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

第91节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91节

小说: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他最希望能来的,当然是冯一平,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觉得,这样的事,对外甥来说,肯定就不是个事。

    蔡虹和他一起到的现场,看到一楼空荡寂寥的大厅里,孤零零的摆着两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地板上还有粉刷时留下的痕迹,很不满意,“你这样布置,满满的草台班子的感觉,肯定不行,那些真有才的绝对看不上!”

    在门市的这些日子里,她在工作中学习,在现场布置这一块,有不少心得。

    楼上楼下,院前院后转了一圈,她就定下来,“不要在屋子里,把桌子摆在前面的这棵槐树下面,不行,这些桌椅摆在外面不协调,我叫店里送一套休闲些的过来。”

    梅义良笑呵呵的在一边看着蔡虹忙活,跟着她一起去旁边打电话。

    蔡磊是跟着送家具的车一起来的,梅义良帮着卸下来一张乳白色的长桌,中间镶着玻璃,旁边又有些藤编的工艺,配上一套同样风格的六把椅子,往槐树下一放,别说,整个档次一下子就上去了。

    “不错,招设计师嘛,场面也不用搞得太死板,这样挺好的。”蔡磊夸妹妹。

    看到报纸上写出的“年薪五万,奖金另算”的招聘广告,前来试水的人还是不少。哪怕是物价上涨的很快,不算“另算”的奖金,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平均工资都不到五百的94年,五万年薪还是称得上实打实的高薪。

    不过,大多数人找到地方后,都有些怀疑,坐下来的时候,再三问,“这里是嘉盛装饰吗?”

    就一栋不起眼的小楼,在场一共也只有三个人,怎么看也不像开得出五万年薪的公司啊。

    这个问题一般由蔡磊回答,他瓮声瓮气的说一声“是!”

    ,然后,就少有再质疑的。

    一个上午过去,各种格式的简历收了十几张,就是没有一个中意的,不少人听说面试考核的就是眼前这栋小楼的整体设计,都面露难色。

    更是有一个在那里扯,我平时画一张图要多少多少钱,叫我帮你设计这个,难道白干吗?

    这还不是最奇葩的,有一个二十多岁的,一上来就拿出一张条子,说我是某某的侄子,他希望能安排一下,薪酬就按着广告上的来就行,工作时间最好不要固定。

    把梅义良给气得!

    还好,下午总算来了两个靠谱的,其中一个是在省某设计所工作,三十来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估计在所里干的不如意吧,就想出来试试运气。

    但是,他问的问题比梅义良他们问的还多,直到梅义良把已经装修好的那些照片给他看,他才停下嘴,看到主要脱胎于冯一平设计的那些照片,他有些动心。

    创新其实不难,比如,在别人强调这样那样吊顶的时候,你着重顶上灯光的设计,流行组合柜的时候,你却把柜子巧妙的藏在墙里……。

    但是,设计这个东西,难也就难在出新上,这样一个总资产加起来都没有设计所里的两台车钱多的小公司,在草创的时候,就能有这样让他这个专业人士眼前一亮的东西出来,还是挺不容易,于是陈学峰决定按他们的要求回去试一试。

    此外,难得的有一个快毕业的大学生,听了要求后,花了半个多小时到处转,看起来也比较用心。

    “原来花高价招人也不容易啊!”蔡虹感概道。

    可不是吗,这两年虽然下海的人多,但是铁饭碗的吸引力依然不减,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国家可还是包分配的,像他们这样的小公司,想找几个合用的人才,就和后来的小微企业想得到银行贷款一样难。

    …………

    冯一平他们今天挺爽的,镇教育组组长的公子大婚,老师们丢下一大堆作业,一窝蜂的赶着去凑热闹,王玉敏也不例外。学校里就剩下教导主任一个领导,外加两个老师,平均起来刚好一个班能轮到一个老师看着。

    课当然是上不了,三个老师也没有一直呆在教室里,都让他们自己复习做作业,然后就不见踪影。

    这一下,就像上班族在领导或者顶头上司出差时一样,虽然该干的工作还是要干,可是身上就少了那一层无形的压抑,从里到外,整个人舒爽不少。

    这样自由的日子已经好久没有体会过,虽然说现在大家学习都很自觉认真,老师在或不在,区别不大,可是,自由的学习和被人监督着学习,那感受肯定不一样。

    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大家说话声都大了一些,冯一平更是忙得团团转,在教室里到处跑,刚帮着肖志杰和张秋玲分析了一个英语时态填空,黄静萍就在后面喊,“冯一平,这道题怎么证明?”

    几何证明题都比较麻烦,数学老师的经验之谈是,画对了辅助线就成功了一半,这道题,冯一平略略看了一眼,至少要画四条辅助线。

    加上之前弯着腰帮三个同学辅导过,虽然腰好,可也没有坐着舒服不是,于是他就对黄静萍说,“朝里面挤一挤,让冯老师也坐一坐!”

    王金菊一边让出半个凳子给黄静萍,一边说,“切,你是谁的老师?”

    对于王金菊的挑衅,冯一平一般都置之不理,快速的在草稿纸上画了一个大图,然后对她们说,“看,先延长这根线,在这里作一条垂线,然后连接……,”

    “黄同学,把铅笔削一下。”

    等黄静萍把削好的铅笔递过来,冯一平还一门心思的看着图,闻声伸手去接,然后,两只手不小心碰到了一起。

    冯一平只觉得那边特别的温软滑腻,就本能的多挨了两秒钟,马上觉得不对,不动声色的抽回来,继续画辅助线,“连接这两点,还有这两点,然后……,明白了吗?”

    却没看到旁边的黄静萍脸越来越红,后来红得好像要滴出血来一样。

    至于冯一平后来讲了些什么,黄静萍根本就听不进去。

    酒刚刚那短短的几秒钟,虽只那么轻轻一触,她觉得手上真的有电流通过,然后手就颤抖起来,然后,颤抖的手,牵动着心也颤抖了起来,然后,心就发烫,牵动着脸也红的发烫,头脑里乱哄哄的,根本听不清冯一平在讲什么,连看都不敢看他,只低头盯着他作图的手。

 第一百三十九章 复读生(求收藏 盼推荐

    接下来的这一整个下午,黄静萍一直懵懵的,王金菊问她什么,她都说,“好啊!”

    王金菊觉得她不对劲,伸手去探她的额头,“你怎么了?不是中暑了吧!”

    “没有,就是有点困,我出去一下。//全本小说网,HTTPS://。)//”黄静萍胡乱找了个借口,隐蔽的看了冯一平一眼,谁知冯一平刚好抬头,给了她一个温和的笑,霎那间,黄静萍觉得心“咚咚”的跳的厉害,连忙低着头朝后门走。

    可她又觉得冯一平好像一直在看着自己,连走路都不自在,我是该迈左脚还是右脚,步子是不是太大,姿势是不是不好看?

    等走到二班外面的走廊上,她才放松下来,小跑着来到食堂前的水龙头那,掬起几捧清水,浇在脸上,心情才稍微平复了些。

    再用一块白底红花的手帕擦了擦脸,她边洗手边打量着周遭熟悉的这一切。

    食堂墙根的出水口那,还是一股馊了的潲水味;屋后的几棵油桐树上的桐子,还是绿绿的,从这儿还能看的到,那随风摇曳的枝桠上,趴着几只知了,正“嗞嗞“的叫着;池塘边,柔嫩的水草左右摇摆,那一片茂密的芦苇,有几株已经开了花,一阵风吹过,它只顺风略略弯了下腰,跟着马上挺直起来;池塘水面上,随风荡起粼粼细波,一波接一波;一只青蛙,“呱”的一声,从一丛香蒲里跳到岸上;教室那边,没有老师大声的讲课声,只听得到持续不断的“嗡嗡”声,间或有椅子脚在地上移动时发出的尖利而短促的“吱呀”声……。

    这一切,和平素并没有什么两样,可是为什么今天看起来,却又真的与往日格外不同,好像有一种豁然开朗的喜悦。

    她联想到王老师前两天刚刚讲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难道我已经到了第三重境界了吗?

    …………

    开学的前一天下午,最后的一节课,变成了劳动课,学校决定,把三年级的三个班的教室做一下调整。

    二班不动,对面的三班也搬到这边来,冯一平他们的一班,则搬到最前面的那间教室,肖志杰这个吃货就说,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离食堂近。

    这一次搬教室,王玉敏顺道把座位做了调整,黑板上画着座位排序表,冯一平被调整到中间第二排,刚好和肖志杰、张秋玲一排,他们两个,把张秋玲夹在中间。

    而冯一平身后,就是黄静萍,侧后两排,坐着胡珺婷。

    冯一平觉得这个场景很熟悉,一想,这个排位,和《那些年》的电影里的排位有点像。

    张秋玲很高兴,肖志杰也很高兴,至于黄静萍,不知道她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张秋玲高兴的哼着歌,把放不下的书,在课桌前面摆成一道小城墙,“冯一平,再有问题问你,这下可方便的多。”

    冯一平懒洋洋的回答她,“也不是不可以,主要看你的态度,态度恭顺不恭顺啊,平常孝敬不孝敬啊,唉,又累又渴,要是有瓶冰汽水就好咯!”

    “哼!”张秋玲只当作没听到,又继续哼着歌,“啊!多么痛的领悟,你曾是我的全部……,”

    冯一平在旁边笑着接了一句,“哎,我可不曾像个孩子一样无助哦!”

    张秋玲想了一会才明白过来,又羞又恼的拿本书朝冯一平头上砸,“你要死啊!”

    一脸不解的肖志杰从张秋玲身后凑过来问冯一平,“什么意思?”

    冯一平朝张秋玲努努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你问她为什么发疯。”

    后排的黄静萍一直小心的不看前排,低头整理着,这时也竖起了耳朵,准备听张秋玲怎么说,张秋玲当然不肯说,于是,前后排的两个人都有些失望。

    开学的第一天,从第一节课开始,外面就喧闹起来,老师们都忙着迎新,一班也一样,又迎来了两个新同学,都是复读生。

    说同学还真有些别扭,这两位,一看就比在座的大出一截来,特别是那个叫宋卫泽的,站在讲台上,就应该是个班主任一个时代的人。看他那刮的青梆梆的下巴,再看整个人的神情,如果真和班主任介绍的一样,只有十七岁,那他长的也太着急了些。

    冯一平觉得,他应该在二十左右吧,好在他个子比较矮,不然真为难派出所的那些人。

    另外的苏勇稍好些,有些木讷,说是十六岁,当然,应该也就在十八岁左右。

    这样的情况其实每年都有,像头一年没考上,第二年还接着读的,还算正常,这两位,则是不太正常的那种。

    他们初中毕业后,估计还到社会上磨练了一阵,然后再想着回来读书。不过当然不可能还到原来的中,大家都知道你的真实年龄,哪怕平时不说,中考后你考上了,别人一封信去举报,说你早已过了十八岁,那这一番苦功又是白费。

    所以他们能来梁家河中学读书,肯定也很费了一番力气。

    首先,要到派出所,托人找关系改年龄,然后,又要到教育部门找人改学籍,或者编一份学籍,同时,还要找好离家较远的接收学校……。

    总之,这些加起来,在外面欠的人情不说,花销也不会小,家境一般的人家想做,还真有些有心无力。

    看到这两个新同学,大多数人想的,则是冯一平暑假期间扇赵兴耳光的事,心想,莫不是又有热闹要看了吧。

    但是这两位本来就很成熟的同学,为人处事也很成熟,一两天下来,就和周围的同学把关系处的挺好,隐隐又新形成了两个小圈子。

    而且,既然他们家里会花这么大的力气把他们送回学校,他们的底子本就不会太差,想必家里平时也给了他们不少压力,估计最近的几个月学的也很刻苦,所以成绩也不错。

    特别是那个宋卫泽,在这两天的课堂上,面对各科老师的提问,表现的都不错,数学老师点他和唐少康一起在黑板上做一道几何题,他比唐少康还先做出来。

    唐少康这个积年的老二,竟然有要变成老三的趋势。

    不过,都说人不可貌相,没过几天,那个看起来木讷的苏勇,就表现出了另一面。课余时间,他总是凑到黄静萍这里来,主动问她有没有什么不懂的。

    每当这个时候,黄静萍就和《那些年》里的沈佳宜一样,在后面用笔戳冯一平,问他功课上的事,把苏勇当空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