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屠夫-第50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烽烟,却又催人更远去。
周度文闻言浅浅一笑,知己尔,当再饮一杯。
在场众人闻声皆是面色一愣,待得寻到声音来处。大多皱了皱眉头,便是想着为何郑二爷房中,有这么幸运的愣头青。
杨大家还在翻着传上来的七八张纸,翻来翻去,又选了一曲,起身一福,笑意盈盈:“奴家多谢越州山阴陆游不弃,一曲《卜算子》,咏梅之作,实数上成。再谢,请诸位才子品鉴。”
说完之后,又是一福,方才落座抚琴,口中咿呀:“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便是之前那个因为同乡照顾,才能进到这里的江南少年,越州山阴人士(绍兴)。此时名声不显,表字都未有,便是初出茅庐。陆游其人,文风绝顶,更是忠心爱国之辈,还是那主战有风骨之人,便是那老来写就的一句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后世大名,千年不止。只是这大夏已起,这一句再也出不来了。
冬日梅花,便也正是应景,驿外断桥边,便也是陆游刚刚千里北上而来,刚入京城。
这一曲,已然绝顶,一鸣惊人!
在场众人,除了陆游同乡,便是没有一人再听过这个名字。互相面面相觑,便都在人群之中寻着到底哪位是陆游。
周度文便是又拿起了酒杯,自顾自笑道:“今日倒是没有白来,越州山阴陆游,才子辈出啊。。。”
便听郑二爷也开口在夸:“这个陆游今夜一鸣惊人,后来之词,怕是要黯淡了光彩,可居首也!”
郑凯也是点了点头,觉得这一曲梅花词当真不错,却是觉得之前那一曲征人词,更合心意。
二爷又是开口吩咐身后的小厮:“把陆游叫进来同饮。”
壮硕的小厮闻言,开了雅间正门,开口说道:“哪位才子是陆游,我家二爷敬请同饮。”
这雅间正门一开,众人反倒不是在羡慕陆游有这份幸运,可以与二爷同饮。而是纷纷把目光投向雅间,看看里面到底坐着的是谁。
灯火之下,虽然还是看不十分真切,但是也能清楚看到几个汉子落在在雅间之内,个个五大三粗模样,与那出言大喊的无礼之举,倒是匹配上了。
待得众人正欲互相愤懑几句,陡然又发现有一个高大汉子竟然坐了首座,让二爷坐在了一边,便是大惊失色。连忙低头不敢再看。
这些人心中第一猜想的,倒不是郑凯,而是郑智!因为五大三粗模样,又那般豪气纵横,又能懂诗词,这倒是与郑智极为重合。至于赵王郑凯,从来没有出现在这种场合之中,自然不在首要的猜测范围之中。
当然,刚才那大喊大叫是无礼。此时猜测一番之后,便成了豪气纵横。
待得众人有了这么一番猜测之后,再回头看那个已经起身往二爷雅间去的少年陆游,唯有百万分的羡慕。却是陆游自己,真正是紧张不已,脑中嗡嗡,脑袋全空。刚刚才听同乡说这个雅间的二爷是皇帝陛下的长公主。此时就被邀请进去喝酒,少年陆游当真有些手足无措。
满场一片噤若寒蝉,倒是让周度文觉得有些奇怪,但是回神一想那位“二爷”的邀请。周度文微微一笑,站起身来,推门而出。直奔那二爷雅间而去。
陆游方才手足无措走进那雅间,壮硕的小厮正欲关门,看得又有一人直奔而来,正欲上前阻拦,却也立马认出了是周尚书,小厮站在门口,便是微微一礼,等候片刻。
众人眼神又聚集到了那穿着大棉袄直奔二爷雅间而去之人,一人当面认出,口中不由自主呼得一句:“拜见周尚书。”
满座全部站起,行礼不止。
周度文边走,边是拱手示意几番,算是回礼。也就这么进了二爷的雅间,拱手之后,口中笑道:“见过二爷当面!”
周度文自然是调笑之语,礼节也是必须的。待得周度文走进雅间,满场众人更是羡慕嫉妒恨,羡慕这越州来的陆游,真是走了狗屎运一般,一曲而出,碰到二爷不说,还碰到了学部尚书当面。学部尚书何许人也?管的就是这士子大考之事,这是何其的幸运,何其的万幸!祖坟冒青烟都走不得这样的运道。
二爷见得周度文进来了,连忙起身,笑道:“周叔父,折煞我也!”
郑凯与鲁猛几人,对周度文自然格外熟悉,皆是站起拱手,“见过周叔父。”
周度文此时方才发现郑凯,面色一正,作了一个严正的架势,压低声音,再行一礼:“臣见过赵王殿下。”
郑凯连忙上前去扶,一边扶一边把周度文拉到身边坐,口中说道:“叔父万不可多礼,快坐快坐。向来刚才那曲征人词,必然是出自叔父之手,当真是好!如今词坛之上,叔父可居首也!一曲《点绛唇》道尽了我等在那西域之地的心思。”
周度文一边落座,一边浅笑:“原道知己便是赵王,哈哈。。。”
少年陆游还站在一边,连一一拜见都还没来得及,就被后脚进来的周度文打断了。此时更听得周尚书,还有那一句赵王殿下。陆游脑中彻底空白了,站在当面,已然发愣。
好在周度文心思不比一般人,看得少年站在一旁发愣,便是开口又道:“可是陆游?先落座,同饮几杯。”
陆游听得周度文一语,回过神来,连连拜见几番,方才落座一旁。唯有拘谨。
却是在场众人,皆不是那等抬架子的性子,几个年轻人话语轻松,周度文更是十足的和煦。便也让陆游慢慢轻松了下来。
真要谈论诗词之道,陆游便自信不少,反而毫不怯场,侃侃而言。
策论之道,陆游更是不差,对于战争之事,多有见解,虽然还显得稍微有些稚嫩,却是逻辑清楚,分析得头头是道。历史上的陆游,本也有为北伐献过许多计策,也还有投笔从戎的经历。之奈何历史上的那个南宋,主战一派,便只有受人排挤。
周度文果然过不得多久,匆匆而回。郑凯倒是多留了一会,听得那些人高谈阔论。
说着西域该如何管制,女真该如何管制,亦或者税收系统该如何改革,诉讼之法该如何改进,诸如此类。
有滥竽充数,言之无物。也有人真有几分见地,听得郑凯连连点头。
便是二爷也不时开门走出去,众人也等着二爷点评几番,发表一些看法。
郑凯并不出门去,也不发言,只是一直听着。
夜深,二爷这回是真喝多了,也是今夜过于高兴,步伐已然不稳,也是第一次喝这么多,车架之上,还在咿呀说着:“哥哥,今天你可要救我,便说是你让我吃的酒。”
郑凯闻言浅笑:“好,救你,便说是我不知道你酒量,让你喝了两杯,你就醉了。都怪我,都是我的错。”
二爷方才安心,不言不语的,片刻之后,竟然靠着车厢睡着了。
郑凯唯有浅笑,心中没来由感觉暖暖的,摸了摸脸上的疤痕,却是笑了出来。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十九章 勤劳的冯老三
过得几日,天刚刚微亮,冯老三挑着自己养家糊口的货郎担子,便从自己的小院出门去了。
一家六口人,上有老母,下有儿女,主要的收入来源便是冯老三每日走街串巷的货担,再加上妻子与母亲给一些大户人家浆洗衣服、缝缝补补之类的小活计。在这河间城,便也过得还算殷实,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过不得多久,三个儿女便也该起床了,官办的学堂,几乎不收取什么学费,但是也需要自己买笔墨纸砚,一年下来,其实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便也让冯老三每日必别人起得更早一些,在别的走街串巷的货担郎还没有出门的时候,冯老三已经就在街巷之中叫卖了。
起初的时候,冯老三也并不需要如此,因为只送一个儿子上学堂。到得后来,官府教育处来人到家中,便是要另外两个女儿也必须要到学堂去,这让冯老三如何也不愿意。
待得教育处的人好言相劝几番,再恶语恐吓几番,不送女儿上学堂,就要抓到大牢里去挨板子。冯老三骂骂咧咧许多天,终究还是不敢不从,只得硬着头皮把女儿也送去了学堂。好在冯老三也不是好吃懒做之人,硬着头皮,那便就只有比别人起得更早一些。
六年免费官办学堂之法,已然在全国开始推广,主要的城市镇子,已然都开始施行,至于那些偏远乡村,还有待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新朝教育费用的支出,已然成了朝廷财政开支中的重要支出。这是历朝历代从未有过的事情。
新朝尽管收入不菲,奈何支出项目也越来越多,支出的钱财也成倍数增加。不论是军费,还是修建道路这样的基础设施,还是如教育这般的支出,亦或者是科研上的投入,皆是花钱如流水。
便是衙门的细分与增加,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就如大理寺在全国的组建,诉讼之法的制度程序改革,皆是钱。
郑智到得此时,方才明白为何以前的朝代会把大多数的职权就集中在一个衙门与一个主官身上。基层的管理大多靠基层自治。
并非是制度非要如此,不愿细致治理,也是行政上的成本问题。真如后世那般每样职权都细分成无数个机构,不说公务人员的俸禄问题,就说公文纸张的耗费,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公务的治理,从笼统治理,走向职权细化治理,便是进步。再因为科技的发达,网络的发达,资料处理能力的进步,也会开始从职权细化治理,走向公务处理的集中化,也是进步。
钱,每到一个季度结束,便会烦扰郑智一次。解决办法也唯有一个,便是开源节流。开源就是想尽办法弄钱,节流就是尽量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也把国家的钱都花到了地方。武力之下,是抢是夺,皆可。各地能关系到钱的衙门,不断来回巡视,不断调查,堵截漏洞,也可。财政预算概念的引入,支出的细致规划,也是办法。
当然,发展经济还是主要的。这才是赚钱的门路。
冯老三担着货担走街串巷,别看货担不大,杂七杂八的东西应有尽有,一般家用的针头线脑,甚至几匹不同质地的布料,柴刀、菜刀、剪子,一般人家用的簪子、梳子小铜镜,等等。。。
也还会有一些瓜子点心之类的小零嘴,折扇、团扇,一般的笔墨纸砚,河间的地图,全国的地图,万国图,皆有。还有报纸,报纸便是每日卖得最好的。
今日冯老三心情不错,因为冯老三昨天进了一点新货,便是知道这新货必然好卖,就是从邮政所进来的《平洋海图志》,一本不小的册子,里面大洋的海图画得极为细致,还伴随着文字的讲解,哪里有什么岛屿,岛屿何处可以寻到淡水,哪里有野人之类。还有那新大陆的一块区域地图,也记载得极为详细。
冯老三便也知道这本册子,众人早已等候多时了。所以冯老三今天的第一站,便是往码头去,码头里的那些人,便也等着这本册子。码头上的人,向来也起得早,那个货担郎先到码头,那便是多少《平洋海图志》也能卖完。
一本赚上四五个铜钱,或者赚上四五分的纸币。冯老三这一百多本,随便算算,也能赚到七八百个铜钱,或者七八块大钞。这笔收入着实不小,放在十几年前,一个汉子,一个月也不过赚得一贯五六,已然是不错的了。如今冯老三赶上这种机会,走一趟码头,就能赚到十几年前半个月的收入。
今日若是生意不错,赚上一贯钱,或者十块大钞,也是有可能的。机会难得,货担沉重,却也容不得冯老三拖拖拉拉,唯有加快脚步,大冬天里汗如雨下,也不在话下。
只要勤劳,日子自然是越过越好。
边赶路边喘着粗气的冯老三,心中还甜滋滋的想着,今日若是赚上了十块大钞,那便孩子买上一本他们说了好多次的《科学启蒙》的图画书,定价一块二,也不算贵。虽然冯老三不知道什么是《科学启蒙》,但是既然孩子们吵着要,那还是要满足一下的。
如今这大夏朝,中央钱庄发行的纸币不过才开始两年多。纸币虽然流通得也极好,但是民间的金属货币也还有许多,并未全部都换成纸币。也并非是百姓对于朝廷发行的纸币不信任,因为只要拿着纸币,随便到哪里的钱庄或者办事处,皆能立马换成金属货币。
只是普通的百姓,并没有迫切的汇兑需求,平常也带不了多少钱出门,便也没有迫切用上纸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