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明不南渡-第14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随着南京平定工作的展开,一些原本不愿和伪政府合作的大臣,比如张煌言,黄宗羲等人,也在听说了谢芳到来后,出力帮助住平叛进程。
孝陵卫的出手,实际上便是一根引线,点燃了拨乱反正,向叛臣们反攻的号角。
谢芳自认为带的人并不多,想要把所有人都抓获押送到北京似乎并不太现实,只能保证一些首要的目标被拿下,其他较小一些的反抗。
便以屠杀为终结。
击杀了赵汝瑞之后,南京的锦衣卫群龙无首,在这个时候,谢芳更是以北京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将南京的锦衣卫接管。
加速南京清剿叛臣工作的进程。
最终免不了攻入皇宫之内。
将皇宫之中的定王和永王解救出来。
一切都很顺利。
除了几个见事情不妙的官员从南京逃掉了之外,基本上所有涉事的官员或被杀,或没抓。
“谢指挥……敢问圣上可有意难征?”为平叛出了些力的张煌言,在谢芳为大家设宴庆功的时候,提出了这个问题。
基本上,原本被东林撸掉的官员,都默认的官复原职。
至于功劳,那是要等到圣上定夺才是。
不过被东林压制了几个月的他们,现在只觉得一口闷气被排了出来。
许多人还是暗自庆幸于没能接受东林的诱惑,参与到叛乱之中。
谢芳不知道张煌言突然问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
“若是南京未定,圣上必御驾亲征,但南京既以平定,圣上可高枕无忧也。”
“未必……”张煌言摇头道。
“东林虽灭,然其势皆系于左良玉一人。”
“左良玉此时驻守芜湖,若是出兵不过旦日而至南京……”
张煌言只不过想要提醒其他人,现在高兴还是有点早了。
第二百八十七章 文臣的争执
叛臣们不过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之流,他们之所以能够将南京祸害到如今的地步。
凭借的只是某些藩镇的武力支持。
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道德,大义什么都是虚的,只有绝对的武力才是永恒的。
以钱谦益为首的南京叛党被从内部瓦解,但是支持他们的武装力量,才是最让人担忧的。
左良玉号称八十万之众,虽然基本是虚假的,但十万到二十万之间还是有的。
这样规模的大军仍然不可小觑,若是左良玉顺江而下,直取南京,后果不堪设想。
这正是张煌言担心的问题。
当提起了左良玉,其他原本还在庆祝南京光复的众人,不得不深思起来。
酒宴之上,史可法暗暗泯了一口酒,对于钱谦益等人的覆灭,还是挺遗憾的。
虽然他以前和东林的人多有来往,但在关键的时刻,还是坚持住了自己的原则,这也是他能够好好的坐在这里,并且暂时性的官复原职的原因。
既然作为南京的兵部尚书。
对于南京所面临的局面,不得不发表一下看法。“叛臣即灭,天下乂安亦是迟早之事,左良玉也并非痴愚之人,定能明白孤掌难鸣的道理,只要出言安抚,尽免其责,允其活路,令其重就武昌,此乃万全之策也。”
史可法想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常用的招抚手段,况且左良玉本来就是大明的将领,只不过一失足成千古恨,只要展现出大明的宽宏大量,平定左良玉的祸乱并不难。
许多人觉得史可法的办法还是可行的。
但仍有人觉得不妥。
张煌言想了想后辩解道。“谋反之罪,岂能说免就免,若不是让天下皆反乎。”
他觉得,既然已经叛乱了,就好比老婆给自己带过绿帽子了一样,怎么能当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
“然若不如此?又如何抵挡左良玉的兵锋?”
问题是左良玉手握重兵啊!要是小小的蟊贼为乱,灭了诛九族完全没问题,左良玉要是真闹起来,南方还不被掀个底朝天?
就好比你老婆虽然给你带了绿帽子,但人家是白富美啊,又让你吃软饭……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怂一点,装作不知道的好吧。
现在不是考虑颜面的问题,而是真正能解决事情的问题。
但是张煌言并不觉得这样可以解决问题。
“即使左良玉愿意被招抚,但其已然娇纵自大,自成一军,他日必难节制,早晚为其所祸,此法实乃饮鸩止渴罢了。”
谢芳组织的酒席,很快变成了大臣们之间的争执。
并且这种争执愈演愈烈,谁都不愿意退后一步。而在这个时候,却没有一个主持大局的人来拍板敲定此事。
原本应当喜气洋洋的酒宴发展到这种地步,实在不是谢芳所想看到的。
他觉得自己很尴尬,他只是锦衣卫指挥使,完全遵从于圣上的指示行事。
至于军国大事,也不是他能够有权力决定的。
不过这乌七八糟的氛围是个怎么回事?
在他的印象里,所谓的大臣们在面对外部的威胁时,应该同仇敌忾,意见统一才是,就像北京的两次保卫战,根本没那么闲工夫去扯淡去讨论对和错,去考虑每一项抉择的所能带来的后果。
只要觉得可以,那就撸来袖子怼了再说。
但是这里……吵的凶残了,让谢芳很不适应。还是北京朝廷让人看着舒服啊。
他想找个理由离开了,但是正在争吵的双方,还是把谢芳托下了水。
“谢指挥,你也算是圣上的天使,你来评评理,这左良玉是招抚,还是下罪!”
已经把南京叛臣一网打尽的谢芳,实际上算是完成了任务,现在他只想打个酱油把罪臣押回北京复命去了。
但看这苗头看来走不了啊。
你们这群大佬都没商量出个结果,他也母鸡啊。
“这事我也说不好。”
“谢指挥何必谦虚,您有勇有谋,只带区区数人,深入南京清扫叛臣,实乃汉之班仲升,唐之王玄策也!”
夸的谢芳有些飘飘然,虽然不知道班仲升和王玄策是什么人,但听起来还是很厉害的样子。
飘飘然的谢芳随即道。“要说的话,左良玉既谋反确凿,却无可恕,南京城高,又有水门之利,左军不足为惧。”
城池的高度,基本决定了一座城池的防御能力,南京城高十二米,比北京还高出一截,乃是天下之最,要想防守的话,并非没有希望。
况且,谢芳在朱慈身边久了,对于这位圣上的脾气可是摸的透了,眼里揉不进沙子,遇到难题绝对不妥协,就是硬怼,没有任何商量。
鞑清辣么强,都能怼到辽东。
区区左良玉,要是圣上在南京,肯定毫无疑问的怼了过去。
“倘若南京因此失陷贼手,孝陵不存,又将如何?”
这么一说,冯达和谢芳都是吓了一跳,南京自然不比其他地方,作为两都之一,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孝陵卫的确是精锐,但也很难说能打的过左良玉军。
南京失守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孝陵若是被贼军毁坏,那么在座的各位,都准备把脖子洗干净把,无论是左良玉,还是圣上都不会放过他们。
谢芳有点犹豫,似乎还真不能这般表明态度,他发现自己好像被文臣们坑了,虽然客客气气的让他来拿主意,恐怕准备让他来背黑锅吧。
“哪暂且安抚?”
“如何能安抚?若是安抚,左良玉必定更加持兵自重,谁又能节制?此番叛乱,正是剪除左贼的机会?”
得了,显然,哪怕是谢芳来拿主意,也无法让众臣们信服。
持续的争辩,并没有任何结果。
“那就请示圣上来定夺!”谢芳火了,这是最后的杀手锏,这些文臣们仍然保持着曾经的高傲,也只有圣上才能镇压的住。
“北京离南京遥遥几千里,而左贼却在芜湖,待到一来一回,怕是已经被兵临城下了吧!”
文臣们虽然还保持着对大明的忠诚,无论新旧皇帝,但是……现在远水解不了近渴!
谢芳又被怼了。
第二百八十八章 南京内外
南京还在就关于左良玉的处理问题争执不下。
……
与此同时,左良玉也已经得知了南京的变故。
对于左良玉来说,在北伐军覆灭之后,南京的处境就很尴尬了。
当初,因为北京形式非常的危急,农民军,鞑清军连续入寇,凡是有见识的人,基本上都会觉得北京完全守不住。
这个时候南京和北京撕破脸皮了!
并不敢自立的左良玉,不得不在南京和北京之间选择自己的立场。
一切都是为了长远投资,同时在东林中有关系的左良玉最终决定站在南京一方。
不过现在看来,显然选择错了。
整个南京到现在也只剩下他独树一帜的支持。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既然已经反叛,那就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但是没有料到的是,南京却被从内部平定。
左良玉彻底失去了政治上的依靠。
南京凉了的话,他继续坚持下去,实在没有任何意义。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
第一,想办法接触北京朝廷,如果北京愿意重新接纳,继续让他在南边逍遥快活,也是能够接受的。
第二,重新找一个宗室,奉为帝王。
左良玉想了很多,为自己的未来设想。
现在就等着南京的态度,实在不行,他手里的二十万大军也不是吃素。
直接占据一方,割据为王,也不是不可以。
“梦庚。”左良玉看着面前瑟瑟发抖的逃出的几个东林漏网之鱼,面沉如水,并没有任何态度。
他呼唤了自己的儿子,在这段时间,左梦庚一直带在身边,现在是将其当做大军的继承人一般培养。
“儿在。”
“准备好兵马,战船,随时准备北上。”
“是。”
左良玉唯一的凭借便是他的武力,也应该依靠武力来保证他想要保证的东西。
……
南京被肃清,但这远远还没有结束。
和外敌相比,南京内部的争执,更令谢芳头疼。
现在他离开也不是,不离开也不是。
一个小小的决定,竟然能扯上好几天。
并且,本来应该是兵部尚书拍板的事情,史可法并没有应该拥有的魄力,他的虽然忠心朝廷。
但是能力上还是很欠缺的,这一点谢芳都能感觉的到,他的思维和决定,太容易被别人影响,以至于犹豫不决。
本来提出招抚左良玉的是史可法,他也是一开始的主和派,但随着主战派占了上风,他又偏向于支持主战派。
甚至于说,两派互相之间开始揭短,爆黑幕,来打击不同意见的同僚。
什么某某某纵奴行凶啊,什么某某某侵占民田啊,都开始扯了出来。
先不论这些龌龊事情,是不是属实。
但眼下,左良玉的威胁确实迫在眉睫,关于最终的决策没有定论,实在是致命的。
谢芳感觉,这样下去,哪怕是派人去北京请示圣上一个来回,他们都无法做出实质性的决定,急死宝宝了。
这样的状态下,若是左良玉大军一来,窝里斗的南京,恐怕连一战之力都没有。
谢芳很头疼。
但是……他的救星来了。
被平复的南京,最缺的实际上上能够拍板定案的人。
谢芳,并不是朱慈派来唯一的力量。
为了妥善解决南京的问题,朱慈还留了些后手。
黄得功和李岩一武一文在江北待命,随时准备支援南京的谢芳。
当听说,谢芳已经从内部光复了南京之后。
江北的黄得功和李岩紧随其后的渡江,入主南京。
李岩同时带来的还有朱慈的任命文书和尚方宝剑。
在尚方宝剑,和北京圣上的圣旨之下,原本吵闹的南京不得不屈服于李岩之下。
对于李岩,众臣虽然貌服,但心里肯定不服气。
那个有着为农民军卖命的黑历史,实在让正直的人都感觉到羞耻。
这一点,李岩心知肚明。
但现在的李岩早已习惯,习惯于别人如何看待他的为人,习惯于圣上把他当做了一块万能砖头,那里需要,便往哪里砸。
山东基本没事了,在那边肯定高枕无忧,但圣上还真是爱折腾人。
南京局面如此的混乱,所以……理所应当的被派来救急。
“从现在开始,一切以应对左良玉为先!其余再又肆意垢恶造谣者斩!”
李岩在众臣面前,抽出了尚方宝剑,同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有些时候,是战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