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重生东汉末年 >

第140节

重生东汉末年-第140节

小说: 重生东汉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中的沮丧自不可对人言。然而,他得到消息,说是家中老母亲听闻他竟然获罪入狱,生了一场大病。王允心中挂念,便想着先回太原老家一趟,看望一下老母亲。因此在偃师汇合之后,便当面向郭斌提出了这个请求。

    郭斌是第一次见这位在汉末三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只见王允五十多岁年纪,衣衫整洁,腰杆笔挺,最难得是在狱中呆了这么久,竟然丝毫不见颓色,不过转念一想也就明了。这种豪门大族之人,便是到了狱中也吃不着苦处,更不要说王允是连杨赐、袁隗、何进等朝中重臣都另眼相看的人物了。再加上袁绍的努力,汝南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在狱中有几个故旧也实属寻常,虽不可能将王允救出来,可要他少吃点儿苦头却是毫不费力的。

    王允见了郭斌,心中也是惊异。他当初在长社城头曾见过郭斌亲身率领几百部曲冲击二十万黄巾军大营的战斗,这种堪称送死的战斗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因为隔得远,他只隐约看到了一个全身黑甲的骑士,所过之处似狂风斩浪,几无一合之将。

    因此,在他的心目中,已然将郭斌想象成面相凶恶的猛将,起码是要有膀大腰圆,浑身腱子肉的特征的。

    然而,当他第一次面对面见过郭斌本人时,却震惊于郭斌兼具温文尔雅与放旷豁达的气质。同时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便是他举手投足间,已然透露出一股睥睨万方、执掌大权的上位者气息。他哪里能想象得到,那个能征善战,马踏连营如入无人之境的绝世猛将,竟然是这样一位面色白皙,公子哥儿般的后生?

    王允为人虽然耿直,却并非不通世务的腐儒,相反,他是一位极知进退,人情练达的长者。也惟其如此,方可在董卓掌权的朝堂上,做到司徒的位子。

    郭斌虽然年轻,毕竟位高权重,在未来的几年之中又需要仰仗其多所照顾,王允便直接跪倒,口称感谢。

    不要说对方是王允了,便是个普通人,郭斌也不可能看着一个顶着满头花白头发,比自己前世的父母尚要年长的老者对自己叩拜啊!他眼疾手快,忙一把将他托住,王允的膝盖便悬在哪里,再也弯不下去了。

    郭斌心中却是悚然而惊:这个王允果然不简单,只看他这跪拜磕头的力道,便知道着绝不是客气,而是真心想要磕下去的,若不是自己眼疾手快兼且气力过人,怕是拦不住他。这样一位明事理,知进退,懂隐忍,又不会倚老卖老的官场老油子,如何能让人生出恶感来?这才是天生搞政治的人啊!

    他口中连称不敢,将王允扶了起来,只听王允道:“阳翟县侯救命大恩,允没齿难忘,这一路本该听从侯爷安排。只是家中老母听闻我获罪入狱,惊怒交加下,竟患了重病。”说到这里,已然声泪俱下。

    只听他继续道:“所谓乌鸦犹有反哺之心,羔羊犹知跪乳之恩,而况人乎?恳请侯爷移贵趾,先往我祁县老家一行,则允深感大德。”

    郭斌早就听说了王允母亲病重的事情,因此他早有安排,当下扶着王允道:“王豫州不必如此,公不计个人之得失,以微官而敢弹劾中常侍张让,智勇兼备,世所仰慕。斌能于阁下一事中帮上一点小忙,实在是三生之幸。”顿了顿,继续道:“在下离京之前,已然向天子禀明,此次离京,我会先率人北上幽州,出长城,查看塞外三城建设的情况,然后方回到颍川。”

    “此次北上,我拟从偃师北上,经上党、太原、雁门、代郡,自上谷出长城,途中正好经过祁县。届时,队伍在祁县多逗留些时日,补充一点物资粮草,再向北出发。”

    王允听了,面露喜色,拱手道:“多谢多谢,这一路上还要潜阳多多照顾。”

    郭斌自也不是傻子,当下忙改口道:“子师先生折煞我了,只是顺手而为罢了。”

    王允听了,面色不变,待回到车上,方沉思道:“这个郭潜阳,小小年纪,很不简单啊!竟连我老母病重的消息都打听得一清二楚,更难得的是行事滴水不漏,此次北上竟然已经禀明天子,名正而言顺,果然盛名之下,故无虚士。”

    郭斌自然不晓得王允的心路历程,在目送王允回马车之后,见到此次何进派来专门保护王允去阳翟县的人,他却是着实大吃了一惊,叫道:“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没想到竟然是王兄!”

    那人也是双手抱拳,显得极是高兴,道:“王越拜见侯爷!”

    没错,来人正是王越。

    他自护送大皇子刘辨去阳翟县的途中身受重伤后,便一直在修养。所幸当时华佗的弟子樊阿便在阳翟,而且王越武艺高超,对战之时早已避着要害之处。因此,他所受的伤只是看着吓人,待一番包扎之后过了几个月便可痊愈了。

    王越身为天南剑仙士燮的传人,非但人才武功俱是上乘,学问、音律、占卜、医术更是无所不通,兼且常年练武捶打得身体极好,因此伤势便也好得很快。

    自从看到郭斌与赵云的武功后,他心中便升起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只想着快点儿好起来,能够习练剑法,以期超越郭斌。他本身怀精湛内功,每日里练功打坐,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回复伤势,却没想到正合了内功修炼之要旨,这一年多来,非但伤势痊可,内功的修炼更是突飞猛进,于本门剑法的领悟,自也更上一层楼。

    郭斌虽不甚喜王越骚包的外形,可毕竟对手难觅,王越得天南剑仙所创风雷剑法之精要,武艺极是精湛,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个王越确实是极难得的对手。至于王越骚包的外形,这等俊美胜过江南女子,周身气质卓尔不凡,行事气度更是豁达大度的剑术高手,恐怕所有男人见到之后都会有极大的压力吧?

    见王越如此客气,郭斌心中暗爽,待他拜了下去,方哈哈大笑着上前扶住他,道:“王兄何必如此客气?你我兄弟相称,哪里要这些个虚礼了?”不知道为什么,每次遇到王越,郭斌总要坑他一番才行。

    王越心中暗道:“好你个郭潜阳,嘴里这么客气,手底下却慢得不行。就以你这周身的功夫,就我拜下去的这一会儿怕是都能扶我好几遍了,可你愣是等我拜下来了才出手,就想着占我便宜呢!”可听了郭斌如此客气的话,王越心中却也极为受用。

    对王越来说,无论是努力学习剑道,还是此番离开交州奉师命进京,无不是为了谋得一官半职。师傅虽然在江湖上声望极高,有天南剑仙之称,可是毕竟僻处极南之地,远离中原。士家想要立足交州,非得朝中有人支持才行,否则必然受到官府的多方牵制。

    因此,王越便成了官迷,时时刻刻想着做官。当初他使尽浑身解数,甚至用上了太平道的关系,方得进入河南尹何进的酒宴。正是在这次酒宴上,他王越获得了何进的赏识,从此混迹京师贵族圈子,渐渐有点迷失了。

    后来,身受重伤的郭斌将袁术一番完虐,虽然使得他悚然而惊,却是尚未完全醒悟,只想着学郭斌结交权贵。后来他看到郭斌步步高升,而自己却混迹于各种酒宴,一无所成,几乎要成了弄臣,心中之愤懑自然无可言表,却又一点办法都没有。直到后来受命保护大皇子刘辨前往阳翟县,他的机会方算是来了。

    然而,途中太平道竟然伏击了大皇子,自己凭着一身武艺,力挽狂澜,支撑到了郭斌赶来,却也是身受重伤,无力再战。这时候,看到郭斌与赵云师兄弟武艺突飞猛进,进境之速远超自己,王越方幡然醒悟。

    原来自己的长处在武功,想要得到人的赏识也要靠武功,只有武功进境步步高升,方能真正得到旁人的看重。因此,他借着身受重伤的机会,躲在何进在洛阳城外的一处庄子上,潜心武学,直到如今,功力大进,仿佛脱胎换骨一般。

    对于王越的变化,郭斌自然看得出来,当时便道:“这下好了,这一路上有的打了。”

 第一百九十三章 青年

    郭斌一行往北面而来,人马既众,兵甲又极是光鲜明亮,虽非甲骑具装的重装骑兵,却也是人人备马,身披皮甲。//全本小说网,HTTPS://。)//马侧屁股上各一壶羽箭,腰悬环首刀,背上还斜挎着银光闪耀的点钢矛,更兼都是见过血、于大军之中冲杀过的老兵,因此一个个杀气腾腾,便是三两千人的盗匪见了,也要闻风而逃。

    这七百多部曲在郭斌等人的带领下,一路风驰电掣,往并州太原而来。让郭斌没想到的是,王允在与众人汇合后,竟也弃了马车不用,找郭斌讨了一匹上等的战马,一路疾驰。这个胡须花白的老头儿骑上了战马,腰悬长剑,身披棉袍,战马疾驰间须发随风纷扬,竟然别有一番勃发的英气。

    也对,自春秋战国以来,至于秦汉,民间尚武之风犹盛,许多游学的士子便多是挟弓带剑,而王允自少年时便是闻名当地的游侠,骑术武艺自然也有一定的造诣的。

    因为事情尚算得上急迫,所以众人此行甚速。

    郭斌北上虽然得了天子的允准,可他毕竟自去年出来剿灭黄巾之乱以来,大半年的时间都未曾回过阳翟,而他这个新任的颍川太守,也尚未到任,虽有一直负责联络颍川豪族的荀彧代行太守之责,却并非长远之道。威望这种东西,是潜移默化而形成的,非独因为自身的爵禄和职位,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方是累积威望的根本途径。

    因此,郭斌虽然很信任荀彧的为人,却还是要尽快回去,方是正经。

    过不三两日,众人已然抵达太原,一路上却是出乎意料的顺利。于是,王允便领着众人往太原城外祁县外的庄园,安排着一众人马在关羽的指挥下住了下来。而郭斌,则骑着高头大马,带着戏志才、郭嘉、张飞三人往太原城中行去,董杏儿呆不住,便也骑着她的墨玉跟了来。

    并州为古九州之一。相传禹治洪水,划分域内为九州,并州为其一。这里古属冀州之域,虞舜以冀州南北太远,分置并州。应邵曰:“地在两谷之间,故曰并州。”东汉时,并州始治晋阳(今太原市晋源区)。

    晋阳城,春秋战国之际是赵国的都城,始建于公元前497年处于太原盆地北缘,因建于晋水之阳,故曰晋阳城。三家分晋之后,赵襄子以晋阳为都,建立了赵国。公元前423年,赵献子将都城从晋阳迁到中牟(今河南鹤壁),晋阳为赵国初期都城共计74年。

    这里地当山西高原中央腹地,自古为河东地区的中心,而在中国地图上,她又是极重要的战略要地。历史上无论上古时代政治中心在中原,还是中古秦汉时期西移关中,以至元朝以来北徙京蓟,它始终处于中央肩背或者说是肘腋位置。

    为什么这么说呢?从历史上历朝历代建都的位置来看,秦朝建都于咸阳,西汉建都于长安,与这里仅隔着一条黄河。到了东汉,京师移至洛阳,还是仅隔了一条黄河。到了李唐之时,都城移居长安,而太原的重要性却更加突出,因为这里是李唐王朝的龙兴之地,一直作为大唐王朝陪都的。至于宋朝,不要说偏安的南宋,便是北宋也从未打到长城边上去过,而太原便以边防重镇的身份守抵御着北方契丹人和金人的入侵。

    到了元朝乃至明清,国家的都城迁到北京,太原则与京师只隔着一道太行山。也就是说,它一向处于与京畿相表里相依托、与首都共安危共存亡的地位。

    然而,太原地处我国古代中原旱地农耕经济区和北方草原游牧经济区的交接地带,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划出了一条西南——东北的农牧分界线,而这条分界线,便正好从太原横穿而过。

    因此,太原成为中原与草原的交接之地,分界线南北两种完全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促进了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互相交流融合的同时,也导致了古代中国旷日持久的民族冲突。而太原位扼南、北、东交通要冲,于是不可避免地成为民族冲突和民族融合的重要中心,成为华夏民族与草原民族交往和冲突的中心地带。

    郭斌众人一路行来,更是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不同民族的交融与混杂。这里非但有身穿长袍或者短褐的中原人和衣着皮裘的胡人,更有穿着汉服却有着宽大而突出颧骨和略深的眼窝的匈奴人。

    郭斌此次北上塞外,既然是公差,自然要到太守府中走一趟,否则便是狂傲自大,不将其放在眼中了。出了太守府,郭斌便在王允侄子的引领下,往并州刺史府行去。王允的侄子名叫王凌,是个十三岁的小胖子。

    这个小子打小便在太原城中长大,因此,对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