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汉末皇戚 >

第240节

汉末皇戚-第240节

小说: 汉末皇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诺!”

    进屋后,伏泉便欲行礼,不过却是立即被刘宏拦住,然后,便在他的要求下,将被他包扎伤口后的白鹿交到刘宏手里。此时虽然这白鹿伤口被包扎好,可是箭伤未愈,依旧不能行走,只能由他抱着送入皇宫。

    刘宏看着近在咫尺的白鹿,然后小心翼翼地靠近伏泉身边,见到那一身纯白的皮毛,惊喜不已,想伸手去抚摸下那头在他看来已经笼罩着神圣光环的“白”。

    这是什么?

    这是白鹿啊!

    每一次现世,可都是祥瑞的象征,岂能不让这个大汉皇帝不动心?

    但是,虽然皇帝如此小心翼翼,但是那只雌鹿却不领情,丝毫不给刘宏面子,只见这只雌鹿“呦、呦”叫唤了几声,呲着牙,不断对着刘宏喷着口水,无比反抗。

    可怜刘宏这个坐拥天下的大汉皇帝,看着面前的动物无可奈何,即使这只白鹿把他身上那华贵的衣服喷的全是口水,他也只是讪讪地收回了手,并且还一脸欣喜的对着衣服闻了半天,仿佛像是被祥瑞赐福一样,事后十分和蔼的对着白鹿报以微笑,真是一点儿杀伐果断的皇帝样子都没有了。

    这一幕,看得伏泉反胃无比,回营的一路上,他看到过太多类似的事情。说来也怪,自从救了这只白鹿,并且“验明正身”,知到这是只性情还算柔和的雌鹿以后,确定不会伤到自己,伏泉便带她回营。

    只是似乎这白鹿颇懂感恩之心,对别人,这白鹿根本不待见,谁碰啃谁,就算啃不着,也要喷你一手口水,对人极坏。除了救了它命的伏泉,其他人碰都不给碰,真是要了命。

    看着刘宏对自己能够和白鹿如此亲密,显得十分羡慕嫉妒的样子,伏泉不由觉得好笑,没想到自己也会被皇帝嫉妒,也真是稀奇事情。

    虽然在伏泉看来,怀里的这只白鹿只是是一只比较珍惜的白化动物而已,但在这时代的人们眼中,校猎时获得举世罕见的白色祥瑞,这可是件了不得的事情,足以在日后的汉家史书里记上浅浅一笔。

    比如当年武王伐商,在黄河边坐船渡河攻商时,就有有一条大白鱼跳进了他的怀里,后来被广泛传播为殷亡周兴之兆;又如西周穆王时,征伐犬戎,获四白狼四白鹿而归,作为征服荒服诸戎的标志,这都是极其具有象征意义的。

 第四百二十九章 宋后所思

    光和三年七月,帝驾幸上林,校阅诸军,后田猎比试,以选精锐。巴郡太守伏泉猎获无数,偶得白鹿,献于帝,帝大喜,加封食邑两百户,后白鹿养于宫中,为帝女万年公主坐骑。

    夏风徐徐,雒阳城中皇宫里,伏泉一路忐忑行进,自三日前,夜里将白鹿献于皇帝刘宏后,他在随刘宏回京后,便一直躲于不其侯府里,生怕别人求见,以至于今天来皇宫,也是小心翼翼。

    之所以如此,却是因为这几日来巴结他的人实在太多,毕竟伏泉竟然猎得了白鹿献于皇帝,这事情放在任何时候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眼看着伏泉可能又要高升,特别是现在雒阳城中关于北征的传言从未减少,自然又会有许多人来找伏泉寻求关系,将家中子弟拉入其身后,实在是令他不厌其烦。

    今日,如果不是皇后宋氏再次催促自己,入宫一叙,伏泉肯定还是不会出不其侯府的,只是皇后有令,现在就是借他十个胆子,自然也不敢违令不遵。

    宽大恢弘的长秋宫依然如故,只是与伏泉初次来时,却是多了不少生气,如今的皇帝刘宏虽然依旧如历史一样,对皇后宋氏不算太过喜爱,但毕竟两人之间有了皇子,加之刘宏现今也就两个皇子,平时除了在西邸玩乐以外,来长秋宫的时候也是多了一些。

    当然,还有一个令长秋宫多了许多生气的原因,那就是长秋宫时常会出现的万年公主刘葭,带着自己的小弟弟皇子刘崇,在宫内外瞎折腾,就如同后世一样,有小孩子的地方,人气自然更旺一些。

    “臣见过皇后!”

    “一家人尔,何需如此见外?”

    长秋宫大堂里,伏泉以臣子之礼觐见皇后,却是被皇后宋氏给批评一通,说他太过见外,入宫理应就当做一家人便可。

    不过,即使这样,伏泉也从未对他话语里不要见外而有丝毫大意,随着年龄日长,官位愈升,他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单纯少年了,虽说他与皇帝皇后都是亲戚,但是如果他还继续用亲戚对待皇帝皇后,无疑是极为愚蠢的,说不定会因为一时知错,而被人扣上大不敬的罪名,所以自然低调最好。

    “大兄!大兄!骑大鹿!骑大鹿!”刚刚坐下,还未和宋皇后细聊,那边捣蛋鬼刘葭便小跑过来,拉着伏泉往宫外跑,要伏泉帮她骑鹿。

    鹿自然不是别的鹿,当然是伏泉所救那只白鹿,说来也怪,那白鹿当时不给人随意碰,当然除了伏泉以外,只是令伏泉没想到的是万年公主刘葭,白鹿竟然也让她碰,后来皇帝刘宏见那鹿与自己女儿有缘,再则刘葭要骑马,他可能不敢让才十岁的女儿冒这个险,于是直接把马换成了鹿,让自己女儿随意折腾,比鹿比马温顺,相对骑马危险性不大。

    “胡闹!今日《女戒》可读否?”伏泉还未立即回答,那边在上首的宋皇后却是看不下去,大声呵斥道。

    想到刘葭回来后天天要骑鹿,可那头鹿根本不领情,一直让刘葭恨得牙痒,天天琢磨怎么骑鹿,一点正经事儿不干,真让宋皇后后悔死了,早知道真不该答应皇帝带这个女儿出去校猎,现在真是无法无天了。

    “读、读……尚未读。”小公主被自己名义上的母亲喝斥一句,登时老实,口中结结巴巴的想撒谎说自己已读女戒,不过话语刚说口,就被宋皇后眼神盯得死死的,想要被母亲抓到撒谎后的后果,刘葭果断的选择说实话。

    “那便去读,今日多读一遍。”宋后也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女人,除非刘葭真的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事情,她才会严惩让她知道教训,不然其他时候,都是稍稍加罚一下便可。虽说不是自己的亲女儿,但是再怎么样也是在她没生皇子钱,养在身边数年时间,其实宋后早就将刘葭都做自己亲女儿看待了,既然当成亲女儿,就更舍不得多罚了。

    “诺!”小公主虎着脸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然后朝着此刻在宋后身边睡着的弟弟刘崇看了眼,皱了皱眉头,似乎在希望自己这弟弟赶快醒来,好陪她一起看书一起玩。

    待刘葭走后,伏泉这才问道:“不知皇后召臣前来有何要事?”

    “陛下欲北征一事,汝可知了?”

    “略知一二,坊间皆有耳闻。”

    宋后点点头,然后亲呢的摸了摸躺在自己怀里睡着了的儿子的脑袋,继续道:“此番北征,何氏欲为先锋,那贱人数次相求,陛下不许。若得机会,汝定不可使何氏得逞!”

    就这?伏泉听后脑袋一炸,心中骂娘,这点事情还要把自己急急忙忙招来吗?不过,明面上他还是装得十分乖巧道:“诺!”

    “嗯!”宋后颔首道,接着似乎想到前几日的事情,语带嘉许道:“白鹿一事,大善也!若为何氏得之,恐又多生事端,何遂高此人善于周旋,骑墙之人,背后相助之人甚多,此番吃此大亏,它日定会报复,汝需多加小心,以防不测。”

    “诺!臣谨记皇后教诲!”

    见伏泉又这般客套,宋后白了他一眼,不过这次却是并没有再劝他不需如此,然后想起今日招他前来,还有一事,连忙道:“汝已成年,冠礼何日筹备?”

    “伯母已选了日子,五日后为大吉之日,此番必须于离京前筹备完毕,余回京时,便已书信于琅琊、扶风,想来宗族长辈此刻应在路上。”伏泉说完顿了一下,看了眼宋后又道:“大父府上业已通知。”

    “恩!”宋后回道,如果说父亲那里得了消息,想来这两日宋家该给自己送这消息来了,随后又想起一事,脸带玩味调笑道:“既已行冠,婚事一事亦该筹备,不知阳安长公主会选谁家女为汝妻之?”

    额、伏泉尴尬一笑,不知如何作答,他自己也不知道谁家女孩能做他妻子。生于这个时代,他就没想会发生什么正常恋爱结婚的事情,一句《孟子》里面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让他不敢有这样的想法,否则,连父母的命令都不听,你这人岂不是不孝,不孝的名声在大汉传播开,那可真是彻底死翘翘了。

    而这一世他父母是死了,只能是伯父伏完来为他准备,而伏完的性子注定是他要听伯母刘华的,想想看刘华可是先帝长女阳安长公主,放着自己这个如今前途远大的侄子在手里,怎么可能轻易就给他安排婚事?起码得是掺杂了能让她满意的政治联姻,依如后来在自己那堂妹伏寿成为皇后一样,没她在里面掺和,堂妹一个小妾生的女儿,能这么折腾吗?

    所以,如果没有合适的,估计他得成为大龄剩男,暂时别想娶妻了,大概这也是当初他刚刚出任巴郡太守时,伯父伯母匆忙让人给他物色佳丽为妾的原因,毕竟作为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哪方面没点想法,那也太不可能了。

    之后,宋后见他模样,也再未说话,两人又聊了一会,伏泉方才告辞,望着伏泉离去的身影,耳边又听到公主刘葭的读书声,她脸上若有所思。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摘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第四百三十章 冠礼伊始

    五日后,大吉之日,不其侯府里,早就得到音讯的各方亲友济济一堂,继前番不其侯府庆祝伏泉平乱大捷后,又是一番热闹景象。

    古之六礼,而冠礼居首,何也?

    盖因《礼记·冠义》有云:冠礼,礼之始也。

    冠礼实行于周代,是华夏后裔的成年礼,简单来说就是加冠以后,戴冠的本人将由毫无责任的“孺子”称帝正式跨入社会成为成年人,表示这位男青年到达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可以参加各项活动。自此之后,这个成年男青年需要履践孝、悌、忠、顺,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只有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人”,也才有资格去治理他人,继而才能继承和发扬华夏之礼仪。

    汉代遇到大事都要占卜,冠礼也不例外,且不仅要确定吉日,还要通过占卜决定由哪位宾客为其加冠。按理,冠礼应在在宗庙内举行,日期为二月,冠前十天内,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十日内无吉日,则筮选下一旬的吉日。然后将吉日告知亲友。及冠礼前三日,又用筮法选择主持冠礼的大宾,并选一位“赞冠”者协助冠礼仪式。

    然而,伏泉毕竟刚刚平乱归来,本来如果不是出了皇帝刘宏下诏令其带兵入京的事情,恐怕他平乱以后便应回本郡牧守,而不该入京,至于圣旨和赏赐等,则由小黄门或黄门侍郎代表天子押运送达。

    不过现在,因为雒阳城里关于北征事情传言纷纷,伏完和刘华自然不敢正正经经的给伏泉举办繁琐的冠礼仪式,只能一切从简。毕竟,真要是那么做,伏泉就得去伏氏的宗庙之地琅琊郡,很显然,伏泉去不了也不可能去。

    终究是大汉如今最有前途的外戚之一,凡是和伏氏有点渊源,又不是坚定的自命清高不与外戚合谋的基本都来了。当然,这里面大概也有那些人忌惮伏氏身为两汉大儒世家的名望的原因,传承日久,不便不来,反正伏泉的这场冠礼,连外朝士人的领袖司徒杨赐都掺加,倒是令他费解不已,只能用后世那一句“政治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这一句话来解释。

    三日前冠礼所选的筮客倒是与伏泉有些缘分,正是经历生死后,与伏泉关系匪浅的蔡邕,其虽然和雒阳诸多权贵交恶,但是他这次来雒阳时,有不其侯伏氏的旗号罩着,倒是没有太多麻烦。

    终究许多厌恶蔡邕的人,也知道他就是来不其侯府参加仪式便走,不会停留多久,自然不会太过留意,再说,真要对蔡邕动手,这不是明摆着打伏氏的脸面吗?除非是想和伏氏硬拼,否则那些人只能对蔡邕进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他本人低调不再闹事便好。

    冠礼前须斋戒三天,当然了,虽是硬性规定,却没有几人遵守,三日不食,到时还不把人饿得头昏眼花,哪里还有力气行冠礼。

    有蔡邕陪伴,还有他那个小小年纪便长得秀气的女儿蔡琰陪伴,每天听琴谈诗,倒也不觉乏味,虽说是粗茶淡饭三日,但也未觉太过不好,之后,终于迎来了吉日。

    汉代的冠礼过程要热闹许多,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