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1329节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1329节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醒觉得这个忽略不会持续的太久,那些反科学的人迟早会发动攻击。

    “这是一场大胜,却悄无声息。德华,对此你可有怨言?”

    方醒没有回身,说道:“哪来的怨言,功名利禄够用就行。人前显贵,人后受罪,我何苦如此?一家子好好的过日子不好吗,有敌人就领军出战,归来卸甲享受天伦,这才是人生啊!”

    徐景昌走到了他的左手边,和他并肩看着进城的俘虏。

    “人这一辈子就几十年,而且五十岁前必须要享受够了,否则等老了你还想享受什么?”

    徐景昌一脸正色的说着大道理,让方醒也不禁倾听着。

    “徐家的祖训就是平安是福。瞎折腾没好事。”

    人生苦短,时光易逝。

    徐景昌有些惆怅的道:“我觉得自己老了,因为我经常会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事。那时候懵懂,但却快活。如今有美女,有美酒,权势虽说不大,可没人敢欺负咱们,可依旧不快活啊!”

    这是消极的看法,佛道都不乏这种引导,要求人们善良,或是要求人们修来世。

    俘虏一队队的继续进来,百姓们看的倦了,有人说没意思,于是不少人都散了。

    征战草原时的献俘引起了轰动,而泰西联军的俘虏进城却没意思。

    这些心态值得去探究,去看看是骄傲还是麻木,或是觉得足够安全了之后的漫不经心。

    “刘观回来了,都察院也该安静了,可我总觉得大家都坐在火堆上,不小心就会被焚烧。”

    徐景昌已经习惯了富贵,随着年纪的增加,他越发的不喜欢冒险了。

    方醒也觉得没意思,他和徐景昌挤出人群,因为后面人不少,就进了一个巷子,准备绕过去。

    巷子里冷飕飕的,不时能听到围墙里有孩子的喊声,微微消去了些许萧瑟。

    徐景昌自然不可能有空来看俘虏进城游街,他是来接货。

    “看来南边的行程被耽误了,这批蔗糖可不能出岔子啊!不然哥哥我可就得上吊了。”

    徐景昌问了才从南方归来的方醒。

    见他着急,方醒就揶揄道:“你方才还说什么平安是福,一辈子就这么三两下过去了,怎么还对钱财那么着紧?”

    徐景昌叹道:“家中一大堆人要养啊!爵禄是万万不够的,加上那些田地的出产也够呛,只能寄希望于生意了。话说……我家的田地可是被收了许多,陛下怎么也不下旨褒奖一番?”

    这货前面就像是高僧般的唏嘘人生,此刻却又化身为利欲熏心之辈,让人不知道哪个才是真正的他。

    不过方醒却知道这种心态:内心想少些红尘烦扰,可骨子里却是不甘寂寞。

    “陛下要看天下,你只是个混饭吃的,陛下哪会关注你!”

    方醒轻飘飘的打击了徐景昌,然后就进了宫。

    进宫的时候他恰好遇到了刘观。

    两人一路进去,刘观低声说着他走后南方的一些事。

    “……那些士绅见你走了就有些要闹腾,想翻盘的意思,结果军队在金陵街头走了一圈,全都消停了。”

    “那些百姓不满意,总说自家弄了些好处朝中也不待见,非要拿回去,可见不是真的悯农。”

    方醒觉得刘观不该是一脸忧国忧民的模样,但自从成为帝党之后,他就在这条路上越行越远了。

    原先大家口中的奸臣在为了皇帝的意志而奔波,这个有些黑色幽默的意思。

    等见到朱瞻基后,刘观先述职,说了南方目前的情况。

    朱瞻基听着刘观的讲述,神色柔和了些,显得极为满意。

    什么忠臣奸臣,在皇帝的眼中,只有对江山有用的才是忠臣,余者不是庸才就是蠢货,

    “你此次在南方行事果断,很是压住了官场上的一些歪风邪气,朕心中欢喜啊!南方一定,大局就定了,此后只需缓缓而行,不激进,大明的未来必然可期。”

    朱瞻基温言夸赞了刘观,最后还赏了一枚银印章。

    刘观满心欢喜的走了,看得出来,他的欢喜是发自内心。

    朱瞻基感慨道:“人人都说刘观是奸臣,是佞臣,早一日罢了他的官,大明就多一分元气。朕以往也深以为然,等慢慢的一琢磨,却发现许多所谓的忠臣都不干事,或是不干实事,奸臣反而是能吏。”

    “咄咄怪事啊!”

    朱瞻基带着些许讥讽的道:“刘观此次回来,大概会有人骂他是朕的狗腿子吧,那些大多自诩忠臣,可惜朕深厌之。”

    方醒觉得这很好笑,无数人自称是忠臣,他们结成团伙,为自己,为同伙争取各种好处,然后大家抱团自称忠臣。

    这样的忠臣有史以来络绎不绝,及至明末时蔚为壮观,那些‘忠臣’们成功的把皇帝给忽悠住了,大明成为了他们的玩具。

    而这也是明朝唯一一个被那些‘忠臣’忽悠住的皇帝,于是大明最终就被那些‘忠臣’们忽悠到了亡国的境遇。

    到了最后,那些‘忠臣’们纷纷转进投降,反而是阉党殉国。

    这也是黑色笑话,却让人笑不出来。

    “水太凉啊!”

    方醒说了一个朱瞻基不懂的典故,“南边大势已定,军队稳住即可,后续还得要慢慢的磨,把那些怨气慢慢的磨去。”

    说到这个,方醒难免要发些牢骚:“由此可以看出,朝中的政策不可轻出,要慎重啊!”

    当初老朱出了这个帮扶寒门,鼓励读书的优惠政策本意极好,可耐不住那帮子读书人贪心不足,大家上下其手,渐渐的就把自家洗成了寒门。

    这是自家祖宗的错,朱瞻基只得掩饰道:“优待是好的,只是下面的官吏监控不理,甚至是勾结起来牟利。所以任何政策,不管它再好,可也得要官吏得力,否则就有可能会害民。”

 第2357章 两难的皇帝

    胡善祥最近喜欢上了养花草。

    养花草看似简单,可每天都要花时间去浇水,甚至是施肥,至于修剪枝叶更是常事。

    坤宁宫里养了不少花草,有专门的太监宫女伺候着,也算是一个正式职业。

    冬天花草没啥要弄的,胡善祥只是巡视一番。

    端端牵着玉米跟在她的身后转,两个孩子没有多少耐心,就到处找小虫子。

    “姐姐,这里有虫子。”

    玉米蹲在地上,兴奋的捡起了一只黑色虫子的尸体对端端欢呼着。

    端端皱眉看着那个虫子说道:“是死的,扔掉。”

    “不!”

    玉米觉得这只虫子的尸骸就是自己的战利品,于是他摇摇晃晃的站起来,朝着前方的胡善祥跑去。

    “母后,虫子!”

    胡善祥在看着一盆死寂的花,面色凝淡淡的,有些忧郁。

    听到孩子欢喜的声音,她微微一笑,然后就看到了雀尾进来。

    “娘娘,陛下要公主和殿下去,好像要出宫。”

    胡善祥的笑容收了些,问道:“去哪里?”

    这话问的有些越矩了,雀尾为难的道:“不知道,不过奴婢问了他们,说是兴和伯也在。”

    胡善祥放下心来,回身对两个孩子说道:“你们的父皇要带你们出宫玩耍。”

    玉米不懂,但听到玩耍也很高兴。

    ……

    “公主很有长姐的风范。”

    看到皇帝后,抱着玉米的嬷嬷就把他放了下来,端端就牵着他过来行礼。

    方醒很欣赏端端,朱瞻基看在眼里,心中有些想法,但却不好说出来。

    一行人出了皇宫,俞佳和沈石头已经在等着了。

    一辆外表看着很普通的马车就是端端姐弟的出行工具,可玉米却有些茫然无措,想寻胡善祥。

    “弟弟乖,我们去打猎,回头打些好东西给母后吃。”

    街上行人渐多,大多是在两边的商铺里进进出出,讨价还价的声音不绝于耳。

    行人在左右,牛车马车有秩序的在中间缓缓行驶,并不见谁家的车横冲直撞。

    那些百姓大多面色不错,虽然不时见到有穿补丁衣服的,可衣不遮体却不见了,寒冷的冬天里,百姓们都能穿上棉衣,面带笑容。

    朱瞻基看着这一幕,感慨的道:“朕想起了清明上河图,那是何等的繁华,让人悠然神往,如今大明蒸蒸日上,但还需惠及百姓,有人提议明年减少粮税,你以为如何?”

    “各地仓库里的粮食堆积如山,这是好事,不过却要注意尺度。”

    “此话怎讲?”

    “要循序渐进,或是持之以恒,比如说今年减一成粮税,明年减半成,后面减一成,这样比较好。”

    方醒说的比较隐晦,朱瞻基却懂了。

    “你是担心百姓期待年年如此吗?”

    “对。”

    方醒自家前世就是一个标准的小市民心态,所以才能对百姓的心思了如指掌。

    “没有好处百姓也要活,可一旦给了好处,给了几年,再后面不给了,或是减少许多,他们就会不满,甚至会叫骂,有人煽动的话,他们甚至会闹事。”

    “可这个好处以前是没有的,他们为何要不满?”

    朱瞻基才说话就恍然大悟:“是了,以前皇爷爷经常带我出宫,后来有半年没怎么出去,当时的我就埋怨了。”

    这个比喻不恰当,不过却也彰显了朱瞻基对朱棣的怀念。

    一路到了方家庄,有个老汉正在负手巡查,这是庄里那些闲的没事的老汉们的活计,分班巡查,发现有陌生人就拦住问话,算是外围的一道防线。

    这老汉是见过朱瞻基的,所以当场就跪下了。

    俞佳过去扶起他,低声道:“不许多嘴,否则满家抄斩!”

    皇帝私下出宫可不能传的沸沸扬扬的,到时候群臣齐齐进谏,以后更是会多出无数双眼睛盯着,那皇宫就真的成了囚笼。

    方醒却不以为然的说道:“回家别乱说就是了,不然回头直接扣了你家的好处。”

    方家庄的庄户们每年都会有些好处,大多是主家发的各种东西。

    虽说现在他们都不大差钱,可一旦别人有自家无,那脸可就没了。

    老汉压根就不怕贾全的威胁,一直在装傻,此刻听了方醒的话,急忙就应了。

    这就是县官不如现管,老汉知道方醒能护住自己,所以不怕贾全。

    “端端!”

    端端和玉米的意外到来让张淑慧有些紧张,无忧却是大欢喜。

    “我带你们去看大狗。”

    小孩子总是喜欢显摆自家,无忧现在就是想看看两条大狗能不能吓哭玉米,所以极为热情。

    方醒和朱瞻基在庄上散步,贾全带着人在远处的两侧保护着,随时准备隔开那些出现的庄户。

    地面被冻得很实在,走在上面硬邦邦的。

    朱瞻基负手缓行,目光沉凝:“有人说该对勋戚动手了。”

    勋戚多有不法,只需动手就能找到证据。但除非是帝王看他不顺眼,否则那些证据都会永远的埋在故纸堆里,不见天日。

    “谁的主意?”

    方醒觉得这个建议的时机太过微妙,有逼迫皇帝的嫌疑。

    朱瞻基淡淡的道:“动了士绅是大事,那么混日子的勋戚,不法的勋戚该不该动?这是想让朕丢车保帅,估摸着还有些撒娇的意思,觉得士绅吃了大亏,就该找人来陪杀场,很有趣的建议。”

    勋戚就是皇帝最坚定的支持者,所以在朱瞻基暴露态度之前,方醒也不好说话,只能沉默。

    朱瞻基也深谙这一点,所以自顾自的说道:“勋戚以前是国朝的栋梁,至少武勋是,可火器渐渐有了替代刀枪的意思,朕却不敢把这些火器卫所交给他们,毕竟……他们家在前,国在后,朕怕睡不安稳啊!”

    “武学出来的学员正在慢慢的控制大明军队,若是杀伐果断,朕就该趁着现在并无外部威胁时清理那些武勋,可都是功臣或是功臣之后,朕也徒呼奈何啊!”

    方醒点点头表示了同情。

    勋戚中的不少人都是在混吃等死,比如说徐家的两位国公都是如此。

    “可他们架在上面,下面的怎么上来?”

    朱瞻基显得有些为难:“大明虽然不小,可朕却不愿意看到勋戚越来越多,每年的爵禄,还得要封些田地,必须是最好的,否则有人就会说朕刻薄。”

    “此次勋戚们大多主动把那些投献的田地交了出来,更是让朕无话可说。”

    那是不得不主动,那些勋戚为此咬碎了牙齿,却在皇帝的威胁之下只能合着血吞了下去。

    朱瞻基仿佛不知道此事,他幽幽的道:“若说大明是个木塔,朕便是塔尖,下面就是重臣和勋戚们,田地少了,他们能去做什么?”

    “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