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明谋天下 >

第288节

明谋天下-第288节

小说: 明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顿时让一干衙役兵丁都停下手来。

    “巡……巡抚?”

    其中一个年纪稍大的衙役吞了吞唾沫,立马转过身跑进县衙通报去了。

    不多时,一个满头大汗的中年人便急匆匆的跑了出来,来人身着浅绯色圆领宽袍,头戴乌纱,胸前鹭鸶补子。

    明制,各县分为上县,中县,下县,上县知县从六品,中县知县正七品,下县知县从七品。

    泰兴县地处扬州府,地大繁华,知府自然是可以身着六品绯色官袍。

    “下官娄敬晔拜见巡抚大人!”

    中年人出了衙门口,便直奔刘元霖而来,待得看清楚他的面容之后,更是大惊失色,纳头便拜。

    “娄知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今日要给老夫一个交代!”

    刘元霖面沉如水,指着一片混乱的衙门口,冷冷的说道。

    “这……这……大人,可否进衙,容下官慢慢禀报!”

    娄知县头上冷汗津津,结结巴巴的说道。

    “那这些百姓,你打算如何处置?”

    一道清朗的声音响起,娄知县抬起头,却见在巡抚大人的身旁,一名少年,剑眉星目,面色冷然,居高临下的问道。

    “这些刁民……啊,不,这些百姓本官会遣人送他们回去!”

    娄知县摸不清楚朱常洛的身份,但是说话却不敢怠慢,想想能够跟在巡抚大人左右的,哪个是他能惹得起的,只是这一着急之下,又差点说错了话。

    “我们不回去,狗官,今天我们跟你拼了!”

    许是娄敬晔口中的一句刁民,再度激怒了底下的百姓,一个虎彪彪的汉子,双眼通红就要冲上来,只是还未上前两步,便有两个侍卫窜到他的背后,一左一右将他牢牢的架在原地。

    “这位大哥,到底是怎么回事?有话好说,巡抚大人在此,定会为你们做主的!”

    朱常洛眉头一皱,上前两步,走到那名汉子的面前,开口说道。

    “你个毛都没长齐的孩子,懂得什么,这些人官官相护,可怜俺们大黄村三百二十户人家,怕是连今年冬天都熬不到了……”

    那名汉子身材壮士,脸色黝黑,一双大手上布满了茧子,明显是常年劳作之人。

    但是此刻却是两眼含泪,一副悲戚的样子。

    “是不是官官相护,你总要把事情说清楚,若是你说的出是这个知县的错,巡抚大人现在就能将他免职!”

    虽然挨了骂,但是面对着这么一个农家汉子,朱常洛却生不起气来,叹了口气,道。

    “你……你们当真能撵走这个狗官?”

    那名汉子眼中浮起一阵希望,盯着朱常洛看了又看,不确定的问道。

    朱常洛重重的点头。

    “巡抚大人身负皇命,奉皇上旨意而来,只要你能拿得出证据,立刻就能摘了这些人的乌纱!”

    “好,小哥,俺信你!”

 第五百一十九章:亮明身份

    泰兴县衙门大堂。

    正堂前的桌案之后,坐着一名脸色威严的老者,老者并未身穿官袍,却大大方方的坐在县尊的位置上。

    在他的身旁,有一个稍小的椅子,上面坐着一名锦衣少年。

    至于衙门正堂的四周,原本应该是众衙役所站的地方,现在却站着一众身着便装的壮汉,而那些衙役和其他的杂役,都被打发到了大堂外,和一众百姓站在一起。

    正堂的中间,跪着人,一人身着青布麻衣,面色黝黑,身材壮实,另一个身着浅绯色官袍,头上乌纱歪歪扭扭,脸上更是忍不住冷汗直冒,正是这泰兴县的县尊大人娄敬晔。

    在两人之外,旁边还有一位耄耋老者,头发全白,手里拄着拐杖,颤巍巍的站在原地。

    青布麻衣的汉子,名叫王四,而他身旁的老者名为王祁,是黄三的爷爷,也是大黄村的里长,听说村里的人闹上了衙门,老人家不顾八十多岁的高龄,乘着牛车急匆匆的赶到了衙门,却正巧遇见朱常洛劝告王四的一幕。

    “王四,有什么冤屈,尽可说吧!”

    正堂之上,刘元霖轻轻一拍惊堂木,道。

    “大老爷,俺们冤啊,俺们真的是活不下去了,才来官府讨个说法,您得给俺们做主啊!这七八月的时候,正是农忙的时候,可这官府非要征徭役,而且一下子就要抽走村里几十个壮劳力,粮食都在田里没人收,这秋粮就交不上,交不上官府还要抓人,您评评这个理,这官府还叫不叫我们这些老百姓活了啊!”

    王四倒是个利落人,说起话来还算条理分明。

    只是他这番话却是顿时让刘元霖眉头拧了起来,望着底下的娄敬晔目光越发不善了起来。

    朝廷征发徭役,各有定制,但是大多是在冬季,绝没有农忙之时征发徭役的道理,耽误农时,可是大大的失职之罪。

    “娄敬晔,王四说的可否属实?”

    “回大人,下官的确派人去征了徭役……”

    经过这么一番时间,娄敬晔的脸色反倒缓了下来,不似方才一般紧张,面对刘元霖的质问,竟是老老实实的承认了下来。

    “巡抚大人明鉴,下官不过是遵旨行事,去岁朝廷征伐倭国,泰兴县负责粮草转运,之责,下官便照例征发了部分徭役,其中并没有大黄村,如今府城又要征发徭役,下官自然照例要从大黄村征发,此一切皆是有例可循,请大人明察!”

    “可如今是农忙之时,你难道不知?”

    刘元霖的脸色缓了缓,依旧十分难看。

    “是下官考虑不妥,未曾顾虑农时,失职之罪,请大人责罚!”

    娄敬晔心下大安,得意的望了一眼一旁着急的王四,拜了拜说道。

    这帮刁民,真以为这样就能告倒自己吗?

    “大人,小老儿有话说!”

    不料此时,一旁颤颤巍巍的老人却是放下拐杖,拜倒在地道。

    “老人家有话起来说,不必如此!”

    朱常洛最先开口,随即便有两个随从上前,小心的将老人家搀扶起来、

    大明风气崇尚尊老,凡年过六十者,上廷不跪,换在太祖年间,似黄。先生这样的老人,甚至可以凭着一根拐杖走上金殿和皇帝说话,绝对没有一个人敢阻拦。

    “贵人,小老儿只有一句话问,这兵役算不算徭役?”

    老人家年纪大了,一番动作有些气喘,但是还是执拗的走上前,目光灼灼的问道。

    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见多识广,他看得出来,这个堂上能够做主的人,不是那个巡抚大人,而是这个锦衣少年。

    单看这少年说话之时,没有一个人敢插嘴便能看得出来。

    所以老人家抛开了所有人,径直走到了朱常洛的面前。

    “算,自然算!”

    朱常洛断然说道。

    大明的兵制,实际上是世兵制,募兵制和征兵制混合的制度,明初以世兵制为主,但是到了万历年间,军户的大量改籍以及战斗力的下降,导致大明开始以募兵制和征兵制为主。

    所谓兵役,就是征兵制的延伸,算在徭役的一种,大明有明文规定,凡家中有服兵役者,可免徭役。

    老人家点了点头,颤巍巍的从袖子里拿出一份皱巴巴的册子,道。

    “好,那请贵人告诉小老儿,我大黄村一村三百二十七户人家,有九十二人跟着大军出去打仗,可这徭役,为何年年还要服?而且一年比一年多,村头大丫头家,男人出去当兵死了,官府说有银两抚恤,可大丫头连一文钱都没见着,反倒是见了上门催讨杂税的衙役,大丫头家的小子,今年刚满十四岁,邻村的刘夫子都夸他是个读书种子,可硬生生被拉去服了徭役,大丫头家里只剩下一个四岁的姑娘,孤儿寡母的,该怎么活下去?”

    朱常洛接过册子,翻开一瞧,却见上头歪歪斜斜的写着一个个名字,还有出去当兵的时间。

    再看娄敬晔,脸上的汗水蹭蹭的往外冒,想要开口说话,却一个音节都发不出来。

    朱常洛合上册子,转手递给一旁的刘元霖,强压着内心的愤怒,温声开口问道。

    “老人家,你方才说,年年都服徭役?那你可记得,这几年你们大黄村一共出了多少徭役?”

    “回贵人,方才县尊大人说的那回,我们大黄村的确是没出,可那是因为,我们村里出去的九十二个人里,有三十四个跟着大军去了辽东,至于其他的徭役,我们村一次都没落过,前年出了六十一个人,干了四个月,去年出了七十三个,干了五个月,今年官府要八十一个人,贵人,大黄村合共三百二十七户人家,如今满了二十岁的后生,只有两百出头,官府一下子要走一半,这田里的庄稼可怎么办啊!贵人,您行行好,就是等过了农忙的时候,把田里的庄稼收了再服徭役,行不?”

    老人家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耳聪目明,数着指头,对朱常洛一一细数着,苍老的声音,仿若重锤一般击打在他的心上。

    深吸了一口气,朱常洛压下心中复杂的情绪,扶着老人道。

    “老人家放心,从今天起,五年内,大黄村不必再服徭役了,要是有人再敢去找你们要徭役,你就上京城去敲登闻鼓,就说是朱常洛叫你去的!”

    “朱常洛……”

    这是朱常洛从出现以来,第一次透露自己的身份,黄老先生毕竟年纪大了,消息不那么灵通,但是娄敬晔不同,他从一开始就在猜眼前这个锦衣少年究竟是什么身份,此刻听他说了名字,隐隐觉得有些熟悉,在脑中过了一遍,瞬间变得脸色煞白,失声叫道。

    “太……太子殿下?!”

 第五百二十章:黄册之案

    泰兴县的问题,远比朱常洛想象的要严重。

    大黄村的现象不是个例,而是整个泰兴县的缩影,当堂摘掉了娄敬晔的乌纱帽,安抚完大黄村的村民之后,朱常洛便立刻调来了泰兴县三年以来的黄册和徭役记录。

    一查之下,才发现泰兴县的问题压根不在于娄敬晔这个知县压榨百姓,不顾农时,其中存在着更加严重的问题!

    伪造黄册!

    按照大黄村的那位老人家所说,大黄村合共三百二十七户人家,其中有四十九户是双女户,九十一户是独丁户,按照朝廷制度,这一百五十户人家是免除徭役的。

    而除去这一百五十户,还有九十户人家曾经先后有人为国捐躯,战死沙场,这些人家也是免除徭役的。

    也就是说,整个大黄村当中,符合征调徭役标准的人家,不足八十户,若是在加上现在还在服役的九十二员兵丁,大黄村所出的徭役数量,本就已经超过了朝廷的规定。

    何况朝廷规制,不仅仅是农忙不征徭役,而且徭役虽然年年都征,但是却是轮换制度,具体落到每一个村子里,是三年一征,与民休息。

    可事实却是,大黄村不仅担负了远远超出自己应该担负的徭役数量,而且每年都要出徭役。

    这种行为,已经不仅仅是压榨百姓了,简直是将百姓当做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至于娄敬晔为什么要这么做……

    原因就落在朱常洛面前的这本黄册和徭役记录上。

    按照老人家所说,大黄村前年有六十一个人服了四个月徭役,去年有七十三人服了五个月徭役,而按照朝廷的规定,百姓服杂役者,通常为短役,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两个月。

    大黄村的人服役这么久,实际上,是替了别人的徭役!

    这份徭役记录上明明白白的写着,万历二十七年,刘家村刘善财捐钱十两,免一月徭役,大黄村王狗儿代之。

    应当说,这份记录没有问题,朝廷的确有制度,百姓徭役可以用钱让人代服。

    但是问题就在于,大黄村的村民并不知道,自己是代替别人服了徭役,而且这位刘家村的刘善财的确交了银两,但是这银两却落到了衙门的口袋里。

    而大黄村的村民,则白白替刘善财服了一个月的徭役!

    大黄村徭役数量如此之多,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这个原因,有商贾之徒不愿服徭役,便出银两雇人替服徭役,但是这银两却通常落到了衙门手中。

    而衙门为了补足徭役数量,自然会强行摊派本不属于村民的徭役。

    若说这还仅仅是贪污银两,压榨百姓的话,那么另一个原因,可就更加严重了。

    和后世不同的是,中国的历朝历代,包括大明都鼓励生育,只有百姓生出更多的孩子,统治者才会有更多的壮丁,来耕田种地,出军打仗。

    甚至于各地人口的增长,也是官员考评的重中之重!

    让朱常洛都没有想到的是,这娄敬晔竟然敢伪造黄册,他面前的黄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