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皇戚-第46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备,竟然可以在南方横着走,那几十年的人口损失可见一斑,也难怪刘备南下舍不得那些裹挟的百姓,实在是这些百姓难得。
深知人口才是关键的伏泉,必然不会再令这些野心家有机会进行内耗,如今随意袁氏兄弟这两个罪魁祸首死去,伏泉自然不会担心那些老的野心家还能有什么机会掀起乱子。
他现在怕的,就是这些还没出名的少年人,出身世族豪强的他们,早早就有了野心,那才是最可怕的,所以伏泉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把他们的野心,转移到别的地方去,而西域,便是伏泉心中想法的实验田。
大汉光熹四年,春二月,骠骑将领伏泉上奏朝廷,以西域断绝数十年,诸国不服大汉威信,致使丝绸之路不复前汉盛况,兼有逆贼韩遂盘踞西域,自立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特请命,调兵征西域,灭韩逆,讨伐不臣。
帝准奏,亲命西征诸事,皆由骠骑将军泉掌之,诸臣不得有异议。
三月,春风徐徐,雒阳西郊,被伏泉所荐的西征主帅征西将军伏德,率伏泉所抽调的雒阳精骑两千,并一众文武精干,誓师西征。
用伏德为主将,自然是伏泉为了继续提拔这个代表伏氏宗族利益的幼弟,毕竟一来伏泉已经不是昔年的征战将领了,身为骠骑将军的他,注意力自然不能只在西域一地,他更多的是要在京师雒阳内总揽全国大局;二来的话,却是因为伏泉至今尚无子嗣,为了日后大计,就算伏德是个中庸之才,伏泉也得暂时先把他提到高位,展露在大汉朝廷的前台。
说来也怪,他至今府内也纳了不少姬妾,算上这几年慕容水苏和另外两个他当初在巴郡伏完送她的姬妾生的孩子,也就是只有五个孩子而已,然而她们各个都是女儿,这可是让伏泉好一阵郁闷。
虽然他喜欢女儿不假,毕竟比起儿子来,女儿才贴心,生儿子只会烦心,但是这毕竟是汉代,不是后世,更何况伏泉现在又是整个以骠骑将军为首政治军事势力的首领,若是没有子嗣,无疑会让下面不稳。
因此,伏泉唯有先继续提拔族内男子,倘若日后真的无子的话,那就只能靠着这些宗族子弟维持了,而重点提拔已经立得不少功绩的伏德,自然也是伏泉应做之事,所以,这远征西域的主帅,当然非他莫属。
有时候,伏泉自己都觉得郁闷,毕竟,次次生女儿,这几率也真的够可以的。虽然伏泉知道生儿生女都是一半几率,并且华佗、张仲景等请来的名医都说伏泉身体无事,只是差了运气而已,可是伏泉仍是不住再想,是不是他穿越来的,身体内的染色体发生异变,以后都不可能有儿子了呢?
放下伏泉到底会不会有儿子不提,这次西征的总兵马,当然不会就是这从雒阳带来的两千骑骑兵了。按照伏泉意思,伏德带着文武兵马两千余人一起去凉州后,将会和那里早就准备的两万八千骑骑兵会师,而后,所有骑兵,一人三骑,出兵讨伐西域。
为了平定西域,伏泉自掌权来,一刻都没有放松过对凉州军事力量的加强,而深知远征西域,用步兵必然拖累大汉才刚刚充盈的国库的伏泉,为了减小开支,就一直不断往凉州抽调精锐骑兵,就是为的今日。
这些骑兵,莫不是自北疆承平,塞北长史府不断扩大后,北面塞外草原异族渐少,伏泉为了不让这些骑兵浪费,一屯一曲不断抽调来的。
毕竟,远征西域不是小事,若是仅仅用凉州一地的兵马,其实也够,但是如果就因为远征西域就把凉州骑兵全部抽出,无疑是愚蠢的。
终归,凉州之地,大汉西北险要所在,留下足够的兵马守卫是必然的,否则一旦骑兵调走,仅留步卒戍守,空虚的凉州倘若真的出现什么乱子,那不仅是凉州的灾难,更是需要靠着凉州作为后援的西征军的灾难。
虽然,伏泉给伏德下的命令是可以就敌于粮,以战养战,务必最大限度的降低大军的后勤压力,但是他们毕竟是三万骑兵远征,更有近十万的战马,对西域如今情形不熟悉的伏泉,也没把握这把丝绸之路隔绝的地方,还能和前汉一样富庶,养得起他的大军。
时间悠悠,却说伏德带着的汉室的讨伐大军,一路西往,沿路自有当地得到指令的官署,为军队安排住食。
因军中尚有昔年段颎的旧部,如夏育这些此番被伏泉起复的老将,伏德担心舟车劳顿会让他们身体不适,所以大军行军速度自然不是很快,原本快马骑行,用一个月就能到的路程,却是差不多用了快两个月时间,大军终于是在四月底抵达了凉州最西边的敦煌郡。
凉州敦煌郡郡治敦煌县城外,因为西域战事,去岁就被伏泉特地请旨任命的凉州刺史臧旻、敦煌郡太守马腾,带领不少官吏,前来迎接伏德远道而来的大军。
“见过臧凉州、马敦煌!”见到迎接之人,伏德便下马向二人行礼,这二人一个论辈分是他徐州世伯长者,另一个是大兄故吏,虽然现在因为右扶风茂陵马氏的缘故,关系有些僵,但也由不得伏德不敬。
臧旻和马腾面对伏德这贵重身份,自然也不会在伏德面前卖老,连忙回礼,待三人见过礼,此番被伏泉派遣在伏德麾下的马超便立马跑到马腾面前,大跪行礼。
“见过大人,适才伏征西在前,儿身为其属,不敢擅动,望大人责备!”
马腾见到快一年未见的儿子马超,自然高兴无比,哪里计较这些,笑着上前扶起他道:“无妨!汝既已从军,自当听令上官,尽忠国事,岂可因为父在,而不敬上官耶?”
看着自己这即将要上战场的爱子,马腾心里也是有种说不出的担心,还有欣慰,担心的自然是这不爱学习只爱刀剑的儿子,第一次上战场,会不会安全有亏,至于欣慰,那当然是看着自己儿子成人为官,他这一支将有更大的发展而开心。
说来,这一世,他马腾是幸运的,当年随着“凉州三明”之一的张奂一声召唤,抉择之下,为了重正家声,光复祖籍,他带着手上的全部家当,就从了军。
结果,遇到只有书信联系过的伏泉,而后抱着靠拢皇亲,谋求机会的心思,不想一路也算顺风顺水的就走到了今天。
最终,家声已正,他也得偿所愿,重入祖籍,如今更是连儿子都从军上战场,去为他这一支马氏族人争取更大的光荣,如何能不让马腾开心欣慰?
只是,对于伏泉将马超放进西征军中,马腾还是不解,甚至让他担任这进攻西域最重要的桥头堡的敦煌郡太守,他也十分疑惑。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自然是他们背后的右扶风茂陵马氏的缘故,随着马氏家主马日磾和伏泉关系的闹僵,马腾和马超这两个马氏家族内的新星将领,因为和伏泉关系密切的缘故,自然成了两面为难的存在。
这从前几年来,马日磾屡屡要为马腾提拔边地要职,而被伏泉拒绝就可看出端倪,而马腾自然也因此事对伏泉一直有所抱怨,毕竟资历和战功够了,能继续升职,却被阻拦,能不有所抱怨怨恨吗?
不过,好在马超和伏完有师徒之缘,并且伏泉又似乎对马超十分看重,而且马腾心中理解伏泉心思,也想着时局不明情况下,不能轻易和伏泉这个大腿闹掰,所以两家关系,表面上看起来还是不错的。
只是,随着去岁突然提拔任命他为一郡太守,还是让马腾有些惊讶,本来,在知道只是凉州偏僻小郡时,马腾还有所抱怨,以为伏泉依旧忌惮着马日磾,而不给他机会。
不过,后来在伏泉主动相招面谈,告知了伏泉准备进攻西域的计划,身经百战的马腾这才知这敦煌郡位置的重要性,当下开心应命走马赴任。
然而,未曾想,原本只以为有这意外之喜就算了,没想到现在连马超都被伏泉以骁武授了队长之职,出征西域,这不得不让马腾揣测伏泉什么心思,莫非他和扶风马氏和好了?
可不太像啊,因为马腾自己都没听到族中有什么风声,不过就算没和好,对他而言也不算差,起码能让他能左右逢源,不必受累。
对于马腾而言,无论是扶风马氏,还是伏泉,他都不想失去,现在既然可以不用得罪族人和伏泉,而又能不断升官,他自然何乐而不为,希望能永远保持这样的情况。
其实,伏泉此举,倒是没什么意图,只是单纯的为了西域战事而已。毕竟,西域之地的兵马战斗力,伏泉自然不在乎,他可不信,他准备了这么多年,装备了马镫、马蹄铁的三万百战精骑,会对付不了西域的那些兵马,就算韩遂部也已经知道马镫、马蹄铁的秘密,可是汉军实力在这,更有伏泉抽调的各地骁勇之将,自然不怕他们。
真正让伏泉担心的自然是西域太远,在后勤、路途等方面,出现问题,所以他这才将本就熟悉凉州、西域道路地形和风俗的马腾调来让他提前在敦煌郡准备,甚至在挑选凉州刺史方面,也是详细斟酌,在《三互法》的基础上,把臧旻这个战功不俗,内政也不差的徐州世伯也安排进来。
这是对于西征军后勤的安排,而在路途方面,伏泉也是特地抽调了夏育、董卓这些有过西域任职经历的老将来此,怕的就是出现西域断绝良久,大军一去认不得路的事情发生。
否则,以夏育那七十多的高龄,伏泉说什么也不会起复的,实在是那身子骨就不知道能不能吃得消。
第六百八十一章 化肥
西征文武军将多有凉州人或任职凉州的经历,他们与敦煌郡的凉州官吏多数还是旧识,所以双方倒没有太过注重礼节,互相打过招呼后,便随凉州官吏,入敦煌县参加臧旻和马腾举办的接风宴了。
酒足饭饱后,众人休息两日,直到第三日,作为西征主将的伏德,才率领西征将领,并臧旻、马腾二人,去城外的军营,看一下大军会合后的第一次阅兵。
自前汉世宗孝武皇帝时,为了控制西域,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正式设立敦煌郡后,敦煌郡就成为了大汉通往西域的必经要地。
本朝学者应邵有言,“敦,大也。煌,盛也。”两者合一,字意说的当然不是说敦煌郡广阔繁荣,毕竟边塞苦寒之地,这种地方能好到哪里去?而“敦煌”的真正意思,却是说从这里到西域的路,广阔而繁荣,只可惜,自西域阻绝,丝绸之路隔断,原本广阔繁荣的道路,连同敦煌一起,渐渐凋敝了。
敦煌地处大汉西陲,虽然为边地通往西域之要地,但因人口少,所以城池也比不得中原大城,自然是容纳不了伏泉这些年抽调来的各地精骑。
当初,在马腾上任之前,前任的敦煌郡守可是愁死了,盖因伏泉为了准备建设敦煌,保证通往西域之路无后顾之忧,不仅仅是驻军运兵至此,还有大规模移民,实行屯田的准备。
若是前者还好说,虽然敦煌郡人少城小,但并不代表它的辖地小,前任太守选了一处敦煌城外的不利于耕作的盐碱之地,派人重新造了处规模极大的军营便让兵卒休整驻兵了。
然而后者,却是差点要了前任敦煌太守的命,毕竟,本来敦煌郡一郡之地,伏泉没有彻底灭亡凉州羌族之人时,在册的汉人也就只有数万人不到而已。
可以说这敦煌郡人口甚至连大汉中原的一个富庶县都不如,这也导致敦煌郡因为人少,每数年才会得到一个孝廉名额。
不过,自从伏泉平定凉州,诸羌人都被他易俗改姓,编户齐民后,敦煌郡一下子就有了十多万人口,可谓是人口暴涨。
而人口暴涨的后果,就必然是郡内各地城池当初建得小了,里面的住宅不够分,前任太守可是废了好大的辛苦,这才勉强让各编户之民,在各地有房屋可住,不生乱子。
其中,也得好像敦煌郡本地豪强,没有在各县城内广置宅邸的缘故,这倒不是说敦煌城荒凉,只是因为住在城内,对于那些豪强之人来说,县城内有大宅临时住便可,他们的根基还是在城外的自建坞堡。
毕竟,自本朝立国以来,凉州经历四次羌人叛乱,可谓是百年都在乱,而每次叛乱,羌人必定攻城,这些豪强若是住在县城里,恐怕积攒的实力,也早就耗光了。
特别是敦煌郡内,这些靠近边地的豪族,时常要和羌人以及边地其他胡人打交道,时不时互相攻伐,又或者和睦贸易,而且自建坞堡,又能不受限制的开垦良田,招募门客私兵,自然这样边地豪族不会在县城内多置宅院的,当然是方便了前任太守移民的布置。
只是,对伏泉而言,作为西域咽喉之地,敦煌郡十万人口,明显每年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