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东汉末年-第20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督邮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只能由资历浅、甚至刚刚步入仕途的官场新人担任。这些人无论是年龄还是资历,较之县令都要小得多,是名副其实的后辈,可只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许多头发斑白的县令都要对其高接远送。后世极著名的陶渊明所谓“不为五斗米折腰”,指的便是这种不顾长幼尊卑的人伦之礼的政治现状,陶渊明是不想向娇纵蛮横的小辈低头罢了,与李白所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是有本质区别的。
郭斌刚被任命为颍川郡守,如今上任不过一月,各县的主官尚未归心,手下能直接掌控的不过三两个县城。若是此时便迫不及待地派遣督邮下去,无疑会惹起各县主官的反感和敌对情绪,造成不必要的内耗,极不划算。况且,自伏龙山庄时便建立的情报系统,如今已经借着阳翟县乃至颍川郡的买卖极速扩张,不要说颍川郡中的消息,便是整个天下的消息,怕是比天子得到的都要迅速。因此,颍川郡中若是真有县令贪赃枉法的,便是没有督邮,郭斌亦可精确地知晓。目前看来,若是非要在颍川郡设立督邮一职,那便颇有点多此一举了。这种可以制约各县的手段,非要到关键时刻,方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至于司马徽,他本没有出仕为官的意思,如今又沉溺于教授学生、研究学问而不能自拔,便未曾安排具体职务。可即便如此,以他在阳翟县学中的地位和阳翟县学毕业生迅速“占领”颍川郡下级官吏的速度,其日后在郭斌集团中的地位怕是不会低于戏志才。
王允虽然名声高,学问好,可他如今毕竟不适合过于高调,况且以其身份,怕也瞧不上郭斌手下刀笔吏之类的小官。因此便一直跟着司马徽研究学问,教授学生,郭斌也没有透露出想要聘其为幕的意思。
而郭嘉年纪尚幼,目前只在幕中担任从事,平日里起个参赞的作用,其主要任务还是学习。郭斌对这个幼弟的培养,可谓不遗余力了。
除了这一干文官,郭斌麾下的一干武官自然也是各有封赏,不过相对于文官来说,便没有那么复杂了。
赵云依旧担任阳翟县令一职。郭斌注定是难以在阳翟县城中安定下来的,他重生后虽曾率军南征北战,可毕竟时日太短,对此时的具体国情认识亦颇不足,因此,他需要到处走走,增长见识的同时也能了解国情,当然收慑人心,招募英才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在黄巾之乱中,郭斌率军征战在外,只留赵云镇守阳翟,极为稳当,也很令郭斌放心。赵云是郭斌的师兄,关系匪浅,兼之武功卓绝,行事谨慎,为人又极为谦厚忠诚,这一年来很令众人信服。阳翟县是颍川郡首府,一干衙门都在县中。让赵云担任阳翟县令,总揽县中事务,实际上在郭斌离开的时候,便是由他总揽整个颍川郡的政务。赵云身份特殊,资历老,声望高,由他作阳翟县的中流砥柱,正是合适。
郭斌虽有了开帐设府的权力,可他手下却并未有朝廷允准的直属官军,唯一受到朝廷认可的,不过是越骑营罢了。即便如此,越骑营还成为了郭斌的护卫队,朝廷也不再给他们发放粮饷补给。正是这么一笔糊涂账,才使得朝廷不用破费一文钱,便可借着朝中各大臣的手养着大军,这是天子刘宏玩弄的一点儿小聪明。
然而,正是刘宏的这种布置,造成了郭斌对于手下武将安排的尴尬局面。张飞在黄巾之乱前便是越骑营的军司马,在黄巾之乱中屡立战功,在塞外更是接连阵斩六员鲜卑大将,声名震于漠北,就是这么醒目显眼的功劳,除了朝廷金银财物上的赏赐,郭斌愣是没有职位安排给他,导致张飞直到如今还是在军司马的位子上。
除了张飞,还有陈到,也是领着越骑营军司马的职务,而当初的黄巾降将何曼,则摇身一变,成了越骑营的百人长,领兵驻守在长社城外庄园。而跟着郭斌时间最长,最得郭斌信任的管亥,则一跃成为郭斌的侍卫队长,管着郭斌尚未组建完成的侍卫队。
在宣布这一番布置之时,郭斌先是说了这么一番话:“众位不计报酬,不避艰险,追随我郭斌一路至此,郭某人感激不尽。在座诸位,皆为一时人杰,只是郭某官位不高,名位不厚,只能暂且委屈各位了。”
听了这话,戏志才带头起身道:“主公名动四方,志在天下,胸襟格局为世所敬仰,又岂是一郡一县所能限制?臣等有幸追随主公,治国安邦,扬威异域,实是平生快事,些许虚名,又哪里放在心上了?”
徐庶、荀彧、关、张、陈到等人,也纷纷起身附和。郭斌听得满意,如今他担任颍川郡守一职,日后定然还要收束治下各县的权力,而要将个县真正收归手下,便非得将县令的职位攥到手中,届时又有当地豪族支持,他在颍川的地位定会愈发稳固。如今他手下的这些人才,日后都要放出去,镇守一方的,若真是斤斤计较于眼前的些许虚名,眼皮子这么浅的话,那可着实要令郭斌失望了。
正思忖间,戏志才手中拿着一张纸条,来到郭斌身后,低声道:“主公,南边传来消息。”
郭斌面色一动,道:“可是江南的瘴气又加重了?还是伤亡人口又增多了?”
戏志才摇摇头,道:“日前天南剑仙士燮病情沉重,正在四方寻访名医,想来王越急着南下,便是为了此事。”郭斌缓缓点头,这都是之前的消息,他自然心中有数,只听戏志才继续说道:“今日又有飞鸽传书前来,士燮身亡,交州竟亦有了杏林圣手董前辈的消息。”
郭斌听了,豁然而起。
第二百七十八章 南下
听说杏林圣手董奉有了消息,郭斌不自主地起身,道:“消息怎么说的?”
一年多以前,董杏儿北上经过阳翟县,因一点儿误会而与管亥交上了手,方引出了关羽这一员猛将。全本小说网;HTTPS://。.COm;当时她便是北上寻父的,只是少女心性,遇到众人后极谈得来,又贪恋玩耍,更何况董奉也是江湖中一代巨豪,哪里会有什么危险?董杏儿此番北上寻父,也多是因在家中无聊透顶,出来透透气罢了。后来又因种种事情绊住脚,方没有继续独自寻找董奉,而只让郭斌的一众手下帮忙打听其行踪。
董奉身手高绝,为当今江湖上武功最高的几人之一,真个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又哪里是郭斌手下那些扮成贩夫走卒、混迹市井的手下能轻易找到的?因此,在寻找了一年多后,仍然未曾探听到董奉的一点儿消息。如今不知道为何这么幸运,竟打听到了其行踪。这是众人商议政事,董杏儿殊乏兴趣,并未曾参加。若是让她晓得竟真的查到了董奉的消息,不知道要高兴成什么样子。
戏志才道:“消息上说,当初江湖上流传天南剑仙士燮身患不治之症,性命垂危,其门下弟子纷纷为其奔走忙碌,便是为了寻觅疗伤圣药和妙手神医。”
郭斌点点头,道:“想来是因为王越随着我们北上一行,其门内弟子联系不上他,一直等他到了阳翟县,方接到消息,匆匆而去。”
戏志才点头同意,道:“想是如此。后来听说天南剑仙门下有人找到了杏林圣手,好一番恳求,董老前辈方同意南下救治士燮。只是他们紧赶慢赶还是没有赶得及,士燮便病死了。”
郭斌心中奇怪,只起身在议事厅中来回踱步思索,众人见状,自是不敢打扰。
这个士燮在后世也颇有名的,士家在后汉三国历史上亦曾发挥过不小的作用。曹操一通北方后,士燮更是派人排除万难,北上结好曹操。而曹操为了牵制刘表,便将其封为绥南中郎将,总督交州七郡,兼任交趾太守。如今士燮身亡的消息到底是真是假?是否是传言失真?若说是郭斌这个小小的蝴蝶乱扇翅膀,导致士燮的命运有了改变,可是郭斌也很无辜啊,他一直在中原晃悠,连长江都没有踏出半步过,怎么会影响了士燮的命运?若是郭斌真的有如此大的影响力,那他岂不是早就登基称帝了?又哪里需要像现在这般战战兢兢,每日里累个半死不活得去下乡调研?
不过,无论如何,既然有了董杏儿之父,江湖上赫赫有名的杏林圣手的消息,那自然要竭力寻找了。董杏儿跟着郭斌南征北战,非但给他出了大力气,更是融入了整个郭斌集团之中,其“麾下”的娘子军,非但救死扶伤,更是在军中极受欢迎。郭斌麾下的兔崽子们见了这卫生队,便仿佛见了血的蚊子一般,与后世的猪哥们殊无二致。因此,这支卫生队在平日里简直成了第二指挥部,其在军中的威望更是直逼郭斌本人。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董杏儿与郭斌互有好感,暗生情愫,在思想传统守旧不下祥林嫂的郭斌看来,他与董杏儿虽都是动乎情止乎礼,暧昧羞涩处却丝毫不下琼瑶阿姨的言情小说。因此,对于他这个情场初哥来说,董奉基本上就是自己的丈母爹了,既然有了丈母爹的消息,这做女婿的又哪里有装作不知的道理?
想想当初王越急匆匆离开时候的奇怪表现,难道他当时便晓得了董奉的行踪,却没有告知董杏儿?来不及细想,交代过戏志才后,郭斌便连忙去寻董杏儿去了。董杏儿正在她的女兵营里教授战场包扎的手法,听了郭斌所言,登时便是欢喜惊叫起来,要拉着郭斌南下。虽在卫生队里作了许久的“女大王”,董杏儿在郭斌面前却还是那副小女儿的样子,一年的南征北战,并没有将她的天真烂漫消磨掉。
郭斌对董杏儿道:“杏儿不要着急,董前辈遍访名川大山,采药治病,正是潇洒恣意。此番虽在交州有了消息,想来以他的卓绝武功,定不会有什么危险。我们自然要南下,可如今江南瘴气遍地,疾疫横行,必会导致社会秩序混乱,若是毫无准备便要南行,如果遇到什么麻烦,却如何是好?”
董杏儿这才安静下来,轻颔臻首,道:“杏儿自晓得,斌哥哥速去安排好颍川的事情,我们便出发南下。”虽尚保有那份天真,可经过了这一年多的磨练,董杏儿却是少了几分蛮横胡闹的性子。
郭斌点点头,道:“不需等太久,颍川的事宜自有志才与师兄掌控,我已吩咐下去,等物资齐备了,咱们便动身,最迟明日一早,便可出发。”
次日一早,郭斌带着董杏儿、关张二人,并有管亥统领着五十个护身的铁卫,在马背上装满大包小包的物资,便南下交趾去了。江南疫病横行,粮食短缺是必然的,况且以郭斌的小心谨慎,此时的南方各种知名的、不知名的病毒、细菌、寄生虫密布,他哪里敢随便吃来路不明的东西?故,众人虽也带着金银细软,以备路上紧急之用,最多的却还是粮食和药品,在随队的骡马背上束成了一个个极大的包裹。
而且,为了不过于引人注目,一众护卫仅贴身穿着一套皮质的护胸,并以外袍遮盖住。其余的弓矢箭囊乃至长枪,也都以粗麻布裹了,装在各自马后,而阳翟县护卫最具特色的钢制大盾,却没有携带上。
可即便如此,加上随行的商队向导,一共五十六人的队伍,再加上十几匹驮运物资的骡马,那也是百步的威风,千步的霸气,浩浩荡荡,人人侧目。盖因这马匹在中原本便是极稀有之物,到了江南地界,更是彰显身份、铺排气势的绝佳道具。就仿佛后世开着全球定制版的豪车在贫民窟中晃荡一样,更不用说张飞所乘浑身锦缎般乌黑发亮的乌骓宝马了,这种可遇不可求的绝世神驹,若是单只是有钱,是绝对保不住的。
这乌骓马最早是鲜卑大单于檀石槐所获,等其渐渐长大,在南征塞外三城的战争中被和连骑了出来。关羽阵斩和连后,这乌骓马自然便归了郭斌。对于如此神驹,其身份的象征意义远超战阵搏杀的实用价值,郭斌又哪里敢骑乘了?便随着报捷的露布与大单于和连的首级及一应旗帜、铠甲等物,送往京师洛阳去了。
对于这种终东汉一朝都未曾有过的大胜,朝廷自然是要大大封赏了,郭斌所立功勋较之当年班定远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鉴于天子刘宏对郭斌的安排和对颍川局势的综合考虑,在不能毫无忌惮地给郭斌升官的情况下,便只能多给他加一点儿虚头了。
就这样,这匹原本便是郭斌所获的乌骓宝马,便当做人情一般又给送到了颍川来。郭斌正苦于张飞立下殊勋而无可酬赏,便顺手将这乌骓马又赠给了他,只将张飞乐得连那一双诱人的大眼睛都瞧不见了。郭斌虽晓得天子所赐之物,不能私自转赠,可他并未如何将其放在心上,戏志才见了郭斌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