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谋天下-第35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不得不说,有用!
到了孙丕扬这种地步的人,他可以为自己的下属辩护说话,但是如果有人出面弹劾他的话,他却不能自辩,因为如此一来,只会越发的说不清楚。
而且方才不经意间瞥见杨涟一抹如释重负的神色,孙丕扬顿时心头警铃大作,已经后悔站出来了。
无他,今天的这场局,摆明了是针对他这个吏部尚书而来。
杨涟分明是皇帝的人,他既然出面弹劾,便是皇帝的意思,可区区一个文选司郎中,值得皇帝这么大费工夫吗?
肯定是不值得的,恐怕皇帝最终的目的,正是他孙丕扬!
想清楚这一点,孙丕扬顿时大为懊悔自己站了出来,即便是在这朝堂上被弹劾,可文选司郎中事关重大,总不可能当场定案。
待得下了朝,总有办法救他,可如今他一插手,这风暴的核心点顿时转移到了自己的身上,而杨涟从一开始就没想着要对蒋时鑫如何,他只是要将自己拖下水而已……
不过事已至此,他也只有一条路可走了!
这也是大明的高级官员被弹劾的时候最通常的做法……
“皇上明鉴,老臣身受弹劾,自有嫌疑,不宜继续执掌吏部,自请归府闭门思过,万望陛下恩准!”
孙丕扬不再理会杨涟,转过身,恭恭敬敬的跪下,摘掉头上的梁冠,叩拜道。
第六百四十一章:先给甜枣
孙尚书的做法,是大明的高级官员受到弹劾之时的通行做法。
挂冠而去,归府思过,以此来自证清白。
这一点和历朝历代都有所不同,大明朝素来重视清望,尤其是地位越高的人,越重视自己的清名。
在官场之上,什么都可以没有,但是唯独不能没有名声!
所以在名声受到质疑的时候,大多数的官员都会选择以退为进,挂冠而去,以显示自己不恋权位。
而理所当然的是,这个归去不是真的归去,皇帝是必定要慰留的。
尤其是像孙丕扬这样的朝中重臣,绝不能他一说要回府闭门思过,皇帝立刻就欢天喜地的答应下来。
那成什么了?
且不说这事情尚未调查清楚,便是调查清楚了,能做到吏部尚书这一步,无不是在官场当中一步一个脚印,磨炼了十数年的。
换言之,人家替你老朱家辛辛苦苦的干了十几年的活儿,你一句话就把人给打发了,未免让一众臣工寒心。
“孙爱卿请起,爱卿为国操劳,清名卓著,先皇在世之时亦颇有赞誉,不必如此轻贱自身,吏部尚需爱卿操持,陈大监,去将梁冠给孙尚书戴上!”
朱常洛苦笑一声,温言开口道。
陈矩拱了拱手,走下丹陛,从地上拿起梁冠,重新戴在孙丕扬的头上,顺手将后者扶起来。
“老臣谢皇上恩典!”
说句实话,孙大尚书其实是不想起来的,他倒是希望,皇帝能够顺水推舟,让他闭门思过去,如此一来,说不定还能躲过一场风波。
事实上,若不是皇帝开口让陈矩亲自下来为他重新戴上梁冠,他是绝不会就这么轻易起来的。
但是皇帝显然也不是易于之辈,他让陈矩亲自出面,明显是不给自己拒绝的机会。
毕竟陈矩的身份在那摆着,堂堂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比诸外朝便是内阁首辅般的存在,更何况陈矩是少有的在文臣当中名声极好的宦官。
若是陈矩亲自下场,他还不买这个面子的话,就有些不识好歹了……
不过虽是起身,但是孙丕扬脸上的愁色却是有增无减,因为皇帝这样的态度反而让他确定了,今天的事情,恐怕难以善了了……
“孙爱卿执掌吏部多年,朕自然是信得过的!不过大计之年,却不免有小人作祟,吏治乃国之重务,不可轻忽,既然杨爱卿弹劾蒋时鑫徇私舞弊,便当清查之,也好还朝堂一个清楚明白,万副都御使何在?”
果不其然,朱常洛劝慰了两句,却是话锋一转,将话头引到了蒋时鑫的身上。
孙丕扬作为吏部尚书,没有详实的证据,朱常洛不好指责他,但是蒋时鑫就不同了,文选司郎中权柄虽重,可到底不过五品官,属于朝中的中层官员,还称不上是重臣,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让朝臣寒心,朱常洛可以光明正大的调查他。
“老臣在!”
底下一名面色威严的老者出列,参拜道。
“万世德听旨!”
朱常洛面容一肃,开口道。
“监察院左副都御史万世德,持身公正,素有风骨,监察院左都御史一职空缺已久,万世德以副都御使代管监察院殊为不易,自即日起,迁为左都御史,会同大理寺清查蒋时鑫被劾一案,限期三日,查明案情之后具本上奏!”
一块大大的馅饼从天而降,砸的万世德七荤八素的,有些头晕。
要知道,这可是左都御史啊!
一个副字,有和没有差别可大了去了,左都御史那可是可以和六部尚书并驾齐驱的朝中重臣,无论是权柄还是地位,都不是一个副都御使可比的。
君不见上一个左都御史,入阁之后直接便进阶次辅吗?可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直接进位次辅的。
理论上来说,只有吏部尚书和户部尚书这样的重臣,才有这样的可能,还是很小的几率,这便足可以看出左都御史在朝中的地位了。
不过同时,万世德也清醒过来,明白摆在他眼前的不仅仅是一块馅饼,更是一个烫手山芋。
皇帝在此时让他正位左都御史,其用意不言自明。
就是为了让他审理蒋时鑫一案!
而蒋时鑫是谁?那是吏部尚书的心腹,万世德如果要是处置了他,必定会得罪孙丕扬,而且说不定这件事情查到最后,就连孙丕扬本人也脱不开关系。
否则的话,他干嘛如此维护蒋时鑫!
也就是说,这道旨意如果他接下了,那就等同于成为了皇帝的人,站到了孙丕扬的对立面上。
犹豫只是一瞬间,万世德心中便有了决断。
“臣领旨!臣定当秉公调查此案,不负陛下重托!”
能够走到三品以上的官员,无不是杀伐果断之辈,万世德自然也是如此。
相比较于和孙丕扬站到对立面,万世德自己更注重眼前的利益,毕竟这官场之上,竖政敌是常见的事情。
纵然吏部尚书是这外朝当中最强势的官员之一,可万世德也未必就怕了他去。
何况如今新皇登基,朝堂上下都面临着一轮新的大洗牌,这个时候谁都能得罪,唯独皇帝万万不能得罪。
不然的话,以后怕是有的好受的!
所以只是片刻之间,万世德便坚定的站在皇帝的一边,无情的抛弃了孙大尚书。
朱常洛满意的点了点头,倒是没什么意外。
照理来说,他这样的突然袭击是有违朝廷体制的,朝廷对于高级官员的任免和转迁有十分严格的程序要求,并不是皇帝一言而决的。
按照典制,像左都御史这样的官职,必然是要经过朝堂上的一番角力,最后由吏部筛选出有资格和名望的官员拟送名单,皇帝朱批之后才算生效。
似这般皇帝钦点的,在程序上并不合理,若是碰上几个认死理的六科给事中,说不定就会被当场驳回。
但是现下却是不同,还是那句话,新皇登基,总是有些特权的。
最大的一项特权就是新皇第一诏,朝中基本不会有任何人出面呛声,而还有一项特权就是,皇帝可以拔擢调动一部分官员,只要不太出格,符合朝廷上官员流转的要求,朝臣一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然,这项特权的限制性是比较强的。
通常来说,有两个限制,一是对官员的调整必须属于拔擢,不能是黜落或者是贬谪,明升暗降也不行。
因为皇帝调整官员的理由是新皇登基,天下同贺!
是喜事!
既然是喜事,自然只能赏不能罚,普天同庆嘛……
其次就是必须符合朝廷上官员流转的要求。
什么叫做符合官员流转的要求,简单来说,可以不经过吏部的铨选程序,但是却必须符合吏部的铨选规则。
比如你不能直接把一个七八品的官员超擢成三四品的高官。
再比如,你不能将一个刚刚升迁过的官员再度拔擢。
再比如,也不能让一个毫无功绩的官员无故升迁。
既然是拔擢,朝臣可以默认程序上稍有一点点的违规,但是基本的原则是要遵守的。
而万世德很幸运,这两项条件他全都符合!
自衷贞吉入阁之后,或许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人选,左都御史的职位便一直空着,由万世德代管监察院事,算下来,如今也有两年之久。
这两年中间,万世德虽然算不上屡立功勋,可也算得上是劳苦功高。
赏赐一番也是理所应当,只不过朱常洛这回出手大方,直接将左都御史这个朝中重臣的位置给了他。
不过总的来说,这个升迁的程序上略有问题,但是在其他方面都没有挑剔的余地,还是在朝臣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至于说万世德当上了这个左都御史之后会怎么做,那是暗地里的事,摆不到台面上来说……
“那好,此事便暂且如此,众卿可还有本奏?”
眼瞧着万世德被收归囊中,朱常洛心满意足,继续开口道。
今儿这个大朝会,本就是走个过场,不会真正处理什么政务,今天大朝会的发生的事情已经足够多了。
听见皇帝此言,群臣总算是松了一口气,皇帝这副姿态,明显是打算退朝了,他们也可以回去好好想想,今天大朝会上发生的这些事情,究竟藏着多少弯弯绕绕。
不过事情总是不那么天从人愿,朱常洛心满意足了,有人却是不愿意退朝了。
“陛下,臣有本奏!”
第六百四十二章:苦逼的朱阁老
站出来的人来头也不小,太子少师文华殿大学士朱赓。
“陛下,臣有守成、遣使、权宜三论矿税之弊,请陛下御览!”
朱赓从袖中缓缓拿出一份奏疏,恭敬的递过头顶。
话音一落,大殿内的气氛顿时为之一振,百官都似乎多出了几分精气神,相对的是,朱常洛的声音却多了几分冷淡。
“既如此,便呈上来吧!”
小内侍急忙走下丹陛,将朱赓手中的奏疏递到御案之上。
朱常洛也不多说,翻开奏疏仔仔细细的看了起来,不得不说,这本奏疏的确是经过精心准备的。
上面的论据环环相扣,详实有理,打从三个方面详细写出了征缴矿税的弊端。
更重要的是,落款的名字顿时让朱常洛眼光一冷。
臣文华殿大学士朱庚,臣武英殿大学士沈鲤敬上……
两位内阁辅臣联名上奏,这个分量可不轻啊!
看来这几日不仅仅是朱常洛在准备,别人也没闲着。
“宣!”
将奏疏放下,朱常洛随手递给一旁的小内使,淡淡的道。
到了此刻,朱常洛隐约有些明白,为何他那位父皇不喜欢上朝了。
这种被突然袭击的滋味,着实是不好受!
按照规矩来说,朝会之上处理的政务,一般都是经由内阁票拟过后,皇帝觉得需要讨论的重大事务,会放到朝会上来说。
像这等直接在朝会上奏禀的其实不多,说起来,是有些坏规矩的。
但是朱常洛却不能直接发作,因为今天的朝会,他的所作所为也不怎么守规矩。
虽说仗着新皇登基之利,但是坏了规矩终归是坏了规矩,不能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更何况像朱赓沈鲤这样的内阁大臣,本就有直奏之权,这么当面递上奏疏,虽然有所不妥,但是还没到可以被人挑错的地步。
而麻烦就麻烦在,奏疏既然递了上来,就得处理!
若是像他父皇那般,整日居于深宫当中,别说是两位大学士联名上奏了,就是再多上两个,只要人不至内宫,就是留中不发的结局。
即便是老大人们亲自进宫,也多半会被敷衍过去。
但是如今是在朝会上,当着文武大臣百官的面,敷衍是肯定敷衍不过去的,留中不发也不行,因为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即便是要留中不发,也要拿得出一个过硬的理由来……
沈朱二人的奏疏写的不长,所以不过片刻的时间,便宣读完了。
朱赓上前一步,开口道。
“陛下,矿税之祸,由来已久,先有临清,武昌,苏州之变,后有广东,辽东,狭西,云南蠢蠢欲动,民生不安,先帝征缴矿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