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北明不南渡 >

第68节

北明不南渡-第68节

小说: 北明不南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来下半身思考的高杰顿时想入非非。

    “本木泰是……何女子?”

    ……

    高杰部被朱慈吞并,张家口向京师转移物资的工作基本结束。

    朱慈对于扩充起来的军队进行了进一步的整编。

    以应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建奴大举入关。

    置皇卫骑兵营,皇卫步兵营,皇卫神机营,皇卫工兵营四营。

    作为核心的京营,在其中挑选出思想品德优异的军户,散入皇卫各营中,充做各级军校,负责士气的鼓舞,以及对军心的控制。

    而张庆臻汇报出的京师总兵力已达到七万余人。

    相比于之前那破败的京营序列,已经形成了一股比较实际的军事力量。

    其中皇卫骑兵营八千人,由高杰率领。

    皇卫步兵营四万余人,由王先通率领。

    皇卫神机营四千余人,由张庆臻率领。

    剩下的则列为皇卫工兵营,负责工事的搭建,由巩永固率领。

    军事情报的获取,仍然交给大明的物业管理部门……锦衣卫负责。

    战力已经形成规模,但朱慈知道,这样的战力仍然无法和鞑子正面对抗。

    虽然朱慈从没想过正面对抗,但是皇卫营的战斗力必定要将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的。

    提高的方式……朱慈想的最简单方法是西班牙方阵。

    西班牙方阵,是冷热兵器过度阶段战场上的杰作。

    朱慈只是看着书里记载,这样的方阵有多么多么简单实用,在欧洲战场称霸一时。

    当然……这种称霸或许带着一定的水分……毕竟西欧那些货们,这会打起架来都跟过家家一样。

    将西班牙阵法用于应对亚洲游牧民族的侵袭,不敢说能完全碾压,但取到一定出其不意的作用,是肯定的。

    之所以在面对李自成时没有令全军习练大方阵,实在是因为这个阵列对军队的装备配备是有着一定要求。

    火器配备率达不到五成以上,都不好意思拿出手。并且面对李自成时是守城战,朱慈没有太多兵力派人出战,以及提供全方位的火力支援。

    所以那个时候有方阵也不会起到太大作用。

    况且当时的京营的火器不多,以至于根本无法习练西班牙方阵。

    现在就不一样了,从张家口缴获来的军火,加上工部不断为明军送来的制式武器。

    五万人的步兵营,已经能凑出四个千人队列的大方阵。

    实际上西班牙方阵的问题是,防御性能优秀,但是过于笨重,机动性很差。

    不过在面对建奴的此次进攻时,基本都需要采取防守姿态。

    所以西班牙方阵,在这个时候应当是能发挥它应有的威力。

    至少在步兵面对鞑子骑兵的冲击时,不会显得如此无力。

    西班牙方阵学习起来还是比较简单。

    每个横队正面为50至60人,纵深为20列。在四个边角上是排成密集方队的火绳枪士兵。这种坚固的密集队形其宽度约为150 米,纵深100 米。

    这是标准数据,实际上方阵在历史的演化上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环境在原有方阵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良出新的适用于当前战争形式的阵势。

    譬如古斯塔夫方阵,莫里斯方阵。

    而在朱慈将方阵的概念授以王先通,并开始操练之后,便有人提出这样的方阵或可以改良。

    “臣闻孙子兵法云,圆阵者,所以塼也,或可以圆而变之。”进言的是李岩,朱慈在把他收了后,多次提出建议,许多都十分有价值。

    华夏这里本就是阵法的祖宗,华夏的阵法,讲究一个“变”字。所谓西班牙方阵固然猎奇,但核心毕竟是将热冷兵器的优势密切结合的理念。

    当这样的理念被吸收后,所诞生的本土产物,会比死板的效仿更为有效。

    兵书上已经多次论证过,攻以方,守以圆,既然要将军队的防御性能最大化,所谓方阵形态真心没必要固执保留。

    李岩的课外书看的是很多。

    这也是朱慈很欣赏的一点,既然他都甩出了孙子兵法,那么真不妨让他试一试。

    ……

    人才还是太少,高杰和李岩算是能用的上的人才,以至于许多事情朱慈也没必要那么累。

    而在得知山东全境恢复后,朱慈想的是南边还有什么人才能拉来北方一用的。

    好像有个叫阎应元的人……统帅力爆表……

 第一百二十九章 来自山海关

    江阴阎应元,没有功名,这个时候只是江阴县城的一个典吏,不显山不露水,他本人在江阴却挺出名的。

    但出了江阴的地界……那就没什么人知道了。

    直到他率领江阴百姓,以一县城之力,硬抗二十万建奴大军,连斩三王十五将,消灭建奴生力军七万余人,守城八十一天,城破之时,无一人投降。

    这样的战绩,简直就是开挂。

    如果朱慈去设计明末版的战略游戏,肯定会把他的统帅力调到95以上。

    之所以没给满分,是因为他出场时间太短,能力主要表现在守城战上,军事才华相似于朱文正和耿炳文。

    野战没打过,很难妄下评论。

    但仅仅是这样,朱慈已经十分期待阎应元的表现了。

    在得知山东光复,漕运恢复之后,在第一时间下诏。

    封阎应元为义勇营总督,在当地募集乡勇,组建义勇营,北上京师拱卫。

    此时已经是四月初,距离理论上的建奴军入关时间不足一个月,至于阎应元能不能及时赶来,就很难说了。

    但或许他会作为一列奇兵,在建奴和明军大战之时,在关键的关键的时候赶来,发挥一定的作用。

    这也正是朱慈诏阎应元入京的初衷。

    ……

    山东恢复,那么就没有再失去的道理,山东乃是北京和南方的通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况且有了山东这个地方,朱慈对建奴的作战初步构想将更加完善和实际。

    既然要尽力保证山东的统属,那朱慈则需要派一名亲信镇守山东。

    会唔众将,在听说朱慈有意派人去山东后,李岩表现的最为活跃。

    “若圣上不疑,臣愿往山东!”

    李岩是降将,并且是李自成的降将,还是新近投降的,只这一点,就足以让军阁中的其他将领暗自看不起,虽有朱慈的隆恩,但内心对李岩的鄙视和不信任,却是难以消除的。

    当李岩表达想要节制山东的想法后,无论是张庆臻还是王先通都不同程度的表示了反对。

    “李侍郎尚还不足威山东。”张庆臻委婉的说道。

    “圣上还需觅以可信之人。”王先通为人更加直率。

    让一个新近投降的人执掌一省之地,怎么看都不是很靠得住。

    高杰没说话,他也不方便说话,虽然他投降的早,但当过贼的他也属于不干不净的人,所以在属性上他和李岩都是一样的。

    而在风暴之中的李岩,更是难以为自己辩驳,无论是张庆臻还是王先通,他们的话本质上都没错。

    所以他自己也知道这样的请求,或许难以达成。

    当然他之所以比其他人更加迫切的想要去山东,证明自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的私心。

    他所挚爱的那个女人……还在离山东不远的河南搞事,多日不见,很想她的紧。

    朱慈安静看着下面争论的众人,等待着他们把各自理由说明清楚后,紧接着问道。

    “此去山东……朕不会给一兵一卒,仅以一人之身保山东全境……谁可为之?”

    山东光复,周遭的环境其实好了很多,但河南那边还闹着匪患,不带一人……去山东……万一农民军再次进犯山东……又有何依凭保证山东安危。

    朱慈的这个问题……让众人沉默,没人敢于许下这样的大话。

    然而在无人回应的时候,仍然是李岩站了出来,沉声道。“若臣去山东,不用一兵一卒,身不死!土犹在!”

    大话……当然谁都会说,某袁吹的牛逼甚至比李岩更加夸张。

    李岩表达的是一种和山东共存亡的心态,和保护山东的决心。

    相比于五年平辽的大话,其实还是很实际的。

    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了解李岩为人的朱慈,对他的品性还是很放心的。

    “李侍郎可有把握?”朱慈继续问道。

    “臣之依凭在于臣妻,臣妻尚在河南,有余部数千人,或知臣至山东,必领部投效,或退保山东,亦可进复河南!”

    朱慈深思熟虑之后,亦觉得镇守山东之事,也只有李岩最为合适。

    军阁的争论只是下属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作为一名独裁者,那便是有拍板决定的权力。

    当即封李岩为山东巡抚,总理山东军政事务。

    朱慈不计前嫌的对李岩委以重任,令后者感激涕零。

    圣上知臣心啊!

    “臣必纵死,不负皇恩!”

    任命了李岩后,他也即刻收拾行装准备离去。

    当然……在临行之前。

    朱慈还是有事情要交代给李岩,这是对于李岩的密旨。

    “这封圣旨是给朱帅钦的,承认他济王的地位。”

    “至于这一封。”朱慈拿出了另一个封装很严实的旨意,着重向李岩交代。“这是给你的,去了山东之后,在登莱附近打造兵船,若听闻建奴自山海关入关,便拆开此密旨,按朕密旨上的做!”

    庄重的接过朱慈给他的旨意,李岩也挺激动的,不过哪怕他很了解大局,亦有些智谋,也难以琢磨出圣上密旨上交代得是些什么。

    然而既然是圣命,既然恩受圣上的器重。李岩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当即应诺,扣首而去。

    一人一马……直奔山东而行。

    经过了六天的路程,抵达了济南府,向朱帅钦和众乡绅宣读圣上的诏令之后,李岩正式接管山东的事务,一方面安排匠户去登莱造船,一方面,派人去河南招降还在那边搞事的红娘子。

    山东看起来只有河南贼匪的威胁,实际上连李岩也没预料到,当北方危难之时,他的山东面临的威胁会比想象的更加严重。

    ……

    四月初的天,仍然带着小冰河的寒冷。

    百姓们一个个裹挟身子,来往匆匆。

    随着日子一天接着一天过去,朱慈所要面对的事情越来越繁重。

    吴襄死了。

    也就是吴三桂的爹,实际上在朱慈造反的时候,吴襄就已经被不知道哪根筋搭错的崇祯下了狱。

    等到出来的时候,已经半条命没了,呼哧呼哧的几天下来……终于双腿一蹬病死了。

    这还真是一个令人愉快又悲伤的事情。

    而在这个时候,吴三桂着人向朱慈送了信来。

 第一百三十章 吴三桂的最终决定!

    朱慈觉得吴三桂这人心机挺重的,比想象的要复杂的多。

    一方面暗杀了他的使者,另一边面,又来信承认他的明皇地位,附带着向朱慈讨要钱粮补给。

    有趣的是这信既不是通过通政司的奏章,也不是发给兵部的塘报。

    而是以更加隐晦的信件方式传达给朱慈。

    朱慈的感觉,现在的吴三桂应该是摇摆不定的状态。

    对未来充满迷茫感。

    尤其是当初李自成攻打北京,那时候的吴三桂恐怕就对于降李,降清,还是继续效忠明朝犹豫不决。

    以至于为了给自己留后路,做掉了天使。

    或许是李自成的溃败,让大明内部的局势,相对比较明朗一些了。

    吴三桂也没想到,朱慈会这么给力。

    以至于混乱的吴三桂……更加举棋不定。

    送了封信来,试图试探朱慈,试探朱慈对于他吴三桂的态度。

    这将直接决定吴三桂的最终会倒向哪一方。

    深思熟虑之后,朱慈觉得,现在还真不是和吴三桂翻脸的时候,哪怕有一线可能,暂时让吴三桂守住山海关,能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发育。

    等到时机成熟,再想办法剪除这个不稳定的汉奸。

    所以,在面对吴三桂的信使时,朱慈佯装对于吴三桂暗害天使的行为并不知情。

    “平西侯可得到朕的敕封?”朱慈问向信使。

    “回禀圣上,大帅上月却已受到圣上旨意,方才停留山海关以御建奴。”

    “那么为何……朕的天使……至今未归?”

    信使听闻,脸上颇有些动容,约摸的停顿了片刻后说道。“吴大帅却已送天使离关回京,至于为何未归……实不知情……”

    “兴许是路上耽搁了……兴许是死于流贼之手。”

    信使吞吞吐吐的说道。

    朱慈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