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勒胡马 >

第53节

勒胡马-第53节

小说: 勒胡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支藩王断了嗣,说不定哪天就要除国,诸王内眷还怎么可能真对她好?

    只有司马睿念及往日之恩,更重要的是王导提醒他,司马越的门生故吏还有很多,可能陆续都会南来,你要是能够把东海王妃牢牢捏在手里,还怕收服不了那些人的心吗?所以他对这位叔母是恭敬得不得了。这回不但允许起造东海王府,让裴氏别居,还特意赐下了数十名奴婢、两万钱、五百匹绢,以及三百亩的田产。

    至于裴该,自然也有赏赐,此外王导还送了裴该五名仆人。

    但是裴该并不满意,因为搜索记忆,他原本散骑常侍、南昌县侯的供奉比这要多得多,而且裴家在河东可是地连阡陌,闻喜一县过半的田产都是他们家的,这奢侈惯了的,你光给一百亩地管蛋用啊?“彼等南来既久,侵夺田地各以千万顷计,今止与我等三百亩,不过三四户所耕,何其的吝啬!”

    裴氏安慰裴该,说:“田产各家所殖,谁肯送人?然以文约之才,相信必能重置产业,不会比王家差的。而且……”说着话神秘兮兮地一笑:“即建邺,也并非全无我裴氏亲眷,彼等不日必当登门,文约且稍待吧。”

    裴该知道“永嘉南渡”,无数中原士人逃至江东,除了姓王的那几个以外,肯定还有自己……原本这具身躯所认识的人。前些天自己寄寓王导府上,他们不方便过来拜望,这回既然有家了,肯定陆续都会登门的。但想不起来可能会有谁……裴氏的亲眷?除了王家和司马家,还有哪一家?

    结果要么不来,一来就成群结伙,第二天一早起来,便有仆佣递过来厚厚的一摞名刺。这仆佣本名王陵,王导称说其人机灵,又熟悉建邺内外各南渡家族,所以推荐给裴该做管家。可是既然跟了裴家,按照规矩就得改名叫裴陵了,问题这名字可叫不得呀!

    裴氏据称乃是嬴姓飞廉之后——也就是说跟秦始皇是同一个祖宗——飞廉六世孙陵受封于苹,称苹氏,后转封裴(原字为上非下邑),乃称裴氏——所以裴家的老祖宗就叫裴陵,这名字怎么能给一个下人用?

    裴该不禁恶意地想道:王茂弘你丫真不是故意的么?干脆,我把这佣人名字改成“裴仁”好了。一则我原本在胡营里就有个倒霉佣人叫裴仁,也省得再记新名字;二来么……哪天我再把他送回去,是不是他就该叫王仁了?

    ——王仁乃琅琊王氏之祖,王祥、王览之祖父也。

    王导有句话倒是没有说错,这个裴仁对南渡各家的情况都比较了解,所以那摞名刺是按亲疏远近和地位高低,由上往下依序排列好了的。裴该先朝最上面那张瞥了一眼,不禁大吃一惊,赶紧整顿衣冠,快步出迎。

    门外高高低低地站着十好几个人,当先却是位贵妇人,头上还戴着斗笠,轻纱遮住了面孔。但裴该都不需要认脸——其实看脸反倒未必认得——便即扑倒在那贵妇身前,假装哽咽着,口称“姑母”。

    那妇人赶紧伸手搀扶:“文约不必如此,起来说话。”

    他怎么又冒出来一个姑母呢?原来裴该曾叔祖裴徽共生四子,长裴黎,次裴康,三为裴楷,四为裴绰;其中裴康生了裴盾、裴邵等,还有就是嫁给司马越的东海王妃裴氏;裴楷则生裴瓒、裴宪等,还有就是眼前这位姑母,嫁给了卫瓘少子卫裔。

    卫家本籍也在河东,跟裴家同郡不同县——裴氏在闻喜,卫氏在安邑——所以两家关系一向也很不错,自可互通婚姻。其实前几天王导、王邃就提起过卫氏了,但裴该当时并没怎么往心里去——因为卫瓘二十年前就被楚王司马玮矫诏给杀害了,他几个儿子也全都跟着一起死了,卫夫人应该是其弟卫实之女,这谁能想到卫瓘的儿媳妇也能跟着过江来呢?

    裴该将门外众人迎入家中,卫门裴氏跟他打了个招呼,就转道去拜望堂妹东海王妃去了——其实她前几天就已经进过宫,见过了堂妹,所以裴妃才会说:“即建邺,也并非全无我裴氏亲眷……”今天这位裴氏再来,主要是给其他几位来做引见的。

    跟着她来的,好多都是卫家人,包括了王邃提起过的“卫道舒”,也就是卫灌之侄、卫实之子卫展,还有他妹夫(卫夫人之夫)李矩李茂约,以及几个疏支卫氏族人。此外还有一个姓卫的,二十多岁年纪,生得是淡眉凤目、悬鼻檀口,乍一瞧倒似是女扮男装,而且还得是林黛玉那种病美人。裴该刚才知道自家姑母来了,赶紧出迎,就没去细瞧其他名刺,不知此乃何人,还得卫展现给介绍:

    “此舍侄卫玠也。”

    裴该心说怪不得,原来是卫叔宝!

    这位卫玠,据说乃是晋朝着名的美男子,但是身体一直很虚弱,三天两头得病,结果某次从江夏来到建邺,人们争相围观其绝世姿容,竟然搞得卫玠受了惊扰,病情加重,没过多久就死了……故谓“看杀卫玠”是也。

    可是,如今就流行这种病态的容貌吗?后世不少小鲜肉瞧着比他更象女生呢,但全都健健康康的,就不可能靠病容来吸引粉丝吧?

    除卫玠外,更使裴该惊讶的,是竟然这伙人里面还有几个姓裴的。当先一人,朝着裴该深深一揖,表情极度的夸张:“我等孤悬族外,今得拜见二兄尊范,真正不胜之喜……”说着话眼泪直接就下来了。裴该心说不是吧,你胡子都老长了,一张风干橘皮脸,瞧上去没有五旬也得四十多了,你叫我“兄”?!

    经过仔细打问,才知道原来是裴氏疏族之后——其实若论血缘关系,也不能算很疏,这位裴嗣裴继产本是自家曾祖裴潜之弟裴儁的曾孙。

    始祖裴茂共生五子,长名潜——就是裴该的曾祖——次名儁,三名徽,四名辑,五名绾。其中裴潜、裴绾都官至魏尚书令,裴徽做到魏冀州刺史,裴辑差一点儿,仅仅得到魏金紫光禄大夫的闲职;唯独老二裴儁,他竟然仕蜀做了光禄勋!

    据说是裴儁还没成年的时候,送姐夫入蜀就任某郡的长史,谁想到去得成,回不来,随即天下大乱,道路阻隔,就此被迫留在了蜀中,成年后先出仕刘璋,后又跟从刘备。其子裴越,曾在蜀汉担任督军,一直到曹魏灭蜀,才被迁回中原,定居在洛阳。

    所以这一支与其他几房长期分在敌国,后因形势所迫,也没再迁回河东聚族而居,关系向来比较疏远。据裴嗣说,他是去年在胡汉大军围洛之前,跟着人跑出来的,包括自己儿子裴常在内,一族也就十来口人,又没啥资产,到了江南只好依附卫氏而居。

    随即裴嗣就把儿子裴常叫过来,给裴该磕头认伯父。裴该心说你叫啥名不好,叫“赔偿”,这可不吉利啊——不过这年月,倒还并没有“赔”字,所以也没有“赔偿”这个词儿。一瞧裴常跟自己年岁差不太多,那你还是别学你爹那么谄媚吧,老老实实叫我叔父好了。

    话说我是记得东晋南朝时,确实有几个姓裴的——比方说那位将要给《三国志》做疏的裴松之——但不知南渡的根源何处,总不会就是你们这一支吧?勒胡马

    zj190128g

 第四章 继嗣

    南渡者中象裴嗣父子这种状况很普遍,本身不算普通百姓,而是士人,但身无官职,又乏财产——或者在路上被抢光了——渡江后衣食无着,只得依附同郡豪门居住,就此逐渐形成了一种无奴婢之名而有奴婢之实的特殊中间阶层。(全本小说网,https://。)不过裴氏父子运气还算比较好的,突然听闻裴家正支有人南渡了,那就赶紧央告着卫氏,要到建邺来抱大腿啊!

    而卫氏原本在中州就不算顶级豪门,尤其卫瓘父子遇害后,就光剩下有爵无官的卫实一支,以及一些孤儿寡妇(比方说卫玠就是卫瓘之孙,次子卫恒的次男),势力日蹙,因此南迁后也不敢居于建邺附近,而被迫得在相对偏远的江夏落户。

    ——还有一支跟他们都比较熟的解县柳氏,也是河东豪门,则定居在了襄阳。

    这回还是卫展、李矩都有出仕琅琊王之意,所以才带着卫玠等人到建邺来谋官,顺道让卫夫人教教王家小子书法,跑跑王氏的门路。结果听王导跟他们说,东海王妃同样南渡了,不日便会从寿春赶来,所以赶紧的,把卫门裴氏他们都叫过来认亲哪。

    既是同郡,本该抱团取暖,而且巴上裴该用处还不甚大,若能蜷伏在东海王妃羽翼之下,那前程就比较有保障了。

    裴氏父子则欲趁机脱离卫氏的庇护,复归本家,一提出此议来,裴该自然无有不准。一来庇护宗族,乃是这年月的政治正确;二则他缺钱更缺人,若如裴氏所说,想在江东厚殖产业,重振家声,就非得招揽足够的办事人手才成,那还有谁会比同姓更加可信呢?

    裴嗣、裴常只要不是太傻,肯定懂得只有宗族繁盛,自己小家庭才能水涨船高的道理,而且他们家偏离主支很久了,自身又无官无爵,起码一两代内,也根本不可能爬到裴该脑袋上去。至于阴奉阳违、以庶欺嫡、以奴欺主等事,裴该若是够精明呢,那就不成其为问题,若是颟顸呢,换了别姓一样可能捅篓子。

    因此裴该便把裴嗣、裴常一家子七口人全都留下了(卫氏当然不敢不放人),并且取出琅琊王所赏赐的那三百亩田契,要他们先去勘查一番,看看能否挑起管理的重担来——眼瞧着便是春播之期,此事万万不可耽搁。

    这三百亩田地的位置,是在东南方的句容县境内,距离建邺城五十多里地,照理说最多两天便能打个来回,但裴嗣父子去了整整六天,才又重返建邺。过来向裴该和裴氏——理论上那田地是东海王家的,还不是裴家的——禀报产业情况后,裴嗣趁机就说啦:

    “我家田产往南不远,在丹山之北,有一小泽,名为丹湖,其水自地下涌出,而注入秦淮。据乡人言,湖多产出,鱼虾、芦苇、菱角、菰米等,且有野雁、白鹭,及沿湖田地可万二三千亩,分在土着南貉手中,尚无豪门占据,因思若以东海王家之名强购之,断无不得之理也……”

    有些话裴嗣没敢宣之于口,那就是:真可惜东海王家如今只剩下一名寡妇,而裴文约才刚南渡,也还没什么势力,所以咱们不能强抢,只好求购。可是不管再怎么打着王府的旗号,压低地价,你终究得拿点儿钱出来吧?可是——你们有钱吗?

    裴嗣父子一张嘴,就能听出来确实是裴家人了,家学渊源,口舌便给,真有嘘枯吹生之能,一番描述,把小小的丹湖吹得简直比芍陂、巢湖乃至具区(太湖)还要富庶和美丽,听得裴该多少有点儿心痒难搔。鱼虾我所愿也,雁鹭亦我所愿也,尤其雕胡饭我还没吃过哪,很想尝试一下……

    裴氏建议说,不如我再跑趟琅琊王府,求司马睿多赏赐点儿钱财吧?裴该摇摇头:“恐大王也无甚余财,且若厚赐我等,则他人将如何议论?”算了,还是我去找有钱人打秋风吧。

    于是便去拜访王导,说是来借钱的,王导问他:“所须几何?”裴该也没有地价的概念,随口就报:“无需百万,有数十万可也。”王导当场就惊了:“何须如此之多?!”他大儿子王悦恰好在旁侍立,闻言也不禁脱口而出:“裴君以我家为巨富乎?”

    裴该一翻白眼:“江东皆卿家产业,安得不富?”

    王家父子当场就惊了,随即王导呵斥儿子,说这里没有你说话的份儿,转过脸来,就要求裴该慎言:“江东乃国家所有,何言我家?”就算是真的你也不能这么明说啊!

    裴该双手一摊:“吾裸身来,不贷金无以为资……”这是套用了《史记》所载陈平的话——“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茂弘若重该,便请相借,异日必当百倍奉还。”

    王导说也别还不还的了,先告诉我你要那么多钱干嘛使啊?裴该把事儿一说,并且退一步,说我没想拿下整片丹湖和湖边土地,暂时有个三五成的也就满意啦。王导先摇头,继而又点头,说:“山林湖泽,国家所有,丹湖岂可售人?然若欲得湖边田地,此事倒也不难。”

    于是他就去禀报司马睿,最终商定以东海王的名目,强征丹湖西、北两面的六十多顷土地,司马睿拿出几个王府小吏的名额出来,给几家土着大地主作为补偿,再随便漏几个小钱给小地主——至于自耕农,那就管不了啦。随即司马睿还要求裴氏再进府来,由他亲自授予田契。

    裴氏跑了一趟琅琊王府,回来就对裴该说:“景文与我商议,欲复兴东海王家……”

    东海王司马越曾经秉持国政,拥立司马炽为帝——前代惠帝司马衷据说是被他毒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