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勒胡马 >

第476节

勒胡马-第476节

小说: 勒胡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央不禁蹙眉道:“敌垒甚坚,我若强自往攻,徒损士卒,不易取胜。且地势颇狭,难以机动,即有万马千军,也无用武之地啊……倘若石生稍稍退后,止守介休,反倒易与了。”随即一拍桌案,说:“我意已决,绝不浪掷士卒性命!”

    陈、姚等将不禁面面相觑,都在心里说:“倘若是甄随在此,必不会如此怯……哦,持重。”姚弋仲便道:“将军所言有理,我等自不能强撼敌垒,白白伤损士卒,但可设谋诱使石生出垒来战啊……”

    刘央乃问:“如何诱敌?”咱们所处的地方,就象是一个漏斗,我在漏斗小口,敌人正当其前,倘若能够加以突破,地形瞬间开阔,就方便调动敌军了;但既不能突破,就只可前后机动,又怎么引诱石生出战哪?就算假装后撤,石生也未必敢出垒来追啊……

    司马欧阳根时亦在旁端坐——他虽然不能插手军事指挥,但总有旁听和建言的资格——当即笑笑,说:“石生为羯奴从侄,凭姓氏而显贵,且兼年少,必定气盛,既不能诱引之,将军何不尝试激之使出呢?”

    欧阳根字元基,扬州人氏,出身寒微,算是会稽贺氏的依附,少小即与贺氏子弟同学。他自称熟习诸葛孔明、马孝兴{马隆}等名将阵法及风占之术,又粗通军械、营造、数算之学,常自叹不为郡中所重,英雄无用武之地。因而裴、祖北伐之后,他便束装往投,只是难入祖军——没谁瞧得起南貉——只得再往西投入裴军中,担任刀笔小吏。

    他是纯粹的南人相貌,黑且矮小,但是嗓门儿挺大,口舌便给。裴该觉得此人颇有鼓动之能,经过考核之后,便命之为“劫火营”的营司马。

    此前欧阳根在甄随部下,每每献计,甄随却从不听他,开口闭口都是“吕先生如何说”——其实是甄随自己有主意,故借吕静之口道出——司马你下去好好核算功勋就是了,哪儿那么多废话啊?好不容易甄随给调走了,吕静趁机辞官返乡,继续去编他的《韵集》,欧阳根终于得着机会,可以展示自己的“葛马之才”了。

    于是翌日,便有一支晋骑出营,前至赵垒前,相隔一箭之地,齐声高呼,以吸引赵军的注意力。石生闻报往观,心说难道是来“致师”的么?

    致师乃是一种古lǎoxi俗,两军对阵之时,先由猛将前出,一对一地打上一场,胜者可以鼓舞士气,败者难免人心沮丧。只是史书所载,这种风气主要盛行于西周到春秋,阵前致师的多为战车,或较御术,或较射术,或比车右的蛮力;战国以后,战车逐渐退出战争舞台,致师之事乃日趋式微。

    后世所谓的“武将单挑”,其实就是由致师风俗演化而成的,《新唐书》中即有“令{尉迟}敬德执矟,略其垒,大呼致师”的记载。但车战时代战法相对简单,且致师更主要是作为一种军事礼仪存在;进入战国以后,用兵惯行诡道,更不言礼,就很少再有人这么干了——就算有人嚷嚷“致师”,敌对方也多半不会作出回应。

    所以石生跑来瞧,纯属看热闹,他根本就没有出战之意,更不打算响应阵前“致师”。然而只见数百晋骑于垒前驰骋、呼喊一阵,一瞧不少赵兵登垒而望,便即分为两队,多数稍稍却后,排列阵势,前出十骑,分为东西两组,各执长杖,貌似想要“击鞠”。

    “击鞠”也就是打马球,这种运动肇兴于东汉,曹植《名都篇》中即有“连骑击鞠壤,巧捷惟万端”的描述——石生自然也是知道的。正自疑惑,就见一骑举起一枚黑球,扯着嗓子高呼道:“这不是鞠啊,不以皮包,不实以毛,究竟是何物了?”

    余骑齐声叫道:“这不是鞠啊,乃以黑岩磨成,是个石嘞!”

    先前高呼的骑士乃叫:“既然是石,便当击之!”于是掷黑石球于地,两组人马当即挥舞长杖,开始奔驰、击打起来。

    退后的数百骑齐声高唱道:“石逦逦,击之西;石隆隆,击之东;石烂烂,击之南;石黑黑,击之北。石即不能遂,亦将击其碎!”

    石生侧耳倾听良久,终于大致明白了此歌之意,先感愠怒,继而却笑道:“晋人无能为也,是故以此激我。我岂受激之人呢?”号令三军,擂鼓而呼,把对方的歌声给我压下去,免得动摇军心士气。

    结果晋军接连在赵垒前打了三天马球,羯军却一人一骑也不肯出战。刘央不禁朝着欧阳根苦笑道:“司马苦心策谋,可惜贼却不为所动……奈何啊?”

    欧阳根恚恨道:“此必羯贼将兵皆为粗人也,不明我歌中之意!”

    刘央心说你那歌子确实朗朗上口,旋律也还算优美,连我听了都想应和,但……什么“逦逦”,什么“不能遂”,你若不解释,连我都听不懂啊!

    姚弋仲倒是受到欧阳根的启发,忽生妙想,发言道:“石生既是粗人,我等便可以粗物激之——昔在部曲营时,曾听大都督说起司……宣皇帝与诸葛亮对峙之时,诸葛亮赠之以妇人衣衫头面……”

    于是挑选了一名死士,命欧阳根现编了一番话,使其背熟,然后带着一具木匣,前往赵营,说是要送给石生。石生打开木匣,只见其中盛装着一套妇人彩衣,还有些首饰、头面,正不得其解,就听晋使拱手道:

    “我家刘将军此来,本闻石将军勇名,欲与君会猎疆场,以定伯仲、输赢。孰料石将军坐拥数万大军,而为我寡兵所逼,竟不敢出垒应战。刘将军因此疑惑,云:得无传闻有误,所谓石将军,其实乃石勒女公子,而故以男装惑人么?否则,何以如此怯懦啊?乃命小人送彩衣、头面与女公子。刘将军方丧偶,欲求女公子为妻,两家结为姻亲,乃可罢兵修好,岂非公私两便之事么?”

    石生不听此言还则罢了,一听此言,不禁气得是怒发冲冠,目眦欲裂,当即拍案怒骂道:“刘某无状,竟诬我为女子乎?!不杀此獠,我绝不在世为人!”当即一摆手,众将一拥而上,将来使乱刀砍翻,随即斫下首级,即用那件彩衣包裹,上书“来日决战”四个大字,遣骑兵掷回晋营……

    。。。

 第三十九章、红日西堕

    关于诸葛亮送司马懿妇人衣衫头面,以激其出战之事,最早的记载见于《三国志》裴疏引孙盛《魏氏春秋》,说:“亮既屡遣使交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怒宣王。(全本小说网,https://。)”其后《晋书》因袭之,又通过《三国演义》而广为世人所知。

    《演义》中甚至再度演绎,说司马懿“佯笑曰:‘孔明视我为妇人耶!’即受之”——他还真接下了……

    此事是真是假,暂且不论,即便是真的,那也属于司马懿的黑历史,司马氏既得天下,则谁人还敢言此啊?一直要到东晋中期,司马家quánbing大堕,不但和琅琊王氏等南渡世族“共天下”,还屡屡为权臣所挟,孙盛才敢把这事儿给记录下来。至于裴松之引用,因其乃南朝宋人,当然不在乎抹黑司马家的老祖宗。

    所以说了,倘若真有此事,当世知者寥寥,敢拿出来跟人议论的,也就只有裴该一个而已,石生乃至赵军全体,是没人知道的。这一激将计很毒辣,也就司马懿能忍,换了个人未必有此心胸,但若已有前例,大家伙儿心里都有了底,说不定就不会上当了。

    石生终究是小年轻,且向来自恃武勇,又从来都没听说过这类事儿,那他当然忍不了啦。况且接见使者是在大帐之中,使者那番无比刻毒的话尽入诸将之耳,倘若石生不对此有所反应的话,这羞辱就算是硬生生咽下了,则他在诸将心目中的地位必然会受到损伤——

    这么恶毒,当面羞辱你,当你是女人,你都能忍?你其实是怯懦无胆之辈吧?说不定过不了几天,“女公子”的外号就会传遍全军了……晋人再一宣扬,传遍全天下都有可能,那他石生还有脸苟活于世吗?

    因此即便王续等人反复劝阻,说这是“激将计”,大王你可千万别上当啊,石生全当耳旁风——难道我不知道是计吗?但这事儿没落到你们头上,你们自然可以春风马耳,跟一旁说风凉话,而我若硬食下,从此还有脸见人么?!

    石生决定明日出垒,与晋军决战,诸将乃纷纷应和,士气甚高——终究主将若是背负什么“女公子”之名,咱们在其麾下,脸面也自无光啊。

    由此陆续建言,有说并州民生凋敝,粮秣本来就不足,实不宜与晋人长期对峙的;也有说晋人终究兵寡——据探查尚不足万,也就赵军的三分之一而已——即便再如héyong悍善战,我等背垒而战,即便不胜,及时退回,也不至于大损的……总而言之,把王续等人的持重之论彻底都给否了。

    石生虽感愤恚,却也不敢托大,乃反复与诸将商讨,最终决定留万卒守垒,自将二万兵马前出列阵,与晋师对攻。

    于是翌日一早,双方营垒中各自擂鼓,随即士卒陆续开至营外,布下阵势,遥相对峙。石生立马阵中,却迟迟不见对方有进逼之态,转过头去以问王续,王续道:“以臣揣度,晋人必欲疲我,待我气泄,然后发起进攻。”石生便问:“我可先攻否?”王续摇头道:“还请大王稍安勿躁……”

    主要是红日初升,在东南方向,阳光是侧迎着赵垒照射过来的,羯军士卒难免觉得有些晃眼……王续道:“贼若趁此时来攻我,我朝向不利,或许难御。则彼既不动,我又何必先攻呢?”

    于是双方谁都不肯率先发起进攻,就这么遥遥相峙,对耗良久。石生趁机调动兵马,把阵势排布得极为牢固。他考虑到连日来遣兵哨探,晋军中骑兵数量不少,装备也比赵骑为良,既然地势狭窄,骑兵难以机动,就很有可能在恶战之际,尝试正面直撞赵阵,因而预先于前锋布置了不少的长矛兵,随时准备阻遏敌骑的冲锋。

    太阳越升越高,终于接近头顶方向,晋阵中这才一通鼓响,几个方阵步骑混编,开始缓步朝前推进。石生见此,当即抽出刀来,望空一举,身旁大旗磨动,赵阵也相应而前。

    双方逐渐接近,先以弓箭对射,继而短兵相接,很快便即厮杀到了一处。晋兵素质颇高,刘央等将的指挥也颇有章法,甫一接触,即将赵阵逼退十数步。但石生虽然年轻,终究跟随石勒转战河北,也有四五年的战斗经验了,其麾下诸将,亦多勇士,再加上出战兵数超过晋方的两倍,于是及时调整部署,调上生力军来,终于遏止住了晋师前突之势。

    刘央见一轮冲锋不能摧敌,便即勒束士卒暂退,重新整列,然后再冲。就这样厮杀良久,晋势三前,羯势三却,但最终也不过后退了不到五十步而已,双方仍属不胜不败之局。

    王续对石生说:“晋人虽勇,然我军力占优,足以遏阻之。待其强弩之末,大王及时发起反击,或有机会破敌——当红日西堕之时,辉光直射晋人眼目,便是我junzhuǎn败为胜之时了。”

    随即他却又警告石生,说:“刘央宿将也,臣实不解,何以日初升时不先攻我,何以见不能摧破我阵,不肯及时收兵啊?乃恐其所谋者,正在日西之时,好伪作退败,其实暗伏兵马于后。大王虽可前进破敌,慎勿远追,以中彼獠奸计!”

    石生笑着点点头:“参军所言是也,我知之矣。”

    其实两军才刚交锋,石生就估摸出来了,晋军阵列之整、士卒之勇,以及进退趋避、指挥由心,都还远在自己此前的判断之上。因为地形相对狭窄,则自己的兵数虽然两倍——若加守垒之卒,则是三倍——于敌,却不能分进合击,只可运用车轮战术,比对方多投入一倍的生力军去。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指挥得当,不出纰漏,是很有机会打个平手的,至于当面破敌,可能性微乎其微。

    这种仗,打起来真的没啥意义。此番出战,完全是因应对方的激将法,为了向全军乃至天下人展示,自己并非怯懦之辈,更不是什么石勒的女公子……既然自己出战了,还没打输,那就足够啦,又何必画蛇添足呢?

    所以他不必王续提醒,就已经做出了决定,一旦红日西堕,阳光照射对晋人不利,自己就趁机发起反击。只要逼退晋师,将战线恢复到最初位置,甚至还能够前进一二十步,那就可以对内、对外宣称,最后的胜利者属于我赵军。到时候不管晋人如何引诱,我绝不远追,以免过犹不及,反遭挫败。

    两军搏杀良久,红日越过头顶,逐渐向西北方向坠落下去。终于,阳光直射而向晋阵,受其影响,晋军的进迫之势稍稍一滞,刘央急忙调整部署,再度朝后收缩。

    是其时矣!石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