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强大少爷-第36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此王雱惊悚了,没蔵黑云不会是吃醋了吧?
“相爷您不会真信了这些吧?”王雱又道。
“老夫当然不信。”韩琦叹息一声:“但有时候我信不信不重要,反正有一群人信,反正有一群人要拿出来说。所以当西夏也有人这么说的时候,咱们朝廷也难免有一群人怀疑存在内幕。”
“妈的我决定辞官荣归故里,远远的离开这些政治蛀虫,谁也别拉着我,这样下去我没死在战场,却会被自己拿拿走这条老命。”王雱义正言辞。
如此吓得韩琦身边的一群幕僚陪着笑脸,一个劲劝说“小王大人前途远大,不要犯浑,不要闹情绪”。
他们越劝,王雱越声音大“别拉着我,我要辞官回家”。
闹了一下韩琦眼见不成体统,便拍桌子道:“都别拉着他,老夫就亲眼瞅着这龟儿子辞官,来啊,辞官文书写好了吗?老夫就在这里看着你表演。”
“……”
这下没人拉就尴尬了,王雱挠头想了想又道:“我说说而已……国朝内忧外患之际,我辈有志人士不该撂挑子,应该迎难而上……”
韩琦头疼的摆手打断道:“行行行,我知道了。简单点,说话简单点,你还辞不辞官?”
王雱道:“我对国朝是有功劳和苦劳的,你们谁都轰不走我,我偏要赖着不走。”
“……”韩琦和身边的幕僚面面相视了起来。
王雱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又试着道:“鉴于朝中对我质疑太大,前方我海扁了……不是,我是指和吕公弼有些冲突,为了不让相公们难做,我知道贬官免不了。要不放我去海南岛知万安军吧?”
大家对他有些吐槽不能,他都说功劳盖天谁都赶不走他了,结果放着京官不做,他小子想去海南岛做野人?
“你思维不要如此跳脱,不要天一句地一句的。给老夫安安分分待在京里一些时候就行,去什么海南岛,还嫌病的不够?我告诉你,那地方到处是疫病,到处是瘴气。你觉得你能在那里活到五十岁?”
说到此处韩琦又温声道:“别固执,你打赢了战争,完成了大宋对你的托付。回京吧,老夫承诺不会把你打下来的果实随意割让。其实让你即刻述职,交出指挥权是官家的意思,他心疼你。另外,此番也不会因你和卓洛兰的传言、不会因为你殴打吕公弼而贬官,至少老夫和皇帝还在一天,就不会发生!”
到处王雱深深的吸一口气,没有转圜了。这就是派韩琦来的原因,作为志愿军统帅,打赢了战争后王雱只对枢密院述职,顺便交还头衔和节符。
原本要做这些事就要回京,但现在既然韩琦亲临,根据皇帝意志,根据大宋体制,王雱在这里对他述职,交还“大宋志愿军河潢行军监军虎符”后,就算完成了手续。
依照大宋的规矩不该这么草率的,王雱和穆桂英会带着志愿军开进汴京,带着亲兵骑着战马上殿接受皇帝表彰。
那虽然会导致战马在大殿拉一地的屎,但这就是大宋规矩。不过现在看来老赵的病越来越不乐观,他恐怕已经没心思来主持这些国礼了。
其实也还好。
根据韩琦说的皇帝病情,王雱总体放心。一般就是这样病恹恹的人,能一年又一年的拖着,只要过了冬天基本就又挺一年。包括大家的情绪,都会慢慢适应这一过程。
真是病重的老年人,什么时候忽然红光满面能吃能笑,那就是事出反常必有妖,那就叫回光返照。
“爽快些,说话?”韩琦催促道。
“下官遵命。”王雱只得鞠躬。
韩琦这才满意的点头,从怀里掏出一份文书递给王雱。
这是皇帝的中旨:让王雱即刻交接西北志愿军防务,火速返回京补考。
此番嘉佑四年大考已过。兴许是老赵预感自己的身体问题,觉得拖不了两年,刻意以“王雱为国征战而延误考期”的理由,特准开小灶补考。
对此当然会有人反对,但从富弼、韩琦、欧阳修一直到皇帝都同意了,于是就真的破格要开小灶,等王雱去补考了。
韩琦说,为此京中的学子都快要暴动了,就因为等着王雱补考,原本二月就应该放榜的,但拖延到了现在也没放榜。
“原来这才是急着召小子回京的原因?”王雱喃喃道。
韩琦语重心长的道:“皇帝亲口说不要逼你。如果你不想这时候回去,就不要拿出这份文书来了。真这样,会导致你往后经历更多波折,因为包括你父亲和我、还有皇帝在内都认为你自己是考不起的,皇帝身体日渐不好,他专门等着批阅你的试卷知道吗?换个人,你今生就再也考不起了。”
王雱点头抱拳道:“最后一个条件。”
又后脑勺被一掌。
韩琦道:“别讲条件。当然了,作为赢得了国战的帅臣,交接之际你可以对本部做出一些建议,本部会重视。”
“好吧建议也行。”王雱道:“志愿军不要轻易进行整编扩充,番号叫什么无所谓,叫猪头军都可以。除了不整编,维持这只军队的血统外,下官正式对大宋朝廷做出负责任的建议,推荐马金偲和狄咏总管这只军队,出任都统制和副职。”
韩琦略微一思考,这倒也算是理所当然,于是点头同意了。
王雱要出去了,又被迫害妄想的问:“我的枢密承旨还在不?不会被您给停职待岗了吧?”
“废话,老夫不签字谁能把你从枢密院停职?倒是你父亲真想把你下了,不过他的决定被我否了。快滚。”韩琦摆手……
第505章 悲催的石油研究院
离开青塘已成定局,于是马金偲他们留下,带着穆桂英以及穆桂英的部曲亲兵,火速返回潢州。
四月五日是个伟大的日子,潢州城码头的羌人们简直惊呆了。要说原本那些宋国来的商船就够大了,但此番真的牛了,这是神马黑科技?
一千五百吨级的大船不需要人力,没有风帆,只有轰隆轰隆的机械声,伴随着浓烟滚滚,就可以自己在河道中穿梭?
话说这个事件在宋国方面是被骂的,说是机械工业局铺张浪费乱弹琴,他们所谓的试航,其实是去接他们的局长大人,竟然需要这么大的船?
这在吐蕃人眼里是神迹。
听说这艘神奇大船是从宋国大名府来的,这要经过很多转折,一些河道的水位造成了大船很难行船。如此就要采用底重心的平底船设计,但这么大的船,这么大的载重,还装上一台突突突的机械怪兽,它竟然能拉满物资、从大名府到这里不散架?
“这到底是什么技术?这么大这么重的船可以在浅水区行走?”
码头上,上货下货见惯了船运的许多人把震惊情绪表露无疑。
没人知道,就连行船经验丰富的宋国掌柜和水手们也不知道。但他们知道,北京造船厂的团队是当年抚宁县机械厂的一部分,还有沈括的一部分,论及脑洞技术,尤其对木材工艺的理解和,当今世界无出其右,他们就是可以做到。
“大宋厉害了。”
“是啊黑科技越来越多。不仅仅是这种大船,大宋于战争中,同步进行修建的绥德军至保安军铁路,大名府至汴京铁路,听说也已经进度过半了。一但通车,他们调集物资的能力将大幅提升。”
“因为流通方便了,通车后的地区,粮食物价就会非常稳定,因为可以用底成本把便宜地区的物资,统筹到价高地区。”
“至于南方地区听说暂时没有大规模的铁路计划。不过这种平底机械大船厉害了,能大幅改善漕运效率。”
“最牛的在于:抚宁县机械厂的第三代蒸汽机验证早已经结束,听说就在大魔王于西凉府智退卓洛兰的同时,抚宁机械厂第三代量产版蒸汽机就下线了。”
“第三代蒸汽机什么样啊,厉不厉害?”
“卧槽我连第一代都没有见过好吧。不过听说相比第二代机器,推重比提升近三成。”
“这个推重比提升三成是什么意思啊?”
“你这就叫不学无术,要多看抚宁工业报你就懂了。推力和机器自重的比,就叫推重比。假设不增加体积和重量的情况下,提升推力可以。或者不提升推力的情况下,大幅降低体积和自重也可以。就这么一个事。”
一个懂点技术的家伙介入道:“听说相比二代蒸汽机魔改版,第三代机器暂时还不如第二代厉害。不过新架构设计则更先进,后面可挖掘潜力更大,相信不用多久,以抚宁县机械厂的实力,就会在设计第四代的同时,把第三代机器魔改至两百马力以上。”
“这么一个机器真有两百匹马力吗?”
“有的,比两百马匹更强,因为它是统一发力,协调方面损耗更小。”
这些就是现在民间在纷纷议论的东西,基本上沿途停靠补充水煤时,码头上能听各种民众这样议论。
成就感是有的,大宋现在真有内功了。
或许正有越来越多的人忘记这一切是怎么来的,但这些已经不在重要,纠结这些毫无意义,就像后世的人坐飞机高铁时,一般没兴趣去论证是谁发明、谁推动的产业。
但只要我有别人没有,或者大家都有时我国最先进,这就是民族荣耀感的来源。现在宋国百姓哪怕大多数没见过火车和蒸汽机,却都能把这些说出个一二三来,原因无他,这是他们相比于辽国人西夏人的优越感。
这一晃眼,听着这些消息,王雱自己都觉得恍如隔世。
当年寒碜啊,带着一群草根弄出来的蒸汽机,除了如同快散架到处响,还傻大黑粗,机器么天大一个,寿命低劣,用不到半年,还只有区区三十马力。
现在一转眼就王雱所见,装配在大船上的这台机器总成要小太多了,只有当初一半那么大,却能提供一百二十马力输出,鉴于工艺和材料进步,加上沈括又提炼出了质量更好的润滑材料,现在运行寿命提升至当初的五倍还有多。
也就是说,现在起蒸汽机的商用环境基本成熟,用蒸汽机不说划算么,至少已经不亏本。
不过限于产能不够,现在除了叶庆华和官府外,一个都拿不到货,还处于叶庆华的独占期。
装在大船上的这台是二代魔改版,机械厂认为三代虽然推重比和工艺参数更好,但新东西不如老东西成熟稳定,所以不急于在领导用的旗舰上尝鲜,稳定耐草就行。这是机械厂总管许浪山的观点。
如果是沈括那个纨绔子弟么,他其实更喜欢拿新东西新技术来显摆。
这个问题上大雱支持许浪山大叔,所谓安全第一,领导的船,万一机器炸了不得哭瞎?像沈括那大纨绔自己实验滑翔机的人么,也就他一个而已。
顺便,都还没有到京,王雱接到了某御史写来的文书,御史台表示:对沈括浪费国朝资源大搞纨绔的行为给予严重关注,对机械工业局知事王雱给予警告。
这是因为前阵子王雱提供了想法,批了经费,允许沈括修建一套最原始的“风洞系统”,方便他测试空气动力参数、而不至于再摔破他的脑袋。话说他那个脑袋现在看忒值钱了。
那无比简陋的风洞系统,算机械工业局麾下“航空二院”技术验证装置,用的正是最新第三代蒸汽机驱动,采用较大的速比带动涡轮,然后在特定环境下“猛吹”。
现在的设计还很寒蝉,起步很低,导致风力不足,无法测试更大形的参数,但是测试相当于一两人载重的滑翔机还算绰绰有余的。
机械工业局是王雱生出来的,且制定了相关条例。但当时的大雱还是个光杆司令,甚至没有下属,就因河潢战场告急而带志愿军西征了。
所以又如同吕惠卿在抚宁县一样,后续的组织结构搭建,各项工作开展,基本是沈括完成的。这小子除了是技术宅外,也有一些组织基础,因为在这之前他就是一个县的主簿。
在他的手里,现在的工业局有了所谓的“铁路一院”、“航空二院”,以及刚刚成立不久的第三船舶设计院,简称“301所”。因船舶院刚刚搭建没多少人,就被航空院铁路院的人戏称为“所”。
至于为什么这么命名,王雱也没弄懂,总之沈括这小子弄出来的就是这些名册,且呈交中书门下定制了,现在王雱拿他们也没办法。
这些,都是这个四月天行船获得的喜悦消息。总体上大宋真正蒸蒸日上。
对于王雱而言,当务之急是寻思考试的事,考不起的话干脆辞官回家相妻教子,顺便做生意赚钱,或者成立个东印度公司出海做坏人似乎也不错?
最后,吕惠卿现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