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1212节

逆水行周-第1212节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睡?都这么晚了。”宇文温拉着陈媗的手,让对方坐在自己身边。

    对于夫君的发问,陈媗摇摇头,她见着宇文温正在奋笔疾书,又没有让她回避的意思,于是提出当“秘书”,为宇文温磨墨。

    有事秘书干,没事干秘书,这种的腐败生活,宇文温乐此不彼。

    不过今晚陈媗身体不适,他就不强人所难,展开记事本,看看为自己磨墨的佳人,继续奋笔疾书。

    细毛羊他一定要推广养殖,铁锅也是一定要卖的,如果真有哪个部落敢“锅去箭回”。。。

    先接受火炮那热情而友好的问候呗!

 第九十四章 花样

    “铃铃铃。。。”

    清脆的铃声响起,街上行人循声望去,随即面色一变,纷纷避向两边,不一会十几名“对襟”骑着“自行车”呼啸而过,向着前方而去。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如今虽然已过新年,但依旧不时下起小雪,积雪的街道有些滑,但那些“对襟”稳稳骑着“自行车”,威风凛凛赶路。

    道路前方不远处,有大量人群聚集,看样子发生了什么事,所以路人都猜测“对襟”们是骑着“自行车”赶赴现场“出警”,维持治安、抓捕罪犯。

    “对襟”,是长安居民对警察的别称,警察的“制服”是对襟样式,故而由此得名。

    “自行车”是一种两轮车,车轮分前后,前轮有“车头”,后轮有铁架,两侧挂着布兜可以装东西,后轮前方有“座位”,还有有脚蹬。

    人坐在“座位”上,双手扶着“车头”把手,两脚用力踩脚蹬,就能驱使两轮车前进,因为这种车没有马拉牛牵却能自己行走,故而名为“自行车”,是“对襟”们出行的代步工具。

    一旦有人犯了事,招来了骑“自行车”的“对襟”,就会被对方带回警察局“喝茶”,这茶喝起来可不妙,所以百姓们见着“对襟”们骑着“自行车”出行,没有人敢挡在路上。

    一来是敬畏,二来是希望“对襟”们顺顺利利,多抓几个坏人。

    自从长安城里有了警察,规矩就变了,不要说权贵子弟及其豪奴不敢再兴风作浪,就是那些游侠儿及恶少年都不敢再招摇过市。

    虽然警察局定下的规矩很多,又有些不近人情,但数年下来,居民们发现长安城里的治安有了明显好转,不会有权贵子弟策马踏街,也很少有群死群伤的恶性斗殴事件发生。

    那些喜欢欺负弱小的泼皮,不敢再骚扰良民,街坊邻居之间有了纠纷,只要一“报警”,很快就会有“对襟”来调解。

    前方街角处聚集的人群渐渐消散,“对襟”们骑着“自行车”离开,原本驻足街边打算看热闹的的路人们也各自散去,有人转到街边茶肆,听人念报纸,喝茶消磨时间。

    本无饮茶风俗的长安,这几年城内茶肆越来越多,廉价的大碗茶,还有说书人免费念报纸,让许多囊中羞涩的人有了消磨时间、长见识的好去处。

    百姓们大多目不识丁,消息闭塞,却又对外面的事情很感兴趣,在热闹的茶肆里花上一两文钱喝茶解渴,顺便“坐闻天下事”,惬意至极。

    正是因为有了如此好处,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一有空就去茶肆坐坐,喝茶的习惯慢慢就形成了。

    而长安城里的大小茶肆,如今大多换上了高脚坐具,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桌子、椅子、凳子,习惯了在公众场合垂足而坐。

    茶肆是这样,酒肆、食肆也是如此,虽然不时有“有识之士”对这种“伤风败俗”之举痛心疾首,却管不住百姓怎么方便怎么来。

    大家就是喜欢垂足而坐,边喝茶边聊天,怎么的吧!

    “官军就是要春天出击,怎么的吧!”

    “别看如今是春天,正是马匹要补膘的时候,官军可不管那么多,该打仗打仗,谁叫突厥欺人太甚,成日里想着南下打家劫舍呢?”

    某茶肆,有茶客议论起当前时局,不由得慷慨激昂,粗鄙的听众们听着听着,也不由自主端正坐姿,如今大家说的事情,是不久前官军出征,要到草原上“开春”,给突厥人一个“惊喜”。

    那名消息灵通的茶客侃侃而谈,首先提了“至尊”二字,随后握拳向半空拱了拱以示恭敬,然后接着说下去:“,,,打仗从来没输过,前年带着官军去找突厥可汗决战,结果那帮鸟人怕了,跑得没影。”

    “草原很大,他们东躲西藏,官军转了几圈实在找不到人便班师回朝,如今隔了一年,也该再去转转,折腾折腾这些强盗,让他们知道,皇朝可不是好惹的。”

    “刚过完冬,马匹掉膘掉得厉害,需要到水草丰美的地方进食,官军只需要在那几个固定的大草场守着,一来让马儿敞开了吃增膘,二来就是守株待兔,不怕突厥人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听众们听着“内幕消息”,仿佛化身政事堂诸公,为官军出击草原而振奋不已,甚至觉得“与有荣焉”。

    当今天子善战,所以大家对皇朝最终击败突厥信心十足,而皇朝不仅仅要平定西北边患,东北辽东的那个高句丽,也必然是要收拾的。

    说到辽东,就说到大名鼎鼎的“北洋贸易公司”,而北洋贸易公司麾下的“髡军”,其名号连长安的百姓都知道了。

    据说是刚从青州回来的一位茶客,说起“髡军”可是眉飞色舞:“如今开春,东南风渐起,髡军也差不多要乘船北上出击了,依我看,这高句丽又要倒霉喽!”

    有人闻言发问:“这位老兄,我听人说,髡军在辽东高句丽地盘烧杀抢掠,朝廷都不管的?”

    “嗯?兄弟此言差矣,什么是‘辽东高句丽地盘’?辽东是中原故土,高句丽不过是窃据,这点你可要记着。”那茶客正色道,随后纠正对方第二个说法中的错误:

    “烧杀抢掠,这是作孽,朝廷当然要管,不过髡军打的是高句丽人,这些人又不是皇朝子民,朝廷管他做什么?”

    。。。。。。

    “雀哥去辽东打仗,危险肯定是有的,但男子汉不上战场立功,莫非成日里缩在华宅里醉生梦死?这像什么话嘛!”

    “妾知道,只是。。这刚过完年就出兵,是不是太早了?据说辽东沿海冬天会结冰,如今怕是浮冰都还没有化吧?海船如何靠岸呢?”

    “有浮冰就用轰天雷炸,这是问题?”

    此时此刻,宇文温骑着自行车,后座搭着杨丽华,绕着太液池转圈兜风,严父慈母谈起即将开始的辽东战事,各自有着不同的看法。

    继不久前几位行军总管领兵出征攻打突厥之后,皇子宇文维翰即将被任命为辽东道行军总管,率领兵出征辽东,惩罚高句丽。

    做母亲的杨丽华对此有些挤纠结,宇文温便抽空做对方的“思想工作”。

    两线用兵,兵家大忌,所以宇文温开年就发动的攻势,西实东虚,对突厥的进攻是以决战为目的,而对高句丽的进攻,是以“惩罚”为目的。

    之所以如此安排,当然有原因。

    首先,当前国力不足以让周国同时发动两场大规模长期战争,其次,解决辽东问题的时机还未成熟。

    所以宇文维翰要打的不是收复辽东的辽东之役,只是托名兴师问罪的一次军事行动罢了,宇文维翰麾下兵力不过万人而已,不是什么灭国之师。

    如今是明德五年,宇文维翰已过十八岁,做父亲的宇文温,希望以这次军事行动作为儿子的成人礼。

    对他而言,十八岁,那可是高考的年纪。

    杨丽华知道宇文温是为了儿子好,所以没纠结太久,如今侧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搂着宇文温的腰,靠着宇文温的后背,她既觉得幸福,又觉得古里古怪的。

    这种自行车,警察局也有,据说是杜仲胶实心轮胎,铁管车架,整车分量不轻,骑起来却出乎意料的灵活,然而造价太贵修起来又麻烦,还只能走平地不然颠得厉害,所以根本无法推广,无法成为新式代步工具。

    自行车的造价之贵,接近于一匹普通的代步马,所以只能小范围使用,杨丽华对这东西有些排斥,宇文温三番几次让她学骑自行车,她都“宁死不从”。

    当然,若是宇文温搭着自己兜风,那是另一回事。

    此时此刻,两个“古装”男女骑着(坐着)“现代风”的自行车兜风,以宇文温的视角来看,此情此景颇具“农业重金属风格”,别扭得很。

    但他不在乎,他想出来的花样很多,不停变着法子促进和妻妾、子女间的感情,骑自行车搭着美人兜风,这种感觉让他仿佛回重返校园,人都仿佛年轻了很多。

    逝去的青春,另一个的时代,他已不可能回去了。

    但十八岁的高考季,还是能重温一下的。

    宇文维翰带着万把兵去辽东“参加高考”,说实话这点兵力在实力强劲的高句丽面前没什么用,然而宇文温给儿子的“考试用具”可不止这明面上的万余人。

    在宇文温看来,去年高句丽有惊无险的过了一年,那么今年,他进行设计的新花样,一定会让高句丽欲仙欲死。

 第九十五章 春雷

    春寒料峭,寒意尚存,一片枯黄的群山之中,忽然传来阵阵春雷,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一处山谷的半山坡上冒起滚滚浓烟,随后传来刺耳的崩塌声。//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一块巨大的岩石因为底部土石被炸空,没了依靠,缓缓地向山谷滚落。

    岩石滚动的速度越来越快,其势摧枯拉朽,不可阻挡,碾压沿途所有物体。

    浓烟散去,这块拦路巨石终于停下“脚步”,定在山脚一动不动,而他原来占据的位置已经“空”了,东西两条相向对进的道路终于有了合拢的可能。

    早已好整以暇的青壮们开始对进筑路,争取赶在期限到来之前,完成宜春道的修筑,让潭州和洪州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

    宜春道,是连接洞庭湖(西)地区和彭蠡湖(东)地区的路上要道,这条道路古来有之,从如今的潭州长沙到洪州南昌,距离不过七百余里,若是走水路,经由长江往来,路程足有一千五百余里。

    然而旧路崎岖,因为沿途地形的原因,某些瓶颈路段想要拓宽十分困难,故而千百年来虽然无数商旅行走,宜春道依旧是那个样子。

    到了后来,周国将洞庭湖、彭蠡湖地区纳入治下,因为周国朝廷手中有轰天雷,所以曾打算用轰天雷开山劈石,然而轰天雷的威力始终还是小了些。

    想要拓宽、改建宜春道,只是粗略的估算,所需轰天雷的数量极其夸张,朝廷根本就承担不起巨额的财力消耗,于是此事作罢。

    但现在不一样了,朝廷手中有了“猛炸药”,威力远在轰天雷之上,用来开山开山劈石再方便不过,虽然贵了些,但用在关键地点施工倒也划算。

    于是宜春道的拓宽、改建工程便紧锣密鼓的进行起来。

    参与这个工程的人员有服劳役的寻常百姓(役期一到两个月),也有签了契约的雇佣工人,还有大量奴工,加上监工及维持秩序的军队,合计近十万人参与这项限定一年之内完成的工程。

    在“猛炸药”的帮助下,工期一年的宜春道扩宽工程即将顺利完成,东西同时对进的筑路队伍,今天终于顺利“会师”。

    在原有道路基础上拓宽的宜春道,沿途几处狭窄之处已经被“猛炸药”炸宽,又有几处地段“截弯取直”,变得平坦易行,而整条道路的路面平均拓宽了一倍,让往来的商旅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往返于东西两端。

    这一点很重要,随着洞庭湖、彭蠡湖地区各州郡的快速发展,两地之间人员、物资往来日益频繁,对于交通运输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大。

    若以长江水路来说,人及货物从上游的洞庭湖地区前往下游的彭蠡湖地区很方便,乘船顺流而下即可。

    但人和货物要从下游的彭蠡湖地区前往上游的洞庭湖地区就比较麻烦,费时费力,尤其大宗货物的长途运输,逆流而上会增加许多运输成本。

    如今宜春道顺利拓宽,可以预见这会极大方便东西两端的人员、货物往来,而随着宜春道的人气骤增,沿途村镇也会因此繁荣起来。

    眼见着这一规模不小的工程即将如期完工,参与筑路的官员们笑逐颜开,筑路使郑通心情也不错,但他依旧召集属下开现场会,为接下来的顺利“收尾”做出各项安排。

    大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一切顺利,绝不能到了收尾阶段因为麻痹大意而出了纰漏,导致到手的政绩和功劳打折扣。

    现在,宜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