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土匪-第29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公,益州物产丰富,可以自给自足,最重要的要加强军事。自身强大,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诸葛亮说道。
“孔明言之有理,以益州之财力物力,可否再养十万精兵?”
吴顺严重精光闪烁。如果再能增加十万精兵,吴顺将不惧任何人。哪怕是袁绍曹操再联合一次,他也敢打出去。把战火烧到函谷关之外。
吴顺不像当初董卓,占据洛阳之后,还去讨好士族。当初董卓对士族的态度说起来还可以。只是士卒不满董卓独断专行,独揽大权,侵害了士族的利益。所以遭到士族的反对。
现在吴顺对待士族的态度,那是顺者昌逆者亡。遭到士族的反对,那是肯定的。所以每走一步,吴顺都要考虑好。
出了函谷关,几乎没一座城都是要强攻下来。想要敌人开城投降,几乎是不可能的。函谷关之外,掌权的,掌兵的都是士族之人。
考虑到将来地盘难扩,吴顺想到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加兵力。与袁曹联军大战之后,他深感士卒数量太少,大军团决战的时候,武陵军很吃亏。
听到吴顺想要增兵,诸葛亮的脸立马就垮了下来。
“不瞒主公,以益州之财力物力,可再养二十万大军。只是这军士待遇,不能太好。”
诸葛亮的意思是,只要按照其他诸侯的养兵标准,益州再增兵二十万,那也是毫无问题。只是吴顺当初定的军士待遇太高,以武陵军现有的待遇标准去增兵,诸葛亮觉得最多只能增加两万人。
“将士们为我益州百姓抛头颅洒热血,我们理所当然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待遇不好,谁愿意用心打仗?”
吴顺也知道自己家的事,白虎军团两万人,由于拿了第一军团的称号,军饷是翻倍的。其他军团的军饷伙食都不低,每天烧的都是钱。
“主公,增强军事实力,并非增兵一条路而已。”
这时候,法正说话了。
“哦,不知孝直有何看法?”
吴顺问道。
不增兵怎么增强益州的军事实力,吴顺还真想听一听。
“主公,武陵军有十二万精锐,陆地上的力量,已经不弱于任何人。如今函谷关在手,白虎军团扼守险要,关东诸侯只能望关兴叹。眼下,我军当增强的是水军的实力。”
水军,确实是益州的一个弱点。甘宁的两万水军,现在还没有可以使用的战船。吴顺也已经下令给水军建造战舰,可是新式战舰的建设,是需要挺长时间的。
“增强水军,无非是从战船着手,孝直可有好办法,能加快战船的修建?”
吴顺向法正问道。
“以招贤馆的名义,向全天下招募船匠!”
法正坚定地说道。
沅江船坞,已经有许多船匠在加班加点建设战舰。可是一支水军所需要的战舰,不止一艘,所以,益州需要大将船匠。
第五百零九章:招贤令
(全本小说网,HTTPS://。)
“以招贤馆的名义,会不会不合适?”
吴顺看向法正,诸葛亮二人。全本小说网;HTTPS://。m;
“主公,招贤馆闲置已久,倒不如现在打开影响力。”
法正依旧坚持他的看法。
“孔明,你觉得呢。”
诸葛亮没有说话,吴顺心中有着虚,不好下决定。
“主公,可以用益州招降馆的名义。”
现在的招贤馆,门可罗雀。士族子弟有大才。但是谁愿意来益州?寒门才子也不少,但是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走,风评中,益州是最差的。
所以诸葛亮觉得,法正的方法未必不可。招贤馆的名字招募船匠,足够说明益州对人才的渴望程度。
“好,那就让杨先生去发布招贤令吧。”
吴顺说道。
说起来,杨有财现在的生活过得那叫一个惬意。
以前,他是整个吴顺集团的官家,什么都要管一管。整天忙得得团团转,跟一个陀螺一样。
现在,他只负责招贤馆和食为天酒楼的事。招贤馆里一般是没事情做的,他只要关心一下就可以。大部分时间,杨有财都会在食为天。
“掌柜大人,主公有命令传达。”
食为天酒楼小二把一个信封递给杨有财。他一打开后,急忙丢下手上的事情心急火燎地去找吴顺。
杨有财被信中的内容弄晕了。
“主公,主公,主公……”
杨有财跑进将军府。
“杨先生,何事如此急躁?这可不是你的风格啊。”
吴顺正与诸葛亮,法正讨论战舰的事情,杨有财突然就到了。
亲卫营将士知道杨有财的身份,一点都不浪费时间,直接一路放行。
“主公啊,招募船匠们何须如此大张旗鼓啊?还要动用招贤令?”
只是招募船匠,杨有财觉得大可以不用使用招贤令。直接以张贴告示就可以。
“杨先生,这是两位军师讨论的结果,我也亲自确认了。”
吴顺说道。
杨有财心中有疑问,直接找吴顺询问,这是很好的现象。所以吴顺再一次给杨有财解释了一下。
两位军师讨论过了的,就是要使用招贤令去招募船匠?
得到了这个说法,杨有财心中就安定多了?
武陵军中的两位军师,那都是高明之士。杨有财这回是放心了的。
“既然如此,属下这就去发布!”
杨有财退下,径自去发布招募船匠的消息了。
……
半个月后。
“你们看到了吗?益州那边出传来的招贤令。哈哈,居然是招募船匠,还要求有工作年限。额,还有工钱,真的假的?”
益州的招贤令在士族眼力,简直一文不值。船匠是什么人?居然用招贤令。船匠这等工匠在士族眼中,那是万万配不上一个贤字的。
招贤令一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
都说吴顺做事随性,不按常理。这次真的是太异类了,竟然用招贤令这种高大上的东西,去招募船匠!
对吴顺的这种做法,天下人中有对此嗤之以鼻的,有充耳不闻的,也有如获珍宝的。
一些会造船,修船的人,得知益州在招募大量船匠后,开始成群结队前往成都。
益州对待百姓的态度,在整个天下都出名的。那是好得不能再好。而在益州,工匠一样可以做大官。蒲元师徒就是最好的说明。
趁着益州招人,一些不会造船的工匠也都一起过去。准备问问招贤馆的管事,其他的工匠要不要。
招贤令发出去一个月后,成都招贤馆就开始忙碌了起来。因为每天都有不少工匠前来报道。
杨有财现在挺忙的,还好他从吴顺那边“申请”了一位资深船匠,就待在招贤馆里问那些前来的匠人问题。
答不出来,不好意思,路费报销,请返回。如果回答得让船匠满意,那就恭喜你,从今以后,你就是兵器坊的一员了。
很多人兴高采烈地来,满怀期待地进来应募,最后只能遗憾离去。
给武陵军造船,还是有一定条件的。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上。
经过半个月的筛选,杨有财给吴顺挑选了一百五十名比较厉害的船匠。经过黑衣卫的摸底后,全部派去武陵郡造船。
一个半月,一百五十名船匠。这样的进度,并不能让吴顺满意。不过他也知道,一口吃不成胖子。
凡事不能急躁,设定好目标之后,按部就班的执行就行。
之前吴顺和诸葛亮,法正讨论的强军之路,提到了各军团的联合作战训练。
武陵军各军团,都是精锐,但各有所长?每支军团擅长的方向不同。
每次大战,各军团之间都要有相互的配合,才能打败敌人。
单一的军团,极其容易被针对。即使是亲卫营,曹操也敢设计。
战场上,真正杀红眼的时候,那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各种阴招损招都会使用出来。
自古成王败寇,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如果武陵军最后取得了天下,那么今天吴顺发布的招贤令,将会是一段佳话。
为了增强实力,应对当前的不利局面,吴顺想的够多,而且是想到,确认有用就去执行了。
这段时间,吴顺经常召集麾下谋臣武将讨论益州的未来。
重新夺回函谷关后,看似益州强大到没边,实际上现在是益州最为危险的时候。
东边的诸侯很可能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吴顺。
试想一下,一个益州,单独对抗三大诸侯的进攻,最后还能取得胜利,武陵军的实力会多么恐怖?
如果武陵军东出函谷关,关东诸侯,谁能抵挡。
合纵连横,自古有之。
昔日苏秦挂六国相印,合纵攻秦。现在曹操,或者袁绍,也可以联合诸侯,联合攻益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益州表现得过于强大,且地盘宽阔,实在惹人眼红。就算诸侯们无意于对付益州,一些有能力的士族也会去拾掇。
吴顺想要益州越发强盛,只能想尽办法提升武陵军的战力。在下一次联军形成之前,他可以强势出击,破了这个天下大棋局。
如果要问现在大汉最强的诸侯是谁,很多人都会不情不愿地说,最强的诸侯是吴顺。
河北袁绍强不强?
兖州曹操强不强?
他们两个加起来,都还输给了武陵军!
第五百一十章:平静的两年
(全本小说网,HTTPS://。)
武陵军以强势的反击打退三大诸侯的进攻后,整个大汉迎来了难得的平稳时期。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在蔡瑁回到襄阳后,刘表直接命令其领兵增援江夏郡,戴罪立功。
孙策得知蔡瑁来援后,明智地选择退兵,江夏战事结束。江东军和荆州军在江夏拼了个不相上下。
武陵军在安排好了各处驻军后,没有任务的各大军团全部回归成都。按照吴顺的要求加强训练。
征西将军府,现在成了武陵军将领们经常集会的地方。诸葛亮和法正等重要谋臣恨不得搬进将军府办公。
按照吴顺给的指示,各军团需要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加强相互之间的配合。
现在益州面临的局面,让将军们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吴顺给他们说明了今后武陵军要对付的敌人后,以张雄为首的武陵军将领,都表示会严格训练,以提升武陵军的整体战斗力。
以后的敌人不可能是单个诸侯,只要武陵军出益州,很可能会被群起而攻之。
建安六年,建安七年,是难得安稳的两年。吴顺安心在益州积蓄力量。其余诸侯也各自埋头发展。
曹操回到兖州,颁布了诸多政令,学着益州的模式,在不侵害士族利益的前提下,给百姓多一些生存空间。
袁绍回归河北,深感河北将士战力低下。不仅不是武陵军的对手,恐怕与曹军作战,要胜过曹兵,也是非常困难的。
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先登营,在与武陵军作战的时候,立有汗马功劳。虽然最终联军败北,但麴义带领的先登死士,其功劳不容抹杀。
只可惜麴义恃才傲物,实在让袁绍不喜。得了一些封赏后,职位原封不动。
吴顺等人在大战的时候,心惊胆战的是刘备。他在联军和武陵军大战之际,从后方偷袭了曹操。幸亏曹仁及时回军,不然吴顺早就赢了。
在武陵军的庆功大会上,吴顺点名表扬了刘备。说刘备是武陵军的好朋友。
而吴顺的这些话,一字不漏的都传了出去,闹得天下皆知。现在有些见识的人都知道,刘备已经是益州一方的人了。有武陵军爱护,轻易动不得。
殊不知,在曹操回兖州后,曾想出兵找刘备的麻烦,正是因为吴顺的话,才使得多疑的曹操取消行动。
现在刘备的徐州发展的不错,为了其仁义之名。徐州的赋税,政令对百姓都非常友好。加上刘备一向亲民的举动,已经赢得了徐州民众的爱戴。
刘使君之名,在徐州已经被众人传扬。
天下诸侯里,最为清闲的,非吴顺莫属。
一系列想法说出去之后,自有诸葛亮他们去筹划。出了具体方针之后,又有下面的人去执行。
有黑衣卫负责监督,没人人敢徇私枉法。
益州实行的是高薪养廉政策,官员的俸禄吴顺给的很高。各种福利也都非常到位。
在益州做官,虽然不能飞黄腾达但封妻荫子是没有问题的。益州的官员犯不着冒着徇私枉法的风险去谋私利。
“主公,徐州密报!”
吴顺正在藤椅上闭目养神,貂蝉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