‘围魏救赵’的办法,不直接发兵去支援赵国,而是改而统率大军围攻魏国的都城大梁,逼使魏国从赵国首都邯郸退兵,此计之所以大获成功,皆因孙膑做到了两点:一是攻敌之必救,二是在魏国不从赵国撤兵的情况下,齐国有足够强大的军力能确保攻下大梁。”李彻沉吟着答道,“据尔今敌我双方面临的形势观之,依王爷此计,绕过白道州,派军强袭五原城,进而威胁都斤山,倒算得是攻敌之必救,五原城一旦被攻,西进南犯之突厥主力必定撤军回救,但关键是依我军目前的军力,能否同时对敌两座城池发起进攻,尤其是对远在二百里外的五原城造成足够的威胁,这一点还望王爷三思。”(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42章 故布疑兵
(全本小说网,。)
王韶受到杨广一番话的启发,目光炯炯地盯着李彻,若有所思地问道:“李将军,昔日古人‘围魏救赵’,为的是解赵国之围,尔今倘若我虚张声势,明着做出北上攻取五原城的态势,实则是为了达到欺逼处罗喉尽早弃城北撤的目的,又当如何呢?”
李彻尚未做出应答,杨广已兴奋地冲口而出道:“对呀,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只要白道州城内的处罗喉急切,难以识破咱们的虚实,必定弃城北撤,主动让出白道州,那样的话,咱们不就大功告成了吗?”
“可是,王爷,咱们所带的这支人马皆是步军不说,绝大多数军士都是刚脱下了布衣的百姓,要率领这么一支军队长途奔袭五原城,我担心。。。。。。”因这几天亲眼目睹了麾下这支军队的整体战力,李彻不无忧虑地提醒杨广道。
“齐安公,用不着另派出一支人马攻袭五原城,你只说,愿不愿听从本王的安排就是。”杨广像是已成竹在胸,略带顽皮地冲李彻眨了眨眼睛,笑着问道。
事关全局成败,李彻岂敢等闲视之,任由杨广一个黄口小儿任性胡来,他与王韶交换了一下眼神,沉声向杨广问道:“不知王爷要做何安排,能否先讲出来听听?”
“首先呢,请先在中军大营撤下王仆射的旗号,竖起本王的旗号。”杨广伸出一根手指,向王、李二人说道。
“王爷亮出旗号,是为震摄城中守军的军心?此一条尚可。”王韶略微点了点头,对杨广所说表示了认可。
“其次嘛,须由齐安公立即传令,派重兵将白道州以北的方向层层围住。切记,北面只围不攻,同时,东西南三面须加紧发起攻势,给处罗喉造成无路可退的错觉。”杨广竖起了第二根手指。
“这条不难做到。可接下来该如何使处罗喉相信,我军要对五原城发起强攻呢?”李彻听杨广接连做出的两条安排都颇有些道理,不禁好奇地追问道。
“齐安公莫急,待对白道州的四面合围之势形成后,用不着派出兵马长途奔波,强攻五原城,只须你派出一支人马,每日不停地公然向城北军营中输送军粮,给处罗喉造成我军重点对城北方向布防的错觉即可。”杨广微笑着又伸出了第三根手指。
“单凭向城北输送军粮,就能够诱使处罗喉相信我军要强攻五原城?”这一回,连王韶也感到难以置信了。
“当然不是。”杨广紧接着补充道,“请王仆射差人连夜赶制数十面旌旗,上书卫王及六叔麾下各路人马字样,待明日晚间命人在白道州城东面亮起火把,远远地打起这些面旌旗,有意放出卫王率军已从辽东赶来增援我军地假消息,迷惑处罗喉。有此几条,处罗喉多半在白道州城中就呆不下去了。”
疑兵计!李彻专心听罢杨广接连说出的种种安排,头脑中首先闪现出了这三个字。
虽然明眼人不难从中瞧出杨广所做种种安排的漏洞,譬如说杨爽率领十万大军远在千里之外的辽东营州,如何能三五日内便赶来白道州增援等等,但只要布置得当,李彻不得不承认,杨广这几种安排同时施用的话,还是能对困守城内的处罗喉造成很大压力的。
“不妨依王爷方才所说,试上一试。”李彻一旦明白了杨广采用的核心计谋,遂用征询的语气同王韶商量道。
“倘若处罗喉当真弃城北撤,王爷,咱们是放他不放?”王韶反复啄磨,依稀也猜出了几分杨广的真实用意,有意出道难题考校考校他。
“处罗喉一旦误以为我军将大举北上,做出弃城北撤的决定,多半会在突围前想方设法烧掉我屯集于城北的粮草,到时只需护得粮草不被烧毁,能不能将他生擒活捉,就全看处罗喉的命了,又有什么大碍吗?”
王韶听到杨广如此答复,先是一怔,继而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完全按照杨广设想的那样进行。
在被李彻率军围困于白道州城中五天五夜后,处罗喉惊闻隋军援军赶到的消息,继而又得到禀报,得知率军前来增援的竟然是杨广本人,隋军中军大营中新竖起了一面上书有“左武卫大将军、河北道行台尚书令杨”字样的赤色大旗,他心里不免犯起了嘀咕:若说此次隋军只是为报复雍虞闾夜袭雁门关,出关前来攻打白道州,单派一员大将掌军即可,杨广如何会亲临前敌呢?难道隋军此次增兵白道州城外,是另有图谋吗?
在此之后,处罗喉又获知了隋军调集重兵于北城外设围,将先前仅留做自己退路的北面也给堵住了,同时东西南三面围城的隋军增强了对白道州的攻势,正当处罗喉对此疑惑不定之时,随后一连三天,只要处罗喉登上城楼,就会看到有大批的隋军将士络绎不绝地在向城北搬运着粮草。
当数天前李彻传命隋军于东西南三面围城,单留下北面没有派兵设围时,城内的处罗喉心照不宣地据此猜出了李彻的用意:是要逼自己主动弃城北撤。
可如今杨广亲率援军赶到不久,就彻底改变了李彻原先的部署,不但将城北也派重兵围了起来,而且不停地向城北方向屯集大批粮草,难道杨广此来的真正目的并不是简单地攻占一座白道州,而是兵锋直指三百里之外的五原城,甚至有可能要攻占都斤山?
杨广做出的最后一种安排:在白道州城东方向出现了打着卫王杨爽旗号的人马并不足以使处罗喉误认为就是杨爽带兵前来增援攻打白道州了。却诱使他陷入了另一层误解当中:隋军有意使诈打出杨爽的旗号,其真正目的是为了稳住白道州城内守军,避免自己率军破城突围,北上驰援五原城。
处罗喉先后几次就新近打探到的隋军动向,征求麾下诸将的意见,得到的答复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越发明晰了起来:杨广亲赴前敌,所图者定非白道州一座城池。
一旦认定了这一点,处罗喉并没有当即下达弃城突围北撤的命令,而是亲自提笔给杨广写下了一封谈和的书信,差亲信谋士索图出城至隋军大营求见杨广传书。(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43章 城下之盟
(全本小说网,。)
处罗喉于白道州四面被围之际,没有如自己所愿率军弃城突围北撤,反而心存妄想地给自己写来了一封谈和的书信,杨广传命在中军大帐中接见索图的同时,心中也不禁发出一阵冷笑:处罗喉为人行事,未免也恁不切合实际些了吧。
然而,待杨广从索图手中接过书信,展开来细细观瞧,却不由得为处罗喉开出的谈和条件呯然心动,打心底里对处罗喉产生了一丝钦敬之意。
原来,处罗喉在这封亲笔书信中先是对他无法阻止雍虞闾悍然撕毁先前与杨广签订之互不侵犯和约,率军夜袭雁门关向杨广表达了真诚的歉意,继而直言不讳地指出,目前突厥和隋国两国关系尚属于未定之时(以他数月前出使长安,并没有得到杨坚关于两国关系的明确答复为证),他并不赞同其兄长沙钵略可汗亲率大军南下攻隋的举动,为表达诚意,他情愿主动让出白道州给隋国,并愿致信于跟随沙钵略西征的儿子染干,要他设法力劝沙钵略尽早撤回攻隋的大军,如沙钵略执迷不悟,执意不肯撤军,到时他愿率领部族全体男女老幼,南下内附于隋国。
要知道,处罗喉位居突厥五可汗之一,他亲笔写下这封书信差人出城交到杨广手中,无异于自己主动交了个把柄给杨广,一旦将来他失约不肯履行承诺的话,他本人将因此失去在部族中的威望和地位,受到突厥各部的唾骂和指责。
相较于率军弃城北撤而言,处罗喉此举需付出的代价更大,要做出这种选择也更为艰难。
王韶、李彻等人传阅过处罗喉的这封书信后,所持见解与杨广相近,只是王韶犹向前来传书索图问了句:“你家可汗如此行事,想要得到的交换条件是什么呢?”
“我家突利可汗受大可汗所托,负有看守大可汗牙帐之责,倘若贵邦晋王殿下愿意接受我家可汗提出的谈和条件,就请下令撤去白道州城北的包围,放我家可汗率领城内守军北撤,退守五原城。”索图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话答道。
这些天依杨广所说,做出的种种迷惑对方的安排居然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