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东西方的奋斗-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陈香梅传奇:她在东西方的奋斗 作者:胡辛
1981年元月2日,中国人民日报、美国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报,均以头版头条的位置,刊登了一位女子与邓小平握手的照片,并发表了新闻。
她,就是陈香梅。
陈香梅的名字,在中国大陆不胫而走。其实,也只是年轻一代对她比较陌生,老年人谁不知晓,这位当年中央社的第一位女记者、美国飞虎队陈纳德将军的夫人呢?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出版
第一部 生于昨日
序言 陈香梅
题赠胡辛教授
又见江城散柳棉,
韶华春梦百感牵,
琼楼高处愁如海,
未必楼居便是仙。
名作家、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胡辛女士为我写了传,这是我和她多次见面、多次会谈后才拍板的。当然我读过胡辛教授的作品,而且又由南昌大学潘际銮校长特别介绍,对胡女士十分推许。但我当初还有点犹疑,因为我曾接触过中英文作家,有数位也想写我的生平,我都没答应。主要原因是我本人生平做事比较务实,更不喜欢自我宣扬;另外是三十多年来我所做的工作,我所推动的国事大前提,美国国内的、国外的在经济、文化、政治各方面的协商难免复杂,旁及海峡两岸的初步接触,促成台胞回大陆访问亲人、两岸贸易合作等,本人默默地做了开路先锋,个中辛酸一言难尽,不但不能多说,也不敢多说,这是避免困扰,避免招人之妒。不干事的人不会犯错,要干事的人就难免百无一失。做了事,完成一份工作最好是不讲,让别人去领功。三十多年来,我能在美国占有一席之地,虽然看尽了沧海桑田、风云变幻、宦海浮沉,而能继续工作就是尽量高姿态。在美国有数位写博士论文的大学生要以我为主题,写他们的博士论文,我也只答应了一位,是美国密苏里州华盛顿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员,论文题目是《陈香梅的政治生涯及其影响》,现仍在研究考证之中。
作为一个华裔女人,我能够在美国立足而且有所成,实非易事。我可以坦然地说一句:没白活。
* * * * * *
我生于北京,小学、中学和大学都是在中国兵荒马乱、颠沛流离中度过的。我的母亲早逝,上有高堂祖母、外祖父母,大姐之外,还得帮助比我年幼的四个妹妹,我是历经国难家难,在艰难困苦中成长的。
今年199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我是抗战时期的流亡学生,对于这个历史时刻感慨最深,不能忘记过去。1946年抗战虽已结束,但接踵而来的是中国内战,当时我已是中央通讯社的第一位女记者,亲眼目睹中国的分裂,老百姓灾祸连连,使我向自己许愿,将来自己稍有所成,定要替苦难的中国人做些贡献。
1947年冬我和美国飞虎领袖、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司令陈纳德将军在上海结婚。这段中美姻缘虽然只有短暂的十年,他比我年长三十多岁,但我们的结合有说不尽的深情。他去世后,我用英文写了一本婚姻的故事,书出版一月马上成为纽约时报推荐的十大畅销书之一,在美国共出了二十二版。后来有数种中译本,书名《一千个春天》。台湾台视公司于七十年代根据中译本制作了连续剧,在黄金时档播放,一共二十集,甚得好评。名歌唱家王芷雷女士负责唱我写的主题曲《一千个春天》,为唱此曲而得了大奖。
我在台湾住了十年,有苦有乐,在此不多赘,自有人评说。
* * * * * *
自从1960年我在美国华盛顿定居并参政以来,可谓身经百战,有不同凡响的业绩,有跌宕起伏的传奇,更有平常人的遭际和痛苦欢乐。我自己也写了不少中英文书册描述这些或平凡或不平凡的故事。我曾说过:古往今来,帝王走卒、英雄美人,总逃不过世局的惊涛骇浪,也逃不过岁月的痕印,只有浅度的深情、未尽的爱意最是使人荡气回肠。动人的故事总离不了人世间悲欢离合,个人的喜悦哀伤,有时也是历史片页的写照。
我是一个平凡的女人,但有着很多不平凡的遭际,我想这些遭际可能会引起读者的好奇乃至共鸣吧。
我和胡辛女士虽然相识只有两年多,但我们有机缘在南昌、在北京相聚相谈,去年在南昌还一同上井冈山追寻历史的痕迹。数日相聚,车上路上,早餐中餐晚餐,可称形影不离。胡辛女士带着录音机、笔记簿,有时一聊就是两三小时。而且深夜躺在床上还和她通电话,她问我答,很是相投。有一个晚上大概是在南昌吧,我们在电话中谈了两三个钟头,我记得挂上电话时已是清晨三时了。人生有缘。胡辛女士写作认真、文笔甚佳,我也可以说是全力合作了。
近十多年来每年都数次回到中国访问。其实决不仅仅是访问,而是竭尽心力精力和时间从各方面协助祖国的四个现代化。积平生经验,我深深感到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迫切需求,这是巨龙腾飞的基础关键,得有长远的目光。至今中国十个城市都有我陈香梅教育基金之设立,每年教师节我都于九月初开始到九月底亲到各城市颁奖。优秀教师、教授、优秀学生能获得奖牌和几千乃至一、两万元的奖金。这是抛砖引玉,希望中国人重视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五年来成绩可喜,我亦甚感欣慰。
序言 陈香梅(2)
中国人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民族。我虽在美国居住和工作,但我有机会周游列国,并有很多时间到亚洲访问和探研,与海峡两岸的联系更是频繁密切,中国是我的祖国,根之所在,血脉相连,我从未脱离过新闻和写作,所以对中国和中国人面临的考验与挑战更有深刻的认知。
胡辛女士写作我的平生,我想她最主要的宗旨是与广大的读者群分享我一生的有平凡、有不平凡的奋斗与经历,回首一个女人七十年走过的路,欢欣与哀愁、成功与失落交织着,但我可以说无愧无悔。作家出版社编辑曾问我,胡辛女士将你写出了几分?我答曰,写出了七、八分。或许读者们能于她的文字中得到一些启示、一些同感。
在本书问世之际,我感谢胡辛女士和作家出版社编者们的努力。
一九九五年七月五日
于华盛顿
序曲(1)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
1981年元月2日,中国人民日报、美国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报,均以头版头条的位置,刊登了一位女子与邓小平握手的照片,并发表了新闻。
她,就是陈香梅。
陈香梅的名字,在中国大陆不胫而走。其实,也只是年轻一代对她比较陌生,老年人谁不知晓,这位当年中央社的第一位女记者、美国飞虎队陈纳德将军的夫人呢?
是的,在美国,人民早已熟知她的名字:安娜·陈纳德,并不全因为她是陈纳德的遗孀,不,打33岁成为新寡后,这位两个孩子的母亲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在美国闯天下!
六十年代,陈香梅加入美国共和党。1960年她第一次协助尼克松进军白宫但败于肯尼迪之手,虽如是,肯尼迪执政后,即委任她为“难民救济总署主席”,遂成为受命为白宫工作者的华裔第一人。
1967年,她由尼克松委托为全美妇女支持尼克松竞选委员会主席兼任亚洲事务顾问,翌年,尼克松大胜,她被委派为共和党行政员和财务副主席。尽管如此,她却只是参与美国政坛,从不入阁,直到永远。
1970年,她出任飞虎航空公司副总裁,这也是美国第一位女副总裁。
1972年,她被选为全美70位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1978年,她为里根竞选铺路,是为里根助选“厨房听政”中唯一的女性。1980年11月2日,里根获胜,在他即将就职宣誓之前,委派她前往中国大陆和台湾,她是他的神秘的特使。
她更是邓小平正式邀请的客人。中国驻美国第一任大使柴泽民带给她邓小平的请柬,请她去北京访问,当然,这一切在新闻曝光前都是极其神秘的。
她的生命中充满了传奇,她的人生与多少个“第一”有不解之缘?人世间,她怕是与各国总统主席等头面人物打交道最多的却示入阁的女人;她还是一个跨越门类最多又卓有成效的女人;政界、商界、金融界、军界、航空界、教育界、广播新闻界、文学艺术界,何处不觅她的芳影?她还是世上飞得最多最远最长的女人,从少女到老妪,从中国的大西南大西北最北最南到世界亚、欧、美、非、拉丁美洲,哪里没留下她的踪迹?
这真是一个有着永恒魅力又魅力无穷的女人。
这是一个爱美国,更爱中国和中国台湾的女人。有人说,她早该跨出这一大步,成为三方牢靠的纽带,如若十年前她这样做了,那末1971年7月9日凌晨4时,神秘飞越冰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于中午12时15分抵达北京南苑军用机场的一行该是她领队,在中美建交上名垂青史的,便不是基辛格,而是她陈香梅了。
谁知道呢?
她不是政客,只是一个女人,一个拥有中国传统文化智慧和中国传统道德的女人。
雪落大地静无声。
北京钓鱼台国宾馆18号楼,在黑夜白雪中更显得金碧辉煌,富丽高贵;总统套房的灯光,又是彻夜未熄。
厚重的金丝绒窗帘没有拉上,乔其纱的镂花窗帘也给拉开了,一个女人静立窗前。台灯的桔黄的光晕让她的娇小的身段更见婀娜,她着一袭藕色软缎睡袍,淡淡素雅中只有右胸襟绣着一枝红梅;她的面貌有点像法国女明星索菲亚·罗兰,轮廓异常清晰秀丽,又透出知识气。只是脸庞稍稍圆短点,挑起的双眉下一对黑眸很有神,笔挺的鼻子下,线条明皙的嘴唇正轻轻阖启着。
她凝眸窗外的雪。她在吟诵雪的诗词。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名句,千古流传。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是在画雪景,抑或写心境?
“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这位钱谦益,似乎在以诗人的心与风雪较劲?
“燕山雪花大如席。”嗨,燕山人的豪迈、豁达、夸张、乐天,尽在此句中了吧?
不要说天下的雪都一样!
昨天———1980年的最后一天,美国华盛顿也下了雪。
她走出水门大厦最高层的她的家门,听着簌簌的下雪声,她的心头竟涌出清代纳兰性德《长相思》中的句子: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泪水已模糊了她的视野。这番秘密飞行,是对三十一年的长相思作一了结?还是相思变相爱,从此绵绵不绝?
轿车疾驶华盛顿机场。
泛美航空公司的一架班机载着她和不多的旅客起飞了。美国朝野刚忙过圣诞佳节又在迎接新年之际,这是个闹中取静的日子,她不带秘书,也无随员,悄然东飞。
她从舱窗望外凝眸漫天白雪。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
1981年元月2日,中国人民日报、美国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报,均以头版头条的位置,刊登了一位女子与邓小平握手的照片,并发表了新闻。
她,就是陈香梅。
陈香梅的名字,在中国大陆不胫而走。其实,也只是年轻一代对她比较陌生,老年人谁不知晓,这位当年中央社的第一位女记者、美国飞虎队陈纳德将军的夫人呢?
是的,在美国,人民早已熟知她的名字:安娜·陈纳德,并不全因为她是陈纳德的遗孀,不,打33岁成为新寡后,这位两个孩子的母亲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在美国闯天下!
六十年代,陈香梅加入美国共和党。1960年她第一次协助尼克松进军白宫但败于肯尼迪之手,虽如是,肯尼迪执政后,即委任她为“难民救济总署主席”,遂成为受命为白宫工作者的华裔第一人。
1967年,她由尼克松委托为全美妇女支持尼克松竞选委员会主席兼任亚洲事务顾问,翌年,尼克松大胜,她被委派为共和党行政员和财务副主席。尽管如此,她却只是参与美国政坛,从不入阁,直到永远。
1970年,她出任飞虎航空公司副总裁,这也是美国第一位女副总裁。
1972年,她被选为全美70位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1978年,她为里根竞选铺路,是为里根助选“厨房听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