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东汉末年-第18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局势的进展很顺利,这些经过烟熏火燎,并被“无情虐待”的鲜卑士兵们在两侧山坡上汉家士兵的夹击下迅速崩溃,升龙谷南口处又是士气正盛的关羽所部,逃无可逃的鲜卑士兵只能乖乖投降。
如此,过不一个时辰,谷内尚能行动的鲜卑士兵皆被清剿干净,在汉家士兵的押运下进入了山谷南侧的一处大营之中。而关羽则带着谷中得胜的士兵一路向北推进,一面清剿鲜卑士兵残余顽抗者,一面清扫谷中的铁蒺藜,以备后续的部队打扫战场。这些被烟火熏晕的鲜卑士兵多被当场扒去衣甲,收去兵刃,反绑了双手放到板车上。待运送出去,方将死者挑拣出来,以大火焚毁。自然,这是后话。
待到关羽所部抵达升龙谷北口处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郭斌亦带着人前来谷口处相助张飞。
只见北面谷口处早便被张飞清理了出来,甚至正当谷口处都以一个个装满沙土的麻布袋子筑起了一道防御工事。再加上谷口山坡上两侧突击建筑起来的弓手防御阵地,这个原本坡地平缓,在防守上难以形成优势的谷口,如今竟已成为坚不可摧的防御阵地。只要在兵力上搭配得宜,指挥得当,其所能爆发出的实力足以令鲜卑精锐骑兵望而兴叹。
看到张飞于此处的一番布置,关羽心中亦不由得感叹:“翼德文武双全,思虑又极周详,实在是不可小觑的万人敌啊!”
想到这里,那因斩杀鲜卑大单于和连而产生的一丝傲气,霎时间竟消失的无影无踪。斩杀鲜卑大单于和连,在战略上虽是极大的胜利,在战术上的难度却绝不会太大。这种傲慢狂放,于军事上又屡犯大忌的统帅,哪里是郭斌手下谋士集团的对手?况且,便是单就个人武勇而言,要想斩杀和连,郭斌、张飞、乃至远在阳翟的赵云与陈到,无论是谁都可做到,自己能够成功斩杀和连,在极大程度上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况且,他自己亦参加过军议,对于他与张飞在此战中的安排亦是知之甚详,若非郭斌力挺,张飞谦让,他又怎么会轮得上这么好的机会?
于是,当关羽策马来到山谷中防御工事后临时搭建起来的指挥所后,滚鞍下马,快步来到郭斌身前,拜倒在地,口中道:“关羽受命截杀鲜卑单于和连,幸不辱命,现向主公交令!”
看到满身染血的关羽跪伏于地,郭斌忙上前扶住他,给他拍了拍肩上的尘土,道:“云长此番立下了如此奇功,我实在是高兴得很。待此战过后,再为云长设宴庆功!”
关羽忙道:“主公言重了,若非主公与军师巧施奇谋,将士用命,关某安得成功?”
听了关羽的话,帐中众人同时松了一口气,郭嘉原本略微蹙起的眉头,也渐渐舒展开来。此时的郭斌毕竟只是个十八岁的少年,官位虽高,却也不过是颍川郡的郡守罢了。而以关羽斩杀和连的大功,若是天子有意封赏,便是做个将军亦并非不可能。若是他看不清形势,侍功而骄,那以后就不堪驱用了。
所幸关羽并未头脑发热,那么此战名扬天下后,定然会成为郭斌的得力臂助。
第二百四十六章 塞外之战(十四)
前沿指挥所中,郭斌正与众人商议军情,忽听得外面马蹄之声大作,虽因春季道路泥泞的缘故瞧不见烟尘,可震动的地面还是显示出正有规模极为庞大的骑兵部队向此处驰来。(全本小说网,https://。)不敢怠慢,郭斌与众人连忙出帐,登上山谷一侧的山坡,观察敌情。
所谓人马上万,无边无岸。只见一道长龙般的骑兵从北方蜿蜒而至,竟毫不掩饰地带着马蹄踢踏地面的隆隆声迅速及近。
就在后军的进攻被张飞击退数次后,眼见天色转暗,随着和连前来却并未进谷的一千多鲜卑骑兵,便由一部分人继续以弓箭进攻扰敌以拖延汉军,另一部分则分了出来立营扎寨,他们做好了营救和连单于的长期准备。
况且,若依照原来的计划,骞曼大军会紧紧跟在大军之后,作为和连大军的后援。因为和连所率前军一直是轻装前行,所携带的不过是三日的粮草,一应器械也俱为野 战之用,况且大军之中全是作战人员,所以行得极快。而大军的一应粮草辎重,主要作为劳动力使用的一干老弱士兵,则都在骞曼所率领的后军之中。因此,便是后军中的一应酋首们未曾故意拖延,大军行进亦快不了。
然而,自从得了前路大军被伏,大单于生死不知的消息后,骞曼便一路催促大军疾驰,终于在如今夜幕降临之前抵达了升龙谷的谷口处。所幸前军中所余千余人在谷口处设立了营寨,否则大军便是到了,要立下营寨也要颇费功夫,至少前半夜是消停不得了。
这边汉军众统帅在观察哨里指点解说鲜卑士兵如何前来,如何立营时,后面打扫战场的士兵们已然将升龙谷中迅速清理出了一条通道。而在这条通道贯通之后,后方的战争物资则被源源不断地运送而来,随着这些物资一同到来的,还有五千民夫。
郭斌在战前便早已与戏志才商量妥当,以后在升龙谷处要设立一个小城,以作为战后北方鲜卑各部进出塞外的门户。而这五千民夫的到来,目的便是要连夜紧急扩建升龙谷北口的营地,使之具有一座小型城市的规模和防御体系。
郭斌率领众人前来点验器械,当看到山坡上一群人围着一个有极长力臂的木制器械议论纷纷时,便分开众人靠近过去。待看清了,便不由感叹戏志才的贴心。
这个木制器械,便是抛石机。抛石机古称“砲”,又叫抛车、投石车、霹雳车等,根据其抛射时所借助的外力来源,分为人力机、扭力机、配重机三种,而我国战国时期所出现的最早的抛石机,便是纯粹利用人的拉拽之力抛掷的人力抛石机。
这种抛石机可大可小,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和维护的成本低廉,拆装和运输简单,可以像粮草一般打包后装载到车上,运输极为方便省力。可是其缺点亦是极明显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使得其极易被模仿。另外,由于其抛射所借助的纯粹是人力,便极难形成精确的打击,因为人数的多寡、拉动力臂力道的大小和速度,都是极不确定的,因此其在抛射中很难击中精确的目标。
第三,若是想要提高这种抛石机的杀伤力和杀伤范围,则必须要加大其尺寸,并且要增多操作人数。这种抛石机的力臂被称为梢,小的抛石机用的是单梢的,而大型的抛石机用的则是多梢的。梢的数量的增加,无非是为了在提高其长度的基础上增强牢固性,而不至于在使用中使得梢断掉。相传最大的投石机可以达到十三个梢,而相应的操作人员竟达到了惊人的五百人。因此这种抛石机的另一个缺点便是操作人数过多,操作难度大,对场地的要求也很高。
目前郭斌所见到的便是人力抛石机,因为其运输方便,制作简单,便被坐镇塞外三城的戏志才给制作了出来。郭斌与戏志才分工明确,郭斌负责伏击鲜卑大军中的先头部队,以挫伤敌军的锐气,而戏志才则负责坐镇塞外三城,在紧张布置城中一应防御工作的同时,为郭斌提供后援粮草的支持。毕竟郭斌若是在前线败了,尚有个修养退缩、固守待援的地方,而一旦塞外三城有个意外,那郭斌在外的大军就真个是瓮中之鳖了。
原本郭斌没有想到竟能伏击到鲜卑军中最为精锐的大单于亲卫部队,如今能够将这支部队重创已属意外之喜,而竟然能将鲜卑大单于和连斩杀于阵前,则纯属意外赠送的大礼包了。以目前的情况看来,这场旨在抵御鲜卑大单于部进攻的反击战应该能够提前结束了。
鲜卑大军分为东、中、西三路南下,郭斌与戏志才所议定的是集中力量先破其一路,然后固守塞外三城,于城下抵御其余两路大军的进攻。毕竟鲜卑一族所擅长的是野外作战,而对于攻城战,则实在是不太在行。所以只要城中储备充足,便是外面没有援军前来,亦可稳稳地守下去。
如今既然得到了和连这个意外的大惊喜,整个战役的布置,自然也要随之进行调整。塞外三城抵御两路大军的布置不用动,郭斌在升龙谷中的任务却是加重了。他的战略目标已经由迟滞鲜卑中路大军南下,并沿途骚扰和阻挠其大军行进速度变成了击退鲜卑中路大军,基本建成升龙谷要塞,并于战后迅速回援塞外三城,败敌于城下。不要怪郭斌来回奔波不得闲,实在是目前他手下堪战的精锐部队,只有当初带过来的七百精锐部曲罢了。
而如今仓促之间所加固的升龙谷北口的要塞,是以粗细均匀的原木制成的营寨,较之小城规模的要塞的坚固程度还差得远呢。不过,只要将鲜卑中路大军击退,建城的事情便可以缓缓图之,甚至在战后将其交给阳翟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承建都可以。
而一切的前提,便是击退谷外剩余的两万余鲜卑中路大军。
看到无论是守御的士兵还是卖力工作的民夫都一副兴冲冲的样子,苏双心中对郭斌的敬佩油然而生。他生长于中山国,从很小的时候便开始给人做学徒。后来渐渐自己开始做生意,到如今已经二十余年了。其间走南闯北,自问也算得上见多识广。可他就是看不懂郭斌,为何这个尚未及冠的少年人,竟有如此魅力?他不过是在塞外三城中一番演说,众人便纳头即拜,仿佛毫不费力地随便出个主意,便是一举数得的好点子。
就在大战之前,郭斌对塞外三城中的居民,亦即原来的黄巾军降卒的一番说话,便出乎了苏双的意料之外,而效果自也是出乎意料得好。
要说郭斌曾经在官军手中将这些人救了下来,他们应当心怀感激才是啊,为了塞外三城,为了郭斌卖死力气,这不是应当应分的吗?况且郭斌于他们有恩,应当虎躯一震,王 八之气侧漏,这些黄巾降卒们当即纳头便拜,誓死效忠才是。
然而,事情有那么简单吗?
对于塞外三城的近五十万居民,郭斌对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的确有恩,他曾冒着极大的风险将这些曾经的黄巾降卒的生命挽救回来,使得他们免去被斩杀的命运。可是这种事情郭斌自不可能大加宣扬,否则便成了施恩于民,心怀不轨,同时便也将朱儁、甚至是整个东汉朝廷官场给得罪了。因此,在民间或许影影绰绰地流传着郭斌救下几十万黄巾降卒性命的消息,普通民众却是知之不详,只有像张角、皇甫嵩等有门路的双方的高层人士方晓得事情的经过。
另外,在许多人看来,这些黄巾军降卒所以被流放到塞外苦寒之地,全是因为郭斌,甚至有的腐儒竟说郭斌残暴而无人性,将黄巾降卒当做货物买卖。当然,这种极端的说法流传不广,塞外三城的老百姓们亦听不到。可毕竟他们是生活在塞外三城的,每日里所要打交道的人也都是郭斌的手下。而如此频繁的接触,便必然会引发双方的矛盾,而这种矛盾虽都不是什么太大的事情,却会在日常生活中被一点点放大,从而使得百姓和政府之间的裂隙越来越大。
所谓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政治亦是如此。便是再优良的制度,再舒适的环境,时间长了也会引发人们的不满,这便涉及到了人的幸福感。人在饿得快要死了的时候,你给他一碗冷饭时,他都能将碗底舔个干干净净,从而幸福感爆棚。而当他到了饭点却没有吃饭,你给他一碗冷饭时,许多人便会觉得你没有人性,是瞧不起人。便会有人痛声疾呼,那是“蹴尔而与之”,便应当“乞人不屑也”,有的人便会觉得不幸福了。
因此,所谓的幸福感只是你的感觉罢了,它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
这就是为什么清朝时候有人要反清复明,而到了民国时候却又有人要复辟了。抛开民族的问题不谈,并不是明末的政治真的比清初要清明多少,也不是清朝要比民国有秩序,这只是许多人对现状的不满罢了。谁不知道,便是真的“反清”了,复的也定不是“明”,而若真的复辟成功了,回到的也不再是“清朝”。
因此,日积月累的日常生活中的矛盾,早已将塞外三城中居民们对于郭斌的一点好感压榨殆尽,郭斌想要利用这些居民抵挡鲜卑大单于和连的侵袭,首先要做的便是要获得民众的支持,这是郭斌在此战之前所面临的最要紧的问题。
第二百四十七章 塞外之战(十五)
关于郭斌如何调动起塞外三城中居民参战的积极性,便要从这三城之中的经济制度说起了。全本小说网,HTTPS://。m;
塞外三城之中,绝大多数都是在中原黄巾之乱中被俘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