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汉末皇戚 >

第97节

汉末皇戚-第97节

小说: 汉末皇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伏泉从广汉、汉中、犍为三郡以及广汉郡属国的兵马挑选精壮编练一军,会不会让三郡太守和属国都尉不满,伏泉倒是并未在意。在他想来应该不会,毕竟自己只是从四郡国处挑了几千人而已,虽然会削弱他们,但不至于伤筋动骨,再说自己贵为此番平叛主将,没一支亲信兵马,再怎么样有人说不过去,这几人费不着为了几百人上千人和自己作对。

    雒县县城热闹无比,虽然巴郡蛮乱未定,郡内也有乱贼骚扰,但却一点也不影响城内的繁华,往来行商走贩络绎不绝,毕竟是一州刺史部治所,天府之国形胜可见一般。

    “中郎来了雒县,何不寻来些女伎作乐,至不济也可找个女闾取乐,自古蜀女窈窕娇俏,此番来了不去寻欢一场,何苦于此探访?”众人之中,一大腹便便,肥胖至极的青年男子一脸淫笑的在伏泉身边说道。周围众人听他言语,虽然对他所说也颇为认同,但是被他这般当面直接说出来,还是对他十分厌恶,不过碍于对方身份,只能赔笑却不敢将心里想法表露出来。

    伏泉听后面容正色道:“国事危急,余怎敢贪图享乐?正本若有兴致,自去便可。”说完,伏泉看了一眼这胖子,暗道这个“董腹便”真会来事,若不是他背后有人,只怕刚才他就要大骂一通了。

    那胖子听了伏泉言语,脸色一怔,随后潺潺然笑道:“中郎说笑耳,吾一时胡言,莫当真!莫当真!”心里面却是恨透了这位羽林中郎将,若是对方身份与自己一般尊贵,又是自己顶头上司,不然他早就大骂一通,哪有男人不好色的,食、色,性也,你装什么清高,装什么忧国济民。

    见这“董腹便”如此模样,伏泉微笑不语,继续在雒县县城里乱转。至于他身边这位“董腹便”可不是董卓,说来他与董卓也有些关系,他叫董忠,字正本,与董卓同出一族。

    当然,伏泉对董忠忌惮,可不是因为董卓的原因,令他忌惮的却是他那位族祖母,当朝的永乐太后,皇帝刘宏的生母董太后。没错,董忠和伏泉一样,也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而且与伏氏、宋氏相比,显然董忠出身的董氏更得皇帝信任,伏泉能不忌惮吗?

    昨日将各项命令下达完后,今日伏泉便带着二十余羽林郎名曰调查民情,其实是为了监视自己手下这二十余人而已。对于这些没被黄忠、关羽等人带走编入军中的羽林郎,伏泉可是害怕他们来了此地没有事做,无端生事,所以故意要找事情套牢他们。

    至于为何如此?

    原因很简单,这些被调来的羽林郎多数都不是正经出身,而是走了路子才得到羽林郎的。

    西邸开设以后,虎贲郎、羽林郎这些郎官都是买卖抢手货,即使是普通人,如今就算不会骑马也能当上羽林郎,只要花些钱财便可,而此番随自己入蜀的羽林郎,除了黄忠、关羽等自己的八名心腹外,其他的羽林郎都是或多或少走了门路,被硬塞给伏泉。

    本来伏泉这些人他是一个也不想要的,他只想选两百善骑的羽林精骑随他入蜀便可,若是带哪些买官来的羽林郎来,天知道这帮人有几分战力可言,但最终他还是架不住各方面传来的人情关系,收了这批人一起入蜀。

    在这些入蜀的羽林郎眼里,巴郡蛮乱最终肯定要平定的,特别是伏泉已经有了击败鲜卑的军功,对付这小小的巴郡蛮夷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吗?

    所以,但凡是羽林郎里,家里有背景买来官职的人,纷纷施展神通要和伏泉一起入蜀。毕竟已经知道此战必胜,只要跟着入蜀,肯定能捞一份军功,有了军功再去西邸花些钱财,升官还不是升火箭一样快。因此,伏泉当初选人时,可是受到了太多的压力,除了背后背景后台太硬的,他能推的全部推了,不过即使这样还是有二十多人推不了随他入蜀。

    这其中的人,像董忠这样,便是伏泉即使不认识,也不能拒绝的人,因为来为董忠来求情入蜀的人却是董重,那位董太后的亲侄子,是董太后亲哥哥董宠的儿子。自己若是拒绝董忠随他入蜀,说不得董承找了董太后诉说,董太后就要让伏泉难受了。

    众所周知,当年董太后入住皇宫后,其兄因为“矫称永乐后属请”之罪,为董太后做了挡箭牌,获罪被处死。因此,可以说董重这个亡兄唯一的孩子,十分得董太后关爱,若是他对董太后说了什么坏话,说不得自己就要遭难,虽然皇帝刘宏长大后,逐渐将权利揽在手上,但是董太后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真要对付他,自己也招架不住,所以还是收了,反正都只是来蹭军功镀金而已。

 第一百八十九章 谶纬之学迷信也

    前方突然聚起一众百姓,奔走相告类似“茂安先生授课”的话语,人群里隐隐还有着不少儒袍士人,他们头戴着庶巾,与普通百姓围在一起,令人颇为好奇。

    派人前去打探究竟,很快便打听到了原因,原来今日雒县城里来了一位郡内名士,广汉绵竹人董扶,字茂安,名声很大,据说多次已身体有病为理由,拒绝三公宰府的征辟,以及朝廷的“征诣公车”,一直在家乡讲授经学、谶纬,远近问其名而拜师者不知凡几。

    伏泉听到“征诣公车”时,脸色一愣,暗道这董扶可真是有够能忍的,连“征诣公车”都不要。

    所谓征诣公车,是汉朝朝廷为了表示对被征召者的尊重,会派遣公车接送被征召者入宫面圣,可谓是尊崇之极,而且只要以后为官不犯皇帝忌讳,必定仕途平步青云,通畅无阻。当年苏不韦在十八岁被征诣公车,就是前途一片光明,不过却因为父仇而放弃,十分遗憾。现在这位颇有些装逼的董扶,很明显有待价而沽之嫌。

    虽说汉代名士拒绝为官者多如牛毛,似乎这样可以养望,对他们的名声提升很大,不过除了少数人真的无心为官外,多数人却是心里日思夜想的想去当官,真是有些既当了婊子,又立了牌坊的意思。

    而这位董扶,明显就是这类博声望名士之中的代表,为何?因为伏泉闻得,董扶刚刚又拒绝了州郡的征辟,理由还是一样,身体抱恙,不能就职,可不巧的是,此刻这位身体有恙的董扶却大摇大摆的从绵竹县跑到雒县授课,这病未免好的太快了吧。

    “董扶?莫非是那益州名士,听闻其尤善经学、谶纬一道,中郎,不如吾等前去一观?”董忠似乎对董扶很有兴趣,上前经验催促道,不知是不是他们同样姓董的缘故,伏泉不由暗中恶意的揣测着。

    但是伏泉听到董忠说董扶擅长谶纬之学时,不由眉头一皱,心中十分不想去看这人授课,因为他对于这类迷信的谶纬一点兴趣都没有。至于说董扶擅长经学,伏泉则是自动免疫,因为在汉代基本上只要学者沾了图谶,都会被同时形容他擅长经学,盖因东汉以来的学者经学与谶纬不分家,只要擅长谶纬,就会归为擅长经学。

    不过伏泉碍于此事却是董忠所提,想了想自己左右无事,看看热闹也无所谓,便点头应道:“可!”

    言罢,众人随即向人群深处走去,不得不说看热闹是国人的天性,千年前的古人看热闹的本事一点也不比现代人差,伏泉等人挤了半天,才挤进犹如铁通一般的人群里。不时有百姓对他们表示不满,可是看到他们这群人人数众多,而且衣服装扮不似一般人,便忍气吞声不再过问。

    只见人群中央,有一个鬓发皆白的老者,周围众人空了一块空地供他演讲,想来这应该便是那名士董扶了。他看着起码也有六、七十岁了,但神采很好,说话铿锵有力,隐隐有一股脱于尘世的仙气,就冲着这气度,伏泉便是暗赞不已,心想旁人看他模样,就已经信了三成他那迷信的图谶之学,再加上他那长寿的年龄,在汉代这普遍年龄多活不过五十岁的时代里,那就让人信了一半了。

    空地中央,董扶坐在一草席上,看着周围众人朗声道:“谶者诡为隐语,预决吉凶,纬者经之支流,衍及旁义……”

    董扶大庭广众开课,周围众人听得津津有味。当然这其中大多数百姓只是来看个热闹,真让他们学习谶纬,估计他们也没那个知识储备,真正在听他讲课的都是些穿着儒袍的士人。这些士人有的早就准备好了草席端坐一侧,有的却因为匆匆赶来,并未准备,索性便站着听董扶授课,看他们的样子真是如痴如醉,伏泉此刻突然有一种后世教派在向世人传播教义的感觉,不由感叹古人真是迷信。

    “谶纬,迷信之论也,走!”听了约莫半晌,伏泉是再也听不下去了,呼唤左右,便欲离去。

    或许是伏泉适才出声的声音大了,而且在场众人因为聆听董扶言语,十分安静,一下子,他那对谶纬的蔑视言语一下子吸引了在场众人的目光,伏泉身边两个士人模样的青年,当即走到他面前拦住了他们一行,其中一人怒喊道:“少年郎如此狂妄,不敬鬼神,竖子当如是也!”

    伏泉听后脸色不喜,看了一眼两人,阴沉回道:“敬与不敬自在心中,谶纬之学,吾不信也。”说罢,便向左右使了眼色,很快便有几个稍微孔武有力的羽林郎出列将二人赶去。

    虽然这帮羽林郎都是托关系买来的,他们身体素质参差不齐,不过还是有几个长的孔武有力的,毕竟能买官的最差的家里也是货值商贾之家,肉食米粮不缺,身体还是长得很壮实的。

    “汝、汝……竖子!”那两个青年虽然也有些武力,但无奈寡不敌众,很快便被推搡开了,只能大喊一些愤怒之语,以泄心中怨气。伏泉也不理会这二人言语,以他现在的身份,对于这种青年的怨气一点也不在乎,犯不着为了一点口舌之利就和他们争执。

    未几,他们一众人等便已离开了人群,向官署走去,经过适才一幕,伏泉也不想在县城闲逛了。不过,刚才的争吵因为两方都没有有意克制,早就引起了在场众人的注意,其中便包括刚才讲学的董扶,但等董扶反应过来,伏泉一行人早已离去。

    望着伏泉那二十余人,董扶突然心有所感,连忙取出身上一副图册,这是他的老师杨厚所传秘书。

    很快经过一番推敲,董扶面色大惊不已,连忙与在场之人告罪,只言身体不适,便向伏泉离去方向追去,倒是让在场遗留众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第一百九十章 吏治动乱

    巴郡,所辖土地多为先秦时巴国领地,那时候巴国土地广大,富有鱼盐,鼎盛时期国土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周文王时,巴国为西方九国之一,武王灭商前后,巴国并入西周,周朝赖其“九谷六畜等财用之事”。

    自五帝以来,黄帝、高阳之支庶,世代据巴国为侯伯,从周武王开始,授巴国国王子爵。古者,远国虽大,爵不过子,故吴楚及巴皆曰子。战国之前,巴国虽不参与中原争霸,但巴国国力却远超过楚国,曾多次进攻楚国并大胜,直到战国后因为内乱而衰落,最终被秦国所灭,设巴郡,将巴国君臣掳往咸阳,对其采取羁縻政策,保留巴国君主王侯地位。

    徐晃、易固带着十几名士兵乔妆成樵夫,花了十余日时间,从广汉郡直入板楯蛮老巢,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誉的阆中,随后一路往东南走去,直到巴郡治所江州附近查探。

    路上一行人也几次遇到游散的板楯蛮兵,不过众人早有防备,被徐晃等人言语唬弄过去,交了身上钱财,便放他们离去。这些蛮兵虽然也疑惑徐晃等人口音与他们所见蜀人口音有些不同,但在徐晃等人钱财诱惑下,并未多想,相反他们还十分热心的和徐晃等人闲扯,倒是让徐晃等人得了份意外的情报。

    其实蛮兵除了生活习惯和风俗服饰外,其他与汉人无异,此番叛乱也是受尽地方官吏剥削才群起反抗,即使攻破郡县,对于普通百姓也未过分欺压,也都是抢了些钱财粮食而已。当然了,强抢妇女之类的也有发生,不过这类事情毕竟较少,但话说回来,叛军烧杀抢掠,哪一朝代的叛乱不都如此吗?

    战争一旦开始,受到创伤最重的只有百姓,没有其他。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之后相继探查了数县,也粗粗掌握了板楯蛮兵的军力后,徐晃等人便就此直奔回雒县,不过徐晃和易固并未在益州刺史部官署里见到伏泉。稍加打探才知伏泉这几日出了少数时候再官署,其他时候都在城外的校场里练兵,于是二人连忙向校场而去。

    初秋时分,骄阳升起,蜀地冬暖夏热的气候令伏泉等人颇为不适应。但此时却是比夏日好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