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勒胡马 >

第127节

勒胡马-第127节

小说: 勒胡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是陕东大都督发兵北上勤王,其实不必要司马睿亲自领兵,派个代理人去监护各军也是一样的。但问题派谁去好呢?够资格的貌似只有王敦了……王茂弘啊,你那个堂兄势力已经很大了,我多次警告你不要太过信任他,难道你就打算把偌大一份功劳再交到他手上去?北伐若败还则罢了,一旦取胜,你说功劳是归在琅琊王家,还是归在你们琅琊王氏,或者仅仅归在他王敦一人身上?

    王导摇摇头:“处仲兄当保障江南,也不宜北上。”

    “那便只有遣诸王督师……”庾亮疑惑地望着王导,话却故意不说完。他的意思很明确,南渡诸王虽然也得受陕东大都督领导,但终究不是司马睿之臣,而只是亲眷罢了,若是北伐成功,肯定会把功劳归于己身,司马睿——也就是建康政权——仍然一无所得,且将遭逢厄难啊。

    王导注目庾亮:“元规,卿怎么糊涂了?诸王中,有一人名望虽不高,却足以使裴、祖俯首,正堪当此重任。”

    庾亮这才恍然大悟:“东海王!”

    东海王司马裒本年十六岁,正打算行冠礼,他是司马睿的次子,虽然出继东海王家,但司马睿很方便对他施加影响啊,总不至于儿子靠着坑陷老子往上爬——晚几年难说,就目前而言,一介黄口孺子,还做不出这种事来,而且即便想做,身旁也无人响应。

    司马裒好歹是一镇藩王,加上东海王家又是祖逖、裴该的旧主,祖、裴即便做只表面文章,也不敢直接把司马裒给轰回来吧,肯定愿意接受其领导啊——至于是否听从他的指挥……即便王敦北渡,手下若没有千军万马相护,你认为那俩货会听吗?

    不听命令最好,则一旦遇挫甚至丧败,司马睿、司马裒父子方便甩锅;而万一真取胜了,身为陕东大都督和实际监护各军的这两位王爷,难道就占不到最大的功劳么?

    庾亮捻着胡须,沉吟良久,还是有点儿不大放心:“王公,东海王若得立功,翌日恐夺嗣子之位……”

    王导一甩袖子:“元规,毋得妄言!”随即又略略放缓语气:“后日之事,正不必杞人忧天。”

    司马睿的长子司马绍,次子司马裒,二人都是庶出,为宫人荀氏所生——不过这个荀氏跟颍川名门搭不上边儿,只是冒称,其实是个鲜卑美女——不过打小都被司马睿正妻虞孟母收养,在无嫡的前提下,他俩就可以算是嫡出了。二子年龄相差只有一岁,都同样聪明伶俐,受到司马睿的宠爱,所以若是司马裒因为领导北伐有功,就很有可能压过司马绍,成为司马睿的继承人。

    但问题是,司马裒已经过继出去了呀,你说将来司马睿是把琅琊王位传给司马裒,把东海王位空出来好呢,还是俩儿子一人得一王爵为好?这根本就不成其为问题嘛。除非……司马睿更进一步,那在皇太子和藩王之间,司马裒倒确实需要争上一争了……

    所以庾元规你都在想些什么?即便跟我一样,都有拥戴琅琊王继承晋室正统之心,终究现在长安还有正牌天子在,你就一点儿口风都不能露啊!再说了,琅琊王距离天子宝座还远得很呢,你就开始考虑他的继承人问题?未免想得太远了吧。

    庾亮赶紧站起身来致歉:“是亮妄言,王公责备得是……王公思虑之深,亮不及也。”其实他想得只有比王导更深,只可惜过犹不及。

    ——————————

    再说裴该送走了钱凤之后,翌日便拔营启程,直归徐州。他在路上就得着了消息,说陶德虽然走了大半年时间,但终于还是顺利回来了,不仅如此,还从北边儿“拐”了好几个人过来。

    卢志父是何等样人,裴该并不清楚,暂时不会放在心上;但裴嶷父子的到来,却使他深感快慰,不禁归心似箭,只想一步就迈回淮阴,去跟自己这位远房叔父相见。

    因为东西晋之交,说起闻喜裴氏子弟,他前世只对两个人有印象,一是死鬼老爹裴頠,还有一个便是这位裴嶷裴文冀。

    所谓“五胡十六国”并非同时,为了方便记忆,可以如同“五代”那样捋出一条基本脉络来。首先建基的外族政权当然是胡汉(前赵),但胡汉最强盛时也不过河东、河南加陕西南部而已,第一个囊括大半个中原地区的,则是石赵。然而石赵根基不稳,倏起倏灭,代之而兴的是慕容燕,然后前秦,最后轮到拓跋鲜卑来大杀四方。

    所以说,第一个比较稳固地控制住中原地区的外族政权,还得说是鲜卑慕容氏。别看前燕后来被王猛打得跟狗一样,那是因为建基既久,锐气已消,疲态尽显之故。倘若在慕容皝、慕容儁的全盛时期,你再让王猛打打看?

    哦,作为王粉的裴该仍然认定王猛会赢,但大概就不可能赢得那么轻松愉快了吧。

    《晋书》在慕容氏开辟之祖慕容廆的“载记”后面,如同石勒载记最后记述张宾一般,附上了两名汉人的传记——一个是高瞻,还有一个便是裴嶷。高瞻并不足论,裴嶷之与慕容廆,却如同张宾之与石勒一般,实为心腹股肱之臣,开基立业的良佐。

    而且严格说起来,裴嶷不能算是汉奸,因为在他有生之年,鲜卑慕容氏并未树起叛晋的大旗,慕容廆一直到死,也只是东晋政权下的都督幽、平二州、东夷诸军事,车骑将军、平州牧、襄公而已,且并未深入中原腹地。裴嶷的行为算是“借师助剿”,虽说历来这么干的大多前门拒狼,后门迎虎,以沦落成汉奸为收场,但好歹人死得早,连慕容皝称燕王都没能见着哪。

    而且裴嶷还曾一度奉命出使东晋,对司马睿说:“顾以皇居播迁,山陵幽辱,慕容龙骧将军(慕容廆)越在遐表,乃心王室,慷慨之诚,义感天地,方扫平中壤,奉迎皇舆,故遣使臣,万里表诚……”说明他还是希望能够靠着鲜卑慕容的兵马,为晋室平定中原的,没打算跟张宾似的,扶外族人做中国之主。

    故此裴该对于这位堂叔父的印象并不坏,加上既然能够辅佐慕容廆,击败宇文氏、拮抗石赵,相信才能也一定不弱吧,今既南下,或可为自家之良佐。因此他急匆匆地便赶回淮阴,可是出城相迎的却只有卞壸、周铸等人而已。裴该便问卞望之:“家叔父何在?”

    卞壸答道:“已然安排下住处,使君且入城歇息,然后可往拜谒。”勒胡马

    zj190128g

 第四十章 金角银边草肚皮

    裴嶷抵达淮阴已经一月有余了,也一直在等着裴该回来,但裴该既归,他却并不主动前往城外迎接。/全本小说网/https://。/道理其实很简单,他并非徐州之吏,跟裴该没有君臣关系,所以论公不当远迎;而若论私,哪有叔叔去迎侄儿的道理啊?

    裴该与卞壸并骑入城,向他询问自家这位叔父的情况。卞壸就了,当日裴文冀到来,我盛情款待裴嶷虽然辞去了昌黎郡守之职,但终究曾为两千石,与卞壸名爵相若,而且他又出自裴氏高门,即便跟裴该没有亲眷关系,卞望之也是不敢慢待的呀并且为他叔侄安排好了住处。

    裴嶷带着两个侄子,就跟当年的裴通那样,在城里城外到处转悠,还多次拜访卞壸,询问他相关徐州的民情、政事。裴该出征,卞壸既负责留守事,又要管本职的广陵郡,几乎忙得脚不沾地,裴嶷见此情景,就主动提出来,愿意为卞壸分担部分政务。

    但是这位裴文冀做事很心,绝不逾越本分,他只是就相关政事给卞壸出出主意,帮忙整理和撰写一些文书罢了,却从不自作决断,甚至不肯在文书上署上自己的名字。因而卞壸对裴嶷的印象很好,对裴该:“令叔父有贤守之资,堪为使君臂膀,万不可使其飏去啊!”

    他还提到,就在十数日前,裴嶷来找自己,打算就在淮阴附近择一处好地,安葬自家兄长裴武,希望卞壸能够帮忙推荐和做中购买。裴该听了这话,心中不禁一喜:这是不是明叔父有长留徐州之意呢?

    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人死后三日大殓,便须选择吉日下葬停灵时间夏短冬长,但若没有特殊情况,很少有超过一个月的。裴武既殁,理论上就当归葬河东闻喜祖居地,但一来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二来河东见为胡虏所占据,平安回去的可能性太低,所以只得退而求其次,先葬于别处,等有机会了再迁葬。那么为什么不暂时埋在玄菟呢?恐怕是因为玄菟郡太过偏远了,即便将来有机会迁葬,难度同样很大啊。

    所以裴嶷就被迫按照某些草原民族的风俗,先把兄长火化了,捡其遗殖,一路护送着来到徐州骨灰比较好带,也没有腐烂之虞。等到了徐州,这里距闻喜相对要近一些,就可以择地入土啦。

    不过,倘若裴嶷只是途经徐州,在见过裴该以后还想继续往南跑,大可不必这就安葬裴武。既然向卞壸打听好墓地,分明有久居之意啊!

    因此裴该进城后不久,把相关军政事务草草地安排了一番,便即整顿衣冠,来拜裴嶷。裴嶷知道他会来,早就安排两个侄子在门前等候,裴该与之见礼,叙了叙年齿裴武的长子裴开比裴该大三岁,次子裴湛则比裴该两岁。

    裴该见堂兄弟们都生得相貌堂堂,亦颇有英武之气,但很明显没见过太大世面,行礼之际,动作、表情都显得颇为稚嫩。他心我不记得有你们俩了,就理论上而言,你们将来都会是前燕之臣,但既然到我徐州来了,那就别走啦,辽东偏远蛮荒之地,还回去干嘛呢?

    虽然是初次见面,但看上去是两个老实头尤其相比那个关西来的裴通即便不能付以重任,终究是亲眷,一笔写不出两个“裴”字,驱策、差遣起来,应该会比较方便些。

    二子引裴该入宅,裴嶷在二门迎候。裴该见他这位叔父,论相貌与裴开极其相似,就仿佛裴开老了十、二十年一般,但风仪、举止却要老成得多。裴该上前大礼参拜,裴嶷急忙双手搀扶:“文约,我叔侄契阔已久,能得再见,真恍然若梦也。”

    当下将裴该让入正堂,请登床榻。裴该让裴嶷,:“叔父在此,哪有侄儿上坐之理啊?”裴嶷固请,:“于公,卿为青徐都督、徐州刺史,且袭兄爵为钜鹿郡公,我今不过一布衣而已;于私,卿为文行公裴潜嫡传,为大宗,我是宗文约自当上座。”

    裴该推却不过,只得登上榻去,但是随即就往左手边缩了一缩,请裴嶷同榻。这架榻是才刚流行起来的式样,离地既高,又长近八尺,足够两人并座其实还是裴该在徐州引领起的这股流行风,既方便垂足而坐,坐累了歪身一倒,就能当后世的床使他可不习惯总是打地铺。

    裴嶷不再推拒,便即登上榻来,裴开、裴湛则各取枰来,坐在下首。

    寒暄几句,裴该询问裴武是何时故去的,又问了问裴嶷叔侄一路行来,可还平安顺利否?终于裴嶷开口了:“文约,前此陶德到玄菟,言卿受命镇定徐方,上奉子、下安黎庶,内定坞堡之乱,外拒胡羯之侵,短短数载,便已路不拾遗,我还不怎么相信,只当部曲恭维主家之语……”

    裴该道声惭愧:“该本无才德,全得卞望之等辅佐,才能粗定数郡而已,陶德大言吹嘘,倒叫叔父见笑了。”

    裴嶷摇摇头:“文约不必太谦。我等自辽东而至广陵,数千里间,所经处田亩荒芜、百姓流离,几乎无州不战、无郡不荒,尤以青州为最即便邵嗣祖邵续号为贤守相,也不过安保厌次一城而已,郊外五十里,路边乃多见白骨,赤瞳野犬日夜逡巡……徐州南部数郡则不同,百姓多能安堵,虽亦不免时见荒田,但一望亦多稻麦,时近收获之期,蓬勃之象实在喜人。虽得诸守相之力,然文约为一州之主,又岂言无功呢?”

    着话笑一笑:“下贤守相,难道齐聚徐方不成么?总是刺史督导有方,始得如此。”

    裴该心道你还别,真是“下贤守相都齐聚徐方”了。卞壸、陶侃都是合格的民政官员,自不必提,就连熊远也只是经验不足而已,靠着勤奋足能够弥补一定的差距;而且虽然自己不愿意承认,临淮的庾冰也勉强还算看得过去……邵续那种所谓的贤守相,主要还是打仗打出来的,不是种地种出来的,加上周边强敌环伺,则乐陵当然不能跟我辖下各郡国相提并论喽。

    嘴里仍然谦逊道:“该终究年少,见识短浅,勉强治此半州,若有不当处,还请叔父多多指教。”

    裴嶷捻着胡子笑一笑,便即转换话题,问裴该:“文约,此番率师而西,是为救援长安,勤王护驾,不知战果如何哪?”

    裴该黯然叹息道:“侄儿哪里懂得什么战事,不过率军以援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