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明之崛起1646 >

第145节

大明之崛起1646-第145节

小说: 大明之崛起164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琳渼说是让苏尼特部去向布里亚特部买鸟铳,实则相当于是购买俄国人的火器。虽然他也不想让俄国人赚这笔钱,但眼下让腾继思牵制建虏才是当务之急,暂时也只能如此了。

    “你又说废话!”滕继特闻言嚷嚷道,“要是我们手里有银子,早就买下大堆盔甲兵器了,还能……”

    戴修远抬手指向帐外,“梁掌柜已经答应我们辅政王殿下了,赠你们白银十万两,以购火器。”

    感谢风吹大了,对我的慷慨打赏,你的支持就是我码字的动力,非常感谢!

 第287章 工艺标准化

    (全本小说网,HTTPS://。)

    戴修远抬手指向帐外,“梁掌柜已经答应我们辅政王殿下了,赠你们白银十万两,以购火器。(全本小说网,https://。)”

    这梁嘉宾嫡子在人手里,便是不想答应也没办法。不过他多年在关内外走私,十万两倒也拿得出来。

    特别是这次大明辅政王陈诺会放梁修言回来,他更是毫不犹豫地令人装了银子,即刻运往漠南。

    腾继思和三个兄弟又凑在一起商议半天,却先令人软禁了戴修远,而后派兵迎上宁完我,将其请入大帐。

    腾继思的帐中,他向宁完我反复解释了自己如何被汉人构陷,背上害死英贝勒的黑锅,又请宁大使在摄政王面前帮苏尼特部洗刷冤屈。

    宁完我当面满口应承,心中却把腾继思祖宗八代骂了个遍——阿济格在他出使漠南期间被苏尼特部杀了,还让他在多尔衮面前帮苏尼特部说好话?!

    脑子有病才这么干!

    他当晚便让亲随杀了守帐篷的蒙古兵,趁夜色朝多铎大军方向拼命逃去。

    但还没跑出三四里地,身后便追来一队骑兵。为首的莽古岱摘下背上反曲弓,只一箭,正中宁大学士后心……

    多铎中军大帐中,硕塞正在向他禀报滚噶尔一战的战况。

    多铎赞了硕塞一番,心中却对此战损失之大有些皱眉——这些蒙古人倒是剽勇,虽完败于阵前,却仍悍然杀死了四百多名建州旗兵,另还伤了三四百人。

    忽而帐帘掀起,瓦克达匆忙走了进来,神色焦灼地在他耳边低语一番。

    多铎旋即脸色大变,“你说大哥他……被腾继思杀了?!”

    他原地呆愣半晌,虽然他和阿济格关系并不怎么融洽,但毕竟是一母同胞,一股怒火滕然窜起,他抽刀劈断帐中木几,厉声道:“整军,即刻出发!剿平苏尼特叛贼!”

    然而,次日又有消息传来,出使苏尼特部的大学士宁完我失踪无迹,当是凶多吉少。同时苏尼特部驻地已空无一人,腾继思的人马不知去向……

    朱琳渼收起戴修远送回的密报,心中暗自点头,顾炎武推荐的这“截肠散”效果确实不错,说是一个月毙命,前后两天都不差。

    如此一来,塞外的局势已完全按照他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了。

    眼下局势,不光建虏四五万精锐被死死拖在漠北,而且作为满人“后花园”的科尔沁草原被腾继思和硕垒这么一折腾,恐怕得好几年都缓不过劲来。

    这一进一出间,大明所要面对的压力便会减弱很多。

    然而昨日的邸报上说,建虏在湖广地区的三四万兵马已由勒克德浑率领撤回南京驻守。同时,负责“总督南方军务”的洪承畴也从河南、南直隶各地调集十多万绿林军,在洞庭湖北岸布下重重防御。

    看来多尔衮是打算死守南京了,对此他倒是早有预料。一则南京的象征意义极大,正是两京皆落入建虏之手,令多少大明百姓对朝廷失去了信心。

    而相反,若大明复夺南京,祭拜皇陵,令能使全国上下士气大振。自此明、清攻守易势。

    二则南京的地理位置也极为重要。这里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又是扼守明军北进山东、河南的要冲。同时建虏自此向南,还可随时威胁最为富庶的浙江。

    而且据情报来看,洪承畴还在不停地朝南京方向调兵。朱琳渼心中暗叹,这北伐南京之役必是一场硬仗啊。

    故而不止要做好军事上的准备,情报收集、经济储备、后勤辎重甚至舆论宣传,一个都马虎不得。

    夺回旧都之战,必须打得干净利落!

    他习惯性地将密报递给坐在马车对面之人,“这北伐之前,须得先收两广,平滇乱……”

    而对面那人却有些尴尬道:“殿下,学生对军伍知之甚少,实难为殿下分忧。”

    朱琳渼抬头间不禁失笑,“我一直思索军伍,倒把宋先生当元子了。”他转问一旁石霖,“离军器局还有多远。”

    “回大人,仅剩二三里地。”

    “上次来这儿已是一年前了。”朱琳渼望向军器局方向,“此番我便要扎在这儿一段时间,工艺标准化乃是重中之重,福京军器局这个示范必须得做好了。”

    他又望向宋应星道:“往后就要靠宋先生照此推广了。”

    “学生一定尽力而为。”

    “对了,鲁宁、熊忠他们都来了吧?”

    石霖忙拱手道:“他们与二十名工匠前日便已到了。”

    “好,”朱琳渼点了点头,“有他们来带学徒我就放心了。”

    这次他从苏记铁场调来的都是技术骨干。现在铁场那边已经走上正轨,便是少了这些人倒也影响不大,但他们的技术对福京军器局的工匠们来说却是极为重要的。

    宋应星拱手道:“殿下,实则鲁宁等人昨日已在技工学堂授了一回课,效果甚佳。

    “便只是殿下所制的圆规、游标卡尺等物,便已让军器局这些闭门造车的工匠们瞠目结舌了。”

    一旁徐尔路接道:“而鲁宁并未他们所拜的师父,却如此细致地教他们手艺,更是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

    这个时代的工匠们因为匠籍限制,手艺通常都是父子相传。一来因为家里是匠籍,必须子承父业,孩子不学也得学。

    二来这手艺也是家族中吃饭的家伙,往往一点儿窍门,就能让自己的活计干得比别人好。而这点儿东西大多一说破就不值钱了,是以只有传给子侄才能放心不会泄露出去。

    故而所有工匠都是敝帚自珍,好的工艺很难在工匠中传播开。即便是收了外人做徒弟,师父大多也会给自己留一手,以防止教会徒弟饿死自己。

    如此一来,不但手艺一代不如一代,有时遇到自己子侄天资驽钝或者不喜做工的,甚至会有手艺失传的危险。

    而朱琳渼在大明推行工艺标准化的第一步,便是建立技工学堂,将基础的手艺作为标准课程教给所有工匠。

    只有建起大量的技工学堂,才能保证大明所需要的熟练工匠能源源不断的涌现,而且保证了手艺不会失传。

 第288章 技能资格评定

    (全本小说网,HTTPS://。)

    并且这些工匠接受的培训都是基于制造工艺标准化的,等他们学成毕业,自然便会将标准化的制造方式带入工作之中,从而逐步扭转传统工匠制物时的各种弊端。/全本小说网/https://。/

    当然,那些最尖端的技术还需要控制在格致学府之类的高等学府范围内,毕竟技术保密也得重视才行。

    另外,对于那些天赋极高,对工艺改进做出贡献的工匠,还要通过专利保护予以他们应得的利益。当然,他们也必须将自己发明的新技术传授给其他工匠,从而使大明整体的工艺水平得以不断提高。

    这也能为日后的工业化改革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

    很快马车在军器局门口停下,与朱琳渼上次来此时的情形完全不同,整个军器局大小官吏以及一些工部的官员都早已整齐立于道路两侧。

    不过以前的军器局大使徐桐等人却不在此列,这些一贯上下其手,亏空军器局的家伙早已被朱琳渼一纸调令全送去了闽南做挖渠苦力。

    眼下负责管理军器局的大多是宋应星从格致学府挑选的一些有能力,又肯为国效力的学生。

    另外底层管理则直接由头脑灵活又为人本分的普通工匠升任。

    待众人行过了礼,新任福京军器局大使项峰恭敬地向正厅展手道:“殿下车马劳顿,还是先休息一下吧,下官已令人备好了茶……”

    朱琳渼却摆了摆手,“先去技工学堂,召集所有工匠在那集合。”

    项峰显然对辅政王殿下的办事风格不太适应,愣了愣才忙拱手道:“下官遵命。”

    小半个时辰后,整个福京军器局的七百余名工匠及六七十名官吏皆聚于新福京技工学堂。

    这技工学堂乃是用原先的制弓作坊及仓库改建而成,故而地方颇有些狭窄。众人只能立于仪门外的空地上聆听辅政王殿下训示,甚至连门外都站了好几十人。

    朱琳渼见项峰又要领工匠们行礼,立刻制止道:“军器局乃制器之所,总这么跪来跪去的太影响效率了。

    “从今往后,凡入军器局、铁场等工场地带,无论官阶大小一律拱手施礼,不许跪拜。”

    宋应星见项峰又愣在当场,忙带头拱手道:“下官遵命。”

    项峰这才忙带领众工匠拱手齐声道:“拜见辅政王殿下。”

    朱琳渼点了点头,而后对在场的数百工匠微笑道:“我先送些见面礼给大家。”

    下面立刻一阵窃窃私语,“辅政王殿下给我们见面礼?”

    “是要发赏钱吗?”

    “给些米也不错啊……”

    朱琳渼继续道:“从今天起,诸位皆脱匠籍,转为民籍。”

    他一言既出,刚才还在小声议论的工匠们立刻安静下来,却皆是怀疑自己听错了,齐齐转向朱琳渼望去。

    “不仅是你们,往后整个大明都要逐步取消匠籍制度……”

    这下大家都听清楚了,仪门前立刻炸开了锅。

    “转为民籍?我以后是民籍了!”

    “那以后就不用缴代班银了?”

    “民籍!民籍啊!我家那三个小子都能读书科举了!”

    “辅政王殿下恩比天高啊……”

    明代还是农业社会,除非能做官成为官籍,否则农民,也就是民籍乃是最有社会地位的。

    从匠籍转为民籍,便是身份的一次“大跃迁”。

    身为匠籍,就必须无偿为国家做工,到了轮班时便得老老实实去所属的衙门报道。至明末时分,轮班制度以及名存实亡,但轮到出班的工匠们必须还得缴纳不少代班银,否则即使没活干,也得去工部指定的地方蹲着。

    此外最坑是,匠籍不能正常考科举!莫说要经常为国家干活,没什么时间读书,便是你学富五车,只要你是匠籍,就必须经过层层审批才能参加科举。

    而通常来说,这审批是不可能通过的。

    在明代,考取功名那可是每个人最崇高的梦想。但若是生在工匠之家,就连这做梦的权力都要被剥夺了。

    是以这些工匠得以转为民籍,他们怎能不兴奋激动?要不是辅政王殿下还在当场,恐怕有不少人便要冲出去买鞭炮庆祝了。

    与兴奋的众工匠不同,项峰却皱着眉对宋应星拱手低声道:“老师,若匠户们都脱了籍,这军器局往后找谁来干活呢?”

    宋应星已详细看过了辅政王殿下的工部改革方案,随即道:“往后要实行雇工制,军器局和工匠们签契约,付给工钱雇他们做工。”

    项峰点了点头,但立刻又想到了新问题,“若是有工匠年岁大或是不想干了,我们又如何确定新招募的工匠是否合适呢?”

    明代的工匠都是记录在册的,需要干什么活就从册子里抽人,比如记录是个木匠,那就一定会做木工活。

    不过若是碰上技术不行的工匠,官府可也没有办法,总不可能把人给开除了。通常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了后来,滥竽充数、消极怠工的人越来越多。

    宋应星微笑道:“依辅政王殿下之意,往后工匠们也要考试。称作技能资格评定。

    “通过考核之后会依据他们手艺高低,授予不同等级的资格文书。你募工匠做活时,只需看这文书即可。

    “而且持不同等级文书的工匠所拿的酬劳也不相同。想要多拿工钱,便需努力提高技艺,考过更高一级的资格。

    “对了,第一次技能资格考试下个月便要开始。往后每半年考一次,良莠立判。”

    项峰闻言不禁抚掌赞道:“如此甚好!简单之事便用工钱低的平庸者,节省支出。而重要事宜则交给技艺高超的人,却不必担心会有纰漏。”

    “正是如此。”

    随后朱琳渼也公布了技能资格考核之事,工匠们虽对此不甚了解,但听说只是考校技艺,便也没怎么在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