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勒胡马 >

第599节

勒胡马-第599节

小说: 勒胡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珍呢?

    又不是姑臧,张茂一声令下,没人敢为华使通传消息;建康城内所谓的关防,其实就跟筛子一样。

    所以裴该的亲笔书信,在王导来前便已秘密送到了裴妃手中。裴该在信中先遵故例,问候姑母起居,随即通报了自己建国的消息,希望姑母可以返归中原,与己相依还有机会回老家去瞧瞧咧。

    裴该之信自然真情流露,复经胡飞等秘书润色,倒足以打动亲人。问题裴妃不是寻常女子,本就雅擅诗书,复又历经磨难,见识颇广,对于政治也更为敏感,当下把侄儿之信连读三遍,不禁叹息道:“文约乃欲族司马氏乎?”

    女子出嫁从夫,夫死从子,除非啥都没有,才可能孤身一人归依娘家。裴妃心说我如今已经过继了司马睿第三子司马冲为孙,则我后半生的贫富荣辱,就必须寄托在司马冲身上。倘若司马睿不肯臣服于华朝,南北便成敌国,司马冲论亲是司马睿之子,论名是晋家藩王,他怎么可能跟着我北渡呢?就算司马睿肯放,我也没理由携孙向洛啊。

    所以按道理来说,裴该就应该恳请我以长辈的身份去游说司马睿,恭奉华朔,如此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姑侄二人也才有相见于洛中的可能性。然而裴该对此却无一语他是觉得女人就不应该插手政治呢,还是根本不愿意司马睿归顺呢?!

    这个侄儿有些想法很奇怪,相处经年,裴妃也能够感受得到,裴该对于自己的敬重,不仅仅因为亲眷尊长之故、马厩相救之德,他对于女性,是肯平等相待的。故此以裴妃对裴该的了解,绝非认为女人不该插手政治,况且即便抱持这种想法的人,遭逢此等大事,也会希望女人能够在其中起到一定作用的吧。

    那么裴该根本不提此事,就只有一个理由了:他压根儿就不希望司马睿主动臣服,而希望将来能以武力压服之。

    出于对政治有一定的了解,裴妃可以理解裴该这么做的理由:倘若江南是别姓坐镇也就罢了,既为故晋藩王,且坐拥六州之地,则一旦主动臣服,又该如何处置啊?由得司马睿裂土称藩,那肯定是不成的;召司马睿入朝,则其部属又该如何安置?且在华朝尚不可能全力以谋江南的前提下,也容易造成地方长时间的动荡不安。

    与其如此,还不如你绍继晋祚,跟我对着干呢。反正你们暂时也没有北伐的力量,而等我缓过手来,就可以一举而彻底解决江南问题。

    可是到了那个时候,司马睿会是什么下场?继而司马冲又会是什么下场?我作为司马家的妇人,司马睿的姑母、司马冲的祖母,又当如何自处啊?这又不是身在羯营之中,到处都是敌人耳目,你只好自己闷头苦思计谋,不敢跟我商量;你在信中把担心和想法跟我说明白了,让我预先有个心理准备也好,何必不着一字呢?你当我傻啊?!

    果然感情这种东西,只要相隔一段时间,自然就会生分了……

    裴妃为此而心中不喜,于是面对王导的时候,直接就自称“我司马家一老妇”虽说其实并不算老。王茂弘因此而窃喜,这才敢把自家来意,当面道出。

    裴妃于情不管是对裴氏之情还是对司马氏之情于理,都不大可能坚拒王导的请求,阻止司马冲在他们准备好的劝进表章上署名。其实若按她原本的想法,是既希望司马睿不要摆正车马跟裴该作对,也希望司马冲不要掺和进这种事里去的,如此,则她才方便于两姓间自处。但读过裴该的来信后,裴妃多少有些愠怒,更有些自暴自弃,因此一口便应允了王导所请。

    随便了,反正天下事都是你们男人在作主,正不必理会我一个女人的想法……我是不是感到为难,你们根本就不会加以考虑啊!

    于是以吴兴王司马冲领衔,包括王导、王敦等丹阳群僚,江南各州牧守等联名上奏,恳请司马睿践位称尊。司马睿览奏大惊,坚拒不许。王导等以死固请,再三再四,司马睿乃叹息流涕道:“孤是罪人,唯有蹈节死义,以雪天下之耻,庶赎斧钺之诛……天子见在,诸贤何必逼我不已?!”直接拔剑就要抹脖子。

    王导等乃不敢逼,于是暂退一步,请依旧例,进位为晋王。

    司马睿心里也很矛盾,一方面不忍祖先基业至此而绝,一方面担心跟华朝作对将会死无葬身之地,同时又怕因为自己的怯懦、退缩,导致王茂弘等亲朋故旧没有下场……于是最终还是勉强首肯了,即于当年三月晦日即晋王位,立宗庙于建康。

    旋封长子司马绍为晋王世子,拜吴兴王司马冲为太保,王敦为大将军,王导为骠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纪瞻为卫将军督扬州军事,庾亮为尚书左仆射……

    对于华使孙珍,庾亮建议斩杀祭旗,以明顺逆之大义,司马睿却坚决不许,下令把孙珍礼送过江。

    孙珍折返洛阳,向裴该请罪,裴该笑笑:“彼等自大,乃抗拒王化,这岂是卿所能改变的无罪。”

    这个裴诜所推荐的孙珍,确实有些才能,但也并非神仙,不可能凭其一己之力,彻底扭转建康zhèngquán的向背。即便当年诸葛亮过江游说孙权,联合抗曹,那不也得鲁肃、周瑜在内部加以呼应吗?其实内部臣僚的意见,才是孙权定策的主因,诸葛亮不过锦上添花罢了。而如今的江东,内部又如何?王敦可比周瑜,王导可比鲁肃,那俩货只要有一个不赞成从华,连孙权一成权威和能动性都欠奉的司马睿又岂敢定策哪?

    这倒也在裴该意料之中。其实他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为一旦南北对立预作谋划了,既掌晋之quánbing,便即上奏,请将淮南、庐江二郡划归豫州管辖。

    这两郡都在江北,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想当年孙权和曹操就曾多番鏖兵于此。裴该一刀把两郡给砍下来,就此东线南兵不得过江,只能凭依长江,唯取守势了。

    裴该当初就曾经说过,守江必先守淮。而淮南、庐江两郡正好位于淮水中游,经此向东可以威胁徐州南部,向西可以与荆州军夹击豫州的安丰和弋阳,一旦将淮水以南连成一线,其势说不上牢固不拔,北军亦不能夺占优势。况且,还可以把淮南作为北伐的前进基地裴该当年不就是这么干的么?

    三国时代,其实东吴并未凭江而守,在江北仍保有大片领地,于东线阻魏人于合肥一线。正因如此,曹丕才认为孙权是大敌,屡次发兵往攻;诸葛恪也才有魄力发倾国之兵北伐……虽说南下、北伐,进攻方往往铩羽而归,但若中隔长江,还会形成这般绵延数十年的拉锯战么?

    然而江南势力伸过长江,并非仅在东线,中游的荆州所辖甚广,西北部的魏兴郡隔南山与雍州相邻,北部的南阳、南乡,隔伏牛山与司州相望,实如一把bishou,直插北朝之腹心。只不过裴该当日还不想也不敢太过刺激建康zhèngquán,况且荆州被王敦目为禁脔,则自己在东线下刀犹可,若在西线割取荆州的江北郡县,王处仲必不肯善罢甘休。

    好在雍、司两州,既是北朝的核心所在,自然防守严密,相信南军不敢轻易来攻不象东线,只有苏峻一支兵马,还主要屯扎在青州,南部防御薄弱,倘若被南军轻易夺取淮南,则多半会形成雪崩之势。

    因此裴该在践祚之初,即命周晋率一旅之师屯于武关,薛宁率一部扎于梁县,以防荆州兵北出。他最初想要委派甄随,说:“卿为南人,理当善于应对南兵。”但是甄随不肯,说:“大……陛下曾许我去打石勒,如今却将东方事,全都派给了祖家军。即便如此,臣亦当警护在陛下身边,以防祖家军战败,就好顶上去。

    “王敦那废物,未必有胆量率兵北上,则若置我于司州以南,不跟放假一样么?两三年内,哪里还能捞得到仗打啊!倘若南人真的不肯归从于陛下,且待北方平定后,臣请命率军直下荆州,一口气杀回老家去。

    “至于如今,这差事我是断不肯去的。”

    裴嶷在旁边呵斥道:“陛下金口玉言,既有旨意,将军焉敢不遵?!”

    甄随瞥他一眼,反驳道:“陛下往日还说让我去打石勒来着,难道就不是金口玉言么?裴公是敬的陛下本身,还是敬的陛下的皇冠哪?”竟然说得裴文冀哑口无言……

    裴该之所以最终默许了裴嶷等人的谋划,提前归洛逼宫,是因为除祖逖外,其它各方势力,暂时都不足为虑,很少有敢对己方采取攻势的尤其在太原、荥阳两战已大挫羯赵之后。江南看似庞然大物,其实是只纸老虎,司马睿是半拉傀儡,王敦只会窝里斗,尤其是南军北渡,与中原骑兵争雄于河洛之间,难度系数实在是太高了。

    汉中周访,势力小弱;凉州张氏亦然。别看张家有雄骑数万,终究人口太少、生产力太低,是难以支撑较长时间远征的,有游子远镇守秦州抚戎,裴该乃可无忧。还有平州的刘琨,不但屡经丧败,而且隔绝甚远即便在原本历史上,刘越石于东晋建立,也仅仅上了一道有名的劝进表章而已,没起过什么实际作用。

    当然啦,刘琨也算当世名人,又跟祖逖交好,裴该也不希望他没下场,尤其刘琨身边还有一个自己更加看重的温泰真。因此裴该在登基后不久,便即召见温峤,好言抚慰,希望他能够把册命刘琨的诏书带到平州去,并且劝说刘琨俯首。

    裴该封刘琨为“从一品加少师,使持节,都督平州军事,涿县公”只比祖逖低一级而已,并且文武区隔,让他们不便比较高下。同时还拜温峤为平州刺史,拜刘演为“上将、抚军将军,护东夷校尉”,二人皆封亭侯,其余刘氏将吏,根据温峤所提供的名单,亦各有封拜。

    温泰真的态度还算比较好的,终究往来中原多次,对于裴家的势力和武威深有体会,尤其自家蜷缩东北,也没什么可以拮抗的资本。只是温峤坚决不肯当场领受爵禄,告罪说:“臣乃刘公属吏,去留当从刘公心意。此归平州,自当劝说刘公归华,然若刘公执意不许……陛下看重之恩,且容来世再报。”

    其实裴该唯一担心的,是鲜卑。

    虽然拓跋才经丧败,且内乱方息,但若执意为敌,亦足动摇并州。其实那些游牧民族惯常南下抢掠,即便恭奉晋朔之时,除去猗卢跟刘琨约为兄弟的那段时间外,也是三天两头会来犯境的,顶多是不攻城邑,不戮官吏罢了。可是,裴该能够允许如今镇守并州的诸将,比方说刘央等人,跟拓跋约为兄弟吗?

    所以一方面要尽力羁縻拓跋,另方面也须在新兴境内,常驻一支强有力的骑兵部队,鲜卑若敢伸手,就得当场剁下刀子去。

    在目前的状况下,裴该不便向拓跋讨还晋人所割让的雁门诸县,同时还得维持贺“代王”的名号……

 第五章、河北盗贼

    温峤千里迢迢,还未能抵达平州,襄国方面先就得到了裴该践祚的消息。/全本小说网/https://。/

    且说石勒自退归襄平后,检点败军,十成里少了六成,尤其羯赵精锐,损失惨重,不禁沮丧。但他很快就强自稳定了情绪,急命人草罪己之诏,把南征失利的责任全都揽到自己身上,以安诸将吏之心。

    程遐还想趁机进张宾的谗言,说张宾擅自致书河北各城守将,要他们做好御晋的准备,此为越权之举——“太傅唯愿陛下丧败,乃可显其有先见之明也。”

    谁想石勒对此却付之一笑,说:“太傅自有先见之明,朕出师前,便已说得明白。前言犹自在耳,且朕得以归返襄国,亦多得太傅先令诸城固守之力,又岂能怪罪于他啊?”

    程子远再多说几句,反被石勒斥退——关键他没有帮腔的了,张敬自知谋划失利,能够仍保禄位,已属侥幸,短时间内哪敢再说话啊!

    随即石勒便命遣使召唤张宾,回襄国来谋划大计。

    诏下尚书,程子远捏着那一张纸,仿佛觉有千钧之重……好不容易才把张宾给轰走,本以为可以徐徐离间他跟天王的关系,只要功夫下得深,总有张某宠衰恩尽的一日,则中朝事,唯我一人主掌,谁想到天王那么急着要叫他回来。张宾一旦归还襄国,还能有自己好果子吃吗?

    张敬算是完蛋了,虽说天王暂未责罚,但谁都知道当日一力主张豪赌的是他,辅佐天王,实际于军中谋划的也是他,则既遭如此丧败,他又岂能无过?天王不过是担心影响民心士气,所以暂时留着他罢了,即便秋后仍不算账,此人说些什么,天王也不会再搭理,肯定会被边缘化啊。

    程遐失张敬,如断一臂,再加军败,则依附者之心必然离散。那些家伙若是去投靠荀绰、裴宪等还则罢了——都是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