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汉末皇戚 >

第67节

汉末皇戚-第67节

小说: 汉末皇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檀石槐忍住疼痛,赶紧避开这一刀,起身便向帐外逃去,史阿立即追击。只是刚一掀了帐篷,便见面前一柄弯刀砍来,身为剑师,其近身战了得,险险一避,举目望去,又见满身染血的阙居再次挥刀而来,赶紧举刀抵挡,而阙居身后,以有数名鲜卑兵卒来袭。

    “嘭!”

    “嘭!”

    “嘭!”

    刀刃相撞之声不绝于耳,阙居等人连续挥刀进攻,史阿不善使刀,更何况还是草原游牧民族的弯刀,连番抵挡,终究双拳难敌四手,身上连续被砍中几刀,眼看便要亡于胡手。

    阙居脸带愤怒道:“汉狗,拿命来!”说罢,就要举刀索其性命。他刚刚从战场逃回营地,此时对汉人愤怒之极,又见到史阿不知感恩,袭击檀石槐当然怒火中烧。

    “呜!呜!呜……”

    “汉人杀进营地了,快逃!”

    帐外鲜卑兵卒凄惨的喊叫声不绝于耳,夹杂着那急促的牛角声,阙居顿时大惊,此时也顾不得杀史阿了,连忙带人出了帐篷,便见整个营地一片凌乱之像。只见汉军数千骑已经冲进营地,当先一红脸汉子率众纵横驰骤,猛冲猛杀,左突右冲之下,竟无一人是其敌手,转瞬之间,便有十数人死于其戟下。

    此人正是那夜率百余骑袭击鲜卑中军大帐,随后潇洒离去的关羽,阙居见其胆战心惊,如同惊弓之鸟般,亡胆带人离去,汉军蜂拥而至,大营肯定守不住,此时当然要赶紧逃跑,能走多远是多远,千万别把命丢在汉地。

    游牧民族天生与马为伴,故鲜卑人所建营地不会设拒马之类不利于马匹行走的防御器械,而且鲜卑人又不善建营,是以汉军攻入鲜卑营地很是方便。

    激昂的号角声声震四野,关羽、韩当所率两千余汉骑受此激励,高呼口号,马踏鲜卑大营,见到胡人就砍,也不管他们是否投降,为的就是杀的这群刚刚溃败的鲜卑人亡胆,不敢抵抗,一时间鲜卑大营血流成河,哀嚎不断。

    鲜卑大营后方,檀石槐捂着胸口,怒视汉骑飞驰而入大营,逢人砍,见人杀,地上布满了横七竖八的尸体,脸上痛苦之色愈显,在亲信帮助下包扎好伤口后,便领众人往后营逃去。

    檀石槐毕竟是鲜卑雄主,见事不可为,立即丢下大营兵卒落荒而走。这些鲜卑兵卒对其而言现在不算什么,只要他回到草原,就可以再整兵马重来。此时战局无力回天,檀石槐当然明白先保命要紧,心里面,今日之仇他铭记在心,同时立誓,待到回到草原之日,便是他檀石槐率军复仇之时,鲜卑丧师数万之仇,他日后定会起兵报之。

    史阿此时出了帐篷,身上绑着就地寻来的粗布止血,脸色苍白,待看到关羽袭营,檀石槐遁走后,大惊喊道:“云长,胡酋檀石槐就在后方,快追!”

    听到声音,关羽回身见到史阿大惊,只以为自己见鬼了,他不是死了吗?不过听到檀石槐之名,无暇顾及其他,当即带人追击,若能擒了胡酋,便是大功一件,这营地数千鲜卑兵卒算得了什么?

    可怜檀石槐刚刚燃起复仇意志,便被身后紧追的关羽打碎,连忙赶马逃离。不过一切只是徒劳,其兵马本少,后方随关羽而来者却有数百人,个个士气高昂,对他这胡酋势在必得,拿能轻易让他跑了。

    营地外,两方人马不断你追我赶,距离却一直未拉开,关羽心中焦急,大吼一声,手中紧握大戟,以戟为矢,对准前方檀石槐后背掷去。只见那戟飞速向前,带着破空之声,以一种灭世的气势,直直插进檀石槐后背,将他连人带马打落马下,死死的钉在地上,硬生生取了他性命。

    一代鲜卑雄主,自此而亡……

 第一百三十四章 坑杀胡俘

    夕阳西下,鲜卑大营里早已被汉军清空,再无一具胡人尸体,空气里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黑土地上的摊摊血迹在夕阳照射下显得格外娇艳如血,若不是血迹无人擦干,恐怕谁也看不出这里刚刚经过一番血战。

    伏泉率步骑两千人率先到了鲜卑大营门口,关羽、韩当等人立即出门迎接。

    “见过明府!”众人一同行礼道。

    “嗯”,伏泉颔首应了一声,刚要说些什么,但转头看到关羽身后史阿时,大惊道:“大陵!汝、汝是人是鬼……”

    史阿赶紧行礼道:“明府莫惊,阿命大,侥幸活了下来。”稍后,史阿将自己这几日所遇事情经过告知伏泉,这才让伏泉安心。

    “大陵无事便好,汉升此时尚在赵辽西处养伤,尚未赶来,其若知汝无事,定然欣喜不已。”伏泉笑道。黄忠、公孙瓒因为受伤较多,并未随关羽他们追击鲜卑溃军,大战后便留在大营休整。而赵苞则因战后四散溃逃鲜卑兵繁多,其需坐镇大营指挥各部分散剿杀,毕竟胡人若是就此逃回塞外,那便无事,但若是溃散附近乡里,那就为祸甚重。

    一番客套,伏泉便在众人陪同下观察鲜卑大营,无非就是汇报攻取鲜卑大营的战果,杀敌多少,俘虏多少,缴获多少……

    走到后营,突然几处帐篷里传来女人嚎啕大哭声,哭得叫人心碎,令伏泉疑惑,便问曰:“鲜卑军营何以有女子?”

    关羽道:“帐篷里皆为汉女,为鲜卑所掳。”

    伏泉一愣,暗道自己怎么忘了这茬,鲜卑人又不会带军妓,胡人兵营里有女人除了抢来的汉人女子还能是哪来的女人?

    耳边哭声惨烈,令人无法释怀,伏泉便转道去了一处帐篷里,入内,便被眼前场景看得呆了。只见帐篷里到处都是衣衫不整的女人,有的甚至一丝不挂,她们大都眼神空洞,无有生机,其他帐篷亦是如此,甚至有一帐篷里,竟然堆着很多一丝不挂的尸体,那些尸体身上全是累累伤痕,死者神情扭曲,看了便知死前定是受了极大的折磨和痛苦。帐内诸般景象,旁人见之,满目尽皆惨然,直让见者悲怆。

    后又有兵卒言,鲜卑后帐关押近百男童,年纪幼小,皆被胡人驱使为奴,做些杂活,一日只予两顿粥水,皆是清的见底,但有不从者,便被鲜卑兵随意打骂,人人身上伤痕累累,鞭印无数,亦是凄惨。

    伏泉闻之,心中一股悲愤之气涌出,胡人自古便是华夏天敌,春秋战国之东胡,秦末汉初之匈奴,东汉之鲜卑,甚至于后来的五胡乱华,等等不一而足,每一个崛起的草原民族,他们都会去侵略华夏之人,不屈者杀之,屈者为奴,淫掠财货女子,恶贯满盈,罪行累累,于汉人百姓而言欠下了种种血债,可谓是罄南山之竹,难书其罪,倒江河之水,难洗其污。

    “鲜卑营中俘虏几何?”伏泉脸色阴沉问道。

    关羽望向身边一军中佐吏,那佐吏年近中年,行礼道:“回禀明府,大营有俘三百二十七人,除两人乃汉人,其余皆乃鲜卑人无疑。”

    “汉人?”

    “是也,一人乃流亡儒生,西州口音,却打死不言出身何地,另一人却是被俘汉人医匠,三年前鲜卑寇并州时被掳去塞外。”

    伏泉点头道:“如此说来,一人乃汉奸,一人却是被迫事贼。将那儒生与胡人一同关押,至于那医匠,仔细询问前事,若其无欺辱汉人恶行,便予其‘传’,赐其钱财,放其归乡。”此时伏泉那日大战所言“汉奸”一词早已传开,众人已是不怪。

    “诺。”

    小吏行礼走后,伏泉随即回身问身后兵卒道:“大营所收俘虏何时可到?”

    “回禀明府,大概一个时辰。”那兵卒回道。

    伏泉看了眼天色,离天黑尚早,便谓韩当曰:“几番大战野外沉尸繁多,不加处理可致瘟疫。义公!”

    “末将在!”韩当道。

    “领一曲兵卒看押俘虏,令其于营外挖坑,需得大而深,越大越好,越深越妙。”

    “诺!”

    韩当并无疑虑,领了人马便离去。伏泉身后众人也是如此,他们不知此时伏泉心中所想,若是知道定会大惊。

    入夜,寒风阵阵袭来,直把刚出大营的伏泉打了个喷嚏,紧了紧衣甲上的大氅,看了眼四周,风声渐紧,隐隐空气中有股令人胆颤的恐怖,在月光照射下,透露一种血腥的气氛。

    伏泉身后跟着一队兵卒,很快一众人就到了营地外,火把照亮下,那里正跪着密密麻麻一片人头。他们除了原先鲜卑营中的俘虏,还有后来送来的汉与鲜卑决战的俘虏,约两千余人,此刻皆不敢妄动,因为四周都是按刀持矛的汉军,远处也站满了一排排弓弩兵,若举动异常,性命必将难保。

    关羽脸色忽明忽暗站在汉军中央,看伏泉来连忙上前行礼,其实却是心不在焉,他脑中一直想着下午营帐里伏泉与其所言,至今还是不敢相信这位少年外戚竟然欲做此事。

    胡人俘虏中有人大着胆子抬头朝四周瞥了一眼,但又很快埋了下去,因为他们看到远处那边汉军正往坑那里用马车拖尸体。尸体的衣服很容易就让他们分辨出都是些什么人,看来汉人所言不假,只是为了埋尸而已,未有其他不祥之事,他们不想让自己也成为那马车上拖的尸体,就只能老老实实的跪着。

    寒夜漫漫,四周并无太多声响,唯有汉军拖动尸体之声,空气中似乎透露着一股杀意,时间长了,即使是守卫在附近的汉军将士也感觉出不对,奈何上官在侧,不敢私下议论。

    看着时候差不多了,伏泉对关羽点头,关羽会意,走到鲜卑俘虏前,大喊道:“统统起来,去帮忙运尸体!”身旁自有通鲜卑语者汉人代为翻译,向鲜卑俘虏呼喊。

    鲜卑人左右相望一眼做什么,看到四周的汉军都虎视眈眈的看着他们,一些人心里已经开始嘀咕和害怕了,有懂汉语者壮着胆子问一边的一个汉军军伍长道:“贵军欲行何事?”

    不过他的问话,明显无人回应,汉军只是持兵冷眼旁观,心虚的鲜卑人在明晃晃的刀剑面前,如同听话的羔羊一般,走向已经埋好的大坑旁。

    大坑里此时已经从马车上倒了数千具尸体,在黑夜里显得格外可怕,胆小的鲜卑人看到吓得直哆嗦,而更多人却已发现不对,人群顿时慌乱起来,只是此刻已经晚了。

    阴森的黑夜里,传来一句残酷的大喝:“杀!”

 第一百三十五章 杀俘不详

    那声音稍显稚嫩,不过却在黑夜里显得格外恐怖血腥,一语而出,便是千人丧命。

    一声令下,便看汉军各屯长纷纷抽出手中利箭,狠狠向那两千余鲜卑人斩去,同时口中也跟着大喝道:“杀!”

    他们事前就已被关羽单独喊来耳提面命,此时听到伏泉喊声,有上官之令,如何会管杀俘是否对错,当即听令行事。

    “放箭!”

    “出矢!”

    “挺矛!”

    ……

    无数汉军兵卒听到上官命令,先是一愣,面露惊讶迷茫之色,不过很快恢复,随即听令行事。这些兵卒多为幽州人,亲眼见到家乡惨象,仇恨之心顿时点燃,本来胡人投降,他们若是为了泄私愤而杀戮,说不得会因此获罪,因此一直将未敢实行心中计划,此时得了上官命令,哪管其他,拿起手中武器,对着面前的胡人倾泻着仇恨的怒火。

    只见矛兵持矛与刀兵立即将鲜卑人围在大坑旁,后方弓弩兵不断喷射出致命的箭矢,月光下穿过一个又一个鲜卑人的身体,无情的收割着这些侵犯汉境的胡人。

    此时有事前被蒙在鼓里的书吏直接上前劝诫道:“明府,杀俘不详,速住手也!”

    伏泉冷然看了一眼其人,怒声喊道:“再有妄言者,斩!”

    一语说完,书吏惊了半晌,最终还是低头退下。

    杀俘不详?

    在伏泉看来就是迷信,的确,在东汉以前,白起坑杀长平战俘,项羽火烧关中,李广诱骗降羌杀之,都在告诉汉人,杀俘不降,获罪于天,必无好报。不过来于后世,伏泉怎会信此?

    想想后世五胡、辽、金、蒙,清,屠了多少降兵降卒,便是汉家之人,薛仁贵坑杀九姓铁勒十几万战俘,可是从此将九姓铁勒直接杀到退出历史舞台,而那位天可汗在建唐初期不也多次杀降,最后令史家将此事推到其父身上,端是无耻,但伏泉却很认同这种无耻。

    对待敌人,尤其是胡人,与他们讲所谓的仁义道德完全是虚妄,和胡人讲仁义,完全是可笑之极。后世历史早就告诉我们胡人的仁义到底多少可信?杀汉人百姓,杀汉人降兵降卒,他们有仁义吗?

    没有,礼义廉耻在他们眼里几乎没有,一切只和利益结缘。当国家强大时,他们自然会和你讲仁义,但当国家虚弱,这些胡人会毫不犹豫的没有礼义廉耻的反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