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东汉末年-第10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人立在院外,并未出言打扰。却见关风龙身着一件破旧却浆洗得发白的武士袍,须发飘飘,神威凛凛。一双铁拳上下翻飞,与对面穿道袍的老者斗得难解难分。
只见那穿道袍的老者年在六十许间,亦是赤手空拳,使一套大开大合的掌法,掌风呼啸间,凛凛然自具雄风,使人望之而心中自生敬仰之意。
两个人功力悉敌,攻守之间亦各自留有余地,显然并非决死拼斗,而只是比武切磋罢了。郭斌渐渐放下心来,方开始仔细留意二人所用的功夫。却见关风龙招式似疏而密,伏机而待,变化无穷,同时见招拆招,颇合道家无为而治,后发制人之妙旨。
再看那道袍老者,一双肉掌使得虎虎生风,大开大合,丝毫未曾被内功精湛的关风龙压制之相。而观其掌法,竟连关羽亦未曾见过。然而其招式虽不甚狠辣,动作幅度也是极小,却是招招短促有力,隐隐然竟似有龙吟虎啸之声传来。拳掌交击处,噼啪之声不绝于耳,丝毫不落下风。这老者的掌法,仿佛隐雷霆于九霄之上,自有一股让人凛然而生敬佩的豪情。
以武功观人,这位老者身材高大,将一身原本应该极为宽松的道袍撑得紧巴巴的,虽然如此,却更显其英雄气概。其须发不是太长,嘴唇上下的髭须修长而秀逸,使得其更有一种飘然出尘的放 荡和洒脱。这种浪荡山林的侠士气质和一身的英雄气概凝聚于一身,却是显得极为和谐,使人望之而心生崇拜敬重之感。
这一番观战,只将郭斌四人看得目眩神驰,感佩莫名。郭斌暗道:“怪不得关老前辈让我们今日酉时前来,原来是有武林高手相约在此切磋较技。这种层面的战斗,可能几十年都难得一见,此番真是涨了大见识。”
正思忖间,只见两人拳掌相交,各自后跃一步,抚掌而笑。
那道袍老者开口道:“手无定手、脚无定步,势无定形、见劲使劲、引进落空、见空按豆,随势而布。你的梅花拳法,却是更加精进了不少啊!”声音醇厚有力,字字听得清清楚楚,显然是内家功夫的高手。
关风龙哈哈笑道:“你这老头儿倒是有见识,这套掌法叫什么名头?端是厉害得紧啊!”
那老者道:“这是老夫新近所创,叫做伏龙掌法。”
关风龙道:“你倒是随意。”随即转向郭斌道:“你来了。”
郭斌忙恭敬施礼,道:“晚辈来得迟了,尚请关老前辈原谅则个。”
关风龙道:“无妨,依你看,这套掌法叫什么好?这个老头儿,对于取名字总是不肯多费脑子。”
郭斌目露崇敬,对那道袍老者深施一礼,恭敬地道:“这套掌法大开大合,却又淳朴若素;豪气冲天,却又锋芒内敛。似拙实巧,变化无穷;有降龙之力,伏虎之能。以小子看来,便叫降龙掌法似乎更恰当一些。”别看郭斌马屁拍得啪啪响,其实是想起了后世金大侠在小说中的一套掌法,知道的同学自然知道。
那老者听了郭斌的一番话,目露精光,心中暗道:“这小子年纪虽轻,眼光却好。没想到我那不成才的徒弟尚未领悟到这套掌法似拙实巧的精髓,这小子竟一眼看破,不简单,实在不简单。”
当下缓缓地道:“不成想你竟有如此见识,能得到关老头的看重,果然非同一般。我这套掌法,叫做降龙掌法,似乎是再妥当不过了。”话音一转,对关风龙道:“梅花拳法本无套路,你这套架子颇合太极之至理。所谓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据,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梅花拳是没有固定拳术套路的,她的基本拳路称为“架子”。“架子”的构造就很特殊,它有五个基本的拳势称为“桩步五势”,它们在练习时要静止站桩。此外就是运动变化迅速的“行步”。
“桩步五势”和“行步”的练习要在拳场中走遍东西南北各个方向也称为“四门八方”。这种串连起来的拳路可按一定路线周而复始地循环练习。初学者可以先学基本的,以及变化简单的,随着功力加深和练功时条件的不同再不断补充和不断变化各种拳势和动作。
梅花拳的对练拳路“成拳”除了必须要在“四门八方”各个方向上练习外,它的抓拿摔打的动作和拳势皆可以因人而异,随时编造。到了梅花拳的更高级的对练拳路“拧拳”时,更是“手无定手、脚无定步,势无定形、见劲使劲、引进落空、见空按豆,随势而布。”这便是方才道袍老者说的一番话了。这种“架子”、“成拳”、“拧拳”的变化和不定的形态,使得它们的内容可以灵活多变,无穷丰富。
因此,梅花拳便似宇宙万物一般,具有千弯万化,无穷无尽的特性。因此这种拳法,极其需要练习者的应变能力,而梅花拳也因此被人说成具有“开发智力”的功效。
关风龙笑道:“所谓拳无拳,艺无艺,无艺之中是真艺。你的降龙掌法也很是不俗,何不拿出来探讨一番?”
就这样,几人就在此处口中谈论,手中比划,讲解起拳掌来。两位武术大宗师经验与智慧的碰撞,所产生的的火花让郭斌等人受用不已。这一场切磋和辩论,若是让江湖中人拾得一鳞半爪,便足以创下极大的名头,因此郭斌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这从未涉及的武学领域,浑然不知时间的飞逝。
几人也是越说越是兴奋,看夜色降临,董杏儿早就将随身带来的熏鸭、熏鱼以及借此处的炉灶所制的几碟小菜端了上来,又变戏法般地从马鞍下面拿出了一个酒葫芦,给众人倒在碗中,赫然便是价值几千钱一壶的阳翟特产“英雄血”。
直到这时,关风龙方主意到董杏儿,在火光下看了她一会儿,方道:“丫头姓什么?”
董杏儿道:“老爷子,我姓董。”
关风龙看了道袍老者一眼,点点头,道:“果然如此,令尊可是单名一个奉字?”
董杏儿喜道:“老爷子,你也知道我爹爹?”
关风龙道:“杏林圣手悬壶济世,天下谁人不知?你这丫头,竟与他长得这么像。”
郭斌虽未曾见过董奉,却曾听华佗说董杏儿与其父长得极为相像,此时又听关风龙这么说,不由脑补董奉的形象,暗道:“杏儿既然如此俊美可人,想必董老前辈也是极为儒雅俊秀的了。
第一百四十九章 天下
当夜,众人饮酒论拳,好不欢乐。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那道袍老者自始至终未曾表露身份,关风龙也不曾介绍。
不过两位宗师在拳法内功上的讨论从未避着郭斌等人,许多新奇思路和见解都是郭斌闻所未闻的,仔细思之,却又极有道理,是他从未得窥的武学极高境界。便是连不懂得内家功夫的张飞也是听得津津有味,更不要说于内家功夫已然入门的关羽,乃至家学渊源的董杏儿了。
及至深夜,众人方各自散去。那道袍老者只道了声告辞后,便纵身跃出窗外,几个纵跃间,已然消失了踪影。只看得郭斌等人自叹不如:若单就这一身轻功而言,恐怕便是童渊与此人亦是只在伯仲之间罢了。
四人辞别关风龙,骑马往官军大营赶去,心中却无不感叹今日境遇之奇、得益之深,也无不对两位武学宗师的风采心性、胸怀气度所折服。相比起来,关风龙年纪大一些,世事洞明,豁然大度,和蔼可亲,更像是一个隐逸山林的江湖高人;而道袍老者,则是顾盼自雄,气度俨然,放旷豁达,胸怀宽广,博闻强识,高屋建瓴,更像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豪杰、大侠士。
两人性格各自不同,行事风格也是迥异,却都极具吸引力,与之畅谈,非但能学到许多高深的武学知识、江湖经验,更是时时刻刻都可感受到两人的高手风范,使人沉溺其中,乐不知返。而真到了离别的时候,方知依依不舍。
因为皇甫嵩忙于军务,广宗城下一两个月之内又不会有大的战事,闲了下来的郭斌便将军务都交给戏志才和郭嘉处置,自己每隔两三日便会到后马庄寻关风龙请教武艺。而每当提起华佗信中所说关于拿下广宗城的事情,关风龙则都是顾左右而言他,郭斌也就识趣地不再提起,只每日里切磋谈笑,武学进境亦是突飞猛涨。
期间,道袍老者亦常常出现,几人切磋武艺,俨然便成了忘年的好友一般。
随着几人日渐熟识,所谈论的内容也不再拘于武学,而是涉及到了为政的方法和如今天下的问题和出路。既然谈到这里,自然少不了当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黄巾起义。
关风龙问郭斌道:“潜阳以为,太平道所为,是正呢?还是邪?”
面对这个问题,郭斌百感交集。要说他对黄巾起义还是怀有同情之心的,就因为他们大多数是贫苦农民,而就郭斌所接触的太平道而言,其上层领袖,如张梁,如马元义,都是义薄云天的英雄好汉。然而,要说赞同,郭斌却是万万不能的。要搁在以前,他知道黄巾起义必然失败,所以他不会冒这个巨大的政治风险博取功名,而到了现在,当他完全融入这个社会以后,事情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因为郭斌早就与太平道结下了血海深仇。当初刘辨来阳翟时,太平道几百人进攻阳翟县衙,郭斌一把火将他们烧了个精光,从此以后就注定了他与太平道之间的恩怨只有用鲜血来清洗。后来在京中剿灭马元义,郭斌更是成了天下太平道人欲杀之而后快的人。再往后,俘虏何曼三万黄巾军,大破长社城外二十万精锐,郭斌一步步将他与黄巾军、太平道的仇怨拉得极深。
然而,这些都是郭斌单方面施加到太平道身上的创伤,直到他的好友卫仲道死于箭疮复发,郭斌才真正感受到了黄巾军带给他的伤痛。因为在这之前,黄巾军这个标签,使得郭斌对太平道的观感过度标签化,他所看到的黄巾军、太平道,真的只是黄巾军、太平道,而非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所带给这些人的创伤,在郭斌的心中是极少有触动的,就仿佛郭斌在玩电脑游戏一般,而他所剿灭的黄巾军都只是一个个npc罢了。
郭斌想了许久,方开口道:“在晚辈看来,太平道所为,谈不上善恶,努力生存罢了。”
听了此言,关风龙目露精光,看了道袍老者一眼,又盯着郭斌道:“哦?潜阳此言何解?”
郭斌道:“这天下,本非一家一姓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也。然而世间总有不公,总有人仗势欺人,也总有人含冤而死。可是说白了,大家都是挣扎求存罢了。”
不待众人发问,郭斌继续道:“所谓‘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儒家那一套礼乐制度本来便是用来约束老百姓的,哪里又谈得上公正呢?”郭斌此言一出,关张二人和董杏儿因为曾听郭斌说过,倒是不觉得新奇,两位武学大宗师却是对视一眼,极为震惊。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时间已经过了三百多年。三百多年的时间,使得儒家学说真正从朝廷提倡的显学而写入律法,又逐渐演变为得到老百姓所认同的共同的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尤其是近二十几年来,党锢之祸虽然使得无数党人殒身殉道,却也使儒学真正得到了升华。在现在的老百姓眼中,儒学是真的关乎生死的大道,它可以得到许多优秀的人才不顾生死地去维护。
关风龙和道袍老者皆为武学宗师,一时俊杰。所谓三百六十行,哪一行到了最高处都是相互贯通的。而武学练到极高处,最强调的便是对武学的认识和领悟,说得笼统一点,便是境界,因此愚笨之人是练不成好功夫的。
两位宗师练功之余,总会想到世界观、价值观等形而上的东西,他们总会想到人为何来到世上,也总会想到人为何会分为三六九等。自然,对于如何解救人民与水火之中,自然也是这些强者应该考虑的,这可能是中国人都会思考的问题,算是中华民族的思维传统吧。
然而,既然生在这个时代,便极难超越这个时代的认知;既然无法超越时代的认知,便必然会有局限性。其实何止是他们,便是郭斌,又哪里能说自己的认识没有局限性呢?若是嘲笑这些古人的思想狭隘,没有超脱时代,那么两千年后,若人类文明尚未毁灭的话,那时的人们是否也会嘲笑我们五十步笑百步呢?
在汉朝,儒家正是处于奠基的时期,尚不及宋朝以后明清的顽固而腐坏,还是极有灵性的。可是在如今天下一统的时代,国家推行了几百年的基本价值观还是很受大家认同的,大家又怎么会从根本上怀疑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