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勒胡马 >

第251节

勒胡马-第251节

小说: 勒胡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裴该笑笑,说怪不得——“闻卿言语,颇为熟悉。”

    晋代的官方语言是河南话,也就是后世常说的“河洛语”——因为都城在此啊——但因为疆域广大,各地难免都有各自的方言,有时候还真影响交流。比方说吴音,所谓“呕哑嘲哳难为听”,别说平民百姓了,那些没打算入朝做官,只谋乡间小吏的士人,估计也大多数都还是一嘴的“鸟语”。

    至于裴该本人,他倒是正牌的河洛腔,因为打小就跟随老爹在洛阳做官之故——裴頠同然。但终究老家在河东,两地距离不算远,具体到发音上,多少还有些区别——好比后世的北京城里话和郊区话——老家不时来人,或者他偶尔回乡祭祖,河东腔也听得熟了。如今裴该的灵魂,虽知郭璞,却没记住他是哪儿人,但借用此世的记忆,对方一开口,就觉得好亲切啊,故乃发问。

    ——关键是作为后世的历史爱好者,自知郭景纯,但对于此世的裴该而言,老家一个寒门小子,谁会关注啊?

    不过问过这句也就完了,他必须得撇下郭璞,先跟正主刘隗交谈。三言两语,寒暄过后,刘隗便即从袖中抽出一卷纸来,双手呈上。有仆役接过,交到裴该手中,裴该展开来一瞧,原来是司马睿写给自己的信。

    信文骈四骊六,也不知道是请哪位幕僚写的——裴该知道司马睿,文采有限,长篇苦手——他一目十行,择其大要看了。信的开篇,首先是恭喜裴该北伐成功,进而入朝执政,恭维几句后,又重申司马越、司马睿这一派与裴氏两代的深厚交情——包括你为裴妃之侄,而我也把裴妃当亲叔母一般礼敬啊。行文到中部,开始谈国事,说我一直担忧天子在关中,为胡寇所逼,形势岌岌可危,每欲发兵相救,惜乎江东未定,且力量不足;多亏文约和你祖士稚二人帮我完成了这一心愿——“非止有大功于国,实亦有大德于孤,未敢或忘。”

    那么既然你们已经收复了河南,又杀退了刘曜,从建康到长安的运路终于畅通了,不必要再从荆州西部翻越崇山峻岭,险道而行。我作为藩王,已然久疏贡赋——虽说是情非得已——如今则不可不贡啦。

    因而遣丞相司直刘隗来贡,并且也向文约你献礼。裴该读到这里,直接跳至文末,果然开列了礼品名单,包括:越布十段、青瓷一箧、珍贝与明珠合一匣……东西真不算多,价值有限,只为表个姿态而已。

    翻回去继续读信,又是大段片儿汤话,不外乎说此前咱们之间或许有些误会,今遣刘隗前往解释,希望可以弥合裂隙,同心辅国云云。裴该不禁莞尔,就问刘隗:“书中云我与琅琊大王,恐生嫌隙,不知嫌隙何在啊?”

    刘大连毕恭毕敬地回复道:“此前公等进至河南,而大王为宵小所蔽,以为战事不利,故急召二公南归,险使北伐大业功败垂成——以此恐生嫌隙也。”

    裴该追问道:“宵小为谁?”

    刘隗直截了当地回答说:“庾元规。”

    “则大王如何处置?”

    “已褫其官职,罢为庶人矣。”

    这个消息裴该倒是头回听说,不禁微微一愕,随即撇嘴——就我所知,起码在我进长安执政前,庾亮还跟建康相府里呼风唤雨呢,甚至还一度使司马睿下达了“锁江”之令。真要是为了下令退兵之事责罚庾亮,又何必等到现在啊?

    ——杜、李、卫三家携眷带口北归,走得比刘隗要慢,如今尚未抵达长安,但亦早遣从人预先送信过来,裴该才回到长安城内就接着了,自然知晓“锁江”之事。

    但他不方便以此来责问刘隗,未免显得太小家子气,抑且对司马睿不敬了,于是只问:“谗言惑上,几使北伐不终,如此则止褫职么?”这种大罪,怎么着也该论流吧,即便处死都不冤枉啊!

    刘隗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他于路筹谋,早就考虑到了各种可能性啦——道:“琅琊大王得镇建康,安定江东,庾元规实有力焉,追念前功,故而免其死罪。且虽妄言,幸得二公不从乱命,克服故都,终无大损——唯戴若思归途中为盗匪所害,念之使人悲怆……”说着话,假模假式地提起袖子来擦擦眼睛。

    刘大连话中之意,戴渊是怎么死的,咱们都心中有数,不是你的人干的,就必是祖逖下的黑手。这你们都已经弄死一个了,还嫌不够吗?何必一定要致庾亮于死地?

    裴该不便就这个话题再多做纠缠,于是话锋一转,假装自己宽宏大度:“我固知退兵非大王本意也,必为小人所惑,是以不从乱命。则我必不肯怨怼于大王,大王又何必自扰?”

    刘隗闻言,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先观察一下裴该的神情,这才长驱直入地说道:“为有传言,朝廷欲使诸王归藩,恐有小人以此言游说裴公,大王故遣末吏前来致意耳。”

    此前两人对话,一句接一句,双方都不打磕巴,如今切入正题了,裴该也不禁略作思忖,这才小心翼翼地回复道:“诸王本各有国,因乱而徙,今中原初定,何以不肯归啊?”

    我虽然曾有这个意思,但从来都没有对外人表露过——跟自己人当然会提起啦,相信他们不会到处去宣扬——所以你是从哪儿听说的?象这种问话,根本就毫无意义,裴该不会追问刘隗。他很清楚刘隗是代表了建康政权,以传言为借口,婉转表态:琅琊王暂时是绝不会离开江东的!故此他只问:为啥不肯回去咧?

    刘隗回答说:“中原初定而已,胡寇未灭,诸王实不宜归藩。裴公容禀,西阳县在豫南,南顿县、汝南国在豫西,彭城在徐方,虽已复得,时日尚短,地方绝不安靖,且诸王产业多失,难以遽归……”

    裴该笑问道:“琅琊王又如何?”

    刘隗先不说司马睿,却转过头去说司马保:“南阳王镇守秦州,要防巴氐北蹿,恐亦暂时难离……”你得先能说服司马保归藩,完了再论司马睿吧?可是司马保肯走吗?凭啥司马睿就要先回琅琊去?

    最后才说到司马睿:“琅琊大王奉命南渡,披荆斩棘、筚路褴褛数岁,始得初安而已。然前有陈敏、钱璯纵肆,后有杜彛⒑遥裎庑酥堋⑸颍谢骋煨摹3峡秩舸笸豕榉ǹ滴拮谑艺蚴兀≈酵笠怀眩麈判疲蚴曛Γ衙饣儆谝坏G夜曳街铝τ谄窖簟褪瘢济鸫圪裕毓橛谝唬挡灰嗽俾医稀骨肱峁肌!

    裴该笑问:“唯琅琊王才可镇定江东乎?”

    刘隗毫不犹豫地点点头:“裴公曾住建康,自然知晓,南渡侨客与江东土著嫌隙本深,龃龉不休,唯宗室藩王始可使双方信服,勉强协力,若易以外姓,则必生乱。然如西阳、南顿诸王,则无琅琊大王之宽厚、得众,安可使代?”说到这里,略微顿了一顿,补上一句:“且今建康之政,出于王茂弘,江上重军,无过王处仲,王氏本大王藩内之臣,唯信大王而已。”

    裴该略微摇一摇头:“未必啊……琅琊王何如东海王?”

 第二十五章、不为晁错,也不做曹操

    刘隗说只有琅琊王司马睿才有足够的威望,镇定江东,更重要的是能够使以琅琊王氏为首的侨客重臣们臣服,倘若换了一个普通官僚,则必然会产生祸乱;而易以别家藩王,同样不行除了南阳王司马保外,还有谁能够和司马睿名望相若?可是能把司马保放建康去吗?

    裴该当即摇头反问:“琅琊王何如东海王?”

    刘隗对此质问自然也早有腹案,当即答道:“我固知裴公寄望于东海大王也……”东海王司马越是“八王之乱”中笑到最后的一个,关键是得到了包括河东裴、琅琊王等关东诸大姓的拥戴,当时司马睿才只是司马越的小弟而已;况且裴该姑母为司马越之妃,则你自然会看重东海王司马裒,然而

    “昔之东海大王,与今王不同,今王初冠,尚无名望,且辈分甚低,何以与琅琊大王相提并论啊?”

    裴该笑笑:“卿其轻视天子乎?”

    司马睿是司马懿的曾孙,司马裒就理论上而言,当是司马懿的玄孙即便外继东海王家,为司马越之孙,辈分也没有变所以刘隗说他辈分低,恐怕难以服众。全本小说网;HTTPS://。.COm;但裴该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今天子司马邺也是司马懿的玄孙,跟司马裒同辈,且初冠未久,你说司马裒年纪轻、辈份低,难道是瞧不起天子吗?

    真正诛心之论,刘隗听了不禁面色大变,赶紧俯首道:“天子为国家之主,天命所归,何论行辈?即孺子在朝,吾等亦当俯伏叩拜,岂敢轻视之?裴公遽出此语,隗唯死而已!”

    裴该见他摆出这种仪态来,也知道自己话说得太过了,本意震慑对方,但未免显得自己气量狭小,且故意罗织罪名,于是摆摆手:“无心之言,大连休怪。然以大连看来,东海大王必难以镇定江东么?”

    刘隗说这是当然的“且东海大王本为琅琊大王之子,虽已出继,血缘不易,乃可逐其父而用其子乎?”

    裴该问道:“使大王归藩而已,何云逐也?”

    刘隗寸步不退地回答:“诸王镇定方面,本武皇帝旧政,今无罪而使归,非逐而何?”

    裴该此前就和梁芬说起过,“八王之乱”最大的诱因,不在贾后擅政,而在于诸王权力过大。魏之藩王,说不上等若囚徒,但本身也几乎没有什么军事力量,但司马氏篡权后,鉴此前车之覆,却允许藩王掌握兵马,大国五千、中国三千,下国一万五千,且大、中国王还往往挂着都督某州军事的头衔,坐镇要地。所以说藩王不在国内呆着,却任外州都督,本是晋武帝以来的旧例,如今制度未改,旧例未破,你就一定要无罪的司马睿归藩,难道还不是“逐”吗?

    话赶话的,逐渐剥除了种种温文尔雅的表面文章,而深入利益的实质,裴该因此略一沉吟,就打算直指问题核心他终究不是此世的官僚,实在不习惯啥事都拐着大弯儿说“卿其不闻晁错之言乎?‘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裴该的意思,如今建康政权势大难制,已经极大地威胁到了长安的皇权,就如同昔日吴、楚诸国对于汉廷一般。虽然袁盎曾经劝谏汉景帝杀晁错,说“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但后世有几个人说晁错做得不对,藩不可削啊?有谁会认为,倘非晁错建议削藩,则吴、楚必不会反啊?如今的局面,与之差堪仿佛,那我身为朝廷执政,该怎么做?你来说,你来教教我吧。

    刘隗当即回应道:“裴公此例大谬,岂裴公自比为晁错乎?如汉武帝下‘推恩令’,使诸藩自削,乃不为朝廷之祸,何必急于求成?”

    裴该反问道:“若非先定吴、楚,武帝安能用主父之策,坦然削藩?”

    刘隗道:“固然,即无晁错削藩,吴、楚亦必反。然‘治大国如烹小鲜’,事有当缓图者。若汉景帝不急功近利,而缓缓图之,则朝廷之势日固,而吴、楚之谋日分,即便起兵,不能轻过长江,况乎梁地?而今朝廷之力,远不如汉,建康一总江南之政,是并吴与楚,若急迫之,势更急于前汉,即有周亚父,恐亦无以当也……”

    说完这段笼统的对比、分析,赶紧又再加上一句:“且琅琊大王素尊朝廷,绝无刘濞之野心。”

    裴该正色道:“大连,防微杜渐,为宰臣之责,此晁错不惜破家身死,而必谏汉景之意也。且如卿所言,今建康之政,出于王氏,卿可为琅琊大王保,然能为王氏保乎?”

    刘隗当即回答:“不能!”随即在裴该略显惊愕的眼神中,他不卑不亢地解释说:“今王茂弘执建康之政,王处仲手握重兵,朝廷可使诸王归藩,乃可使二子交卸权柄乎?明制琅琊大王易,而制王氏为难。则有琅琊大王在,有我等在,王氏不能为恶,若徙大王,则恐王氏不可复制!裴公三思啊!”

    最终就是这句话触动了裴该。他终于领悟到,对付一个司马睿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江东政权虽然以司马睿为首脑,但真正话事人却并不是司马睿。南渡侨客不思割据者,当会陆续北归,继续留在建康的,则相当大一部分,是打算以江南为家了,这一群体的力量相当强大,若再得土著为辅虽有嫌隙、龃龉,但因应外部压力,却很有可能暂时联起手来以自己如今的力量根本就难以撼动。我为了保障后路,就必须要弱化这一群体,而不仅仅是弱化一个司马睿!

    故此,当刘隗请辞之后,裴嶷从屏风后面出来,叔侄二人相商,裴该就说了:“今聆刘大连之言,获益良多。我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