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宋好屠夫 >

第373节

大宋好屠夫-第373节

小说: 大宋好屠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粘罕闻言大笑:“哈哈。。。好好好,便是教你调教这些女子,你却是不懂。送与你了,随你怎么办就是了。”

    郑智自然是懂,却是也不与粘罕就这个问题多说,只是笑着吩咐身边的人把这些女子带回关口内安置。

    几人推杯换盏,并不谈论什么正事,粘罕多说怎么与辽人作战,哪里的辽人厉害些,哪里的辽人怕死。斡离不多喝了几杯,也跟着谈论起来。

    郑智自然也多说这些事情,说这党项人如何如何,西夏国的皇帝如何如何。女真人自然也没有见过党项人长什么样子,更不知世界的西边是个什么模样,倒是让郑智侃侃而谈起来,两人多是发问。戈壁沙漠,胡杨风沙,回纥吐蕃,还有更少见的金发碧眼之人。

    显然这些事情便是郑智与斡离不、粘罕之间少有的共同语言了。

    直到深夜,几人才在亲兵的搀扶之下,各自而回。

    进得关口的郑智酒醉之间,还长出一口大气。要说这几个时辰,郑智没有防备是不可能的,斡离不的动作郑智心中了然,也由不得郑智不多留一个心眼。留了心眼,自然就不能尽欢,过程也就少了许多欢快。

    凌晨快天亮时分,三万一路急赶的沧州铁甲也终于到得古北口。

    大早而起,郑智稍稍洗漱一番,就上了城头之上,远方的女真营寨也是炊烟袅袅。

    郑智转身吩咐了几番,古北关口的大门被打开了,万余其实慢慢从古北口而出,到得头前列阵,随后便是三万铁甲步卒,也出得关口,列好阵型。

    然后又有十几面军中大鼓,还有许多号角。

    四万多人就在古北关前列阵以待。

    女真人也慢慢收拾妥当,列好队伍。

    郑智带着十几人打马而出,往女真阵前奔去。粘罕再一次从阵中而出,上前来迎接。斡离不却是没有出来。

    “粘罕兄弟,一路好走,祝你马到成功。我带领麾下士卒为你击鼓助威,鸣号送行!”郑智拱手说道。

    粘罕看着远方的几万军阵,脸上大笑,口中直道:“多谢多谢,此番西进草原,一定不负兄弟期望,定把那耶律延禧擒来,再到此处与你共饮,让那耶律延禧伺候兄弟饮酒。”

    粘罕说完,北方的大军已经鸣号,粘罕看了看郑智,也学着郑智拱手。

    郑智点了点头,只道:“一路多保重。”

    粘罕点了点头,也道:“你也多保重。”

    说完粘罕打马转身,奔回队列。

    郑智也回头往关口处而去。不得多时,女真大军转向往西,郑智军中已然击鼓鸣号示意。

    两方在此时看起来,便还是盟友一般。也有一种关系极好的感觉。

    粘罕追上了斡离不,口中笑道:“二太子,你看我那兄弟郑智,带着这么多人出来为我们送行。又是击鼓,又是鸣号的,好大的阵仗。”

    斡离不转头往南看得一眼,口中只道:“粘罕,郑智是在为我们送行,却是也在向我们示威。万余骑士,三万多铁甲步卒,当真好大的阵仗!当真是隆重非常啊!”

    粘罕显然听出了斡离不语气中的异样,抬头看了看斡离不,又转头往南看了看,却是并不接话。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五百五十六章 兴许能止戈不战

    回郑智回到关口之内,开口只说了一句话:“走,往南回!”

    集结好的大军已然开始往南回,一万多骑兵随着郑智先行出发。一夜未眠的三万沧州铁甲却要在古北口修整一天之后再出发,也还要留三千人在古北关口驻防。古北关口的守将便是秦明,之后还会调五千左右的州府禁军到此处协助。

    一路上又路过檀州、顺州,虽然城池早已被初步接管,但是郑智依旧没有入城,而是直奔燕京而去。

    吴用拿着纸笔一直跟在郑智身边,吴用显然是要在燕京坐镇的,李纲也会留在燕京。

    “学究,接管城池之事便托付与你,辽人的官吏系统暂时都可以保存,契丹主官皆换成汉人主官即可,但是所有官员与贵族的财产皆要彻底清查,留下足够他们用的住房与基本生活开支即可,其余一律抄没。燕京城内大户,贵族官员等等,更要清查仔细,不论辽汉亦或是其他人,皆要查抄。”

    “所有的户籍资料与账册,皆要接收妥当。出告示安慰民心,刑律且先用大宋刑律,调动兵马协助管理治安,担忧违法乱纪者,一律收押到军营从事苦役,严重者审理之后立马问斩。”

    “拿出一部分钱财在各个城池就地招收辽人士卒,只要是辽国旧卒再入伍者,立马发五贯的钱财,另加一石粮食。俘虏营内的人更要多番招揽,招到的士卒全部送往河间府外军营之内,到时候会有人组织操练。”

    “燕云所有的军械都要集中运到河间府外营中去,后勤之事你要吩咐裴宣操持妥当。”

    “一般民众,安抚之后,让他们各行其是,不得打搅。”

    。。。。

    吴用手中奋笔疾书,忙得连回应的时间都没有。对于郑智来说,此时的机会不容错过,正值权利交换时期,一定要利益最大化。若是错过了这个机会,等到完全接管之后,社会安稳下来,便也就没有借口再做这种“明抢”的事情了。

    郑智打马慢走,吴用摇头晃脑之间还要快速记录郑智的命令。

    郑智把此时能想到的事情都说了一遍之后,吴用便打马进了燕京城内。郑智却直奔城外军营而去。

    待得郑智入营不久,营中的鼓声已起。

    整个大营之中,所有的军将都往大帐汇集而来。

    大帐已然装不下几百号军将,郑智已经移步到了将台之上。将台之下,大半的军将来自州府禁军,这些军将自然也是郑智的心腹之人。小半来自沧州。

    待得人员到齐,郑智在将台之上已经开口:“命,林冲率领三万州府之兵与五千沧州铁甲往西,主力驻扎于大同府。命,史进率领两万州府与五千沧州铁甲之兵往东,主力驻扎于冀州。依次接管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十六个州城。带上辽国圣旨,但遇抵抗,立刻攻城。”

    “命,王禀率部往北,驻防古北关口,另带五千州府之兵同行。古北关口守将,秦明为正,王禀为副。”

    “命呼延灼率部往归化州,驻防归化关口(长城张家口),为归化守将。”

    “其中军令行事细节,以明早经略府大印文书为准。剩余一万五千沧州兵,五千沧州骑士,两千西军骑士,米氏与往利骑士,常胜军部,皆在营中不得外出,明早随某南下。”

    将台之下齐声答:“遵命!”

    郑智已然走下将台,往大帐而回,将台之下军将,已然各自回营,只等郑智下达的准确命令文书。

    郑智之所以如此火急火燎,便是已经收到了燕青送来的东京禁军北上的消息。这个消息郑智也是有心理准备的,所以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

    燕云其他州府的接管问题,郑智安排了下去。行政上的事情,郑智也做了一个基本的权宜安排。

    燕云毕竟太小,河北两路,郑智必然要牢牢控制在手中。如此也就唯有一战,打仗并不是问题。

    但是打仗之外的问题还有许多,郑智必须要最快的速度亲自赶到河北,只有郑智带着大军在河北,才能确保河北的安定,也还要用强硬的手段来弹压河北许多势力,不论是官府衙门,还是民间势力,只有郑智亲自在河北,才能确保许多事情的顺利。

    一个社会的变化,一个权力的交接。实在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并不是大旗一举就万事大吉。

    郑智这一趟回河北,打仗甚至可以算作是其次。主要的问题便是要解决河北的统治权力问题。各个州府都是大宋的官员,各地都是大宋的兵马,所有人都是大宋的子民。

    郑智要想牢牢控制住这么一大块地盘,要面对的压力来自方方面面,有官吏系统,有文人士子的反弹,有家族势力的反弹。

    大宋朝,是华夏第一个把基层的治理权交给底层士族集团的朝代。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两晋,再到隋唐。每一个朝代都是真正的中央集权,皇权是直接可以管辖到每一个黎民百姓的。

    也就是说中央一个命令,不论是缴税,还是征兵,都是由政府组织直接发号施令。比如唐之府兵,动员系统只需要皇帝一个圣旨,兵员从十里八乡便可源源不断的集结,征税亦然,也是衙门直接进行。

    但是宋朝开始,这个事情就有了变化,有一个词汇叫作“皇权不下乡”,便是地方衙门并不能真正管理到村镇族乡,衙门行使权力,都要经过当地的家族进行。比如一个村落,要征税,其实并不是衙门直接到百姓家中收取,而是通过当地的家族势力间接进行。

    又比如宋朝的军制,财政养的禁厢军之外,朝廷并不能直接动员底层百姓。也没有直接动员的制度渠道,甚至都没有直接动员的能力。一切的社会基层事务,皆要通过家族势力进行。

    其实这是一种权利交换。从那一句“与士大夫共天下”开始,大宋赵家就把基层治理权交给了大小士族,换得大小士族对于赵家的支持。

    宋朝这个制度也严重影响了明清,导致明清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权利交换,对于国家而言,带来的坏处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明朝,士族富裕而国家衰弱的原因也主要在于此,士族权利致使土地兼并之下,整个国家连税收都收不到。

    这个问题是宋朝以前的朝代不曾有的,也是国家主要的动员能力所在。也是汉唐对外战争强横的原因所在,汉唐朝廷能直接动员所有的民力物力。宋明却缺乏这种能力,甚至到了后期,国家直接就丧失了这种能力。

    这是社会制度与模式最基本的比较。

    但是这个问题如今也给郑智带来的困扰,那就是河北两路之下,其实民间的基础统治阶层,对于赵家是有骨子里的效忠的。因为赵家开创的模式给了他们好处,那么权利交换之下,显然没有人愿意打破这种美好的局面。

    这也是为何宋、明、清三朝没有造反成功的原因,即便是李自成,若是辽东没有满人这个强力的外敌,也不可能让他攻入北京城。因为朝廷的统治基础不被打破,那么来自内部的反抗是不可能成功的。即便清朝的终结,也是因为外部的影响,被列强无数次打败,才有民间进步人士的崛起。

    那么郑智要来打破这种局面,便需要深层次的思考,手段必然是翻天覆地的。这个手段,归根结底便是土地改革。把好处直接给到所有的百姓手中,打破士族对于基层权利的垄断。

    也就能构建起郑智对于基层权利的回收,得到真正来自底层的支持。赵家与士族进行权利与利益交换,郑智便要直接与真正的基层百姓进行权利与利益的交换。换取广大百姓的支持。

    后世国民党常凯申统治的中国,其实也是建立在“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基础之上的,虽然并不完全一样,但是基层的形态还基本相同。

    打破常凯申的太祖之法,便是郑智之法。

    郑智想得极为通透,要想彻底根除赵家的势力,唯有以极为快速与血腥的手段解决大宋赵家的统治基础。

    否则,郑智的统治便是空中楼阁,随时都会受到反扑,随时都会摇摇欲坠。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郑智不愿意用赵家的模式与士族集团达成这种权利与利益的交换。不愿意与传统的士大夫共天下。民族与国家的传承需要知识,需要文化,但是并不需要这种传统的士族阶层。

    国家需要的文人士子应该是服务型的,而不是既得利益型的,更不是用整个国家与民族的权利与利益作为交换型的。

    大名府城之下,蔡京回头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军队,极为的安心,这也是蔡京人生之中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军队,多到漫山遍野,多到人山人海。

    蔡京抬头再看了看大名府城的高墙,还有高墙之上的铁甲士卒,心中也升起了许多自信。

    身边的种师道一脸的担忧,种师中却是老神在在,还有闲心左右打量。

    “来人,往城里射劝降书信。此番朝廷十五万大军已到,叫城内的乱臣贼子快快束手就擒。”蔡京话语之中有一股睥睨之感。

    七天集结了十五万大军,虽然不尽人意,却是也让蔡京心中能接受。

    说是十五万大军,在蔡京看来这个数字也没有什么问题,反正看起来人山人海。

    却是种家兄弟二人心中一清二楚,出征之前大军全部集结,皇帝赵佶亲自远出汴梁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