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元末之雄霸天下 >

第44节

元末之雄霸天下-第44节

小说: 元末之雄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州府一级设置督军府,设置都统,总领一州或者一府的民兵和防御之事,怀远军的民兵在平时负责城池防御的。

    督军府相对简单一些,因为具体管理民兵的都在县一级的都尉所那里,所以督军府设置更加简单一些,主要是一个协调全局的作用。

    都尉所和督军府的主官都是军人,直接由行省枢密院管辖,和民政没有一点关系,这些只是针对民兵,至于作战部队,那也是完全由枢密院管辖,至于驻守在那里也全部都由枢密院调动,地方官府只需要积极配合就好。

    于是刘明远组建了一套军政完全分离的体制,民政全部都是由李善长的长史府来处理,军政则是由冯国用的枢密院掌控。

    两人直接对刘明远负责,这样的制度一出现,最高兴的当然是怀远军众将士,以后军队的管辖和指挥也将更加明确简单,同时也不需要受到哪些文人书生们的指挥领导了。

    地方官府的主官也只有民政的权利,和军队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不得兼任,这也直接斩断了地方主官在战时投降或者叛变的路,军队也不再由他们掌控。

    至于军队,也从民政中出来了,一个武将在地方也不需要掌控全部的军民,他只负责统领手下的军队打仗。

    看到刘明远这样的制度,李善长等人顿时震惊不已,同时大家也对刘明远更加敬服,军队和民政完全分开,谁也不搀和谁的事情,这样都好办,既可以方便军队的指挥作战,同时也让民政政令更加畅通。

    随后刘明远对治下的学制进行了整顿和规范,设置官学,官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

    初级官学三年,儿童八岁入学,每年学习六个月,学习时间为每天上午,这是刘明远制定的初级官学,主要以识字为主,同时教授一些简单道德礼仪。

    中级官学则是在完成初级官学之后就可以进入,学制为三年,每年上课六个月,并且是上午、下午都在上课。学习的内容为传统儒家经典,同时还有算数和格物。

    高级官学是在中级官学完成之后,考试合格了才可以进入,学制为三年,每年上课依然为六个月,但是学习的内容就多一些了,既有儒家经典,同时算数和格物、天文、历史都加入进去了。

    刘明远制定的这个官学是根据这个时代特点制定的,首先这个时代的知识还没有后世那么多,所以学习时间就没有后世那么长。

    况且刘明远的这个官学是给穷苦人家孩子准备的,让他们上完之后可以有一定的知识。

    八岁入学是刘明远设定的,这个时代小孩命软,死亡率很高,如果能够活到八岁,也算是平安度过了。

    所以刘明远规定八岁入学,学习三年,每年六个月,只有上午上课,这对于掌握两千多个基本汉字和一些简单的道德礼仪已经足够了。

    况且这个时代在一个穷苦的农户家中,八岁的孩子也是一个劳动力了,所以刘明远选择了上午上课,下午休息的做法。

    中级和高级官学也是如此,学制都是三年,这也是刘明远权衡之后制定的,如果刘明远在这个时代制定一套后世的那种教育制度,小学就搞一个六年,然后在初中、高中,再进入大学,这根本行不通,首先不说这个时代的知识量有没有那么多,就是一般家庭也无法承受这样漫长的教育。

    同时刘明远也承受不了这样漫长的教育,他需要尽快储备人才,详细系统的教育是需要等到天下太平之后才可以实行的,而且刘明远这个教育的重点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所以简单实用的特点明显。

    这个时代都流传的是“十年寒窗苦读”,这也说明了如果想要考状元,读书十年已经足够了,而且就是这样也不是每个家庭都可以承受得了的,所以刘明远制定这个教育计划非常简单实用,目的就是让穷苦百姓的孩子也可以接受教育。

    最重要的是刘明远实行的初级和中积极教育全部免费的原则,这才是整个教育的重点,普及文化,改变下一带普通百姓人家孩子不识字的现象。

    刘明远的这个教育计划一出来,立刻受到陶安和汪广洋等一众文人的反对,他们认为里面学习儒家经典的地方太少,而且应该全部改为学习儒家经典,而不是加上什么算数、格物之类的东西。

    刘明远于是安慰这些人说道:“如今天下穷苦,百姓活下去都困难,怎么还有力量供养子弟读书,如果他们费尽心血上学,学习的都是儒家经典,但是这些人往往在成年之后都不会选择参加科举,那他们学习的东西不就用不上了,所以多少识字课,再加上一些算数和格物,让这些成年之后也能更容易学的一些本事,养活自己。”

    同时刘明远也没有废除私学,并且一再强调这个学制是给穷苦百姓子弟准备的,至于那些想要学好儒家经典的士子们来说,那个会进入这样的官学,都是进入私学或者拜入名师门下学习的。

    众人一听刘明远的解释,心中也舒服了不少,毕竟如果真想学好儒家经典,历朝历代学子的做法都是拜访名士、名师,在官学是根本学习不好的。而且大户士族子弟也都是家学出身,也不会上这些官学的。

    听了刘明远的解释,陶安等人才算松了一口气,他们也不再反对刘明远的这套官学,毕竟如果能够让天下穷苦的百姓都认得汉字,然后懂一些儒家经典,知晓一些礼仪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而且刘明远强调官学就是这样的作用。

    随后刘明远开始着手实施官学体制,县一级设置初级和中级官学,州府设置高级官学。

    同时刘明远还组建了一所医学馆,和高级官学是一个级别的,学生们只要完成中级官学就可以参加考试进入医学馆,在那里接受医学教育,最后成为一名郎中。

    刘明远又完善了金陵军官培训制度,在之前金陵达鲁花赤府建立了怀远军军官学院,刘明远任校长,负责军官培养和培训。

    同时也对军官培训班进行了详细划分,针对不同级别的军官进行特殊的培训,但是学时都是两个月。

    毕竟刘明远可没有时间搞一个四年学习,眼下怀远军正在疯狂扩张,军官大量不足,所以刘明远才建立军官学院,就是为了快速培训军官,而且生源全部来自一线士兵。

    刘明远此时还没有打算招收普通学生,毕竟要考虑到眼下的情况,目前的这些教学资源也只能够每个月的军官培训班使用。

    对一个普通学生进行培养,不是两个月就可以完成的,但是对于一个上过战场的士兵来说,这是完全可以的。

    而且刘明远在怀远军建军之处就组建了青年营,都是一些阵亡将士的遗孤在里面,归属侍卫营统领,这些青年都是刘明远从小培养的军官,他们在军队中长大,渐渐地进入军队之中。

    所以刘明远没有招收普通学生,这也是眼下的实情,一切目的就是简单实用,他承受不了漫长繁琐的教育。(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056章 悲愤的张士诚

    (全本小说网,。)

    刘明远大力治理地方,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治下百姓全部得到了安置,同时百业也得到了恢复。

    李善长的才能得到了刘明远的赞赏,最为重要的是怀远军治下渐渐形成了一套行政制度,这是怀远军未来扩大的根基。

    刘明远清楚眼下天下大乱,各方豪杰都是你争我夺,抢占地盘,但是都不善于经营,于是导致治下百姓大量逃亡,这样的结果也只有自取灭亡。

    怀远军仁义的名声已经传遍天下,各地战乱逃难的百姓也将怀远军治下当做首选了,在逃难的百姓中流传着这样等一句话,那就是你只要是还剩一口走到了怀远军统治的地方,那就不会饿死,然后还会得到安置,通过劳动来换取粮食,怀远军仁义,善待百姓。

    此时刘明远经过一系列内政的治理,也算是将怀远军治下基本治理了起来,这是刘明远治理理念的第一步。

    刘明远还有更加详细治理理念,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政法分开,此时怀远军治下已经实行了军政分开,但是还没有实现政法分开,还是地方主官负责执行法律。

    这也是刘明远结合当下局势所采取的措施,首先刘明远推行新法,主要的执行人都是地方主官,而且刘明远也没有精力和人力再建立一套法律体系,并且为了地方稳定和新法的执行,刘明远知道只有地方主官政法全兼了,这样才可以推动地方的治理,将新法执行下去。

    眼下对于怀远军最重要的是打仗,但是刘明远还想将治下百姓安抚好,促进生产,巩固攻打下来的土地,所以刘明远重用李善长。

    因为李善长能够将这些事情处理的非常好,无论使用什么方法,使用什么人,怀远军在攻下一地之后,怀远军的官员立刻就会接收,然后很短的时间恢复这里的治安和秩序,安抚战乱百姓生产,并且开始为怀远军创造税收和兵源。

    怀远军的使命是驱除暴元,光复中华。但是刘明远仁厚,并没有将所有的蒙古人和色目人全部杀光,这些人中的一般百姓也得到了安置,和怀远军治下普通百姓没有什么区别。

    只有那些蒙古、色目权贵和豪绅们都被怀远军处理了,首先这些人抢占田地,欺压百姓,欺男霸女,百姓对他们痛恨不已,所以怀远军将这些人全部收押,抄没他们的家财,同时也作为一种扩充军资的手段,再将他们的土地分给穷苦的百姓耕种,然后把这些人全部收编到劳动营进行改造劳教。

    随着浙东一带的被怀远军攻占,像这样的蒙古、色目人,怀远军收押了将近十万人,其中男女老幼都有,这些人被全部安编制在劳动营中,男人进行体力劳动,屯田开矿,女人则是织布放牧,孩子和老人也跟随这些人一起生活。

    其实这些人过的生活和之前汉人百姓一样,甚至因为怀远军仁义,他们过的要比暴元统治下的汉人百姓还要好,刘明远没有把他们当做奴隶来对待。

    怀远军治下没有被处理的蒙古、色目人也不下十万,这些人早已经和普通百姓没有什么区别了,所以刘明远也没有对这些人赶尽杀绝,依然当做普通百姓看待,甚至有一些蒙古男子也加入了怀远军,但是都不是在战斗部队,而是在后勤军中,或者是在一些马场中做事。

    看到怀远军蒸蒸日上,天下的豪杰们也难免不羡慕,但是羡慕之余,这些人依然我行我素,对待治下百姓依然和之前的暴元没有什么区别,征收的寨粮从来都没有少过,而且随着战争的扩大,大量百姓流离失所,客死异乡。

    张士诚此时经过几个月的休整,也算恢复了元气,将手中的人马稳定在了十万人之众,同时泰州和通州两地因为出产淮盐和渔业资源丰富,张士诚治下的百姓还算能够过活。

    于是张士诚乘机北上,一举攻占了高邮,缴获了不少元军的辎重兵甲,势力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但是他此时再也没有勇气南下了,毕竟怀远军的凶猛让张家军可是吃尽了苦头,同时北面的sd有骁勇的元将董抟霄,时刻准备南下攻打张士诚,张士诚也不敢大意,占领高邮之后,立刻开始巩固城防。

    此时的高邮已经没有什么百姓了,当初张士诚在高邮称王,脱脱大军围攻,最后虽然脱脱被罢免,大军散去,张士诚逃出高邮,但是高邮城也已经彻底衰败了,被乱军和盗匪劫掠了多次。

    后来董抟霄派人驻守高邮,又经营了一段时日,这才将高邮恢复了一点生机,但是已经和当年无法相比了。

    此时张士诚手握高邮、泰州和通州三地,兵马十万,也算割据一方了,但是他占据要害,时刻面临北面元军的攻击,于是张士诚和手下军师****夫一商量,最终决定接受元庭的招安,投奔了元军。

    元帝顿时大喜,给了张士诚一个hn行省右丞的官职,统领高邮、泰州、通州三地军民。

    张士诚心中大喜,也松了一口气,北面的董抟霄的逼迫顿时解除了,但是张士诚还没有高兴几天,元帝的圣旨就到了,令张士诚运送粮草北上大都。

    原来天下大乱,供应元大都的粮食早就已经被斩断了,尤其是此时张士诚攻占了淮东,斩断了运hb上的通道。

    最要害的还是刘明远的怀远军攻占了浙东,这可是元大都重要的粮食供应之地。

    此时元大都早已经没有粮食了,要不是当年脱脱在hb一带大力耕种,加上sd供应,元大都此时早就断粮了。

    此时张士诚已经归顺了,元帝自然不会让他占据着富庶的淮东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