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铁血铸新明 >

第124节

铁血铸新明-第124节

小说: 铁血铸新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断然不能纵容此子此举,杨本兵不必客气,让天子驳回即可!”

    高起潜闻言怒不可赦,苍白的脸色有一抹潮红,要不是此子,如何有他们今日被动局面?

    待到咱家监军宣大,看如何收拾你?

    “陈督有有何看法?”

    对于高起潜言论,杨嗣昌表面不置可否,然则心里实在腻味。

    狗屁的本事没有,看不清形势,只知大放厥词,于事无补。然毕竟是盟友,不方便反驳,故而转头问起陈新甲。

    “唉!文弱兄,此事委实不易决断。

    张献忠若起而复反,则便验证秦督之言正确,也把您推至风头浪尖。

    若是不反,一时间,您也不能拿他如何?毕竟谁也不能担保张献忠今后会如何行事?

    总之,说来说去,此子占据主动。”

    陈新甲能做到兵部尚书,眼光不缺,才具也有,分析透彻入理,令人叹服!

    可也正因为如此,杨嗣昌脸色愈发难看。

    陈新甲能看到想到的,他自然也明白。可以说,在此事上,他们的看法如出一辙。

    同时,从传回来消息反馈,形式不容乐观。杨嗣昌明白张献忠靠不住,随时有可能重新反叛。

    张献忠在谷城、罗汝才在郧阳,虽然分别接受了熊文灿的“招抚”。

    但受“招抚”后,张献忠拒绝接受改编和调遣,不接受官衔,保持独立性。

    他把四万人的部队分布在总部谷城的四郊,分四营,各设一员大将率领。

    在休整期间,集草屯粮,打造军器,招兵买马,训练士卒。

    明显是在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从长远计,此时建奴败退,铲除张献忠正是时候。

    文弱兄不妨顺水推舟应承下来,如此,今后不管张献忠如何做,都牵连不了您。

    再者,当初天子顾全大局,听从您的建议,接受招降张献忠。

    然则,天子心中有刺啊!”

    见杨嗣昌左右为难,陈新甲小心给出自己的建议。

    “新甲言之有理!明日吾便进宫向天子建言,附议卢建斗。”

    听完陈新甲的话,杨嗣昌悚然而惊。自己怎么把这一茬给忘了,立马不敢再有丝毫犹豫,沉声应道。

    崇祯八年,各路叛军被大明官军围困于河南。

    为了冲出包围圈,十三家叛军首领,在河南荥阳举行了军事会议,决定分兵出击,打破官军的围剿计划。

    会后,张献忠向东挺进。

    他的部队作战勇猛,连破河南的固始和安徽的霍丘等州县,直指明朝的中都凤阳。

    张献忠部队,在大雾弥漫的清晨包围了凤阳城。

    不到半天,就全歼了守卫凤阳的两万官军,击毙守将朱国正等人,俘获了凤阳知府颜容暄,并当着百姓的面,处以死刑。

    张献忠把胜利品和府库里的粮食,分给当地的贫苦农民,又叫农民和四乡百姓,砍光皇陵的几十万株松柏。

    还拆除了周围的建筑物和朱元璋出家的龙兴寺,然后掘了老朱的祖坟,同时将凤阳富户杀的一干二净。

    崇祯帝得知消息后,立即穿上丧服,跑到太庙放声大哭。并下令朝廷官员素衣素食办理公务,表示哀悼。

    同时撤了兵部尚书的职,砍了凤阳巡抚和巡按御史的头,又把早已革职闲住的五省督师拉出来定了死罪。

    当初,若不是自己力荐,加之情况危急,崇祯帝绝不会接受招降张献忠的建议。

    万一张献忠复反,又有卢建斗之言在先,自己真是百死不得其恕!

    还是陈新甲看得清楚,不像高起潜,毕竟是太监,心性狭隘,不能就事论事,被仇恨蒙蔽双眼。

    “果然是陈大人看得清楚,咱家眼浅,还真是疏忽。”

    高起潜拍着胸脯,一副奴家怕怕的模样。

    杨嗣昌和陈新甲看了鸡皮疙瘩都起来,大明读书人对宦官多少都有一些看法,但为了政治联盟的需要,只有虚与委蛇。

    “高公公今后可要多加注意,秦家小子锐气正盛,有勇有谋,加之圣眷正浓,怕是不好相处。

    若是他日镇守宣府,没有具体把柄,最好忍让三分。”

    高起潜无谋,依仗的是天子宠爱,可现在秦浩明也不差。

    毕竟是盟友,杨嗣昌善意提醒。

    “咱家知晓。”

    高起潜阴柔应道,语气有些不在意。

    运筹帷幄,眼光格局或许不如朝堂大臣文人,可使阴谋构陷的手段,你们却是未必有咱家高明。

    听不听在他,对于杨嗣昌而言,心意到了即可。

    接下来,三人商议了一些目前急需解决问题,好在朝堂的时候形成一致意见。

    崇祯不喜欢结党营私,说话的技巧和方式需要相当注意,不可让他知晓是串通好,在这点,杨嗣昌做得非常到位。

    不像东林党人一样,肆无忌惮。(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百一十六节 生产建设

    (全本小说网,。)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秦浩明自然不知杨嗣昌如此忌惮于他,否则,当足以自傲。

    他现在正忙得马不停蹄,到处开展建设项目。

    主要建设有三个,一个是由张松荣主导的五灵谷马场。一个是阎应元负责的独石口关隘修复。

    另外一个则是基于两者的建筑材料,由秦浩明亲自发明的水泥建设。

    诱发秦浩明突然想到建设水泥,主要是阎应元呈递预算时,三合土的开支竟然占到整体的四分之一多。

    经过了解才知道,现在的建筑有多麻烦,城墙、台基往往是夯筑的。

    夯土是一层层夯实的,结构紧密,一般比生土还要坚硬,而土色不像生土那样一致,并含有古代的遗物。

    最明显的特点是能分层,上下层之间的平面,即夯面上可以看出夯窝,夯窝面上往往有细砂粒。

    其坚固程度自然不能与现代的混凝土相比,历时久了便可能风化、坍塌。

    至于三合土就更让人无语,用河底泥、贝壳粉、鸡蛋清、糯米汁、树胶五合一。

    然后还要掺入一点桐油和糯米浆,主要是起黏合作用,相当于混凝土里面的水泥浆。

    材料搅拌完之后,把它们堆在一个正方形的模子里,要用木槌反复地敲打。

    这主要起到凝结固化的作用,要拍到表面光滑为止。

    穷则思变,不难理解秦浩明好端端要建什么水泥厂。实在是三合土造价如此之高,且耗时耗力,真心用不起啊。

    至于所需钱财,随着时间的流逝,派人四处宣扬和戚家订婚效果终于显现出来。

    毕竟,在大明,一个刚满弱冠的总督代表着什么,有心人自然明了。

    更何况,在无冤无仇之下,官场原本就是花花轿子人抬人。

    秦浩明相当无耻,仗着自身官职高,连面都不露,只是让书办幕僚帮忙登记贺礼多少。

    自己则带着本宣府镇伤残将士家属四百余人,平整土地、建造窑炉、采买原料、建造宿舍、伐木烧炭,老人、青壮、妇女等全部围绕着建造水泥厂转。

    必须说明的是,第一批四百余人,除了全部是军属外,且是当中最为贫穷的。虽名为军属,实则和流民并无二致。

    其中个别人家,若不赶紧救助,随时都有倒毙的可能。

    经过天雄军记功郎中统计,八千伤残将士中,只有三千五百名家属可以取得联系。

    其他的要不没有资料,要不从小孤儿,更有许多在外地无法联系。其中种种,令人唏嘘感慨!

    乱世中,百姓流离颠沛,加之通讯不畅,不足为奇。

    三月间,临近四月,正是一年当中雨水最多的季节。

    这也就使得水泥作坊的建设停停歇歇,不甚流畅。

    好在人多力量大,特别是秦浩明把天雄军将士拉了整整一个千户队过来帮忙,故而时间虽长,但效率颇高。

    这些问题都不需要秦浩明操心,只要吩咐下去自然有人办理,可水泥窑炉是新鲜事物,却是要他时刻在场指导。

    想要跟后世一样自动化生产条件不足,秦浩明也没有那个能耐。

    水泥窑主要用于煅烧水泥熟料,跟烧制瓷器的原理差不多,关键还是掌握火候的问题。

    接下来的日子,张浩明忙得跟一个陀螺似的,所有的人都被他指使得团团转。

    创造改变生活,何况是与民生民计息息相关的产品,可以想象,水泥生产出来后,必将取代现在的建筑产业,获利不比肥皂少。

    出于保密的需要,整个厂房设计成封闭式,让亲卫负责看管。

    说实话,秦浩明并没有长期想垄断水泥和肥皂产业,甚至今后愿意普及公开,惠及天下百姓,毕竟事关民生民计。

    但前几年,却是要靠它们完成原始积累。

    并且,今后他还会发明其它东西,作为调节贫富差距的一个手段。

    作为一个穿越到乱世的穿越者,估计没有人会去在乎自身金钱多少,因为委实没有任何意义,不过是替建奴保守财富而已。

    于秦浩明而言,财富的意义是够用就行。

    但大明的财富差距太大,以至于亡国,连大明朝廷都没有丝毫办法。

    不管过去、现在、将来,贫富差距多大,社会不公,都是造成亡国的原因,也是他秦浩明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否则,华夏永远将陷入死循环,几百年就乱一次,遭受重大浩劫。

    只有将钱财掌握在手里,他才可以改变一些事情,这就是他要保密的原因。

    五月,小冰河的天气已经愈来愈热,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许多鸟兽虫鸣难觅踪影。

    可是水泥作坊工地上却是欢声笑语,奋战了近两个月,水泥窑炉终于完工。

    秦浩明现在的水泥厂是采取水泥立窑,最大的特点就是全手工操作,依靠人力。

    不过,这反而是好事。

    水泥厂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没有什么技术活,没有后世工业化的机器替代人工,反而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大人,真的就跟烧瓷器一样吗?”

    说话的是宣府镇最好的烧瓷能手王大力,也是他负责建造水泥窑,再次朝秦浩明惴惴不安的问道。

    若是烧瓷他自然无惧,可秦督口中的东西他委实没见过,心里没底。

    也就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这位年轻总督和其他官老爷不一样,平易近人。

    对他们这些低贱的匠户也老王老王的叫着,丝毫无半分高官的气度威严,方才敢开口想问。

    “放心,烧坏了也没事,本督不是笑面虎,不会怪罪于你。”

    秦浩明明白他的担忧,哈哈大笑,拍着他结实的肩膀,直接给他定心丸。

    长期的腐败对立,大明官员在平民百姓的心中早已多有不堪。纵使自己已经放下身段,可在他们心中还是相当敬畏!

    害怕一旦失败,则降罪与他。

    再说,水泥不像烧制瓷器,有失败之说。无非是质量好坏,或者说粘合度不够而已。

    如果真要勉强使用,只能说是次品,不过还是可以用的。

    他也没有希望一次通过,这里面还存在火候掌控问题,只是这些却要工匠们去摸索,他不过是提供方向而已。

    “谢谢秦督,谢谢秦督。”

    王大力松了一口气,弓着身子,不停的赔笑。

    爱民如子,或许真如大家所讲,自己真的碰到大明另类官员。

    “站直喽,挺起胸膛。老王大哥,本督不是猛兽,你们是这里的功臣。”

    王大力五十几岁的人,对他这样的一个年轻人如此卑谦,让秦浩明心里不是滋味。

    当然,是自己的官身让他如此,但他还是不习惯。

    要改变普通百姓对上位者的态度,任重而道远啊!(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百一十七节 官商勾结

    (全本小说网,。)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当不得,当不得。点火!”

    王大力依旧赔笑,可胸膛却稍显挺直,声音中也有一丝自豪。

    老王大哥,秦督叫我老王大哥,传扬出去,该是让人多有面子。

    烟熏火燎,烈焰熊熊,便宛如围着窑炉前众人的心情一般火热,这里承载着他们全部的希望。

    秦督仁义,帮大家建立了大平房,分配方面很公平,有老有少的一家人居住在一起。

    单身一人的则两人一个大房间,配有一个小厨房和天井。

    关键的是秦督说谁如果有女人可以组成家,立马可以盖一套新房免费居住。

    吃食是统一菜式,一天三餐,距离水泥厂对面的大铺房内,透明宽敞。秦督把它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