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皇戚-第23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如反掌,安于泰山。”
摘选自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摘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第四百一十四章 旧友再聚知北伐
不其侯府里,在袁绍说完要伏泉行伊霍之事,清君侧,解党锢后,顿时陷入一片沉寂,伏泉冷眼看着这帮唯恐天下不乱的政治失意者,而那帮早有预谋的党人却是一副自信满满的模样看着伏泉,似乎像是生生吃定伏泉纵然听到这大逆不道的话,也不会传播一样。
至于伊霍之事,其中“伊”则是说殷商开国第一功臣伊尹,其曾放逐先秦时期商朝第四位君主太甲于桐宫三年,令其反省,悔过自责,自己摄政当国,三年之后才再迎太甲回商朝都城亳都,继续执政,史称“伊尹放太甲”。
而“霍”则是说的是前汉自武帝穷兵黩武,将文景之治的盛世毁于一旦后的中兴第一功臣霍光,其为汉武帝钦定的辅政大臣,在主政期间废立昌邑王,另立后来的汉宣帝,最终才有后来前汉中兴的“孝宣之治”。
两人都是执掌大权干过驱逐废立皇帝的士气,并在之后奠定了王朝中兴的基石,当然无论历史如何批判二人是权臣,还是忠臣也好,反正他们所执政的王朝因此而受益,现在袁绍等党人怂恿伏泉行伊霍之事,其意已明。
“诸位之意,孤不甚明也,如今寰宇清明,海内太平,全赖陛下圣明治理,岂有昏庸一说。今日之事,孤全作不知,望诸位珍重,祸由口出,莫连累家小亲友也。”
“君侯!此番时机正当其时,不可……”
“够了,诸位慎言。”
伏泉语气冰冷的拒绝了这些党人,不过很显然这根本不能阻止他们心中的妄想,最后只能狠狠一句堵住他们的口,然后率先转身离去,在诸多党人不甘的眼神里,脚下步伐飞快,直接往内院走去,一点儿也不给袁绍等人追上自己的机会。
至于他们跟不跟着伏泉走,伏泉现在是根本就不会去管这些,总归不其侯府里家仆众多,他们不识得路问人便好,现在这时候,伏泉是根本不想再和这些党人待在一起。
谁知道再待得久一点儿,这些党人会不会直接让他带兵行废立一事,重立皇帝,反正如果清君侧不行的话,谁也不能保证这些党人是以为这种政治兵变不能满足自己的胃口,干脆让自己直接废立,换个和伏氏有亲的刘氏宗亲登上那皇帝宝座。
毕竟当年伏氏、宋氏奋力救下的被中常侍袁赦诬陷的渤海王刘悝,可就是先帝威宗孝桓皇帝的亲弟弟,先帝无子,才有现在其堂侄刘宏的登基为帝。如果现在有人兵变,抬出那套兄终弟及的说辞,指出当时因为窦氏想要掌控朝堂才离的刘宏,而刘宏和刘志之间的血缘不及刘悝亲近的话,估计支持这套可以得到从龙之功的说辞的百官公卿绝对不在少数。
“嘘!”
快步走到内院,伏泉并未直接去内院宾客聚集之处,招待那些已经前来久侯,正在互相漫谈聊天的宾客,而是寻了府中一个僻静亭子,坐下深深松了一口气,为自己刚刚惊心一幕着了把汉。
讲真,袁绍等人今日这一番谋划真是攻心毒计,自己还一点儿反制的办法也没有,他们就是吃准了自己不敢声张,甚至就算他们说要废了皇帝,自己也不会对外多说一个字。
原因无它,这事情传出去,党人终究无所谓,毕竟在经过数番党锢之后,朝野都知党人恨皇帝宦官,就是说出去估计也没多少人当真,因为类似的谣言实在太多了,他们根本不怕传播。
反而是伏泉若是传出与党人私谋清君侧,行废立的事情,会让皇帝甚至宦官对伏泉猜疑不小,他们会多想你是不是有心和诸多外戚一样,做掌兵权的外戚权臣。毕竟你一个带外兵入京的外戚,又和数番传出有对皇帝宝座觊觎的渤海王刘悝有亲,现在和党人密谋,就是皇帝刘宏再信任伏泉,也不得不对伏泉加以防备,终究帝王对臣子特别是外戚的猜疑之心,不是一般的重。
如此可见,袁绍等人用心何等毒辣,因为就算皇帝真的认为伏泉和党人密谋成事,对党人而言,大不了就是让今日集会的成员出去避避风头,反正朝廷要抓也只会抓逢纪、张邈这些党人中背景低的人而已。
而对于袁绍、袁术二人,除非刘宏有决定性证据,不然根本不敢动袁家二人。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二人的背后,是大汉现下的顶级世家汝南袁氏,两人现在是汝南袁氏新一代的接班人头领,动此二人,就是动袁氏,动袁氏就是动自袁安以来,袁氏遍及天下的门生故吏,除非刘宏愿意看到朝局再经历一场天翻地覆的损筋动骨的大变,否则他宁愿隐忍,坐看袁绍继续招集其他无罪没事的党人入京谋划着一些他不能容忍的事情,也不会动袁氏一根毫毛。
“流川!流川!”
亭子里,就在伏泉还在躲避袁绍等人时,远方传来一声洪亮的呼喊声,伏泉闻声望去,却是发现自己的太学旧友臧洪正快步兴奋跑来。
数年不见,对方本就魁梧的身姿长的更加雄壮,甚至个头也高了伏泉一个个头,不由让伏泉大为郁闷,这当初比自己小的同乡,难道是基因更好,怎么长的这么高大壮实。
“子源!汝怎来此?尚未出仕乎?”伏泉见了臧洪,诧异问道,记忆里这位同乡在他出川平乱前便来信言道,他将会出仕,恐要离京,没想到时隔数月,竟然还在雒阳,真是有些奇怪。
“家严得讯,汉军北伐,便托人为吾谋了段太尉麾下屯长一职,以待北伐。”臧洪正声说道,言语之间说到北伐时,有着一股浓厚的豪情,显然在这个还未出仕的小伙子眼里,十分渴望和他父亲一样,拥有军功,扬名大汉。
听后臧洪话语,伏泉轻轻点头,臧洪所言家严自然便是其父,现在大汉的太原郡守臧旻。对于臧旻这个军功不俗的太原太守而言,自然也是看出北伐一事势不可免,而且赢面很大,因此当然会为自己儿子谋得一些福利。毕竟,相比较让臧洪一步一步从文官熬资历起家,明显用这灭鲜卑的灭国大功为儿子攒功绩是最佳选择。
父母都希望为子女铺路,古往今来,莫不如此,伏泉想来,恐怕如今这雒阳城中,也早就有不少世家豪族的官员,在为自家子侄谋得北伐的职位,以待北伐,赚取功绩。
第四百一十五章 太学诸友今何如
亭子里,暖风拂过,吹到人脸十分舒适,而亭里数年不见的两人兴奋不已,毕竟旧友重逢,自应欢喜。
“流川,适才见袁本初等人出府而去,观其等脸色不善,可出事乎?”臧洪来不其侯府时,正好撞见出府的袁绍等人,见他们神情不对,害怕出了事情便疑惑问道。
“无事!无事!”伏泉自然不会和臧洪说袁绍等人要他清君侧的事情,这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连忙转移话题道:“听闻景兴兄外放,汝可知乎?”
因为出仕以后,伏泉多数时间都在征战,虽与徐州好友有书信往来,但毕竟不多,远不如整日游走太学,结识好友的臧洪清闲,自然臧洪对于当年太学和伏泉关系最好的几位好友的近况至之甚详细,也正好被伏泉用来转移话题,至于袁绍等人,走了就走了,他还不希望这人久待,防止出其他事情。
“景兴兄以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后,任菑丘县长,如今政绩颇佳,唯有子纲、子布二位兄长,依旧隐居在家,州郡屡番征召皆不就,所举茂才、孝廉皆不应征,一心一意不理朝廷诸事……君侯可知二位兄长何日出仕?”
“嗯?好个臧子源,竟与吾玩此伎俩,吾封侯又如何,依旧是汝徐州好友,喊吾表字便可!”
谈话时候,闻得臧洪突然与自己生分,伏泉不由皱了眉头怒喝道,他怎会猜不出臧洪想法,毕竟自己现在已经年少封侯,甚至成为大汉一方秩二千石的郡守,而他臧洪两人身份已不可同日而语,自然臧洪语言中多了几分拘束恭敬。
不过,伏泉当然不会吃他这一套,连忙让他改了称呼,依旧以旧友称呼,毕竟徐州的文士可是他心目中第一人才大本营,比之自己掌控的益州文士排名还要高,至于原因,自然便是自己是徐州人,相对于外州人士,当然是本州人士最为忠心。就像刚刚怂恿自己行伊霍之事的袁绍,莫看他麾下党人众多,但是真正的心腹还是汝南周边的文士,毕竟乡党之情在古代一直都比其他的情义靠谱的多,都有一种地方性质的利益共同体作为乡党效忠的动力。
“流川!”臧洪口中轻呼,心中一暖,随后又再问一遍道:“汝可知二位兄长何日可出仕?”
虽然臧洪和伏泉相识数年,但却一直看不清这个太学好友,刚才来时,因为一时见老友激动,所以见面就脱口伏泉表字。后来谈话时才想起自己言语唐突了,毕竟如今两人身份不同,人到了不同位置自然不能再用以前方式对待,所以刚才立马改口,不过被伏泉这么一喝,倒是直接把他喝醒,在明白伏泉依旧是自己记忆里那个好友后,连忙继续和他谈论徐州诸友。看他话语,显然一直为那两个隐居不出仕的徐州兄长担忧不已,毕竟明知两人才华横溢,却不入朝堂,臧洪自然对此抱憾不已。
“当在十年以内!”伏泉正声说道,言语里极为确认,让得他身边的臧洪脸色一惊,不知自己这好友从哪来的自信。
“莫非流川有朝中消息?”心中思索,臧洪自然不信那是张昭、张纮二人告诉伏泉的,毕竟相对于伏泉,自己与那二人联系更深,自然不可能比伏泉迟知道这事情。那么如果不是张昭、张纮二人告诉伏泉,那么也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伏泉从朝中得到消息,毕竟相对于他,伏泉这个大汉的亭侯、巴郡太守,明显所拥有的官府资源、消息渠道比他多的多了。
“非也!”
“那为何?”
“猜得!”
“猜得?”
“恩!”
“真如是乎?”
“恩!”
……
一番对问,臧洪显然不相信伏泉的话,连番追问,不过伏泉死命坚称猜得,样子不似作假,令他不由狐疑是否确是如此,心中他还是坚信这是伏泉早通过朝廷内部的消息,得知张昭、张纮两位徐州兄长将会出仕而已,至于原因,他也只能在心中自己模拟而已。
看着面前臧洪的神情,伏泉只能苦笑,为什么说真话就一直没人信呢?他说五年以后张昭、张纮两人会出仕,还是保守猜测。因为他心里清楚这两人之所以隐居不出仕,还不是对阉宦不喜,并且两人和伏泉不同,对于党人抱之同情,甚至在京中和袁绍等人也是往来,要让他们出仕只有一个前提,那便是解除党锢,然后再消灭阉宦之辈,接着再有名望高官征辟,两人自然多应征出仕。
这两点别人不知道时间,伏泉怎么会不知道?毕竟后世他对于三国那几个大事件的时间点,他可是记得很清楚,比如黄巾之乱在四年后,而皇帝刘宏如果不出意外按照历史时间死的话,宦官也会在十年后被党人彻底消灭,因为十年以后真是诸侯讨董的时候。
因此,通晓这几段历史事件的伏泉自然知道黄巾之乱便是党锢接触时候,至于到了诸侯讨董,自然是宦官势力被党人连根拔起的时候,所以伏泉才会说在十年以后。
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然不多了,无论如何,自己也要在刘宏死前,成为大汉的顶级政治势力,不然他还真干不过那帮党人。毕竟,伏泉可是深知党锢一解,那些重新出仕的党人的势力可是如何疯狂增长的,终究那些党人多数都是各地一流的世家豪族出身,只要可以做官,再加上地方上宗族和朝廷大佬的帮助,火箭式增长密布大汉十三州根本也不是不可能的。而他伏泉,充其量最后也只能控制一隅而已,想再多,估计刘宏和宦官都要怀疑他的意图了。
王朗,字景兴,东海郯人也。以通经,拜郎中,除甾丘长。
张纮字子纲,广陵人。少游学京都,还本郡,举茂才,公府辟,皆不就,避难江东。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善隶书,从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览众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发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与朗共论旧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
摘选自《三国志》
第四百一十六章 伏氏不现约何氏
花开两头,各表一枝,正当伏泉和臧洪叙旧情的时候,却说袁绍等受了一肚子闷气的党人,出了不其侯府后,便乘数架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